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

字典 |

2023-07-25 16:07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报告是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种,平常学习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如果您想要深入了解“工作情况调研报告”那么请耐心看完本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全面相信您可以在其中找到您所需的信息!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1)

  省人社厅:

  按照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迅速会同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转发通知至各区(市、县),组织全市人社、发改、乡村振兴部门力量,对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至8月底,全市脱贫人口14339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96177人。96177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务工就业意愿的60497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务工就业人数18718人,市外省内务工就业人数17872人,省外务工就业人数10327人,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就业13548人,实现创业32人。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各项就业培训3021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1712人。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和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均超过2020年年末人数。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是持续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用工企业的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和发布当地企业用工信息,优先输送脱贫劳动力到浙江、广东等地务工。二是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增收工作。建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加强与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相关信息数据比对复核,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员实行实名制信息化管理,提供分类精准就业帮扶。截至8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397人,其中什邡市13人,中江县2384人。2397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2388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就业218人,市外省内就业931人,省外就业78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452人。三是大力培树劳务品牌。将建设特色劳务品牌工作纳入市政府《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内容持续推进,。整合人社、商务、住建等部门优势资源,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实际,分项目、分阶段、分对象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依托定向劳务基地,与用工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定点定向开展劳务输出。截至目前,仅“中江表嫂”“家道家政”“江建筑”“聚佳劳务”输出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7.8万余名,年增收12亿余元。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工作

  (一)“一个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局机关、局属有关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3次,专题研究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制定《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班子成员指导推动区(市、县)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区(市、县)指导推动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各区(市、县)也分别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加强与市发改、乡村振兴部门脱贫劳动力的信息对接,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三项制度”拓宽脱贫劳动力就业渠道。一是建立延伸就业服务制度。在广东、浙江、北京、重庆等我市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建立13个“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在市内8个用工大户企业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直联站”,直接服务农民工累计达13.5万余人次,拨付补助资金31.5万元。二是建立帮扶就业兜底制度。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将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再提高100元/月。今年1-6月,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5788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483.02万元。三是建立灵活就业促进制度。制定《德阳市创建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市从事居家、服务、经营、网络平台和综合等五类灵活就业,规模达到20人至50人以上的,按每月200元/人、每个项目一年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给予项目创建单位补贴,切实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组织引导和带动,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就业。罗江区制定印发《关于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省外务工交通补贴工作的通知》,对到省外务工的脱贫户、监测户给予200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补贴。2021年1-6月,全市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用于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支出1551.82万元。

  (三)“五大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一是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企业用工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筛选当地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德阳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乡镇老乡群等网络平台和举办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等,及时精准向脱贫劳动力推送。今年春节前后采取引导“错峰返乡”、走访慰问、关心关爱“三留守”人员等举措,鼓励在外德阳籍脱贫劳动力留在务工地过年,稳住就业岗位。截至8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省外就业10327人。二是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和稳定一批。紧贴市场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结合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采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模式,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广汉市坚持把建阵地与做强产业特色相结合、把聚名师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把建课程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三建三结合”工作机制,依托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布局,打造扶贫培训教学主阵地。什邡市积极推动项目制培训与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民宿服务与管理、新派川菜、雪茄种植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2021年1-6月,全市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3021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712人。三是鼓励就业帮扶载体吸纳一批。依托全市现有的29个就业援助基地、114个就业扶贫基地、143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帮助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8月底,全市就业帮扶基地(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2408人。深挖农业产业就业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农户”“产业园+贫困户”“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星级农家乐+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脱贫户获得“租金收入+务工收入+超产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中江县富兴镇刘氏农场流转4个村近1000亩土地,将养牛与种植青花椒相结合,用牛尿灌溉青花椒,形成产业链,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吸纳12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3000元。同时,吸引近百名脱贫劳动力到种养区采摘花椒,人均70-150元/天。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17922人。四是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全面落实省、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24”条措施,加大返乡创业人员的服务、指导、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倍增效应。中江县李怡返乡创办绿环养殖有限公司,构建了现代化绿环养殖创新创业模式,通过生猪养殖,带动庞彩兰等3户脱贫户微创业,实现增收致富、奔向小康,累计吸纳并带动本村村民实现就业创业400余人。今年来,全市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7885人,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7885个,实现总产值26.52亿元,带动脱贫劳动力等就业7.9万人。五是公益性岗位安置-批.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立和上岗前公示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对因自身残疾或需照顾残疾、重症家庭成员无法外出和通过市场难于实现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新增和腾退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大龄、残疾和家庭特别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2021年1-8月,全市通过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13548人。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脱贫劳动力从事保洁、服务员、一线生产工人等工作岗位的占比较大,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工资收入低,因此就业不稳定、失业风险大。

  (二)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意愿不强。从参加技能培训人数占比来看,脱贫劳动力参与人数少,培训意愿不强,扶贫专班推荐就业成功率也较低。

  (三)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不足。脱贫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的现状,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有创业意愿的又面临缺乏经验、资金、技术等难题,创业成功率低。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就业形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冠疫情、经济发展形势等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定期分析研判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劳动力动态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

  (二)出台脱贫基地管理办法。建议出台全省脱贫基地(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对已认定的扶贫基地(车间)进行考核,根据吸纳和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的情况给予一-定补贴。新认定一批吸纳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基地(车间),给予2万-10万的一次性补贴。

  (三)加大就近就业支持力度。优化延续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和促进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24条”措施,持续优化返乡下乡创业环境,积极为有返乡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土地使用、平台搭建、资金支持等帮助,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四)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很多脱贫劳动力受文化程度、技术能力的限制,选择快递物流、网络送餐等灵活就业方式,但是这些新业态大多未和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失业风险大,建议出台灵活就业人员自愿参加失业保险制度,对自愿购买失业保险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灵活就业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五)探索脱贫劳动力社保制度。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层次低、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脱贫人员大多存在年老体弱病多等困难,有很大返贫风险,建议探索“以人为本、相对公平”的政策体系,出台农村社保管理制度,适当提高保障水平,缓解脱贫人员的养老之忧。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2)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见附表一)

  ——具体要求: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氾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3)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xx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xx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超过20%,2041年超过30%,并于2050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xx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除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四)强化行业监管考核,确保医养结合取得成效

  推进医养结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聚焦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健康合肥建设的创新之举,必由之路。在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同时,各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评估。评价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和对机构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医养结合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稳步提升,老年人群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4)

  海青镇地处青岛西南边陲,全镇4.3万人,102平方公里,64个村。特色小镇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的决策部署,是海青面临的重大机遇,更是海青4万3千父老乡亲的热切期盼。作为新区特色小镇建设试点之一,自去年7月份以来,海青镇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借势、借力、借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工作:

  一是把握一个指导。按照新区主导、镇街主力、企业主体“三主”模式,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统筹部署,提前介入,务求实效。期间,与黄发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黄发集团今年用于海青特色小镇建设资金1.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20亿元。

  二是坚定一个战略。围绕“江北绿茶古镇、美丽幸福海青”战略定位,坚定“特在产业上、特在文化上、特在风格上”理念,发挥“茶乡、竹乡、水乡”比较优势,按照“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铺开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建设北茶古镇、静雅海青。

  三是明确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作为试点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第二个目标:最大限度惠及群众,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殷实、更幸福。截至9月末,镇域劳动力新增就业5760多人,占劳动力就业总量的1/4;驻地改造部分地段房屋价格翻两番;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1亿元,全镇户均增收近万元;外来人员明显增多,驻地餐饮酒店天天爆满。

  四是突出三个重点。坚持当前和长远、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统筹做好环境整治、立面改造、基础设施、道板铺装、广场建设、河道治理、绿化亮化、教育设施。在商业街建设上,规划建设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0亩的海青茶博园,改造镇区原供销社片区,高标准打造黄发海青农贸市场。在产业园提升上,依托市农委、财政连续两年专项扶持的海青茶业示范区,建设20平方公里“北茶国家农业公园”,打造北茶产业联盟海青基地,年内争创两处国家AAA景区,三年内全域创建国家AAAA景区。

  一年来,得益于区委、区政府顶层设计、精准定位、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产城融合、文化引领,促进了要素集聚,推动了产业提升,统筹了城乡发展,惠及了广大百姓。下一步,海青镇将按照延伸、完善、提升的要求,延伸建设规模、特色风格、产业布局,完善精细化管理、人文化设置、园林化景观,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设港口后花园,做靓新区西大门,展示青岛城镇新形象。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5)

  近日,在浙江省龙游县红木小镇举行的全省特色小镇第二次“比学赶超”现场推进会上,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指出,要贯彻落实中央领导,以及省委主要领导的系列重要批示精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小镇。

  浙江特色小镇从开建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取得不俗的佳绩。

  有效投资速度加快。首批37个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477.9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12.9亿元。其中,有28个小镇年投资额超过10亿元,有4个小镇超过了20亿元。

  企业、创客不断入驻。首批37个特色小镇新入驻了企业325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企业66家、总部企业590家。

  综合效益正逐步产生。数据显示,仅仅1年,37个特色小镇就产生税收收入53.1亿元,有29个小镇与196个高校、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

  翁建荣强调,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仅一年,“还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需要大家理性对待。

  一是建设规划中存在空间分离、功能拼凑问题。“新瓶装旧酒”和“大拼盘大杂烩”两方面的问题导致特色小镇没有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与建成区、开发区关系不明,特色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未能较好地融合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中存在主业不强、高端不够问题。集聚高端要素方法不多,做强产业特色理念不强。如37个省级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仅为60.25%。

  三是建设形态中存在特色不强、千镇一面问题。小镇建设存在着产业特色不够鲜明,生态特色不够鲜明,建筑特色不够鲜明的状况。小镇应该有小镇的特色,如法国的格拉斯小镇、突尼斯的蓝白小镇、德国的富森小镇等因为建筑风格独特而成为经典。

  四是建设项目中存在民资滞后、后续不足问题。从投资来看,去年37个特色小镇中,民间投资占比比较低,民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仅为51.28%,与全省民间资本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41%)相比,低11.51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看,37个特色小镇亿元以上项目平均6.8个,但其中四个小镇只有一个亿元以上的项目。

  五是工作方法中存在重视建设,忽视统计问题。

  翁建荣表示,浙江省今年将对37个特色小镇进行年度的现场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研究提出优秀、合格和调整名单。

  翁建荣指出,特色小镇建设将以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为强大动力,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合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小镇,做强小镇经济,不辜负中央主要领导,省委对特色小镇的殷殷期望。

  一是坚持品质为先,加快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特色小镇需摒弃“贪大求洋”的做法,不能搞大规模开发建设,更不应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和重复建设。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高度重视项目质量和建设进度,精挑细选好项目,下功夫谋划前期项目,强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花力气推进在建项目,特别重视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项目,用实物形象、实际效益说话。此外,浙江省今年将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成为全省的样板小镇,确保特色小镇有领跑者。

  二是坚持特色为王,突出特色亮点、强化高端引领。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彰显产业特色,产业特色是小镇特色亮点的重中之重,小镇建设不能“百镇一面”,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其次要彰显生态特色,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生产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特色小镇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最后要彰显人文特色,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

  三是坚持创新为魂,建设创意小镇、打造人才小镇。在强化产业创新发展中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强特色产业;加强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要加强合作创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在注重集聚创新人才时定制个性化政策,以待遇吸引创新人才;塑造共同价值,以事业集聚创新人才;发挥雷尼尔效应,以环境留住创新人才。在强化创新运作机制工作中要加大创新扶持机制,加快创新建设方式,大胆创新招商方式。

  四是坚持市场为主,做到市场主体不缺位、政府引导不越位。一方面,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鼓励企业参与小镇建设,做好制度供给创新文章,做好与央企和国企联姻,与本地民营企业共谋发展。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6)

  我在大学期间是系里温暖中转站的负责人,对志愿服务工作很感兴趣,也组织了不少活动。自20xx年10月中旬,因为工作调整,我接触到利津县的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志愿者。为了了解利津县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运转情况和青年志愿者的思想动态、志愿服务水平,我利用将近4个月的时间,走访了11家志愿服务组织,访问了30余名青年志愿者,跟随志愿服务组织参加了8次志愿服务活动,拜访了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文明办等部门领导,大体掌握了我县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具体如下。

   一、利津县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现状

  (一)组织情况

  县内现有在民政局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4个,分别是利津县志愿者协会、利津县义工协会、利津县社区志愿服务协会、利津县爱心公益协会。利津县志愿者协会、利津县义工协会各有会员500余人,服务项目为助学、助残、助困、扶老、环保等;利津县爱心公益协会现有会员53人,服务项目和活动不多;利津县社区志愿服务协会主要针对利津县城内6个社区的老年居民开展服务,会员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

  县内还有几支比较活跃的志愿者队伍,有依托学校开展活动的,利津一中青年志愿服务队、利津二中“青春暖流”志愿服务队、利津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学雷锋服务队;有依托国有企业开展活动的,如国网山东省利津县供电公司“善小—海蓬”服务队;有依托事业单位开展活动的,如中心医院志愿服务队,各乡镇(街道)志愿服务队伍等。还有一个“利津县传统文化促进会”,是几个非常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创建的,每周固定时间举办“爱心之家”和“弟子规学堂”,两个学堂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内容为经典诵读、家庭教育案例分享等,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开展情况

  20xx年,利津县志愿者协会总服务时间超过109小时,志愿者活动行程超过3000公里,共访问贫困学生家庭、残疾儿童家庭和孤寡老人超过80多家,举办和参与各项公益活动近30次。利津县义工协会与志愿者协会人员重合三分之一左右,服务活动和时长基本一致。利津县爱心公益协会主要开展助老助学活动,成员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利津县社区志愿服务协会因为负责人离任,活动开展不多。其他依托企事业单位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多在五四、九九重阳节等节假日,活动较注重形式,内容较为单一。

  在20xx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前,团县委组织走访慰问一位因父亲患重病而面临困境的青年志愿者“袜子哥”。他真名赵现军,29岁,在企业打工,空余时间摆摊卖袜子、手套等针织品。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捐献了大量袜子;20xx年我县有一个小女孩患重病,他也主动捐款,并积极联系募捐。现在他父亲查出肺癌晚期,需要巨额治疗费用。虽然生活困难、至亲病重,赵现军依然坚强乐观并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到他家里去,典型的农村四合院,房子很大但是很空荡,赵现军非常感谢我们的慰问,他说他很愿意为大家服务,只要有时间有能力,他会继续参加志愿服务的。

  20xx年12月4日,团县委组织了“同享节日,共创未来”志愿者分享交流会,利津县义工协会、利津县志愿者协会、利津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百度—利津吧爱心社区、供电公司“善小—海蓬”志愿服务队等5个志愿服务组织的负责人总结了20xx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出了工作中的难点,也对20xx年工作做了规划。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吉山作了讲话,就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应该配合全县工作大局(当前最紧急工作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发挥各自优势,让我县志愿服务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xx年1月底正值利津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关键时刻,利津县志愿者协会响应创建文明城市号召,协同“交警与志愿者全天行动”服务活动拉开序幕。青年志愿者们为执勤的工作人员、环卫清洁工、学生志愿者等送去了一杯杯热水并道一声:辛苦了。利津街道办志愿者、利津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学雷锋服务队的青年学生们街道,参与到创建文明县的活动中来。“关爱他人,快乐自己”,通过此次活动,青年志愿者们向大家诉说了我们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为创城增光添彩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

  2月4日是春运首日。团县委、县交通局志愿服务队在利津县公交车站开展了“服务春运,暖冬行动”。这天正好降温,但是志愿者们不畏严寒,为市民指引车辆、维持上下车秩序、帮助搬运行李等,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2月9日,汀罗镇团委参加了春节“扫尘”志愿服务活动,到汀罗镇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贴春联。3月4日下午,利津县志愿者协会到利津县武警中队举办“军民一家亲,欢度元宵节”慰问演出,与武警共度元宵佳节。3月7日,团县委举办“青春行动,绿色生活”公益植树活动,利津县志愿者协会15名志愿者参加了活动。3月5日是学雷锋日,义工协会举办了进社区义演义诊活动,到利津县北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3月12日,为总结经验、发挥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全社会参与、关注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县青年志愿者行动取得更大更新发展,共青团利津县委、利津县文明办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业绩突出的利津县志愿者协会等8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张炜、崔杰娜等52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进行了隆重表彰。

   二、利津县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

  这几次活动让我充分感受到志愿者们的热情、积极、善良,也看到志愿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利津人认可、追随。但是,我也看到,现在的志愿服务工作正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现在不对各个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加以规范和联合,有可能造成资源重置、浪费,损害大家的志愿服务积极性,不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长久发展。

  (一)志愿者队伍较混乱

  无论是在民政局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还是依托企事业单位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普遍存在着人员杂乱、管理无序、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我参加了几次志愿活动,发现很多志愿者并不是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来做志愿服务的。有很多人喜欢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美其名曰让孩子积极参与,实际上每到一处光为孩子拍照留念,对孩子乱扔垃圾、大呼小叫等一些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有的人抱着一种“跟着玩”的心态参加活动,参加一两次就不见踪影了。有的人为了打广告而来,在志愿者QQ群里的名称就是自己的店铺名字,发言很积极,参加活动很少,就为了在群里混脸熟,提高知名度。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志愿者是真的热心公益事业,放弃休息时间,任劳任怨参加志愿服务。但是,另一部分“伪”志愿者的出现给利津县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打了折扣,影响了志愿者的形象。

  (二)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志愿服务队伍已实现了初步壮大,志愿者团队比较丰富,但人员组成上较为单一,主要是由离退休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大学生等组成,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占较大比重。在职人员所占比重偏小,他们有专业特长,愿意提供服务,但提供服务的时间与需要服务的时间难以协调。而且在整个队伍中,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志愿者比较欠缺,尤其是需求较大的维权、家教、科普等项目的青年志愿者人数较少。在县城,志愿者往往都是一些年龄偏大(35岁—45岁居多)、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的青年,经过调查,有将近一半的志愿者来自我县最大的企业利华益集团,大家有时间、有爱心但是缺乏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如社会筹款、项目经营,提供服务、宣导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年轻一代的志愿者与社会处于“半隔离”状态,对社会,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了解有限,不善于与人沟通、不能很快融入工作团队、甚至不谙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三)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我县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主要是依托各级团委和县文明办组织的专题活动进行,各志愿队没有形成自身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志愿者服务人员主动参与服务的意识不够强。青年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在等待上级安排,很少自己搞创新、出思路组织活动,缺乏服务活动的主动性。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还不是很健全,导致青年志愿者参加的人员组织观念比较淡,队伍的凝聚力不强。各企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队志活动的开展依靠团县委和县文明办的命令及人际关系,通过行政化方式的推动,没有充分体现“自愿性”。志愿者获取志愿服务的渠道单一,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办公室通知,志愿服务的社会性、自愿性差,信息传递不畅。

  (四)服务领域不宽

  目前,志愿者活动的服务领域基本局限在敬老、扶贫、献爱心、助残等方面,对有些急需的领域服务还不是很到位,如家庭暴力维权,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很难项目化运行,服务效果与服务时长不成正比。

  (五)培训力度不够

  目前我县青年志愿者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培训环节薄弱,仅是在活动前进行短期培训,缺乏对志愿者素质、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机制。部分志愿者仅凭爱心和热情参加服务,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时影响为她人、为社会服务的效果。

  (六)活动经费短缺

  青年志愿者都是义务参与服务活动,在民政局注册的4家志愿服组织除利津县社区志愿服务协会依托城区管委会的办公经费开展活动外,其余3家都是四处“化缘”募集活动经费。志愿组织的主要收入是政府的拨款。迫于财政的压力,政府对志愿组织的经费支持越来越少。而且志愿组织筹集资金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有限,擅长争取政府的支持,而不善于开拓其它融资渠道。企业捐赠不稳定,个人捐赠总量少。全县青年志愿者活动经费一般从各单位工作经费中列支,远远不能满足活动所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影响志愿者队伍作用的发挥。

   三、对策和建议

  3月18日,我带领县内几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到潍坊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参观学习,跟高密市志愿者协会会长单政达深入沟通交流。回来后我们组织了座谈会,大家根据各协会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我县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舆论宣传

  团县委、县文明办要进一步借助各种有形无形的阵地,并创造各种平台,大力弘扬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无私奉献、不断创新的先进典型,扩大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强大声势,感召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的实践,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良好局面,使更多的青年尤其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青年积极加入到青年志愿者队伍之中。

  (二)完善管理机制

  由团县委和县文明办牵头加强对各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的规范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制度、活动制度、联系制度、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活动计划,使队伍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各志愿服务组织要加强自身组织的能力建设,强化组织与活动的自主性,尤其需要大力拓展自主的经费渠道,改善资金状况,改善对行政经费的依赖。

  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完善对志愿者个体的管理。

  第一,招募与甄选。确定志愿者并安排在适当位置以达到组织目标,通过岗位实现志愿者自身发展。招募与甄选的成功既取决于志愿者规划与工作分析的合理性,又取决于招募与甄选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规范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标志着志愿者的资质合格,准予进入组织及其活动领域。

  第三,对志愿者合理定位。通过各种方式给志愿者提供信息,让志愿者了解志愿组织并适应服务过程,使其明了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与他人相处。

  第四,明确志愿者的权利。赋予志愿者一定的.权利和权限,保证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处理工作。在权限的范围内,可以为实现服务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五,志愿者的认可激励。认可是对志愿者进行精神激励的有效形式,包括奖励、颁发证书、纪念别针发匾、以及举行表彰宴会等等来认可志愿者的工作和贡献。日常生活中组织员工与志愿者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合作,这种认可时常发生,效果更好。

  (三)注重教育培训

  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合理组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培训,深入渗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对志愿者进行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培训,健全培训制度,坚持培训的经常化,把志愿者初次培训、阶段性全员培训和临时性技能培训结合起来。要让每位青年志愿者上岗前不仅具备爱心、时间精力和服务热情,还必须加上一定的与人沟通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来提升志愿者的整体素质,推进志愿服务上档次,上水平。

  (四)整合社会资源

  团县委和县文明办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实现志愿者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上级单位要帮助青年志愿队伍争取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或支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志愿队开展的公益性志愿活动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确保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总之,通过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总结调查,我看到利津县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成绩斐然,但各项工作还在逐步完善之中。希望各相关单位能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我县的青年志愿者真正成为利津县发展的文明使者,使我们的青年志愿队伍成为青年工作更上一层楼的朝阳队伍,使我们利津青年成为引领社会风尚、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7)

  9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黄省人大代表调研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程迎峰,副主任舒志民参加调研。

  代表们先后赴黄山区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和谭家桥知青小镇调研,详细了解小镇建设情况,并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关于我市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的汇报,提出建议意见。

  程迎峰充分肯定了我市特色小镇的谋划和推进工作。就进一步抓好特色小镇建设,程迎峰指出,一要提升建设标杆。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建设特色小镇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同时,相比其他地区,我市建设特色小镇的条件更加优越,基础更为坚实,一定要注重提升建设标杆,做到有特色、有品位、有档次、有影响。特别是首批建设的12个特色小镇,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努力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二要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支撑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前提。特色小镇不仅环境要有特色,更重要的是产业要有特色,特色小镇主要靠产业来体现特色。要加大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努力实现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产业“专而强”的目标。三要争取政策支持。要抓住国家和省重视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努力获得上级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与此同时,要搞好相关资金整合,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更多资金保障。在黄省人大代表要通过代表建议议案等方式,多渠道、多层面为我市建设特色小镇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四要注重机制创新。要学习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将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努力把我市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先行先试试验田、创新创业集聚区,确保实现全省领先的目标。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区领导徐立秋、卢新龙、冯学祥,有关乡镇、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8)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四有标准,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形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每年实施100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突破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放大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大力推进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城西南物流园区、大丰港区现代物流园区和滨海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036111.html
延伸阅读
这篇“村长述职报告”文章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的心水之作细节精彩值得一看,文档的撰写风格和结构对于工作和学习成果有着深刻的影响,写作前我们会先搜索整理很多的范文模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寻找
2023-07-25
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为了撰写出出色的文档,我们需要合理地运用语言组合。在网络上,有大量的范文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借鉴。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小结发言”的相关资讯,并在下文中详细
2023-07-25
与其担心未来,还不如规划未来,制定方案对于我们掌控工作更有好处。这篇名为“停车棚方案”的文章,一看就知道质量很高,值得阅读。有用的文章应该被收藏起来,这样将来可以方便查看!停车棚方
2023-07-25
"我痛到无法呼吸,心疼得像是被无情撕裂。无法抑制的伤感情绪,让我陷入无尽的痛苦。唯有在文字中,我能找到一丝安慰,将心中的悲伤倾诉。《伤感心痛说说》这个句子让我重新思考,或许能够找到
2023-07-25
当他停止呼吸时,他的双眼中闪烁着一抹深邃的蓝光。大家都喜欢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与他人分享句子的必不可少的渠道。出国留学网小编愿意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些经典句子,希望
2023-07-25
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平凡的学习工作中。都需要进行报告,报告就是宣告、告诉的意思。志愿服务工
2023-02-27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1一、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各项体制机制,强化落实了各种制度措施,现应急管理机构基本建立、应急预案
2023-05-08
“检查工作情况报告”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的工作结束后。报告是一定会接触的,报告可以促进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写之前先参考报告范文吧?如
2023-07-20
  古人曾说,力行而后知之真。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平时都会用到报告,报告可以使从我们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关于撰写报告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
2022-08-02
“防洪工作情况报告”的与众不同之处将在这篇文章中得以呈现,在年终或者年底时。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在机关各部门都是运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文种,报告的标准格式怎么写?以下内容仅供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