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一封信课件”,如果您认为本网页有用请将其加入收藏夹。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老师在上课时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
一封信课件(篇1)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赏析:
这篇抒情散文写于1941年。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文章一起笔,就直接照应题目,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礼赞,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这样直抒胸臆,造成的效果非常明显,使人感觉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样写也有点明题意、总起全文的作用。可以说,文章一开头就卓尔不凡。
然而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却笔锋一转,抛开白杨树,描绘起了高原景色。高原是怎样的呢?“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些描写成功地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所以作者在这里很自然地点出一般人都会有的感受:雄壮或者伟大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文笔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另外一种感受:看久了,也许会有单调、厌倦之感。这样写高原景色,真可谓是一波三折。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好了铺垫,积蓄了气势。
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白杨树正式出场了。“刹那间……猛抬头”,看到了前方像哨兵傲然耸立的几株树木,顿时使人的情绪从恹恹欲睡中惊醒过来。读者的视线由高原引向远处的树木,文章也由低潮转向高潮。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点明白杨树,而把突出点放在“我”情绪的转变上,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了渲染。问答句的方式提醒了读者的注意力,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紧接着,作者用一个简洁的过渡段,点出了白杨树,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此处二赞白杨树的不平凡,照应开头。
白杨树正式出场了。这一段仅七句,却把白杨树的外形、色彩、性格写得极为形象生动。开头一句用“笔直”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是总括;接下来的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这是第二层;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是“伟丈夫”。以此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非常自然。在这里,文章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像剥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导读者思索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本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同时,此处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阔大更为深远的境界。
最后两段,在完成对白杨树形象刻画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进一步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又一次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从正面点明了主题。
一封信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2、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我们这个集体中,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讨论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我的理想等。)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2)要写真实事情,抒发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我……(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们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谈谈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再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六、完成习作
1、拟写初稿。
2、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3、评议赏识,表达心声。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写作的格式,能够给亲人或朋友简单的去写一封信,通过这封信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通过写信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与人交流,传递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写作,觉得这节课非常成功!
一封信课件(篇3)
敬爱的罗老师:
您好!
今天在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没有您昔日慷慨的奉献,哪有我今天的收获!踏入我梦寐以求的三中,生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回想过去五年里,您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至今难忘。今天我衷心地向您说声:谢谢!敬爱的罗老师,您知道吗?我一直想给您写信,但总没有时间,也不知从何写起。
老师,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46分,看到那剌眼的46分,我那不争气的眼泪落了下来,一向自信的我开始怀疑自己。您知道后关心地说:王凤,不要哭,你要找出失误的原因,不应该唉声叹气,应该振作起来,这次失败是上天对你的考验,经受一点挫折往往是一件好事,也是推动你前进的动力。听了您的话,我终于想通了,重新树起了理想的风帆,以崭新的自我投入了学习之中。我就这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跨过了一个又一个秋冬,如今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我人生的初步理想。
老师,您的爱能使枯木冒出新芽,使沙漠变成绿洲,您如温暖的河流,托浮着我生命的小舟,缓缓驶向成功的彼岸!
老师,您像春蚕,吐尽银丝;您像蜡烛,照亮别人。您时刻想着别人,心里唯独没有您自己。记得去年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您生病了,但万万没想到您依然给我们上课。放学后,我扶着您走在路上,凛冽的寒风吹得您气喘吁吁,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个孩子掉在路边沟里,您不顾自己生病的身子,急跑过去,纵身跳了下去,把孩子抱了上来
老师,我们虽然分开了,但我仍会站在远方为您祝福,祝福您桃李满天下,祝福您幸福快乐!
您的学生:王凤
XXXX年X月X日
一封信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3、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畅所欲言)
2、揭示课题:一封信。(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再全班交流。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五、作业布置
尝试给妈妈写一短封信。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课,我上的是部编二年级上册中的第6课《一封信》。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露西在妈妈的指导下给出国在外的爸爸写信的事,传达出妈妈的教育智慧。全文篇幅较长,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了解信的内容,感受故事表现的浓浓亲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朗读课文。
3、借助不同的提示语和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这篇课文重点应在前后两封信在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区别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这节课为一课时。
不足之处:
一课时中,我首先带领生扫清字词障碍,在做这一步时,孩子们分多种形式读记,但是识字的方法较单一。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明确露西一共写了几次信(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信的内容分别在哪个自然段,用“——”和“~~~”勾画出来。指导学生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并提高准确率。
在课堂中,适时运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小老师、注重积极性的培养。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还有很多,比如在写字板块中,没有范写的环节,展示评价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方面都应及时改进。
一封信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关心。
2、能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活动准备:
1、关于秋季的书。
2、每组三张画纸。
活动过程:
一、阅读秋季的书。
1、秋娃娃很关心小动物,其实,我们小朋友更关心小动物和各种植物,你们想不想读小朋友写的信呢?
2、阅读同伴写的信(小组)
(1)各组桌上摆有关于秋季小动物的变化和植物防寒的措施、人们秋季服装的书。
(2)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对秋季的认识。
二、我的一封信。
1、要求幼儿找自己组里的好朋友互相合作完成一幅对小动物的信。
2、幼儿大胆勾思,合理安排画面。
一封信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
2、会写“信”“今”“写”等9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9个生字的书写2、理解妈妈说的话有什么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红马的故事》,知道了一位热爱学生的老师,知道了关于红马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走进一个新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课题,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指名同学说,及时点评,调动课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的生字朋友,它是谁?(信)
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信”字?
给“信”字组词
试着造句。
(及时点评、表扬)
3、细讲“信”字(左右结构注意事项、宽窄),引导学生观察“信”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出生字。
7、白板出示生字、词语,加拼音指名领读
去拼音,开火车读
指名同学领读,抽查点名读,字词过关。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指名同学读。
9、小组交流课文大致将了什么内容。派代表举手说一说。
(明白露西写了几封信)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同学分别读第一、二自然段。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故事起因:露西想给爸爸写信)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是最重要的亲人有没有在远方的,不常见的,怎么向他们表达想念和他们联系?长时间不联系会说些什么?
(二)学习三到五自然段
1、指名同学读三到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三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及时点评、奖励)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时的心情)
3、“可是”这个词语表示什么意思,请同学尝试用“可是”造句。
4、指名同学读露西说的话,体会露西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生字和词语的认读。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二、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最后两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句、电。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组织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组织全班展示。
三、总结提问,引出下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五个自然段,谁能告诉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呢?用你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六到十四自然段。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同学说)
3、小组讨论:说一说露西重新写的这封信,跟之前的一封信有什么不同。(心情)
(指名同学,派代表发言)
4、指名同学读课文六到十四自然段,画出露西的信中提到了哪些内容。
(指名同学回答)
5、谁能试着把露西重新写的这封信读出来呢?
(指名同学,及时奖励)
6、回答课后问题,比较露西的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
四、回顾课文,尝试复述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每一部分的内容,指名同学回答,适时板书。
3、课件出示每一部分相对应的画面
4、同桌相互练习尝试复述课文。
5、指名同学,比一比,看看谁复述得准确,及时评价给予奖励。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和美术老师之间的关于红马的故事。你有没有和老师之间有趣的故事呢?
2、课后请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一封信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3、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畅所欲言)
2、揭示课题:一封信。(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再全班交流。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五、作业布置
尝试给妈妈写一短封信。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课,我上的是部编二年级上册中的第6课《一封信》。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露西在妈妈的指导下给出国在外的爸爸写信的事,传达出妈妈的教育智慧。全文篇幅较长,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了解信的内容,感受故事表现的浓浓亲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朗读课文。
3、借助不同的提示语和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这篇课文重点应在前后两封信在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区别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这节课为一课时。
不足之处:
一课时中,我首先带领生扫清字词障碍,在做这一步时,孩子们分多种形式读记,但是识字的方法较单一。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明确露西一共写了几次信(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信的内容分别在哪个自然段,用“——”和“~~~”勾画出来。指导学生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并提高准确率。
在课堂中,适时运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小老师、注重积极性的培养。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还有很多,比如在写字板块中,没有范写的环节,展示评价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方面都应及时改进。
一封信课件(篇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体格式。
2、深入文本,重点圈划,通过对具体段落、词句的朗读与品味,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3、会坦诚地面对父母、理解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重点圈划,通过对具体段落、词句的朗读与品味,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2、难点:①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儿子变了朋友”的内涵。
三、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
前面两篇文章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展现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和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给傅聪的一封信》,看看父辈们对于孩子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和情感。
2、初读课文,谈谈自己从信中读到了什么?
主要指导学生圈画、体会信中蕴含的情感:
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和关爱之情;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体谅;父母对孩子的劝诫和教导……
如:“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得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抓住关键词“没一天不”、“翻来覆去”,透露出父母非常想念儿子的心情。
3、在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品析,感受父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抓住“儿子变了朋友”进行探究,傅雷和傅聪本是父子,现在变了朋友,亲情之中又加了友情,非常难得。(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父子变成了朋友,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从文中找一找。)
想儿子,却怕儿子厌烦,于是作罢;
想倾诉回忆,想到年轻人向前看的特点,也作罢;
对自己提出不落伍的要求,对儿子提出理解父母的要求;
相互学习
……
4、拓展延伸
1、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你们和父母是如何相处的?
2、你们希望和父母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你该怎么做?
一封信课件(篇9)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学习提示”,了解训练重点(学会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1)回顾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会了什么?(三年级、四年级)
(2)自学“学习提示”,同桌议议,然后指名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哪三项要求?
2、按照预习要求,逐项进行预习:
(1)读通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读准生字的音。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可注在书上)。
(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通过多次默读课文,运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并打上“?”。(完成作业本第2题)
②难理解的片段用“()”标出,同时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难问题用“——”标出,同时打上“?”。
3、检查第一项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全班评议。(字音有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是否读破句)
4、作业:
(1)作业本3、6题(课内完成)。
(2)中午写字课听写词语。
(3)上交课本,检查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标注要求规范)
(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预备下节课使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归纳疑难问题。
3、给课文分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指出学习目标。
2、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二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根据预习要求,进行检查:检查学生如何按和联系上下文学懂字、词的意思。
(汇报过程略)
3、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三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进行问题质疑。教师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如学生无法提出有质量问题,可结合课前收集的问题进行。)
4、给课文分段。
(1)回忆分段方法。
(2)抓住重点内容分段。
5、作业:作业本4、5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逐段讨论,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上节课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么?栽种桃李的人是指谁?)
(2)“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4)“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4、学习第三段,自由读课文后,先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5、引入疑难句子,讨论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8、总结作文。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业:完成作业本第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