出国留学网

目录

《涉江》教案范例12篇

字典 |

2023-06-15 20:48

|

推荐访问

涉江教案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涉江》教案(篇1)

  ⑴.积累文学常识;

  ⑵.学会朗读五言诗,运用想象和联想潜力描摹诗歌画面;

  ⑶.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一、导语(透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古典游子诗之名句。训练拓展迁移潜力,用类比法鉴赏诗歌)

  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古典诗词蕴含了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抒情诗是中国古诗的重要特征,其中反映游子羁旅异地他乡,思恋故乡和亲人的“游子诗”不在少数,宛如诗坛一支奇葩。下面回忆背诵并简单赏析以前学过的游子思乡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了诗人因看见明月引发思乡之情。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此刻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游子思乡诗——《涉江采芙蓉》。(题目板书)

  师:在语文课文的学习当中,一开始都要先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生平简介和作者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借此来更好地了解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在古诗词的学习当中,更应如此。因此老师首先来介绍这首古诗的文体常识

  师:在开始学习鉴赏这首小诗之前,老师先教给大家解答古诗意境、情感题的一种方法,此刻大家把目光投向多媒体

  接下来,

  二、朗诵(透过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培养朗诵五言诗的基本潜力,扫除读音障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是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带着感情去朗读,诗词的感情信息就会因为感情而传递,还能触发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共鸣。在老师立刻要给大家播放示范诵读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下这首诗的诵读技巧,也就是注意断句和朗读的语气。大家明白这首诗是一首几言诗啊?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一首五言诗,而五言诗的节奏一般为二三字格式或者二一二字格式,而大家的这首诗的诵读中要遵循二三字格式,也就是在每一句诗的第二个字和第三个字之间稍微停顿一下,并且把第三个字的语调拉长一下。接下来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听一下示范诵读,就是这首诗就应用什么语气来诵读呢?(诵读之前指导)

  师:因本诗是游子思亲诗,最后一句直接画龙点睛,写出“忧伤以终老”,那种相知相爱不能相守的别离之情就应是很凄楚的。故就应怎样读才能表达这种语气呢?大家就应是用缓慢的语气读呢,还是快速的语气读呢?

  师:是就应用哀伤的语气读呢,还是用欢快的语气读呢?

  2再听录音,正音。字音:遗读wèi赠与,送给,如遗之千金。还顾,huan3再听学生群众朗诵,自由朗诵。点评。

  三、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本诗的大致情节。(透过多媒体展示结构思路图。初步大体感知诗歌,训练概括潜力)

  师:从这首小诗的题目上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信息:一个人欢快高兴地度过江去采摘芙蓉花,那么他采摘芙蓉花是要做什么目的呢?这个目的最终到达了吗?老师想找同学们回答一下,其实也就是大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明确:一个人去采莲,想把美丽的莲花送给思念的人,结果因为路太远没送出去,想到以后也不能跟她生活在一齐,所以很伤感。

  四、品析鉴赏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透过FLASH制作的精美荷花仕女图,将学生引入诗境。训练赏析诗歌的潜力)师:刚才大家有感情诵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把握了诗歌主要资料。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带领大家进入诗歌的具体赏析部分,也就是品析鉴赏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师:在本节课开始不长时间,老师给大家讲了解答古诗意境、情感题的一种方法,大家还记得遇到这一类题型该如何作答了吗?

  明确:透过描述“芙蓉”“兰泽”“芳草”“江”等意象,营造了简单欢快的氛围。用环境描述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表达了作者纯洁、完美的感情。补充说明莲花的意象:《爱莲说》(宋)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么?花送出没有?想象主人公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明确:摘花欲赠送亲人。可花没送出去。由作者自问自答可看出他的情绪悄悄地由欢欣转为失落,为后文的黯然神伤作铺垫。

  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用完美热闹欢快的场景来衬托人的凄清心境。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现代社会的人们,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向亲朋好友送花来表示情谊。那么,大家有想过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就应送什么花给什么人,来表达情谊吗?相信你们之中必须有某些男同学送过女同学玫瑰花吧!这样做,对吗?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学习是第一要务,要以学习为主,等到进入大学、工作以后再思考这些事情,那才是成熟的想法。

  其实我们能够把玫瑰花或是康乃馨送给我们的老师,来表达老师对我们的栽培之恩,送给我们的母亲,来报答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师:古人也常有这种以花草赠亲朋好友的行为,大家怎样理解这种行为?师明确: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完美的。采花折柳,甚至是红豆,都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能够传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又能够寄托对亲朋的完美祝愿。

  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资料。

  明确:画面感鲜明强烈。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似乎能看见在美丽的荷花,欢乐的人群背后一个主人公正孤单忧愁地站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方向张望,但是展此刻他面前的是山水迢迢路遥遥。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一些大学生身着汉服,表演的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话剧。大家在配乐中感受一下诗歌带给我们的赏心悦目的感觉。(播放汉服照片短剧)

  师:让我们在对诗歌优美语言的陶醉中,进一步分析一下本小诗七八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比较,有何不同?

  明确:情感:黯然忧伤和两个彼此相爱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义。因爱之深,故思之切,故痛之刻骨铭心,故才忧伤以终老。相知相恋不能相聚相守白头到老,只能永世不能团聚,跟杨过和绝情谷里的小龙女一样一别十六年,真令人伤感,故杨过在忧伤痛苦中自创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掌法——黯然销魂掌。江淹也说过,黯然销魂者,唯别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比较:秦观的诗主要写牛郎织女的感情杯具,结尾一句似乎是以牛郎的口吻在安慰织女,两人虽离别犹有一年一度七夕相会时的完美幸福和眷念不舍,但本诗则意味着永久的分别,不得相见,故而痛苦之情更为沉重。

  五、此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六、思考讨论:“何人不起故园情?”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和平的盛世还是战乱频仍的乱世,士人们要想获取功名、建功立业,都务必要离开家乡,常年在外为君王服务,时间久了,客居异地他乡的游子们避免不了深深的思乡思亲这样的愁苦之情。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初中小学学习过的思乡思亲的诗歌,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羁旅之思呢?

  七、小结:《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诗,看到它,就象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感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它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清淡的笔触写出的却是一世的悲苦。

  期望同学生们都珍惜此刻与亲人、故乡、母校相伴的时光,将来的某一天,你们终将也会成为漂泊四方的游子,也会尝遍这恼人的思乡情愁,或许那时候你再来吟这首诗,就会有更深的体悟了。

  八、作业:背诵诗歌,并将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百余字的散文。(训练记忆潜力,写作潜力)

《涉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涉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5.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6.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7.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8.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9.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10.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总结

  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的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五、本文的表达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六、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涉江》教案(篇4)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

  诱导探讨法为主

  阅读分析法为辅

   三、说教程

  (一)导入

  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西北有高楼》是我国早期五言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陆侃如引用这首诗为自己解难,说明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下面请进入《涉江采芙蓉》。

  (二)学生朗诵,教师正音并范读。

  采之欲遗谁?遗,读如(wèi)赠送。

  (三)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诗歌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

  (四)鉴赏

  1、合作探讨

  ①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②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③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④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这句诗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

  ⑤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⑥本诗的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2、教者小结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故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3、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意境高洁、清幽

  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指导背诵

  明确:按照诗意的“起承转合”来记忆背诵。

  (六)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涉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潜力。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这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1、学生自由朗读、试背诵。

  (诗歌中出现可能是“思妇”也可能是“游子”形象。以下我们是从“思妇”的角度来鉴赏。)

  1、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思考: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她要做什么?

  结合多媒体图片明确:抒情主人公在芳草萋萋的江边出现了,她要去采摘芙蓉花。

  2、诗歌描述“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述,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完美。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讨论、交流:送给“所思”之人。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明代郭登《送岳委方还京》:“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完美的。又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甚至是红豆,都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能够传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又能够寄托对亲朋的完美祝愿。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在诗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朗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提问:全诗其他六句都能够理解成“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

  讨论、交流: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但是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5、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情绪,还能体会到什么?

  讨论、交流: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讨论、交流: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1、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能够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明确:思乡怀人之绪)

  2、说说同学们明白的“思乡怀人”的诗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讨论“思乡怀人”诗情感的审美价值。

  提问:朗读上面的诗句,你是不是觉得它们很美呢?为什么?

  (2)唤起人们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普遍的、完美的情感。

《涉江》教案(篇6)

  在古时候,许多东西都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如代表相思的红豆,代表送别的柳枝,还有寄托了许多人的思念的明月等等。当然,这些被赋予深意的物品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红豆、柳枝通常会被作为特别的礼物互相赠送的,明月却只能挂在上空中和人遥遥相望。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和赠送芙蓉有关的诗歌--《涉江采芙蓉》。

  首先,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诵读这首诗歌。然后,我想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我们,你在读完诗后出现在你脑中的画面和情景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

  夏秋之交的江南,少女们一边嬉戏一边采着莲花想要送给心上人,女主人公却很失落,因为她思念的人此刻并不在她身边,而是远在天涯。然后画面一转,女主人公所思念的丈夫出现,他此时正带着无限的忧思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大家已经读过全诗,也听了刚刚两位同学的描述,那么有谁能告诉我,这首诗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是采莲的女子还是身在天涯的丈夫?你这样认为的理由又是什么?

  明确:

  主人公是女子。因为全诗以描写采莲女子的想法为主,后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可以认为是女子在想象中看到的丈夫的境况。

  游子求宦大多在京师,而采莲活动多在江南一代。

  按照江南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通常有着“夫容”的暗示

  那么,这首诗难道就是写一个妻子对于丈夫的思念吗?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

  明确:

  这首诗并不是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借思妇诗的形式表达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

  “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 ,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从表面上看起来,本诗是在描写思妇在对在远方的丈夫的思念,但事实上却是诗人借思妇之口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这样的表达手法叫做“婉曲”,经常被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用于表达思想感情。

  婉曲: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婉曲”。婉曲又可分为曲折、微辞、吞吐、含蓄四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借写重逢的情景,回味离别的愁苦。

  流苏也怡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节么? (张爱玲《倾城之恋》)

  流苏讥刺柳原用情不专,却不直言,说“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颇富机锋妙趣。

  吞吐:不以直率的语言词句来表达辞意,只在将说未说之时,强自压抑,用吞多吐少的语句,欲放还收的.修辞技法。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上半阙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从室内的萧条,独处的无聊,到无心理锦被,慵懒妆扮梳头都只因离怀别苦。“欲说还休”则将无限的离情别恨都强自压抑下来,按下不表,这是典型的吞吐。“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既非病久,又非悲秋,那又是什么?当然是前述的“离怀别苦”。不说明是为别后的相思而红销翠减(消瘦),却拐弯抹角的说不关“病酒”、“悲秋”,正是刘勰所谓“情在辞外曰隐”的最佳写照。

  含蓄:以避开正面,不露机锋的词句,从侧面道出,但又不道尽,使情余言外,让读者自行玩味领悟。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王昌龄《春宫曲》)

  此诗言平阳公主以妙歌曼舞得宠,其实在轻歌曼舞中,怎知帘外春寒料峭?只因为皇上恩宠体贴入微,即使春宴未寒亦恐露湿罗衾,故嘘寒问暖之余赐予锦袍。而失宠于上者,慕此殊遇,更显得落寞,秋怨愈深。整首诗在字面上只写平阳公主得宠之情况,而真正要表达的失宠的哀伤,则只字未提,却不忧而忧,不怨而怨,宛然可思。

  有一句俗话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如果把这个“窝”扩展成“故乡”的话这句话也是能说通的吧。从古至今有无数描写思乡之情的诗,每个人都有故乡,对自己来说,故乡永远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尤其是那个地方还有我们思念的人的时候。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诗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应该有很多人在还没有上小学时就会背这首诗了,这首诗虽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意向或是复杂的写作手法,但它却也包含着满满的思乡之情。在阅读这样的诗歌时,我们之所以会被打动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它勾起了对自己家乡的思念。

  《涉江采芙蓉》中有一朵采而未送的芙蓉,有一对有可能一别就是一生的夫妻,有一段缠绵的思念。这样的思念在我们现在的哪怕交通如此发达的年代也都随处可见,而我们要做到的是,如果采了一朵美丽的芙蓉,就一定要送达想要赠送的人的手里,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思乡和怀人不仅仅是毫无意义的情感而已。

《涉江》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3掌握对写这一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新课的学习。好,一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的确,采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轻巧的小船荡起了荷塘中多少欢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托了多少江南女子缱绻的情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江采芙蓉。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读准读顺

  1、自主读诗。

  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

  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

  (二)再读,整体把握

  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

  忧愁、孤寂、苦闷思念(题眼)

  2、做这种思念之情究竟是如何被巧妙表达出来,使这首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文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深入理解作者潜藏的感情了。

   三、析读,逐句赏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

  涉江采芙蓉

  (2)为什么所采之花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

  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洁,我们的主人公以莲为信物寄托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莲花的高洁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洁。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那么,这样高洁美丽的莲花,作者送出去了吗?为什么呢?

  所思在远道。

  (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呢?

  设问,问答两体。“所思在远道”是不是对“采之欲遗谁?”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可见境况孤冷;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故乡,那么他看到思念的故乡,思念的亲人了吗?

  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伸。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直接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

  悲伤惆怅

  真情坚守

  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

  (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的情感和感悟。

   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

  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

  2、明确

  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女子从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

  第二:游子之求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

  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

  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故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故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

  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

  4、定义介绍

  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

  6、表达效果分析

  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五、小结——深衷浅貌言浅意深

  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艺术魅力。你读懂了吗?

  2、配乐,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作业布置:试着诗歌改写为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涉江》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3、掌握对写这一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

   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新课的学习。好,一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的确,采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轻巧的小船荡起了荷塘中多少欢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托了多少江南女子缱绻的情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江采芙蓉。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读准读顺

  1、自主读诗。

  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

  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

  (二)再读,整体把握

  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

  忧愁、孤寂、苦闷思念(题眼)

  2、做这种思念之情究竟是如何被巧妙表达出来,使这首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文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深入理解作者潜藏的感情了。

   三、析读,逐句赏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

  涉江采芙蓉

  (2)为什么所采之花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

  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洁,我们的主人公以莲为信物寄托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莲花的高洁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洁。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那么,这样高洁美丽的莲花,作者送出去了吗?为什么呢?

  所思在远道。

  (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呢?

  设问,问答两体。“所思在远道”是不是对“采之欲遗谁?”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可见境况孤冷;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故乡,那么他看到思念的故乡,思念的亲人了吗?

  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伸。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直接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

  悲伤惆怅

  真情坚守

  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

  (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的情感和感悟。

   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

  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

  2、明确

  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女子从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第二:游子之求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

  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故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故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

  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

  4、定义介绍

  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

  6、表达效果分析

  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五、小结——深衷浅貌言浅意深

  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艺术魅力。你读懂了吗?

  2、配乐,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作业布置:试着诗歌改写为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涉江》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解读这首五言诗。

  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一、认读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笔记本上 。 (2分钟)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多媒体投影)

  参考:

  芙蓉( fú róng) 欲遗谁(wèi)

  芙蓉:荷花 泽:湿润的洼地 遗:送

  二、朗读,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读解全诗。

  = 1 GB2 ⑴ 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

  = 2 GB2 ⑵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

  读解参考:

  “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采之/欲遗谁”这句用设问语气读,声音放轻,语速放慢,从朗读中渗透出一点似有若无的伤感。

  “所思/在远道”中“所思”声音略拖长,读“在远道”时需略带沉重,用重音降调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第一句读升调,第二句读降调,声音拖长,语速放慢,要读出些许失落与惆怅,仿佛觉得浩浩长路,虽然牵系着那女主主人公的心与爱,却无法牵起望断天涯的他乡与故乡。

  “同心/而离居”末字要以平调拖长,表达出因无望而带来的无奈。接着重读“忧伤/以终老”依然用略平的降调读,表达出岁月沧桑,生活煎熬已使得抒情主人公心如止水、哀莫心死的感情,凸显其无望无奈中深陷忧伤、终老无望的形象。

  = 3 GB2 ⑶ 背诵全诗,课上检查(2分钟)

  三、品读 鉴赏语言

  1、学生齐背全诗。(1分钟)

  2、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 1 GB2 ⑴ 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

  参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 2 GB2 ⑵ 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教案(篇10)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 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2重点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李清照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诗句。是啊,分离让人思念、忧伤。 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

  活动2【讲授】介绍文学常识

  介绍文学常识

  PPT展示: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活动3【活动】朗读,初步感知

  朗读,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一遍诗。

  2、PPT展示,疏通字词。

  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兰草。 泽:湿润的洼地。

  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⑧终老:终生。

  3、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4、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接下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课上检查。

  活动4【活动】品读鉴赏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背全诗。

  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

  ⑴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a.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板书)

  b.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c.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对眼前美景充满爱恋。(板书)

  ⑵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写独自思念(板书)爱人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⑶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迷茫(板书)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 “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的说,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单想家,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

  ⑷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忧伤(板书)以至老的根本原因!

  3.学生再次轻读课文,回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爱恋——思念——迷茫——忧伤(板书)

  活动5【活动】研读探究问题

  五、研读探究问题

  问题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问题2.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和美好祝愿。

  问题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板书)

  问题4.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爱人之间因分离而思念忧伤的思想感情。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一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参考:

  异:所选意象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等美好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

  同: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六句诗人对于花、树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活动7【讲授】总结

  六、总结语:

  诗的境界,就是爱的境界。一首诗,就是一段情。吟罢《涉江采芙蓉》,心中便充溢着太多的祈盼,盼游子早归,盼亲人团聚。但愿时光荏苒,那份爱恋与思念早已把迷茫与忧伤冲淡。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心相伴、手相牵。

  活动8【作业】课堂课下作业

  七、化入为出

  以《“涉江”情》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随笔,发挥想象,注重自己的感受。

  八、作业

  整理并抄写随笔,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背诵并默写全诗两遍。

  活动9【活动】反思及板书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如:看标题,抓题眼。看作者,学会知人论世。看注释,抓暗示有效信息。看意象意境,缘景明情。把握“情感关键字”。 了解诗歌主旨类型。分析表达技巧。并用这些方法自己赏析一首诗歌。

  板书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意象:芙蓉 兰泽 芳草

  意境:清幽高洁

  感情:爱恋——思念——迷茫——忧伤

《涉江》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诗意,感悟诗歌思想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专指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疏通大意,表达诗歌的内容,总结主题

  明确:诗歌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时候,不知道将所采芙蓉送给谁,他所思念的人在远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家乡,可是她看到的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抒情主人公从眼前想到将来,不免忧伤不已。

  主题: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文本探析

  找意象

  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塑造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让人感觉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情感的单纯、美好。

  抒情主人公:通过“采之欲遗谁”、”“还顾旧乡”、“忧伤以终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孤独、惆怅、忧伤的抒情主人公。

  赏析诗句

  ①“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说,江南有采莲的旧俗,那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可是这种欢乐美好刹那间被一声叹息声所改变,主人公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我们还把它叫作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更增其哀乐”。回顾我们学过的运用了反衬手法的诗句有哪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明确:“还顾”动作感和画面感非常强,如果不是思念至极,恐怕不会情不自禁地回头望家乡吧?可是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忧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合作探究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说说你的观点和依据。

  (生讨论,找代表发言)

  生1:是女子,因为只有女孩子才喜欢采一些花花草草,依据是“涉江采芙蓉”。

  生2:是男子,“还顾望旧乡”,古代只有男子才出来游历求学,女子一般不出远门,既然望故乡说明是远游,由此判断是男子。

  生3:前两句女子,后两句男子。从前四句和后四句关系来说。

《涉江》教案(篇12)

  一、感知层次: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二、感受层次:

  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感悟层次:

  1、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2、古诗中“思乡怀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1、多媒体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试背诵。

  (诗歌中出现可能是“思妇”也可能是“游子”形象。以下我们是从“思妇”的角度来鉴赏。)

  1、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思考: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她要做什么?

  结合多媒体图片明确:抒情主人公在芳草萋萋的江边出现了,她要去采摘芙蓉花。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讨论、交流:送给“所思”之人。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明代郭登《送岳委方还京》:“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又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甚至是红豆,都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可以传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又可以寄托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在诗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朗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提问: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

  讨论、交流: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5、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讨论、交流: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讨论、交流: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1、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明确:思乡怀人之绪)

  2、说说同学们知道的“思乡怀人”的诗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讨论“思乡怀人”诗情感的审美价值。

  提问:朗读上面的诗句,你是不是觉得它们很美呢?为什么?

  (2)唤起人们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普遍的、美好的情感。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抒情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940365.html
延伸阅读
有很多人开始认识到合同的价值。合同是指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所签订的民事法律文件,因此,一份规范的合同该具备哪些内容呢?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有关“就业合同”的知识,那么本篇文章肯定能为你提
2023-06-15
出国留学网编辑搜集了“幼儿园老师毕业致辞简短”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有很多场合我们需要发言,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积极创设发言稿,为以后的发言打基础,你知道应该如何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2023-06-15
初一上学期政治总结(篇1)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级(7)(8)(9)班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在这一学期,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
2023-06-15
教案评语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2023-06-15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反思篇1口语交际课强调双向互动、多维互动,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
2023-06-15
涉江采芙蓉教案篇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
2023-06-15
文件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范文的用途和价值。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学科知识。那么,写范文有哪些技巧值得借鉴呢?此时
2023-06-10
出国留学网小编收集了多篇文章,其中“成功心得”特别精彩。我们可以从失败中获取新的感悟和知识,不断进步并记录下我们的想法和见解。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有助于自我提升和成长。如果您喜欢这篇
2023-06-06
订婚致词(篇1)各位亲朋好友及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儿子订婚,我作为今天订婚儿子的母亲讲话,首先我要感谢大家的到来,你们让这次的订婚变得更加有意义,感谢大家对我儿子和未来儿媳妇的
2023-05-03
出国留学网编辑为了让您在阅读时更舒适,不辞辛劳地编辑了这份“掌声教案”,期望这份内容能够为您带来帮助。在正式上课前,老师必须要准备好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每一位老师都需要费心考虑自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