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终或者年底时,都需要书写报告,报告是下级机关与上级机关之间汇报工作、沟通联系的桥梁。可行性报告从哪些方面写?如果您对这个话题还不是很了解可以尝试阅读一下“开发区调研报告”,为了下次阅读方便请收藏本文以备查看!
开发区调研报告 篇1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为配合县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龚仙桥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及相关工委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10月14日至15日采取“一看二听”的方式对3个工业园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看:即查看了“一区三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即听取各园区和有关部门关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园区体制机构建设情况及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情况。与此同时,认真分析研究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讨论和探索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和办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组织领导,建立各工业园区组织机构。县委于203月分别成立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由县四家班子领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各工业园区所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履行园区规划、土地收储、融资、建设、行业准入、招商引资及项目服务等职能职责。同时从各部门抽调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具体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确保了各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抓好《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上报和评审通过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我县委托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贵州江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于年8月完成文本编制并上报省经信委,于9月4日通过了省经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9月23日获省经信委批复,并被列入《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思南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园区之一。全县工业园区发展定位、规划范围、区位及规模、产业布局、路网规划等进一步明晰,空间布局按“一区三园”布置,规划总面积38.16km2,其中:双塘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8.31km2,关中坝产业园规划面积约4.15km2,灯油坝产业园(含邵家桥镇赵家坝片)规划面积约15.7km2。同时,顺利启动了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贵州福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环保厅开发处组织的专家审查,目前正在编制《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预计在11月可通过省环保厅审查批复。另外,委托武汉华中科大编制的双塘产业园控制性详规,已于7月通过了县专家组评审;关中坝和灯油坝产业园控制性详规正在洽谈编制中。工业园区各项规划的顺利编制上报和通过审查批复,为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扎实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扎实抓好园区土地测量和收储工作。各园区都对规划建设红线内的土地进行了测量和确认,目前共完成土地收储 3815.5亩(其中:关中坝1000亩、双塘1580亩、灯油坝1235.5亩),拆除违章建筑27幢,完成农户搬迁1435户,迁坟708座。二是抓好园区电力网络建设。拟新建关中坝110kv输变电工程完成选址工作;灯油坝220kv变2#主变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双塘产业园110kv大同岩变电站已进入征地阶段。三是狠抓园区路网建设。投入100万元修建了灯油坝进场公路,完成了灯油坝园区所有通讯线路及国防光缆迁改工程;确定以bt投资模式建设全长7.5公里的双塘工业大道已于9月29日开工建设,施工单位正在陆续进入工地施工;关中坝东西岸工业大道,目前正在加快征地工作。四是加快园区给排水工程建设步伐。灯油坝排洪渠工程正在抓紧实施,石材城排洪渠工程正在进行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双塘园区排洪渠工程于近期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可进入施工阶段。加快推进乌江思林电站库区提水给水工程进度,目前正在协调省高速路建设项目办解决从腾龙峡大桥增设管网问题,灯油坝、双塘产业园供水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关中坝给水工程将与城区给水工程同步进行。五是加快园区工业建设用地征用和批后供应的报件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已在“一区三园”范围内实施土地出让供应项目1个,面积253.70亩;正在实施土地出让供应项目1个,面积13.56亩;报地区已审查通过的土地出让供应项目4个,面积226.68亩;正在组织呈报县级以上政府审批的土地出让供应项目13个,面积617.7亩。
(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园推进工作。县人民政府结合全县实际,年初制定出台了“边规划、边引资、边建设”的战略部署,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加强队伍建设,解决机构编制设立XX县投资促进局,同时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建立严格工作考核考评机制,提高外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频度,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进项目入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80多个,工业园区已建成企业4个;在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总投资12.891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414亿元;近期还将新开工黔东北物流产业园等一批建设项目。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和形成这样的发展局面,应予充分肯定;由于全县工业园区建设今年才起步,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对工业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正确应对。
(一)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协调落实难度较大。从全县对工业园区建设领导管理的现状看,体制上还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园区建设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上虽然成立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由于没有解决编制和相应的待遇,实际上既“管”不了地又“管”不了人,既“管”不了职能部门又“管”不了企业,由于责、权、事不统一,作用发挥受到一定局限。一方面相对于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时间的长期性和责任的`重要性来说,一次小的人事变动就会造成工作连贯性无法保证;另方面由于责、权、事相分离,造成中间环节增多,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形成“唱戏人多,跳戏人少”的局面。园区尽管都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办公室,但普遍存在人手不够、队伍不齐、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严重不足、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人等现象。
(二)推进园区建设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相关政策、工作规程和办事制度不规范、不配套、衔接差,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服务园区建设的合力不大。一是各利益攸关方对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实行“零地价”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条款的解读出入太大,已成为招商引资过程中与客商谈判签约的重要瓶颈。二是土地征收工作从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确认、实物指标调查测量、公示、复核、签字认可、补偿兑付、拆迁安置等工作环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规程,各环节工作安排和落实不紧凑、相互脱节,园区内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突出,造成土地征收补偿兑付工作难度增大,土地收储受到较大影响。三是由于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及办事制度没有建立完善,涉及行政审批服务和专门业务服务没有明确责任到人,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现象突出,服务园区建设的合力不大。
(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企业等地等水等电建设现象突出,道路、通讯、场平、管网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安全生产、治安管理工作尚有一定差距,还不能满足入园项目建设需要。
(四)园区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园区内建成投产企业环保措施不力,粉尘、燥音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污染较为严重,当地居民反映较为强烈。在建项目多数未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保设施能否一同建设不得而知,势必造成今后园区污染防治压力增大,影响园区整体建设质量。
(五)园区项目建设推进比较困难。一是部分建设项目涉及征地、拆迁及安置工作,协调难度大,导致工程无法按计划实施,工程进展较缓慢。二是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工建设工程量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县级财力困难,能投入的建设资金有限,在建项目推进进度较慢。三是对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把关不严,加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还不够,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六)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大,招商引资困难,加之投融资渠道不畅,园区建设缺乏持久动力。由于我县工业生产资源缺乏、工业发展环境欠佳,编制工业项目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招商引资签约履约率不高。另外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和长期存在工业短腿问题,利用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的吸引力不强,园区建设资金“瓶颈” 难题非常突出。
(七)园区发展建设规划滞后,影响园区建设质量。园区总体规划、体系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滞后于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使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存在建设牵着规划走,项目牵着规划走的现象。
(一)加强对园区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全县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建议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按照省经信委审查通过的《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按规定和程序解决园区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编制,及时建立完善园区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统筹园区发展、推进园区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责、权、事相统一,减少办事中间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解决园区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二)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规划水平。抓好园区建设,搞好规划是龙头,是科学发展建设和管理园区的重要依据。一是要超前编制规划,抓好规划与园区建设项目的结合,切实发挥规划对园区建设的超前指导作用,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为园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当前要重点抓好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和上报审批工作。二是加强园区规划管理。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实施规划的随意性。
(三)进一步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工作力度,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用地保障。要制定出台土地征收管理办法,使土地征收工作从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确认、实物指标调查测量、公示、复核、签字认可、补偿兑付、拆迁安置等工作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规程,各环节工作安排和落实紧凑、不脱节;严厉打击园区规划红范围内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切实抓好拆迁农户搬迁安置工作和用地报件审查批复工作,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四)进一步畅通园区建设投融资渠道。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要坚持扩大开放,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促成更多更好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产业项目落地,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新格局。
(五)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要坚持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的原则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因资金制约而降低建设标准,要用发展的眼光以高标准适度超前建设。就当前而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项目抓好园区建设,实现滚动发展。要加快土地整治(场平)、标准厂房、公用工程配套建设进度,适当超前规划建设道路、桥涵、管网、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合理进行园区内生产区、服务区与生活区的布局,努力改善园区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加大园区建设环境保护力度。一是设立环境保护准入制度,适当提高入园门槛,对污染大、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应限制入园。二是对入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在园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做到立项之前要预审,动工之前要环评,投产之前要验收,生产过程要监管。三是提前统一规划和布局入园企业排污处理及环保措施,把工业园区建设与生态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环保生态型工业园区,在园区优先建设绿色隔离带等生态屏障。
(七)强力推进项目入园工作。要重点突出龙头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招商方式,实现园区招商形式多样化。对园区已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大跟踪落实力度,促其早日开工建设。
(八)努力营造良好的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园区“一个窗口对外”的办事机制。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园区建设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做到园区办事“零障碍”,真正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变通办,份外的事帮助办”。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
开发区调研报告 篇2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服务全区经济建设
我们开发区由西区、北区两部分组成,两区在土地利用现状如下:
西区土地工作的重点是内涵提升、整合利用。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为600公顷,现建成区面积560公顷。在各类用地中,工业用地面积203.6943公顷,商业用地面积18.643公顷,教育用地面积为28.3316公顷,住宅用地面积35.9627公顷,行政办公及公益事业用地面积为34.5141公顷,村占地及交通用地面积为238.8543公顷。
北区土地工作的重点是省重点项目用地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基本农田、新增建设用地跑办。北区规划面积26.5平方公里,起步工业区面积6平方公里。因北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正在申请调整,尚未获得国家、省政府批准,且所属区域多是基本农田,在征用土地跑办特别是调整规划上难度非常大。除原已完成主干道路、裕丰脂酸酶项目征地外,下半年完成了110KV变电站、衡运物流、南昊一期、中小企业园3宗365亩净地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审报卷工作,全部通过专家评审通过并取得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完成了脱酚棉籽蛋白、宏远纺织、汽车防撞器3个省重点项目1141.71亩土地的规划调整工作,并上报省厅准备下一步的专家会审;完成了华成污水处理设备、金太阳运输机械、精工机械、中金诚信不锈钢保护纸4个省重点项目742.752亩土地的组卷前期工作,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出具初审意见。南昊二期通过开发区领导亲自带我局跑办,争取用地指标,并通过省国土厅核准,征用土地工作于12月29日组卷上报省厅。
西、北二区因开发建设的时间长短差异较大,在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上呈现出不同特点。西区自1992年设立以来,特别是经过上划以来的开发建设,在土地利用上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可利用土地剩余空间狭小。现在西区可利用土地面积还剩40公顷,合计600亩。
二是土地整合利用任务艰巨。20初调查摸底显示,西区闲置土地13宗、部分闲置土地5宗,合计357.9亩。我们把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做为工作重点,过依法征收土地使用金、土地闲置费和闲置两年以上依法收回等措施,克服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力,进行了整合、盘活和促建,有10宗土地已开工建设,有6宗土地转让给其它项目。原通用压滤机厂22.89亩闲置土地整合配置给宇腾汽配进行扩产,实现了当年整合盘活,当年开工建设,现在1.3万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已竣工,部分设备已到位,3月份可投产;巨强特种工程塑料、中科建38.2 亩土地转让给北内汽配,并于当年开工建设。其它剩余闲置、半闲置土地正在进一步清理当中。
三是土地收益较低。过去几年西区土地出让主要采取传统的协议出让方式,由于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的压力,协议出让的土地价格不得不压低,一般执行工业用地每亩6.6万元、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商住用地协议出让价每亩10万元)的办法,扣除上缴省的征地费用和农村集体补偿外,剩余部分很少,此外还需长期支付每亩每年1500斤小麦的粮食补贴。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土地收益,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土地房产部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并收到一定效果。一是在节省征地费用上做文章。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通过市局协调跑办各县市区的耕地造地抵顶和在征地过程中利用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造地抵顶每亩节省3407元,建设用地每亩节省20667元,农用地、未利用地每亩节省6667元),上划以来办理土地出让3805亩,共为开发区节省资金1340万元。二是通过土地招拍挂增加土地收益。成功运作了阳光花城(协议价每亩10万元,拍卖价16.8万元,共计163.55亩)、加油站(协议价每亩10万元,拍卖价15万元,共计12.56亩)三是加强二级市管理。年收取9宗土地出让转让140.554亩土地转让契税129.1958万元,补交土地出让金129.1280万元,此外收取土地使用金26.5025万元,三项合计284.8263万元。虽然作为土地部门在增加土地收益上做出了一定努力,但由于区域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市场机制来经营土地的步伐还不大,造成了土地收益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还比较小。
四是土地产出效益还比较低。由于西区进区项目大处于建设期或运营初期,加之部分有圈地动机的项目混杂其中,我区单位土地面积的税收产出率还比较低。
北区开发建设时间较短,正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修编调整任务大。北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正在申请修编,尚未得到国家、省的批准,项目用地只能逐项目单个申报为省重点,再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申请追加农用地转用指标取得土地,涉及部门多、跑办周期长、运作难度大。
二是基本农田调规任务大。北区大部分土地都是基本农田,项目用地需要首先把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需要与桃城区、深州市的农业部门和乡、村直至农户进行沟通,需要落实到人头和地块,程序多、环节多,工作极为繁杂,任务极为艰巨。
三是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量大。按照市领导关于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总体布署,根据北区总体规划,为体现开发区对工业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借鉴外地开发区成功的经验,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含量,实现滚动发展,拟在北区建设高科技工业园,园区好多重点项目要落户北区,进区项目需要农用地转用面积比率很大。
一是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根据省、市关于规划修编的时间安排和部署要求,早着手、早准备,查清弄实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为我区规划修编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为今后的土地征用工作争得主动权。
二是积极做好新增建设用地跑办。从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打造土地审批的绿色通道。一是抓信息跟踪突出一个“快”字。要有一双千里眼和两只顺风耳,加强与省、市土地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对新闻媒体信息的收集分析,密切关注用地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方面的政策与动态,第一时间捕捉,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确保不贻误战机。二是抓超前工作突出一个“早”字。土地组卷各项前期工作早动手、早准备,做实、做细,抓第一时间、抢第一手资料,提前做好重点项目的土地规划调整及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的具体落实,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为快速组卷申报赢得时间。三是抓全程盯办突出一个“实”字。卷宗上报后,对省厅、市局各处室进行全程盯办,一环不漏、一环不松、环环抓实,确保审批全程无疏漏、无障碍和顺利落实。
立足对存量土地的整合挖潜,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集约用地。一是继续实施“腾笼换鸟”。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通过嫁接、合作、调剂、转让、退出、租赁等形式,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对尚不构成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通过协商、合理补偿等手段,鼓励进行项目调整或调剂给急需用地者。对项目不落实的建设用地,鼓励依法以市场方式调整安排其它项目。对经批准且符合规划的项目利用存量土地的,简化手续。鼓励对余量土地依法转让和调剂,并适当减免有关费用。二是鼓励企业“零增地”扩张。利用厂内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对增加容积率翻建多层厂房的予不另行收取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并允许补办房产证。三是通过农村城市化改造置换土地。有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造,在改善提高村转居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盘活置换出一批土地。
一是严格控制项目供地标准。从严掌握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和投资规模,一般不得低于每亩80-120万元,对固资产投资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一律安排进标准厂房。二是严格控制单层厂房建设,确需建设单层厂房的,必须经相关部门严格审定;鼓励和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三是严格控制绿地率,鼓励企业向绿地挤占土地。四是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园用地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中小项目提供创业平台,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企业成本的最低化。
一是积极推行土地招标拍挂。工业用地,除对开发区有立区作用的项目协议出让外,有竞争的地块实行“招拍挂”,对商住用地要全面实行“招拍挂”。“招拍挂”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必然结果,是经营城市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扩大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的范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和价格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将土地的供应、土地价格的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获得由政府行为转为市场行为,引入竞争机制,显化土地价值,增加财政收入。
二是加强二级市管理。与财政、税务部门协调联动,加大对土地转让契税、出让金的收取,加大对闲置土地使用金、闲置费的收取,应收尽收,确保无遗漏。
三是节省征地费用。继续发扬过去不怕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做法,加大占用耕地造地抵顶等办法,挖掘潜力,加强协调跑办力度,为开发区建设做贡献。
开发区调研报告 篇3
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开发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尽快建立完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已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二)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对失地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三)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平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化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失地农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消化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主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商业用地安置有关事宜,力争实现失地不失业、农业转商业、农民当老板的既定目标,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XX年十二月八日
开发区调研报告 篇4
xx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招商思想,找准主导产业定位,突出产业招商,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xx开发区已经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截至“十五”期末,xx开发区已经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达xx家,此类企业投资累计达到xx亿美元,占到开发区引资总额的7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代表企业有x/:请记住我站域名/x、xx等,形成了芯片制造封装、电子元器件、手机配套、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四大行业,成为xx市投资规模最大、资金密度和技术含量最高、产业链最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配套产业投资累计达到xx亿美元,代表企业有xx、xx等,是目前xx市最主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达到xx亿美元,代表企业有xx、xx等,成为我区新兴的`支柱产业。
未来几年,对xx开发区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外大环境看,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为开发区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在国际资本转移上,以信息产业为代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微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转移的主流,并呈现出制造、研发和服务一体化转移的态势。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稳定增长趋势将更加巩固,正在逐步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和发展潮流中,开发区作为《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的特殊经济区,在我国的整体开放格局中将继续存在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开发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产业链条还不尽完善,尤其主导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还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软环境方面,在服务意识、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不少不到位的地方;国家对土地、信贷等采取宏观调控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和资金到位减缓,开发区二、三产业发展还不平衡,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对我区产业招商和发展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未来几年,面对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新形势,xx开发区应紧紧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xx开发区的发展,要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工业园区的同时,充分发挥软硬件投资环境俱佳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优势,继续实施产业招商、载体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措施,凸现xx开发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紧扣产业发展的主线,积极对接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新动向,紧紧把握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世界五百强等外资企业在我国寻求第二市场的机遇,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集聚,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和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升级,形成电子为主体、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基地。锁定具体的招商区域,集中力量强化对美国、韩国、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日本的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努力打造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
环境是形象,是财富。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基础条件。xx开发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档次和水平;加强配套商务服务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的治安管理,有效防止盗窃等案件的发生。
各政府部门应提高行政综合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内容,诚信服务外商,经常深入企业,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政府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对主导产业大项目、成立项目服务小组,开展全程式服务,真正做到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加强涉外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执法监督机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已开业的和已落户的老企业对选址准备投资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示范。要把积聚的产业、企业看作招商工作的优秀资源,一方面大力宣传我区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已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以此示范,消除外商的戒备心理,增强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入区企业的优质服务,让企业以现身说法的形式验证本企业的成功典范,说服新客商。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示范方式招商,是发挥产业链作用,提高招商成效的一大捷径。
开发区调研报告 篇5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宣城市与上海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郎溪县、广德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
开发区调研报告 篇6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此,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颍发[20xx]2号和颍发[20xx]6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开展调研活动,提出加快颍上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对策,确定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努力推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作为下一步工业园区的工作思路。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县的重大举措后,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努力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xx年1-4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615万元;工业增加值2653万元;税收288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累计入园企业达34家,全部达产后可解决劳动力就业超过7000人。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认识园区发展的作用,组织参学人员到园区有关企业进行专题调研,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园区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趋势找规律。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平台;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一)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因园区融资体系不健全,财政投入资金有限等原因,造成园区发展缓慢,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引入企业,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足。入园企业大项目少,实力不强,与周边县市相比,无明显优势,未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
(三)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术工人,招工难现象时有发生。入园企业大部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用工数量大,尤其在建企业全部投产后,用工集中高峰期,企业用工难和招工难等问题将逐渐凸现。
(一)加大对园区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省级工业园区专项建设资金的政策支持;二是应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三是通过县财政注资,园区企业入股等形式成立担保公司,构筑融资平台,获取发展资金;四是增强园区的造血功能,规划商业用地用于开发建设,获取利润、发展园区;五是催收企业拖欠的土地出让金。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园区发展速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园区要严格按照总规和详规,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进行建设,园区规划、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出前瞻性;要尽可能超前安排,保证签约项目及时入园,及时开工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实行招商目标、费用、奖励全面挂钩;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园区优势,密切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有关企业的洽谈,加强与产业转出地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借助颍上温州商会平台,大力宣传园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情招商活动的开展,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限,解决优势不优的问题,应在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对落户园区的项目一律实行全程代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对项目落户情况进行及时跟踪调查和服务,加强督办,确保协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对落户项目应严格实行合同管理,督促投资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动工、建设、投产,按照合同(协议)资金额投资到位。要建立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严格清理闲置和低效的项目。进一步解决园区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园区所有企业的招工和用工培训应全部纳入阳光工程政策,培训与企业用工实施有效对接、订单式培训;加强管理和技能培训;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五)强化园区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的宣传力度,挖掘园区的优势和亮点,做好园区的包装和推介,“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和举办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进一步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网络信息在园区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开设园区网站,发布招商引资、产业政策等各种信息,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步伐,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和综合实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开发区调研报告 篇7
2月18-20日,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主任率委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协调、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等处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赴宣城市调研开发区工作。调研组在宣城市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
、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郎溪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服务欠缺。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
宣城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
1.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
,宣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此外,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还进一步延伸发展空间,在宣州、宁国、泾县开发区设立分园,各分园已陆续引进项目并落地建设。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拿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合作入园的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根据规划定向组织玉环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入园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密度要求,项目达产生效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年度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宣城经济开发区。合作园区对入园项目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消除了转出地政府对产业空心化、地方税收减少等问题的担忧,实现了两地(宣城、玉环)三方(转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转出企业)的共赢。
2.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模式。
该工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郎溪县政府与无锡滨湖区一批特种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整体转移投资协议。动工建设,重点引进江苏无锡投资客商,总体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亩,目前共签约项目563个,其中科技含量高的亿元项目61个,在建项目228个,分7批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主体工程在建的亿元重点项目105个。从入园项目类别和投资体量看,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进一步建成国内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重要的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安徽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将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种设备研究院已经成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正抓紧引进,园区可以面向行业就地提供产品研发、表面处理、性能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合作方式:商会搭桥,驻点招商,一事一议。成立了郎溪县无锡商会,商会在无锡相关产业企业推介和引荐,郎溪县驻点,共同招商。对入园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给予商会引荐人物质奖励,通过郎溪县产业引导基金奖励来郎投资企业。
3.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模式。
11月,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由郎溪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规划面积1亩,其中起步区4300亩,已平整土地约1500亩左右,一期规划范围内五纵六横32.2公里主干道全部开工建设,经编园区11个专项规划正在评审之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xx年1月18日,一次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52.3亿元,意向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力争已签约21个项目开工建设。20xx年,产业园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启动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等四个组团建设,建成电、燃气、水处理中心、热电厂等主要配套项目。合作方式:共创共建,效益共享。郎溪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事项,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浙江鸿翔控股集团成立了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确、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合作共建园区。既有合作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又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对该投资开发公司从营业年度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执行郎溪方当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4.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模式。
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由苏商国际医械联合总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组建的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宁国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的,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在建项目用地4800亩,总投资53亿元,计划5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已完成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签订入园项目17个,意向项目38个。科海医用耗材、苏瑞消毒、苏曼信诺、诺曼荣、瑞斯迈、红楼梦旅游用品等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部分厂房已竣工;沁海金属、沃尔曼生物科技、宝盈生物农药、津桥医用包装等项目在办理规划设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作方式:组建公司、委托招商、土地转供。由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公司出资在宁国市成立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安徽公司负责入园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宁国开发区负责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供地给安徽公司。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对方享受招商奖励,入园企业(项目)独立享受相应的土地、税务优惠政策。各项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5.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模式。
6月10日,广德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乐清市会创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占地面积300亩,投资规模4.5亿元,主要生产轻触开关、插孔等产品。目前园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到位,两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其中一家已试生产,另有四家企业将于20xx年4月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合作模式:开发区按十三类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并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设条件,投资方负责科技园区内项目建设。效益分成:入园企业享受《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及《中共广德县委广德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三、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
宣城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属开发区率先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区中园,大胆尝试有效的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宣城市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创新是抢抓机遇、快速崛起,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竭动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长三角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宣城市与上海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郎溪县、广德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