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有力推动,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出国留学网小编不辞辛劳地编辑了“建筑设计课件”因为我们关心您的需求,欢迎大家一起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个信息!
建筑设计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建筑的基础上,感受、了解建筑物的外观、房顶、窗户等造型的丰富变化,产生创作的愿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设计建筑,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投影仪,电脑。
2、设置绘画区、拼贴区、泥工区、建构区、表演区,各个区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建筑,感受造型的变化
(1)感受建筑物高低、方圆、形状等外形的丰富变化
①引入:前段时间老师去外地旅游,发现那里的建筑可真漂亮,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初步观察欣赏,感受建筑物的外形变化。
③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它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建筑物顶端的形状、色彩、装饰等丰富变化。
①过渡: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建筑的外形看上去是各种各样的,变化丰富。其实,这些建筑除了外形不同,还有很多地方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这些建筑的顶是什么样子的
④教师小结:建筑物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们的顶部的变化,各种各样不同的顶,才使这些建筑物看上去更加漂亮、丰富。
(3)观察建筑物外部装饰的丰富变化。
①教师过渡:人们在设计建筑时,为了使建筑物更加的美观,往往会在建筑上设计一些图形,你见过吗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小朋友,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建筑都很漂亮,可能我们并没有仔细地看过。只要大家用心观察,用自己的亮眼去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建筑。
2、设计建筑,体验成功与快乐。
(1)你喜欢这些漂亮的建筑吗
(2)启发幼儿想想:你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4)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到各个操作区设计建筑。
(5)交流感受:你是选择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的
(6)启发幼儿说说:从今天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延伸:
1、孩子设计建筑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决定操作的时间,活动之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展示作品,组织孩子欣赏、交流。
2、利用区域活动、晨间交往等时间,可以组织孩子尝试选择其他方式设计建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观察,观察也是之后进行表现的基础,所以通过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欣赏、感受、比较、发现,孩子确实能够并且十分乐意表达对建筑的理解。!出自:屈老.师!同时准备方便、效果明显的建筑图片展示,更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本次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意义所在。然而,孩子设计建筑的表现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似乎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个集中活动要把握的时间范围有所出入。由于活动的第二大环节是孩子自选区域创造表现,我想,这个活动既可以看作一个集中活动,又可以看作一个半日活动、或分几教时完成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把握操作、表现的时间。
建筑设计课件【篇2】
第1.0.1条 为保证宿舍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宿舍建筑设计。
第1.0.3条 宿舍建筑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现行有关建筑工程的方针政策和面积定额。
第1.0.4条 宿舍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0.1条 宿舍用地宜选择有日照条件,通风良好,场地干燥,便于排水的地段;应避免噪声和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并应符合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
第2.0.2条 宿舍应接近生活服务设施,如食堂、小卖部、文娱活动室、浴室、开水间等,其距离不宜超过250m。
第2.0.3条 宿舍附近宜有小型活动场地、集中绿化用地、晒衣设施及自行车存放处等。
第2.0.4条 宿舍的日照间距应按各地城镇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2.0.5条 宿舍区内避免过境汽车穿行。
第3.1.1条 宿舍内居室宜成组布置,每组规模不宜过大。每组或若干组居室应设厕所、盥洗室或卫生间。每幢宿舍宜设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和凉晒空间。厕所、盥洗室和公共用房的位置应避免对居室产生干扰。
第3.1.2条 宿舍多数的居室应有良好朝向。炎热地区朝西的居室应有遮阳设施。
第3.1.3条 宿舍内的居室和辅助用房应有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严寒地区的居室和辅助用房冬季应有通风道等有效的换气措施。
第3.1.4条 宿舍的居室、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公用厨房等应有直接自然采光,其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第3.2.1条 宿舍居室按其使用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类。各类居室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应小于表
3.2.1的规定。
第3.2.2条 居室的床位布置尺寸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两个单床长边之间的距离0.50m。
二、两床床头之间的距离0.10m。
三、两排床之间的走道宽度1.10m。
第3.2.3条 居室应有贮藏空间,严寒,寒冷和温暖地区平均每人贮藏量不宜小于0.45m3;炎热地区不宜小于0.35m3。
注:①一人居室的面积指标和功能标准,按国家规定或实际需要确定。
②居室包括睡眠和学习合用或分隔为两部分组成的空间。
第3.2.4条 设固定书架时,其净深不应小于0.25m,每格净高不应低于0.30m。设壁柜时,其进深不应小于0.50m。设固定箱子架时,每格净空不宜小于0.80m(长)、0.60m(宽)、0.45m(高)。
第3.2.5条 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不宜布置在半地下室。
第3.3.1条 厕所集中设置时,应设前室或经盥洗室穿入,厕所门不宜与居室门相对。厕所、盥洗室与最远居室的距离不宜大于20m。
第3.3.2条 厕所、盥洗室卫生设备的数量应根据每层居住人数确定,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3.3.2的规定。
第3.3.3条 居室内附设的卫生间,其面积不应小于2m2,使用人数在4人及4人以上时,厕所与盥洗应分隔设置。
②盥洗室设置洗衣机专用位置时,应设相应的给、排水设施和单相三孔插座。
第3.3.4条 无直接自然通风的卫生间和严寒地区的厕所,必须设置自然通风道。
第3.3.5条 炎热地区应在宿舍内设淋浴设施,每个浴位服务人数不应超过20人;其它地区可根据条件设分散或集中的淋浴设施,每个浴位服务人数不宜超过30人。
第3.3.6条 宿舍内宜在主要出入口设置管理室、其面积不应小于8m2。
第3.3.7条 宿舍内设置公共活动室时,100人以下,人均面积为0.30m2;101人以上,人均面积为0.20m2。公共活动室的最小面积不宜小于30m2。
第3.3.8条 宿舍内设公用厨房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无集中供应开水时,宿舍内应设烧水间。公用厨房和烧水间应有排烟气设施。
第3.3.9条 宿舍内设隔离室时,按100人设一个床位计算,隔离室应设专用厕所和单独出入口。
第3.4.1条 居室的层高在采用单层床时,不应高于2.80m;采用双层床时不应高于3.30m。
第3.4.2条 居室的净高在采用单层床时,不应低于2.50m;采用双层床时不应低于3m。
第3.4.3条 辅助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2.50m。
第3.5.1条 宿舍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两个,但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每层总人数不超过30人的宿舍,可设一个楼梯。
第3.5.2条 通廊式宿舍和单元式宿舍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廊式宿舍,七层至十一层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应设防烟楼梯间。
二、单元式宿舍,十二层至十八层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应设防烟楼梯间。七层及七层以上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但十层以下的宿舍,在每层居室通向楼梯间的出入口处有乙级防火门分隔时,则该楼梯间可不通至单层顶。
第3.5.3条 宿舍最高居住层的楼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时,应设电梯。
第3.5.4条 严寒地区宿舍的出入口应设防寒门斗,保温门或其他防寒设施。
第3.6.1条 宿舍宜设阳台、平台或其它晾晒设施。
第3.6.2条 宿舍出入口上部的阳台和高层宿舍的阳台,应做有组织排水。顶层阳台应设雨罩。
第3.6.3条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宿舍,宜设垃圾管道。
第3.7.1条 居室的窗应设吊挂窗帘的设施。卫生间、洗浴室和厕所的窗应有遮挡视线的措施。
第3.7.2条 居室和辅助用房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0.90m。阳台门和居室内附设的卫生间,其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0.70m。设亮窗的门洞口高度不应低于2.40m,不设亮窗的不应低于2m。
第4.0.1条 宿舍应设给排水系统。
第4.0.2条 采暖的宿舍宜采用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火等供暖的宿舍应有出屋顶的烟道。
第4.0.3条 每居室内设电气插座不应少于两处。公共活动室、●洗室应设单相三孔插座。
第4.0.4条 宿舍内宜设公用电话。高层宿舍应预埋电话电缆管,并在每层预埋接线盒。
建筑设计课件【篇3】
1.《建筑设计原理I(上)》与《建筑设计原理I(下)》两门课程在很多章节的讲授内容重叠
这两门课程设定的初衷是:课程(上)进行了解性地讲解,方便低年级学生认识建筑设计;而课程(下)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方法的学习,但是讲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课程内容无法分解。为了保证两门课程框架的科学性,出现了部分内容被重复讲解的局面。虽然课题组尽量做到讲授深度差异较大,但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只学到了课程(上)的简单理论,就认为已经掌握了全部内容,不认真学习课程(下)的深入理论,最终导致对很多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断章取义,误导设计。
目前使用的推荐教材仅有一本,即由张文忠先生主编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此书虽然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但是书中的较多实例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要求,与设计行业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书籍,大多数权威性不足,难以辨别与选择。教材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
设计原理是设计课程中关键的讲授内容,却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多地强调设计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逻辑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散,学习周期较短;而设计课程强调实践性,需要的知识点无法简单套用理论体系,周期较长。因此,原理课程与设计课程不易形成较好地对接,大批学生不能活学活用,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路。
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唯有进行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即将《建筑设计原理I(上)》、《建筑设计原理I(下)》、《建筑设计原理Ⅱ》三门课程梳理合并为两门课程,分别侧重公共、居住建筑两大方面。开设的学期相应调整为二年级第一学期与四年级第一学期,由繁至简,一目了然。课程整合的'同时,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分享如下。
我们尝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将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融合到学生可参与的模块化教学环节中,建立理论授课系统化、专题化、对应模块化的全新教学体系,增加教学的交互性,变单向讲授为双向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的模块设定具体如下。
(1)调查分析模块对给定的建筑环境进行认识、比较、分析,使形而上的理论贴近具体的行为。
(2)实体建构模块选取经典的大师作品,分组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实体搭建重现其建筑形态与内部空间。
(3)总体构思模块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总体的前期构思,提供5~10种方案可能性,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4)全面分析模块选取自己的课程设计作业,从环境、功能、流线、造型、空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中客观真实地总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之后的建筑设计。
(5)汇报讲演模块让学生当老师,针对某一选题进行课堂讲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与理论教学并行的以上各个模块,使理论知识得以在具体实践中被认识、理解和延伸。通过几个课程模块的引领,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思路和操作模式,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得出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持续性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对于推荐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这一问题,在完善已有内容的基础之上必须进行课程的延伸与扩展。目前,我校原理课程采用了“专题式讲座”授课模式。即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组织相应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方向,讨论凝练专题,进行“讲座”式的课程讲授,从更加整体的层面对课程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再构。同时,也达到了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的目的。可以适时地引入新技术、新观念,甚至从更高的理论高度将地域观、环境观,以及相应的技术策略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更高层次地熏陶之后,也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其设计创作理念趋于理性。当然,这种“专题式讲座”的授课模式会占用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建议可以进行累计式操作,每个授课学期穿插不同主题的讲授2~3次进行课程录像,并逐渐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式的课下学习,并且提交学习心得,督促学生有效学习。通过长期的积累,相信许多新的建筑思想、现象会不断地增补到我们的教学框架当中来,教学内容也能得到更好程度的更新,教学相长。
目前,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的定位非常不准确,考试过后很多知识扔在一边,没有将所学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当中去,考试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课程的考试方式将原有死记硬背式的命题考试方式化整为零,分解成三个部分。即模块作业部分、学习心得部分、改良式考试部分,形成多元化的结课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第一部分是学生从所提供的作业模块中任选其一(调查分析模块、实体建构模块、总体构思模块、全面分析模块、汇报讲演五大模块),所占比重为40%。这些作业模块是与课程章节紧密联系的,涵盖了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能有效检验学生对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是提交平时学习心得或对某些建筑思想观点的认识,所占比重为20%。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部分是期末的改良式考试部分,改变传统的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的考试内容,以灵活形式的分析题、绘图题为主,给定设计图,让学生绘制相应的分析图,占总分值的40%。这样不仅能弱化学生死记硬背的可能,也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理解与消化课堂知识的能力。改革之后,考核将加大学习过程的权重,促进学生有效地吸收课堂的理论知识,不再依靠文字性的应付记忆,而是形成二维甚至三维的画面式串联与理解。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整合与改革措施,将会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于设计原理课程的兴趣,形成理想的教与学的互动。经过几年的努力,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重点课程的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考试方法改革项目的资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任课教师自身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把握世界建筑、中国建筑、地域建筑的最新发展轨迹,这才能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建筑发展节奏。可是我校设计原理课程组由于人才流失、起步较晚、积累较少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才能适应建筑界的最新发展趋势。值得欣喜的是,我系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这为课程的深化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此项课程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前行。
建筑设计课件【篇4】
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来源:
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 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三、舞厅应具有单独开放的条件及直接对外的出入口。
第3.3.1条 学习辅导部分由综合排练室、普通教室、大教室及美术书法教室等组成。其位置除综合排练室外,均应布置在馆内安静区。
七、综合排练室的主要出入口宜设隔声门。 来源:
第3.1.3条 文化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 人使用的卫生间。
第4.0.7条 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的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
第4.0.8条 文化馆屋顶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活动场所时,其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20m。
建筑设计课件【篇5】
本次听课主要针对王保华、蒋亚光、朱美英、王洁、梁毅花、李旭同志,听课的六位教师对本次评估听课进行认真的准备。在6名教师中,王保华与朱美英老师均为副教授以上的职称,其余四位老师均为讲师,授课经验丰富,很多老师都在企业里任过职,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王保华老师讲授的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本课程综合性强,反映了学生的制图水平与空间投影、空间尺度及建筑的平立剖组成特征的掌握能力。讲授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从理论上力求建立清晰的建筑立体结构框架,从系统构成到局部构成全面进行讲解。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剖析难点,详细拟定实践课计划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朱美英老师讲授的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授课时能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计划,依据大纲的要求,首先对本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归纳,虽然多次讲授本课程,但仍认真找出课程的难点、重点,讲授时克服难点,突出重点。将难点化为简单,并反复强调,一般知识提示到位,了解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内容,知道学生会做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并完成图纸的出图。
王洁老师本次主要讲授的是轴测图投影这个章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讲授和制图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授。采用讲授一个知识点,练习一部分习题,从而使该节课所讲授内容都可以得到实践加深。这样使得每位同学都能掌握该章节理论的同时也加强了实践的练习,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稳定的基础。另外,通过以往的`教授经验,本次教学加强了园林相关课程的引入与讲解,使同学们真正掌握该门课程内容的同时,了解到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梁毅花老师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的理论、术语、树木形态特征、习性等,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图片具体细致讲授树木的特点,学生的印象比较直观深刻,在重要的实践环节中,进行了精心组织安排,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实践的内容信息量最大,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地理解透彻。
蒋亚光老师讲授的是工程概预算课程,该门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总学时54学时,周学时为3学时。该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编制工程概预算的能力。本次课程主要讲授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育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可迅速投入到项目工程造价工作。
期中李旭老师主要讲授的课程是CI,该门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企业、文化、实用设计之间的关系;了解策划和设计的社会诉求和心理诉求,以及企业的社会形象建设和企业品牌塑造等,了解基础设计部分和基础应用部分的标准和规范,熟练运用CI的原理塑造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产品等。本次课程主要讲授的是CI战略的导入,从导入的时机、导入的形式、导入的方法、 导入的程序方面入手深入的讲解,使学生了解CI导入的方法及程序,感受CI的规范性、严密性和重要性,对CI“统一化”有更深的理解。
本次评估听课,我教研室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缺点争取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建筑设计课件【篇6】
4.1.4 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2.l 老年人居住建筑出人口,宜采取阳面开门。出人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l.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4.2.3 老年人建筑出人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2.4 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4.3.l 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椅凳的空间。
2 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o.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3 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4.3.2 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
4.3.3 老年人出人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 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o.65m高处宜设φ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4.4.2 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4.4.3 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4.4.4 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2 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l.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4.4.5 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扶手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
4.4.6 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宜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4.7.1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m2。
4.7.5 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坐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
4.7.6 公用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2.00m,内设0.40m高的坐便器。
4.7.7 卫生间内与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 ∏’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
4.8.l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或卧室应设阳台,阳台净深度不宜小于1.50m。
4.8.2 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净深度不小于1.50m的阳台。
4.8.3 阳台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寒冷和严寒地区宜设封闭式阳台。顶层阳台应设雨篷。阳台板底或侧壁,应设可升降的晾晒衣物设施。
4.8.4 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
4.9.l 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
4.9.2 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含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门)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
4.10.l 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4.10.4 老年人居室不宜设吊柜,应设贴壁式贮藏壁橱。每人应有1.00m3 以上的贮藏空间。
5.0.3 老年人居住建筑居室之间应有良好隔声处理和噪声控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5db,空气隔声不应小于50db,撞击声不应大于75db。
5.o.5 老年人居室夜间通向卫生间的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联结部位,在其临墙离地高o.40m处宜设灯光照明。
5.0.6 起居室、卧室应设多用安全电源插座,每室宜设两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o.60~o.80m;厨房、卫生间宜各设三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80~1.00m。
5.0.9 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高度离地宜为1.00~1.20m。
5.0.10 老年人居住建筑每户应设电话,居室及卫生间厕位旁应设紧急呼救按扭。
5.0.11 老人院床头应设呼叫对讲系统、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
建筑设计课件【篇7】
一:不论采用何种建筑形式,均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交叉,
二: 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应有单独分区,并有独立的出入口;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三:一、二级旅馆建筑3层及3层以上,三级旅馆建筑4层及4层以上,四级旅馆建筑6层及6层以上,五、六级旅馆建筑7层及7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
四: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在门厅易于看到且较为便捷的地方。
五:客房服务电梯应根据旅馆建筑等级和实际需要设置,五、六级建筑可与乘客电梯合用。服务用房宜设服务员工作间、贮藏间和开水间,可根据需要设置服务台。一、二、三级旅馆建筑应设消毒间;四、五、六级旅馆建筑应有消毒设施。客房层全部客房附设卫生间时,应设置服务人员厕所。
第3.3.1条 门厅。
一、门厅内交通流线及服务分区应明确,对团体客人及其行李等,可根据需要采取分流措施;总服务台位置应明显,
二、一、二、三级建筑门厅内或附近应设厕所、休息会客、外币兑换、邮电通讯、物品寄存及预订票证等服务设施;四、五、六级建筑门厅内或附近应设厕所、休息、接待等服务设施。
第3.3.3条 会议室。
一、大型及中型会议室不应设在客房层。
二、会议室的位置、出入口应避免外部使用时的人流路线与旅馆内部客流路线相互干扰。
三、会议室附近应设盥洗室。
四、会议室多功能使用时应能灵活分隔为可独立使用的空间,且应有相应的设施和贮藏间。
五、商店的位置、出入口应考虑旅客的方便,并避免噪声对客房造成干扰。
六、洗衣房的平面布置应分设工作人员出入口、污衣入口及洁衣出口,并避开主要客流路线。
七、职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应避免职工人流路线与旅客人流路线互相交叉。
第4.0.9条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便于维修和管线布置最短的地方,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建筑设计课件【篇8】
第5.1.1条 文化馆建筑应设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第5.1.2条 群众活动部分及学习辅导部分应设置开水或消毒水供应设施。
第5.1.3条 文化馆建筑应分层设置厕所。
第二节 采暖与通风第5.2.1条 采暖地区文化馆宜采用热水采暖。儿童活动房间的散热器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5.2.2条 文化馆各种房间的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一般游艺室16~18乒乓球类游艺室14~16综合排练室18~20
第5.2.3条 各类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设机械排风。
第5.2.4条 厕所应有独立的通风排气设施。
第5.3.1条 一般规模的文化馆宜为低压配电。其总配电装置应设于管理和进出线方便的部位。
第5.3.2条 文化馆各类用房的电气设计应考虑房间需要互换和增加设备内容的可能性。
第5.3.3条 配电线路应按不同用电场所适当分开。对群众活动部分、学习辅导部分、专业工作和行政管理部分,应根据规模和使用要求,分别划分支路。
20~50舞台应设工作照明游艺用房游艺室50~100 交谊用房舞厅、茶座50~100 展览用房展览厅(廊)75~150宜设局部照明阅览用房阅览室75~150宜设局部照明学习
第5.3.8条 文化馆建筑应设置工作专用电话及公用电话。
建筑设计课件【篇9】
4.1.1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从自理、介助到介护变化全过程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
4.1.2老年人公共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介助老人的体能心态特征进行设计。
4.1.3老年人公共建筑,其出人口、老年所经由的水平通道和垂直交通设施,以及卫生间和休息室等部位,应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条件。
4.1.4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2.l老年人居住建筑出人口,宜采取阳面开门。出人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1.50m xl.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4.2.2老年人居住建筑出人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
4.2.3老年人建筑出人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2.4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4.2.5当室内外高差较大设坡道有困难时,出人口前可设升降平台。
4.2.6出人口顶部应设而篷;出人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4.3.l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格凳的空间。
2 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3 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4.3.2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过净宽不宜小于1.80m。
4.3.3老年人出人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0.65m高处宜设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4.4.l老年人居住建筑和老年人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缓坡楼梯。
4.4.2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4.4.3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4.4.4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2 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l.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4.4.5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扶手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
4.3.4条的规定。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4.5.l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室外宜有开阔视野和优美环境。
4.5.2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家庭型老人院的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m2,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2。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00mm。老年人基础设施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5.3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三人,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矩形居室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30m。
4.6.l老年住宅应设独用厨房;老年公寓除设公共餐厅外,还应设各户独用厨房;老人院除设公共餐厅外,宜设少量公用厨房。
4.6.2供老年人自行操作和轮椅进出的独用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0m2,其最小短边净尺寸不应小于2.10m。
4.6.3老人院公用小厨房应分层或分组设置,每间使用面积宜为6.00m2-8.00m2。
4.6.4 厨房操作台面高不宜小于0.75-0.80m,台面宽度不应小于0.50m,台下净空高度不应小于0.60m,台下净空前后进深不应小于0.25m。
4.6.5厨房宜设吊柜,柜底离地高度宜为1.40-1.50m;轮椅操作厨房,柜底离地高度宜为1.20m。吊柜深度比案台应退进0.5m。
4.7.1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m2。
4.7.2老人院、托老所应分别设公用卫生间、公用浴室和公用洗衣间。托老所备有全托时,全托者卧室宜设紧邻的卫生间。
4.7.3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独用卫生间。
4.7.4老年人公共建筑的卫生间,宜临近休息厅,并应设便于轮椅回旋的前室,男女各设一具轮椅进出的厕位小间,男卫生间应设一具立式小便器。
4.7.5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座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
4.7.6公用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X2.00m,内设0.40m高的坐便器。
4.7.7卫生间内与生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11”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
4.7.8卫生间宜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武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4.7.9卫生间、厕位间宜设平开门,门扇向外开启,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
4.8.l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或卧室应设阳台,阳台净深度不宜小于1.50m。
4.8.2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净深度不小于1.50m的阳台。
4.8.3阳台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寒冷和严寒地区宜设封闭式阳台。顶层阳台应设而篷。阳台板底或侧壁,应设可升降的晾晒衣物设施。
4.8.4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
4.9.l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
4.9.2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含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
4.9.3起居室、卧室、疗养室、病房等门扇应采用可观察的门。
4.9.4窗扇宜镶用无色透明玻璃。开启窗口应设防蚊蝇纱窗。
4.10.l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4.10.2老年人居室不应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
4.10.3老年人出人和通行的厅室、走道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老年人通行的楼梯踏步面应平整防滑无障碍,界限鲜明,不宜采用黑色、显深色面料。
2 老年人居室地面宜用硬质木料或富弹性的塑胶材料,寒冷地区不宜采用陶瓷材料。
4.10.4老年人居室不宜设吊柜,应设贴壁式贮藏壁橱。每人应有1.00m3 以上的贮藏空间。
5.0.l严寒和寒冷地区老年人居住建筑应供应热水和采暖。
5.0.2炎热地区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空调降温设备。
5.0.3老年人居住建筑居室之间应有良好隔声处理和噪声控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5dB,空气隔声不应小于50dB,撞击声不应大于75dB。
5.0.4建筑物出人口雨篷板底或门口侧墙应设灯光照明。阳台应设灯光照明。
5.0.5老年人居室夜间通向卫生间的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联结部位,在其临墙离地高0.4m处宜设灯光照明。
5.0.6起居室、卧室应设多用安全电源插座,每室宜设两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6-0.80m;厨房、卫生间宜各设三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80-1.00m。
5.0.7起居室、卧室应设闭路电视插孔。
5.0.8老年人专用厨房应设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老年公寓、老人院等老年人专用厨房的燃气设备宜设总调控阀门。
5.0.9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高度离地直为1.00--1.00m。
5.0.10 老年人居住建筑每户应设电话,居室及卫生间厕位旁应设紧急呼救按扭。
5.0.11 老人院床头应设呼叫对讲系统、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
建筑设计课件【篇10】
【摘要】此次课程改革建立在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有相通的专业认知结构基础之上,明确了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从建筑本体到多维度思考的教学目标,构设了任务多样,主题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模块化课程框架,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
1.1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差异。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依托于建筑学专业开办。事实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早期也是脱胎于建筑学。“因为建筑师们能够把对城市的理想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表达出来。因此建筑学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然而建筑师难免受到自身专业的局限,他们关注的是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把城市看成是扩大了的建筑学。”[1]随着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规划专业越来越突现出它与建筑学专业的差异。“以建筑、工程为主体的功能主义规划教育已不适合形势的需要”[2]。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有着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侧重微观的物质实体,如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形态空间等。城市规划专业研究城市或者区域的发展态势,从宏观层面加以控制和引导,需要综合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等多方面学科知识,成果以法规政策等文字形式为主,结合侧重抽象表达的图纸。建筑师关注建筑单体的内部具体使用和外部空间形态,而在规划师的眼中,建筑单体是面上的一个抽象的点,注重其选址、与周边环境及城市的关系等,但规划师也需要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知识来判断建筑作品的优劣与否;在研究城市实体空间形态时,既要有宏观的规划思想,也要有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所以城市规划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设计基础课程和建筑设计课程多参考建筑学专业来进行安排。
1.2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按照建筑类型进行安排。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安排在二年级,在课程改革之前主要按照建筑类型来进行教授,即根据建筑的类型不同和规模大小从简单到复杂来设定题目内容,一般一个学期安排2个建筑设计任务。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为例,第一学期的题目分别是农民工宿舍,小别墅设计和幼儿园设计,第二学期的题目是文化活动中心和中小学建筑设计。按照建筑类型来安排课程适合建筑学专业的培养要求。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再到四年级,每个阶段安排有不同难度的设计任务,并侧重不同的训练点。如高层建筑设计注重结构知识和消防规范,医院建筑和交通建筑等注重流线布局等。相比较,城规专业同学在二年级接受的建筑设计训练比较有限。
2.1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规划专业低年级的建筑基础课和建筑设计课程多由建筑学专业老师来承担,如前所述,教学内容的设定按照传统建筑类型来组织,多把它归于建筑学专业教学的范畴,没有考虑城市规划自身的专业特征,也没有纳入到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里。和三年级的课程缺少衔接。而且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多强调物质空间形态的设计手法以及相关工程技术和规范的学习,它与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宏观抽象思维有一定差别。
2.2有些题目的设定超出了学生实际理解能力例如别墅题目的设定是超出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别墅是住宅建筑类型,但它的重点是普通居住功能之外的超尺度空间及独特形象带来的身份和精神的象征,这是有较多社会经验的中年人所追求的,不是初涉社会的大学生能真正理解。所以学生所做的别墅设计多是对各种经典案例的模仿,很难有自己真实的见解。有的题目假题假作,没有真实场地,只有纸质的地形图,使用者需求也不明晰,各种设计限制条件基于想象。这些让学生误解建筑设计是一种可以天马行空,脱离实际的主观表达,从而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2.3对建筑本体的思考不足。依照建筑类型进行的教学安排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学生陷入只知道某几种类型的建筑设计,而不知道其所蕴涵的设计方法,只知道同一类型建筑运用规律性的解决方法,而意识不到具体差异的存在。”[3]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可能只会设计学过的建筑类型,就不会设计新的建筑类型。其实不论何种类型的建筑,最终都可分解为材料,空间,场地等各种物质要素与人使用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就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将特定地块上的各种要素通过某种合适的手段进行综合组织的过程。如何理解、分析和组织这些要素才是设计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对建筑本体的思考过程。不同建筑类型只是因为解决的问题有差别,设计过程的切入点或者侧重点有所不同,特征各样的建筑面貌是自然结果的呈现。所以让规划专业的同学在短时间里能相对完整了解建筑设计的过程,必须跳出建筑类型的思维方式,强化对建筑本体的思考,不拘泥于学习的建筑类型数量有多少。
3.1明确建筑设计课程的“虚”“实”兼重的教学目标。
3.1.1建立专业认知结构,培养社会责任感。从二年级的建筑设计到三年级的规划设计,学生往往会产生断层式的过渡感,因为短时间学习的建筑设计知识多强调处理物质形态的具体手法,并不能支撑后续大尺度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要实现良性过渡必须重新梳理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的关系,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因为建筑有外部公共形象的要求,人们大多认为建筑设计偏重于感性和形式,形式美一直是建筑设计很重要的内容。但审美通常与社会意识形态紧密联系而有局限性。随着社会多元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仅从形式去评价甚至判断建筑是片面的,需要更深层思考建筑。一方面从构成建筑各物质要素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即建筑的本体去思考。另一方面把建筑置于宏观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去发现众多无形之手是如何操控建筑的成形,理解建筑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必然性。同样,对城市规划的认知是“从艺术角度处理空间的观念逐步过渡到从经济、生态、社会政治等各个角度来认识城市空间形成的原因、研究分布城市空间的技术、完善管理城市空间的手段。”[4]所以建筑设计是采用偏重物质手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同时兼受各种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以规划手段解决城市问题的过程,它需要更加宏观系统的观念以及更加复杂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法。“规划工作者除了必须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城市经济、公共政策、社会学、法学、地理学、生态学及经营管理行政学等。”[5]因为城市规划的目标是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规划专业人才还需要有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心的要求。城市空间和以人为本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基本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相比较而言,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两者研究的问题均是来自社会现实需求,一个具体,一个抽象,都需置于相对宏观的背景下去思考和分析,依赖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以及多元的技术手段,并最终落实于不同维度下的城市空间。所以两者有着相通的专业认知结构特征即宏观、多元、实践,只是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侧重点不同。“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其重要的能量或因素”。[6]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不能仅是建筑设计手法的知识性传授,题目或者问题的选择,教学环节的组织应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边界,转换思维方式,建立专业认知结构而设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学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日常和社会时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以此才有可能真正打破建筑与规划之间在教学观念上的隔阂。
3.1.2明确从建筑本体到多维度思考的教学目标。“回归人的尺度的城市规划研究就是从人的视角来观察城市和环境,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建成环境的和谐友好”。同样从宏观的城市和微观的人双层角度去思考建筑,让学生理解建筑不是建筑师的主观意志和纸上谈兵,而是立足于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之上,各种要素的协调产物,是一个有理性思考的选择可能性的过程。解释建筑之所以存在的内在原因和社会意义,才能培养学生有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理性的建筑观念。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建构了建筑本体到多维度思考的教学框架。第一学期主题是关于建筑本体的研究。若将建筑抽象定义为解决问题用手段配置和组织各类要素的过程和结果。问题、要素和手段是理解建筑本体的关键词。首先问题需原点化,将传统建筑设计需要解决的综合问题分解成单项问题,从而可以进行目的明确,操作简单的训练。同样建筑也要分解成各类要素才能深入思考。手段是物质层面的设计方法,即在对各类要素的特性进行深入挖掘和重新发现的基础上,推导和定义要素之间新型关系的逻辑思维过程,即所谓突破传统思维惯性的创新能力。因此课程的内容设置有一个从要素单项研究到组合研究再到最后综合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了解设计的逻辑思维方式,同时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第二学期的主题是多维角度去思考建筑的社会意义。在第一学期掌握了建筑本体设计的基础上,课程的内容是公共建筑(空间)的调研与设计,即将建筑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背景里去理解。要求学生对建筑现状及其所涉及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学会从使用者、参与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等多维角度去分析其形成的多层次原因,而调研中问题的发现和分析亦成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了解建筑师除了掌握物质层面的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外,还应具备广博宽厚的知识体系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认知结构是相匹配的。3.2构设任务多样,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的模块化课程框架。
(1)第一学期建筑本体的训练中,初步设置4个专题模块:建筑方案的基本表达,结构与材料,行为与空间,农村独立住宅设计。每个模块其主题任务和教学形式可以结合前期的教学效果灵活调整,也可以由不同的老师各自独立承担。模块1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方案的基本表达方法。主要教学内容有:要求独立抄绘并改进优秀范例,分组制作建筑模型,分组陈述建筑方案的表达基本特征等。模块2引导学生探索材料如何通过结构、构造及建造塑造物质空间。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与测绘,模型制作等方式对指定材料进行系列的分析和设计,了解材料本身的特性,及其相应的结构和构造如何赋予了建筑不同的性格。近2年研究的材料是木杆件,因为其模型材料容易获得,模型制作比较方便,故首选为该模块的'研究对象。模块下分解为3个小主题:木材和木杆件结构的了解;木杆件结构的设计;木材之间的连接。每个主题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小任务:如要求学生分组查找和整理木材和木杆件结构资料,并进行陈述点评;带领学生去测绘木桥,制作木桥模型;现场评比学生分组木结构设计成果等。模块3的主题是使用与空间。题目是学院附近外卖餐亭设计。学生常在餐亭购买快餐,有直接的使用体验,要求学生进行使用人群的行为记录与分析,总结其行为特征,探索人的行为与具体的空间形态设计是如何相互激发和相互限制。模块4是农村独立住宅设计,即为宁大附近甬江村里的三口之家设计一栋独立住宅。在综合前面三个模块的单项及复合训练的基础上,加上真实宅基地的限制和相对复杂的使用要求,让学生体会完整的建筑设计流程。选题用农村住宅替换传统意义上的别墅,呼应国家近年来规划发展农村的大趋势,同时将设计放置于日常生活中重新审视,亦凸显了设计的平常意义。
(2)第二学期的多维度思考的建筑设计即是将建筑放置在不同层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初步设定了三个模块专题,分别是校园公共空间的调研与设计,教育建筑的调研与重建,交通建筑的调研与重建。社会背景的选择从校园,到住宅社区,再到城市区域,即从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过渡到复杂抽象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筑主题的选择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重建的设定是要求学生实地调查和分析建筑现状。模块5主题是校园公共空间的调研与设计,即从校园整体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对宁波大学本部范围内的各种公共空间现状以及其中发生的事件、活动及现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调研和分析,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适当的设计策略和具体手段去改善现象或者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调研,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并完成设计,成果以模型和图纸形式并进行公开陈述,老师点评打分。模块6主题是教育建筑的调研与重建。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从使用人群的角度来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掌握单元复合空间的基本处理手法,学习常见民用建筑的基本规范。选点是宁大幼儿园,方便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学生分析现状幼儿园从建筑布局直到细部设计能否满足幼童,老师,家长三个不同群体的使用要求,并在自己的重建设计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模块7主题是交通建筑的调研与重建。目标是探索建筑与城市和人的关系,思考建筑对城市的意义和贡献。交通建筑不仅是现代城市的重要象征和窗口,其选址在城市中非常重要,其出入口的位置,功能布局,人车流线对周边的交通,商业,生活等产生巨大影响。选点是宁波汽车站的分部。要求学生实地调研建筑使用现状,理解基于城市规划的建筑选址,分析不同人群的需求,各种流线,管理与运营,场地与周边等因素如何影响各类功能空间的形态和布局,并运用基本的结构及构造知识来进行整合和赋形。
(1)在认识到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有着相同的专业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此次教学改革明确了城规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建构了有灵活弹性的模块化课程框架。每个模块主题鲜明,且题目内容或者教学形式可以灵活调整亦可仔细打磨,但目前模块之间的题目和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
(2)主题模块下常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的设计课题,任务数量较多,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良好。但因为作业量较大,作业的完成度基于学生的自觉,学生成绩分化明显。
(3)大部分主题模块强化了调研的教学环节,但如何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还缺乏理论指导,建筑系老师需要提高规划专业相关方面的修养。此外正在尝试选择合适的主题模块,邀请城市规划的老师协同教学,期望建筑设计课程与规划专业课程能有相对平稳的衔接与过渡。
[1]陈秉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回顾与发展[J].规划师,2009,25(1):25.
[2][5]陈秉钊.浅谈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J].规划师,,20(4):11.
[3]吴锋,段德罡,白宁.从“类型”到“切片”-建筑设计方法论教育的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J].建筑与文化,2009(10):6.
[4][7]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6):8.
建筑设计课件【篇11】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反思《小小建筑设计师》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小小建筑设计师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建筑的基础上,感受、了解建筑物的外观、房顶、窗户等造型的丰富变化,产生创作的愿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设计建筑,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投影仪,电脑。
2、设置绘画区、拼贴区、泥工区、建构区、表演区,各个区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建筑,感受造型的变化
(1)感受建筑物高低、方圆、形状等外形的丰富变化
①引入:前段时间老师去外地旅游,发现那里的建筑可真漂亮,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杭老师把这些建筑的照片带来了,想和大家一起看看,好吗?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初步观察欣赏,感受建筑物的外形变化。
③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它是什么样子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课件放大建筑图片,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发现建筑物有的是方方的、一层一层叠得很高;有的像一座塔,越高的地方就越细;有的是左右两边一样、是对称的;有的像一朵荷花……
(2)观察建筑物顶端的形状、色彩、装饰等丰富变化。
①过渡: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建筑的外形看上去是各种各样的,变化丰富。其实,这些建筑除了外形不同,还有很多地方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建筑吧。请你们观察这些建筑的顶有什么不一样?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这些建筑的顶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形状有什么不同?颜色有什么不同?装饰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的顶部设计?利用课件放大图片,让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对比观察,引导幼儿对建筑顶部设计有层层深入的了解,同时帮助幼儿掌握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④教师小结:建筑物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们的顶部的变化,各种各样不同的顶,才使这些建筑物看上去更加漂亮、丰富。
(3)观察建筑物外部装饰的丰富变化。
①教师过渡:人们在设计建筑时,为了使建筑物更加的美观,往往会在建筑上设计一些图形,你见过吗?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有这样的发现呢?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小朋友,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建筑都很漂亮,可能我们并没有仔细地看过。只要大家用心观察,用自己的亮眼去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建筑。
2、设计建筑,体验成功与快乐。
(1)你喜欢这些漂亮的建筑吗?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呀?
(2)启发幼儿想想:你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4)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到各个操作区设计建筑。
(5)交流感受:你是选择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的?设计建筑时你碰到什么问题了?是怎么解决的?你的心情怎么样?
(6)启发幼儿说说:从今天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延伸:
1、孩子设计建筑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决定操作的时间,活动之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展示作品,组织孩子欣赏、交流。
2、利用区域活动、晨间交往等时间,可以组织孩子尝试选择其他方式设计建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观察,观察也是之后进行表现的基础,所以通过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欣赏、感受、比较、发现,孩子确实能够并且十分乐意表达对建筑的理解。同时准备方便、效果明显的建筑图片展示,更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本次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意义所在。然而,孩子设计建筑的表现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似乎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个集中活动要把握的时间范围有所出入。由于活动的第二大环节是孩子自选区域创造表现,我想,这个活动既可以看作一个集中活动,又可以看作一个半日活动、或分几教时完成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把握操作、表现的时间。
建筑设计课件【篇12】
第1.0.1条 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第1.0.3条 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等级特级甲级乙级耐火等级一级一级二级适用范围中央国家级档案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档案馆地(市)级及县(市)档案馆
第1.0.4条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1.0.5条 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第2.0.2条 综合性档案馆 compre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3条 专门档案馆 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4条 国家级档案馆 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第2.0.5条 库区 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第2.0.6条 馆区 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第2.0.7条 档案库 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第2.0.8条 查阅档案用房 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第2.0.9条 利用者 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第2.0.10条 缓冲间 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第2.0.11条 封闭外廊 closed corridor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第2.0.12条 档案装具 equipment for storing archives第3.0.1条档案馆馆址选择应纳入并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第3.0.2条档案馆的馆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
2.馆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
3.馆址应建在交通方便、便于利用,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高压输电线不得架空穿过馆区。
第3.0.3条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档案馆建筑宜独立建造、自成体系。当确需合建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2.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宜进行一次规划、建设,也可分期建设;
3.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和疏散要求;
4.馆区应留有绿化用地;
5.馆区内应设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6.馆区内建筑及道路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第四章 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第4.1.1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可由档案库、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办公和辅助等用房组成。第4.1.2条档案馆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布置各类用房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与分隔,避免交叉。各部分之间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通道。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应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第4.1.3条档案馆建筑设计应使各类档案及资料保管安全、调阅方便;查阅环境应安静;工作人员应有必要的工作条件。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应具有良好的朝向。第4.1.4条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应设电梯。超过两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第4.1.5条档案库设于地下时,必须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必须设置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4.2档案库第4.2.1条 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得穿越库区。第4.2.2条 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第4.2.3条 库区或库房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不应小于6m2;当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第4.2.4条 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当采用水消防时,应设置排水口。
第4.2.5条 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第4.2.6条 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m。
第4.2.7条 档案库应减少外墙面积,围护结构应根据其使用的要求及室内温湿度、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调设备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其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需要设置采暖设备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再增加20%~30%进行设计;
2.当需要设置空气调节设备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的规定;
3.当不设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时,房屋的外墙和屋顶的总热阻分别不得小于0.66(m2.k)/w和0.90(m2.k)/w。
第4.2.8条 库房屋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屋顶上采用架空层时,应做好基层保温隔热层;架空层高度不应小于0.30m;并应通风流畅;
2.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好防漏水处理。
第4.2.9条 档案库门应为保温门;窗应为双层窗,开启扇应有密闭措施;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应设金属网,并应有密闭的可开启保温门。第4.2.10条 档案库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档案库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
第4.2.11条 库房内档案装具布置应成行地垂直于有窗的墙面,外墙采光窗宜与档案装具间的通道相对应,当无窗时应与管道通风孔开口方向相对应。第4.2.12条 装具排列的各部分尺寸:主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两行装具间净宽不应小于0.80m,装具端部与墙的间隔不应小于0.60m.第4.2.13条 各类装具的档案存储定额的计算指标,应按平均每卷厚度为15mm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五节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70m或180卷;
2.双面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30m或220卷;
3.密集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7.20m或480卷。
第4.2.14条 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2。采用密集架时,不应小于12kn/m2,或按实际需要确定。第4.2.15条 供垂直运输档案、资料的电梯,其位置应临近档案库,但应在防火门外;当设置垂直传送设施时,竖井应封闭,其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非燃烧体,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第4.2.16条 当档案库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第4.2.17条 母片库不应设外窗;当设外窗时,应有良好的遮光设施。
第4.2.18条 珍贵档案存储应专设珍藏库。4.3查阅档案用房
第4.3.1条查阅档案用房可由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普通阅览室、专用阅览室、缩微阅览室、声像室、展览厅、复印室和休息室等组成。规模较小的档案馆根据使用要求可合并设置。第4.3.2条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窗宜设遮阳设施;
3.单面采光的阅览室进深与窗墙高度比不应大于2:1;双面采光不应大于4:1;
4.室内应有自然通风;
5.每个阅览座位使用面积:普通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3.5m2;专用阅览室不应小于4.0m2座。若采用单间时,房间面积不应小于12.0m2;
6.室内应设置自动防盗监控系统。
第4.3.3条缩微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朝向以北向为宜,避免朝西;
2.不宜设在地下室;
3.宜采用间接照明,阅览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4.室内应设空调或机械通风设备。
4.4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第4.4.1条 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可由缩微用房、翻拍洗印用房、计算机房、静电复印室、翻版胶印室、理化试验室、声像档案技术处理室、中心控制室、裱糊室、装订室、接收室、除尘室、熏蒸室、去酸室以及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等组成。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上述用房。第4.4.2条 缩微用房可包括资料编排室、缩微摄影室(分大型机室和小型机室)、冲洗处理室、配药和化验室、质量检测室、校对编目室、拷贝复印室、放大还原室、缩微胶片库和备品库等。非缩微复制中心,可缩小规模,结合需要组织配套用房。第4.4.3条 缩微用房宜设于首层,应自成一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缩微摄影室应远离振源,防空气污染。各设备之间严禁灯光干扰。室内地面应坚实平整,便于清洗,墙面不宜采用白色或强反射面。
2.拷贝复印室应环境清洁。地面应防止产生静电。门窗应密闭,防紫外光照射;应有强制排风和空气净化设施;
3.冲洗处理室应严密遮光;室内墙裙、地面和管道应采取防护措施;应有上下水,并应有满足冲洗工艺要求的水质、水压和水量设施设备;室外应设污水处理池。
第4.4.4条 翻拍洗印用房应包括翻拍室、冲洗室、印像放大室、水洗烘干室。其中翻拍室和冲洗室可与缩微用房的缩微摄影室和冲洗处理室合用。第4.4.5条 静电复印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静电复印室不应设于缩微用房和计算机房区域内。规模较大的档案馆除集中设置专供内部使用的复印室外,还宜另设对外服务的复印室,其位置宜临近查阅档案用房设置;
2.每台复印机的使用面积应按8m2计算;
3.应设独立的机械排风装置。
第4.4.6条 中心控制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
2.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
3.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楼板不应低于1.5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4.4.7条 熏蒸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应采用单独的密闭门;
3.应设有单独的直达屋面外的排气管道。根据使用药品本身的比重,排气管道室内开口应设在中部或顶部,废气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有关标准;
4.室内顶棚、墙面及楼、地面材料应易于清洁。为便于冲洗,宜设专用的熏蒸设备。
第4.4.8条 裱糊室内应设加热电源、上下水设施,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第4.4.9条 装订室内应设计摆放裁纸刀、压力机及装订机的位置。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m2。第4.4.10条 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室内宜设固定壁柜。4.5办公和辅助用房
第4.5.1条办公和辅助用房宜由公共服务用房、办公室、会议室、文印打字室、值班室、电话机房、空调机房、变电配电室、贮藏室及厕所等组成。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可根据需要设置上述用房。第4.5.2条办公室宜设置存放工具书的位置或固定壁柜。第五章 档案防护5.1防护内容第5.1.1条防护内容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温湿度要求,防潮、防水、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霉、虫、鼠等)和防盗等。第5.1.2条温湿度要求应根据档案的重要性和载体等因素区别对待。
第5.1.3条视听、缩微等非纸质档案贮存库设计,除应答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尚应根据使用保管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
5.2温湿度要求第5.2.1条 特级、甲级档案馆宜采用空调或局部空调,乙级档案馆可采用局部空调。第5.2.2条 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要求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在选定温、湿度后,每昼夜波动幅度要求温度不得大于±2℃、相对湿度不得大于±5%。
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要求表5.2.2 温湿度范围采暖期夏季温度14~24℃不小于14℃不大于24℃相对湿度45%~60%不小于45%不大于60%第5.2.3条 各类技术用房温湿度要求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各类技术用房温湿度要求表5.2.3用房名称温度相对湿度裱糊室18~28℃50%~70%保护技术试验室18~28℃40%~60%复印室18~28℃50%~65%声像室20~25℃50%~60%阅览室18~28℃-磁带库14~24℃40%~60%展览厅14~28℃45%~60%工作间(拍照、拷贝、校对、阅读)18~28℃40%~60%胶片库拷贝片14~24℃40%~60%母片13~15℃35%~45%5.3防潮和防水
第5.3.1条馆区内应排水通畅,防止积水。第5.3.2条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50m,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填实地面时,应有防潮措施;
2.采用架空地面时,架空层净高不应小于0.45m,架空层下部的地面宜用简易防水地面,并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15m,做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架空层上部的地面宜采取适当的隔潮措施。架空层的外墙应做通风孔,风口处装金属网及可开启的小门。
5.4防日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第5.4.1条档案库、查阅档案及其他技术用房应防日光直射,并均应消除紫外线对档案、资料的危害。第5.4.2条档案库和查阅档案等用房采用人工照明时,宜选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当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5.5防尘和防污染第5.5.1条档案馆的绿化设计,应有防尘、净化空气、降温、防噪声等措施。第5.5.2条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地区,其通风系统应采取净化措施。第5.5.3条锅炉房、除尘室、熏蒸室、试验室以及洗印暗室等用房的位置应合理安排,并结合需要设置通风装置。第5.5.4条档案库楼地面应光洁、平整、耐磨。其他内部装修、装具和固定家具等设计应表面平整、构造简洁。5.6防蛀和防鼠第5.6.1条管道通过墙壁或楼、地面处均应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其他墙身孔洞也应采取防护措施,底层地面应采用坚实地坪。第5.6.2条库房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5mm,且宜采用金属门或下缘包铁皮的木门。第5.6.3条档案馆应设熏蒸室或其他杀虫设施。第5.6.4条档案库外窗的开启扇应设纱窗。5.7防盗第5.7.1条档案馆的外门及首层外窗均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5.7.2条特级、甲级档案馆应设防盗报警装置及视屏监视系统。
第六章 防火设计第6.0.1条 档案馆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6.0.2条 档案库区中同一防火分区内的库房之间的隔墙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墙,防火分区间及库区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4.0h的防火墙,其他内部隔墙可采用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档案库中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第6.0.3条 特级、甲级档案馆的档案库、缩微用房、空调机房等房间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第6.0.4条 库区外应设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应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其他档案库房、档案业务用房和技术用房,乙级档案馆中的档案库房可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或非卤代烷气体灭火系统。
第6.0.5条 档案库内严禁设置明火设施。档案装具宜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成。第6.0.6条 档案馆库区建筑及每个防火分区通往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第6.0.7条 库区内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第6.0.8条 库区缓冲间及档案库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为甲级防火门。
第6.0.9条 档案馆内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规定,配置建筑灭火器。
第7.1.1条馆区内应设给排水系统。
第7.1.2条库房内不应设置除消防以外的给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
第7.1.3条上下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内墙上。
第7.1.4条各类用房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7.2.1条 档案库及业务和技术用房设置空调时,室内温湿度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5.2.2、表5.2.3、表7.2.1的规定。冬夏季库内温湿度要求表7.2.1用房名称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换气次数(次/h)冬季夏季档案库不小于14不大于2445~600.5~1缩微母片库不小于13不大于1535~45-缩微拷贝片库不小于14不大于2440~60-保护技术试验及缩微工作用房不小于18不大于2840~60-阅览室不小于18不大于28-1~1.5展览厅不小于14不大于2845~60-裱糊室不小于18不大于2850~70-其他技术用房不小于18---第7.2.2条 档案库冬季设采暖时,室内干球温度不应小于14℃,相对湿度应为45%~60%;不设采暖时,室内相对湿度应为45%~60%。
第7.2.3条 档案库不宜采用以水、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确需采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水、漏汽,且采暖系统不应有过热现象。第7.2.4条 通风、空调管道系统应有气密性良好的进排风口,洞口与室外应有密闭措施。第7.2.5条 空调设备应设在专门房间内,机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第7.2.6条 母片库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
第7.2.7条 熏蒸室应在室内外分设控制开关,其排风管道不应穿越其他用房。
第7.3.1条 库区电源总开关应设于库区外,库房的电源开关应设于库房外,并应设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第7.3.2条 控制导线及档案库供电导线应用铜芯导线。
第7.3.3条 档案库、计算机房和缩微用房配电线路宜采取穿金属管暗敷方式。
第7.3.4条 空调设施和电热装置应单独设置配电线路,并应穿金属管保护。
第7.3.5条 档案库灯具型式及安装位置应与装具布置相配合。缩微阅览室、计算机房照明设计宜防止显示屏出现灯具影像和反射眩光。
第7.3.6条 档案馆照明的照度标准,应符合表7.3.6的规定。照度标准表7.3.6房间名称参考平面照度(lx)阅览室0.75m不低于150出纳台0.75m不低于100档案库离地垂直面0.25m不低于50修裱、编目室0.75m不低于150计算机房0.75m不低于200
第7.3.7条 特级、甲级档案馆应为二级防雷建筑物,乙级档案馆应为三级防雷建筑物。
建筑设计课件【篇13】
本学期(-第二学期)承担了园林专业10级的专业课《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通过这一学期教学讲授实验,现已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课程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能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计划,依据大纲的要求,首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归纳,虽然多次讲授本课程,但仍要找出课程的难点、重点,克服难点,突出重点,难点要化为简单,并反复强调,一般知识提示到位,了解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内容,会做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并完成图纸的出图。
该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是一门体现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表现能力的课程,也就是说通过学习会做图纸设计,既是理论性较强又是实际动手设计能力提及的一个过程。该课程强调动手绘图训练成为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为此,本学期加强动手训练的方法是:一是每周有图纸制作设计,现完成的图纸有:行道树设计、公车带绿化设计、交通岛、立体交叉、防风球、校园居住区、公园等十种绿地图纸设计(每周有图但近完成了十种,其中公园设计是图册,图册由9种图文组成,实际上共完成了22张图纸)。其二是不仅在数量加大即每周有图画,而是强调内容、质量的提高,采取的方式:一对一辅导,不合格的重做,过期的不收等方法,提速、提质量来以期达到目标。
同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公园,现场教学,通过识树、分析地形变化,构景要素运用等,增加一些设计元素的认识。
最后,评讲学生作品,把学生设计图纸展示讲评,使大学彼此了解,互相共勉。
建筑设计课件【篇14】
3.活动室:供幼儿室内游戏、进餐、上课等日常活动的用房。
5.乳儿室:托儿所中供乳儿班玩耍、睡眠等日常生活的用房。
8.音体活动室:进行室内音乐、体育游戏、节目、娱乐等活动的用房。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过程中区别对待。
反面词一般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一般采用“应”;
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一般采用“宜”;
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宜”。
4.表示一般情况下均应这样作,但硬性规定这样作有困难时,采用“应尽量”。
5.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作的,采用“可”。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