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质量守恒教案9篇

字典 |

2023-06-16 10:29

|

推荐访问

质量守恒教案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质量守恒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概括,其中蕴含的守恒思想不仅是化学学科思想,更是所有自然科学中一个最核心的思想。本教材把这一节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中,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模型联系到宏观物质的反应,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这部分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老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宏观假设,再实验论证,后微观解释。而新教材先是微观分析初步得到结论,进而联系宏观,提出假设,并实验论证。由于新教材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物质的量的概念,所以先进行微观分析,通过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让学生体会物质的量这个桥梁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作用,同时有了微观的分析,也使宏观的假设有了可靠的前提,然后学生在设计实验来验证是否符合微观分析,这样的设计也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三维目标要求是BBA,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实验设计:验证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的关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编写

  意图、本节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以及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微观分析,宏观验证”的过程,体验微观与宏观互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定量实验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感悟科学家细致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重点:由于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课所有的安排都是围绕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实质。

  难点: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学生很容易接受“质量”“相等”这些关键词,但对于定律中的限定词“参加”“总和”等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且这也是掌握本定律的最核心的地方。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定律内容中的“参加”、“总和”关键词的层层突破。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重点突破:整节课的设计均围绕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解水分子模型,学生有了亲身的感性认识,基本上能得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可以初步得到微观粒子变化后质量是相等的,再由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那宏观上质量是否相等?学生有了第一次疑惑。而后通过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分析,验证了在宏观上质量是相等,由于是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并实验,接受程度会更深。接着教师演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学生发现质量减少?形成了认知冲突,思维有了碰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最终发现问题,改进装置,从而完善了对定律的理解。这几个前后联系过程的实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对于“参加”“总和”这些关键词的突破,我是安排在第一个学生实验的分析中进行的,让学生讲出第一次称量中有哪些物质,第二次称量中有哪些物质,然后对反应前的氢氧化钠进行拆分,一部分为参加反应的,一部分为未反应完的,理所当然未反应的肯定在后面的称量中也有,最后对两次都称量的相互抵消。剩下的就变成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会等于生成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通过拆分氢氧化钠,让学生理解了定律中的“参加”。

  二、说学情

  经过两年的科学课以及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基础和方法基础,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不久,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和联系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上,我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归纳推理、实验验证的办法,按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实验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同时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启发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实验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本课内容就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继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认真去思考问题,这样的实验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使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2)合作学习法: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学具准备

  (1)实验用品准备:

  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盐酸。

  仪器用品:电子天平、锥形瓶、烧杯、试管、硬质塑料瓶。

  (2)媒体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学流程

  本课题的教学过程我是按照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实验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1)提问引入

  以“你印象最深的化学反应是什么?”为问题进行引入,学生之前见过也做过一些化学反应,其中会有很多明显的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对这个问题学生肯定都有话可以说。学生说的都是从宏观现象来描述化学反应,接着老师再问大家,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会回答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此时老师话锋一转,能否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描述化学反应了?这样很自然的引入到课题中来。

  (2)微观分析,得出结论

  提供给学生两个用橡皮泥捏成的水分子模型(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和氧原子),要求学生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学生通过动手拆分,很容易明白变化前后原子个数,种类以及质量都不变,并能得到化学变化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从微观角度看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

  (3)微观联系到宏观

  提问:如果把水分子个数扩大阿伏伽德罗常数倍呢?你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想到宏观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有什么变化。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联系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桥梁作用。

  (4)设计实验,宏观验证,

  给学生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实质,假设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并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完成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两次称量的物质成分,相同物质的可以抵消,同时注意把氢氧化钠拆分成参加反应的和没有参加反应的,能抵消的只是没有参加反应的,这就巧妙引出了定律中的“参加”关键词。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两次称量的方法,引出新的思维“整体称量”。

  (5)制造认知冲突

  提问学生是否只这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引导学生要选用不同的反应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注意科学探究的严密性。然后教师演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称量前后质量发现变小了,学生出现疑惑,思维有了碰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改进装置,再一次实验,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定律。这个经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也明确了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封装置中进行质量称量。

  (6)形成概念

  在前面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和素材的前提下,请学生自主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样由学生自己说出来,更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7)感悟科学精神

  PPT呈现化学史:拉瓦锡和波义尔的实验。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反应,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感悟科学家善于发现,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

  (8)练习巩固并小结

  3.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原因:化学变化前后

质量守恒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

  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天气炎热,化学课外小组的三位同学想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解暑,他们查阅到了一份“汽水配方”如下:

  在约500毫升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个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注:实验中应使用食品级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

  可是,三位同学在制作汽水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播放教师自制的学生制作汽水的视频)

  【提出问题】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倾听,思考。

  观察视频,并针对三位同学的问题提出猜想:(1)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应该不会发生变化;(2)因为是制汽水,所以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可能会有气体产生,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用学生自己的家庭小实验来创设学习情境,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是我们人类生活服务的,更加热爱化学学习;另一方面,利用情境中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的思考和猜想。

  环节二、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那么,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到底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口说无凭,实验为证。下面老师为各小组提供了天平、烧杯、矿泉水瓶、小试管等仪器,还有小苏打与柠檬酸两种药品。

  【提出问题】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倾听,查看桌上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

  给学生提供零散的仪器,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

  【讲述】我们的目的是要研究混合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实验的关键首先是“如何称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认为应该进行几次称量?具体说明。

  思考,讨论,交流。

  开始时,学生的思路是分布称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整体称量”的思路。

  建立“整体称量”的实验思维方法,既培养学生一种实验研究方式,也为后面的小组实验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

  【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刚才的任务“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请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方案一】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后质量变小。

  【方案二】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

  【发现问题】不同的装置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学会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利用提供的多种仪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同时,由于实验结果的不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两种不同的装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为新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交流,得出:方案一由于是敞口容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称量,所以造成反应后质量减小了。而实际上,反应前后的质量是没有变化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反应后的容器,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啊?

  观察实验容器,发现容器底部还有没反应完的白色柠檬酸固体。

  培养学生实验中,必须认真观察现象,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讲解】利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通过实验体会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规律。

  通过规律必须具有普遍性的论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录像】红磷燃烧实验

  【讲述】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环节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倾听,思考

  引发学生思考

  【模拟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

  (1)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拟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2)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学生动手模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

  Flash模拟可以更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微观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微观模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学生分析、交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原子的质量、原子的个数、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交流表达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建构有体系的知识结构。

  【提供资料】教师给出历史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的“争论”的历史史料。

  【提出问题】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你支持哪位科学家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课后思考

  一是利用史料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道路是充满曲折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以致用的思想。

质量守恒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陕西省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中《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三讲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复习)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课主要完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明确其使用范围;

  2、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的思维方法认识客观事物。

  2、在交流讨论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

  二、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接着介绍三位化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并着重介绍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进而提出问题二“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提出两个探究实验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问题三“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第二流程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①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学生对两种方案分别实验后发现,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究竟哪一种方案的结论正确?”让学生对方案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有考虑白磷燃烧后重新进入敞口容器的空气质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质量变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第二种方案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探究实验二: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硫酸铜溶液。

  学生对探究实验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生成物质量不变。通过讨论得出:在常温下反应水分蒸发带来的质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第三流程。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接着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大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第1题意在突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第2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第3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质量守恒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粤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化学方程式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会运用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引入: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的化学反应,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提问)上述反应为什么属于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请同学们猜一猜。

  设计意图:精心设疑,激发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方案一:称量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指出该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初步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4)再次设疑,实验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实验一: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测定,观察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变化。

  实验二: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观察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变化。设计意图:再次设疑,启发思考,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请同学们谈一谈。

质量守恒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他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过渡到“量”;并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构建理论铺垫。本课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应用。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立足实际操作,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体验并得出化学反应的规律。

  3、教学目标设计

  ①学生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原子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②学生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③学生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根据以上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正确说出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能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并对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归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以及交流、讨论、分析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体会化学变化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观点;

  ②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二、说教法

  1、情境激趣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2、实验法:通过小组实验,观察分析现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三、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本环节用时约1分钟)

  上课之初,以两幅反应图片引入。

  2、探究置疑、突出重点。(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大胆假设,然后采用两个探究实验组织教学。

  实验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回应反馈、得出结论(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实验结束,课堂已进入回应反馈阶段,此阶段我将组织各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有问题大胆置疑,进行全班讨论、共同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质量守恒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探究过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辅之以适当习题,进行强化,以突出重点。如:“参加化学反应”的理解。

  4、互动深化、突破难点(本环节用时约11分钟)

  措施一:多媒体动画模拟

  [创设问题]: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如何从微观角度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5、互动小结、体验成功(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质量守恒教案 篇6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

  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但是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具有初步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这些技能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另外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得到充足的发展,思维主要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过渡。

  结合以上的教材分析,立足于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在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受探究学习所带来的的乐趣

  分析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说教法

  化学学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本篇课题也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因此本篇课题会采用实验探究法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发现并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学生在合作中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本篇课题中国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记录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由来。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在课堂之初引导学生回忆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的反应,并提问那么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与反应物磷和氧气的质量有什么时候关系呢?引发学生猜想,提升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环节二:探究活动

  结合本篇课题中呈现的四个实验方案,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三.盐酸跟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开放体系);方案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开放体系)请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注意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四组实验,反应前的质量和反应后的质量。

  根据实验结果思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之后向学生讲解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描述)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探究的过程,积累丰富的实验活动经验,同时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名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M前M后分析

  白磷燃烧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盐酸跟碳酸钠反应

  镁条燃烧

  环节三:微观解释

  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拟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微观模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并帮助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析)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体会化学的实验探究方法,积累实验活动经验。】

  环节五:作业布置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物质增加啦?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建立化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加深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质量守恒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在初中化学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开始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是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学习构建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对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本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根据化学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题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以及守恒的原因。

  ②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③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化学课标、教材的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课题:

  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对教材的改进

  本课题中的实验内容是学生体验和领悟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包括两个密闭条件下的"活动与探究"实验和两个开放敞口状态下的实验。学生从密闭体系下的两个实验认识、理解、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结论的基本内容比较容易。紧接着观察开放体系下两个实验的现象似乎又对刚刚得出的质量守恒定律有所怀疑,设置这两个实验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进行进一步地理性思维,突破认知障碍。因而,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做完这两个开放体系下的实验后,及时对其进行改进很有必要。即:将碳酸钠与盐酸在敞口容器内发生的反应改进为在密闭体系下反应,用细线系紧小试管管口,将少许稀盐酸注入小试管中,竖直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饮料瓶中,拧紧瓶盖。分别进行反应前后两次称量,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得出令学生信服的实验结论。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发现知识,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本节课,我采取"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师"问题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①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②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③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尤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很高。

  2、学法指导

  ①实验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了解化学等自然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②讨论法:通过探究实验的分析,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这节课,我按"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实验探究、引导发现——动画模拟、突破难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交流收获、体验成功"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提问学生,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表示哪些意义?从而引出学生从未想过的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接着介绍拉瓦锡利用氧化汞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的关系。进而提出问题二"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经验认识出发,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问题中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活动与探究一:

  提出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让学生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

  各组分析实验、通过讨论,初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做中学"、亲自实验,主动感悟并发现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

  问题三: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中都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这个结论呢?

  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活动与探究二: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反应

  各组学生对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发现,生成物质量变小,天平不再平衡了。 "究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呢?"让学生对前后两次实验方案展开评价。

  讨论出:前后两次实验是有区别的,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探究一的两个实验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探究二中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反应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在空气中,没有称量到。因而反应后所称量的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

  问题四:怎样将"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的实验进行改进,使得该反应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

  讨论并验证改进后的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实验:用细线系紧小试管管口,将少许稀盐酸注入小试管中,竖直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饮料瓶中,连着细线拧紧瓶盖。分别进行反应前后两次称量,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认识到科学实验需要严谨,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改进实验使学生深化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建构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体系。

  接下来,为强化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既包括参加反应的气体也包括放出的气体。教师实验演示: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解释镁条燃烧后质量不但没增重反而减轻的原因。

  问题五:通过实验证实: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不变。"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第三流程。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教师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学生观察并讨论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模拟,进一步领悟微观粒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关系,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量的关系,体验化学规律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建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我设置了几组习题: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④将4、9gKClO3跟1、1gMnO2混合后,加热一段时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则生成了g氧气?

  第1题意在突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第2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第3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第4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反应前后质量总和没变,质量总和可以包括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交流收获、体验成功——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表述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守恒原因:变与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分子种类改变。

  三、应用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问题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协作,以实验为探究形式,以讨论为培养思维手段,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四方面的设计意图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质量守恒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元芳的蜡烛》

  【提问】蜡烛燃烧、铁剑生锈都是化学变化,那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会如何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讨论并回答

  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探究的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一红磷燃烧

  【提问】首先我们对红磷燃烧,铁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展示】我们知道,进行探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提问】我们先探究红磷燃烧,用的是这套装置。可以看到,锥形瓶底部有细砂,套有玻璃管和气球。这三者有什么作用

  【展示】细砂、玻璃管、气球的作用。

  思考,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细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实验】1、先称取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为xxg,记录在书本表格上(投影)。

  2、现在我准备引燃红磷,同学们的任务是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还有气球的变化。

  3、引燃红磷。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烧。

  4、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表格上,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

  5、再次称取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我们发现质量没有变化。

  6、我们可以发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反应前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配合黑板板书),由此可知

  记录数据。

  观察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过一会熄灭。气球膨胀然后变得干瘪。

  记录现象,并在此读数。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引导、过渡红磷燃烧的装置;

  先清楚燃烧注意的事项,并明白各样仪器的作用,增强学生实验理论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笔记。

  懂得归纳。

  硫酸铜与铁

  【过渡】可能由红磷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只是巧合。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究。

  【实验】

  1、实验

  2、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展示给前排同学看),也即已经发生化学反应。

  3、再次称量发现质量,没有变化。也就是这个反应也是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没有变化。

  4、取出铁钉投影,并与未反应的铁钉作对比。(书写符号表达式)

  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以及天平读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

  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

  先让部分学生证实已经反应,使得实验更加有说服力。

  对比明显,学生思路更清晰。

  【小结】通过这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把这样的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强调我们所说的质量守恒只是用于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小结。

  了解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深刻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探究二

  【过渡】我们发现这两个装置它都是密闭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a】

  1、碳酸钠与盐酸。

  2、观察现象。

  3、质量变轻了,为什么,有什么补救方法。

  4、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实验b】

  1、镁条燃烧。(坩埚钳前后对比)

  2、现象,质量。

  3、是不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都有锥形瓶,密封

  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跑走了,质量就变轻,使装置密闭,或者把跑走的气体手机回来,天平就平衡了。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大量白烟。遵守,损失大量氧化镁。

  使学生想到前两个装置的共性

  引导学生发现此实验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再次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

  1、用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模板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2、此过程中原子质量、数目、种类不变,所以物质质量也不变化。

  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不变。

  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质量守恒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

  二、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接着介绍三位化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并着重介绍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进而提出问题二“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提出两个探究实验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问题三“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第二流程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①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学生对两种方案分别实验后发现,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究竟哪一种方案的结论正确?”让学生对方案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有考虑白磷燃烧后重新进入敞口容器的空气质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质量变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第二种方案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探究实验二: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硫酸铜溶液。

  学生对探究实验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生成物质量不变。通过讨论得出:

  在常温下反应水分蒸发带来的质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第三流程。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接着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大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100 g水和100 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 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_g;若6g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xg,剩余x:xg,为什么?

  第1题意在突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第2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第3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纸张燃烧完后灰烬质量小于原来纸张为什么?

  镁带燃烧完后白色生成物质量大于镁带为什么?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940991.html
延伸阅读
出国留学网收集并整理了“丧事后的感谢信模板”。我们可能每天工作需要撰写大量文档,我们需要阅读大量范文来进行写作。借鉴优秀的范文能够为我们在他人面前赢得好印象。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
2023-06-16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粗心的小画家教案》是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搜集整理的内容
2023-06-16
许多人看到文书写作任务的字数,就感到有点慌了,然而参考模板可以有效地减轻你的负担。仔细学习样例可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那么关于模板写作,我们该如何下手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
2023-06-16
这份与众不同的“行政心得报告”一定会让你有别样的感受。当我们挑战自我并达到新的层次时,往往会有新的领悟涌现出来,这些想法可以被总结。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具辩证思维地看待事物。相信你
2023-06-16
生意协议书篇1甲方(转让方):_________乙方(受让方):_________风险提示: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合作设立公司、合作开发软件、合作购销产品等等,不同合作方式涉及到不
2023-06-16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研究化学
2023-05-19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篇1】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正式开始前,我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
2023-05-21
守恒大班教案篇1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
2023-03-03
教师是授业者,打磨教案是教师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教案在教师讲课中起参考提示作用,你是否在寻找优秀的教案呢?我们花时间整理了守恒大班教案,欢迎你阅读与收藏!守恒大班教案篇1一、说教材
2023-05-19
出国留学网推荐更多专题:“大班教案”。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深刻影响自己的学生。身为教师,应该坚持对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教案应明确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是什么呢
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