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好怎么写范文?处理文档的速度和准确性都是重要指标,范文的作用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范文提供了一些实用技巧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体构思,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一村一品工作总结”,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前路漫漫让我们一起加油!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1】
镇靖乡芦西村位于靖边县城西南13公里处的盘龙山脚下,芦河西岸。靖志(靖边县-志丹县)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68户,1368人,总种植面积3800亩,其中水浇地达2300亩,新打水深井19眼,草地3500亩,林地29000亩,养子存栏26000只。该村交通十分便利,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经济收入大大的增加。20xx年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12680元。近年来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思路,结合我村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合理规划布局,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
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我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2】
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全县96个行政村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40个,其中蔬菜类专业村5个,水产类专业村10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8个,苗木花卉类专业村5个,麻油、粉丝等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村5个;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带动近4万农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全县特色产业年经营收入达6.5亿元。我县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县“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种植专业、特色化。如我县清溪镇巨兴村土壤质地沙壤、肥沃,适宜红瓜籽生长,而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特别是20xx年,该村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红瓜籽提纯复壮技术,使红瓜子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亩均纯收入达2200元,红瓜籽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3000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红瓜籽。陶厂镇祁首村是我县有名的生姜种植专业,由于种植生姜经济效益好,俗有“一亩姜五亩棉十亩稻”的说法,全村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以上,年生姜产值达1600万元,该村姜农还自发成立了生姜专业协会,并成功申报了1000亩省级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目前,该村生姜产业正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二是运行市场化。我县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产时,注重专业市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如环峰镇祁门村是远近闻名的麻油加工专业村,该村现有麻油企业20家,20xx年销售收入4260万元。为了促进麻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麻油专业市场的建立,今年,该镇在祈门村兴建了一期工程占地300亩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引导麻油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已有7家企业迁址入园。此外我县还先后建立了仙踪河刘杂粮大市场、铜闸水产品市场、运漕棉花等专业化市场。这类市场功能齐全,经营规范,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组织化。我县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我县先后成立了仙踪镇富民社区的冬草莓协会、清溪镇半湖村的河蟹养殖协会、昭关镇同发村的白鹅养殖协会、林头镇青龙村的苗木花卉等专业协会,为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各类协会拥有会员4万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协会重点为专业户提供中产品市场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技术指导,拓展销售市场渠道等服务,可以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合法广阔的销售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四是经营产业化。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壮大各类特色产业。如含山县巢红瓜子有限任责公司是清溪巨兴村的对接龙头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巢红牌”红瓜子相继荣获省级特色农产品和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红瓜子迅速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东南亚市场,从而也带动了巨兴村红瓜籽产业发展;祈门村的褒禅山麻油厂是祈门麻油加工企业中的领头羊,该企业生产的“褒禅山牌”麻油20xx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xx年通过ISO9001-20xx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xx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xx年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该村以褒禅山麻油厂为龙头,整合资源,实行产业化经营,共带动农户1420户,年纯收入886万元。还有像太湖山粉丝厂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山芋、芝麻等特色品种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特色产品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3】
做大做精“一村一品”探索实现农民增收
**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市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也
是我省最大的建制镇之一。全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委会,**个居委会,总人口**万,其中城区人口**万,农村人口**万,驻镇中央、省、市单位**家。交通便利,**和即将建成的**铁路交汇境内,**三条高速都有出入口与**快速相连,**三条国道穿境而过,距离**中心仅30分钟车程,**横穿全镇,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催生**规模种养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一、“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也十分明显,**等农产品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辐射效益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农村流通组织日益增多,全镇成立**等农业合作社47个,依托农业合作社与基地、协会、农户实行联合协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镇共建成村级农贸市场等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村组建、扶持专业搬运队,**村村民结合自身优势,从流通入手,自发组建了**村运输车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由最初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拥有大型货车20余辆的大车队,它们将我镇的无公害蔬菜、瓜果、**鱼苗等现代农产品运至周边省市。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4】
近年来,西充县按照市委领导“一定要把充国香桃做大做强,打造第二个龙泉驿”的要求,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充国香桃”产业。目前以古楼、太平、晋城三镇为中心已连片种植2万余亩、150万株,年产优质桃1.5万吨,产值近1000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古楼镇15个村集中发展充国香桃5600多亩,带动2080户农户致富,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达60多户。该镇赵家庙村200多农户种植香桃,户平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比全县人均水平高出2100多元。晋城镇桃花沟村利用地处城郊的优势,以桃花为媒发展生态农家游,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收入达200多万元。
二是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古楼镇过江楼村农民李宜良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他家3亩旱地,如果种粮,年成好满打满算收入1500元,现在改种香桃,按一亩60株、一株产果30公斤、以最低市场价6元/公斤计算,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是种粮的7倍多。尝到了甜头的农民种桃积极性非常高,甚至出现拿水田换旱地的现象,目前种植充国香桃的镇粮经比例已调整为3﹕7,古楼镇达1:1。
三是新农村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发展充国香桃产业,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涌现了赵家庙村、过江楼村、桃花沟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赵家庙村年逾6旬的农民侯祥仲说,他和老伴种香桃年收入近3万元,花10多万元建起了楼房,现在有了钱大家都纷纷改、修建新房,我们离新农村不远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西充县在选准特色产业、培育产品品牌、完善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成功经验对加快全市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好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专家、市场、群众 “三位一体”,选准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宜种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最赚钱就壮大什么。西充县在把充国香桃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大面积推广前,经过了三个环节的严格遴选。一是专家论证。请市科协和市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实地考察,在反复对比分析当地气候、土质等各种自然条件,以及农民种植习惯的基础上,得出了适合发展果业的结论。市、县科技人员联手对从日本引进大九保皮桃10多个系列品种,进行不断嫁接、改良、筛选,压滤机滤布培育出了早、中、晚三熟,汁多味甜,香气浓郁,丰产质优的“充国香桃”品种。二是市场认可。品种好不好,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市场行情是风向标。充国香桃一上市就以其靓丽的色泽、汁多脆甜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最低市场价达6元/公斤。三是群众接受。群众是产业发展的`主体,群众接受,产业才有生命力。赵家庙村在种植大户冯成泰的影响下,户户种上了香桃,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桃专业村。通过试种、示范,古楼镇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二、科技、管理、宣传 “三管齐下”,做强产业品牌
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西充县在发展香桃产业过程中,十分重视品牌培育,通过培育主导产品、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扩大市场知名度等措施,创立了“充国香桃”品牌,并于20xx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一是推广科技,做强品牌支撑。科技是支撑充国香桃品牌的核心。科学规范栽植、修剪、施肥、除虫以及使用套袋技术的充国香桃,不仅色泽鲜亮、个头更大,而且价格高出普通香桃1元/公斤,让果农真切感受到技术的神奇魅力。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因势利导,利用“充国香桃果业技术培训学校”,高薪聘请龙泉驿果研所技术人员,对基地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重点村社干部和水果专重户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全县已开办培训班5期,集中培训近万人次,使果农全面掌握了冬枝修剪养形、控梢停长壮果、盛花期人工授粉等关键技术。二是严格管理,打造品牌信誉。推行标准化生产,从“经验农业”到“标准农业”,是充国香桃出奇制胜的法宝。标准化生产需要严格管理、规范化操作,为确保充国香桃的优良品质,县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充国香桃实用栽培管护技术》等资料,要求香桃种植户严格按标准生产;在充国香桃种植较为集中的过江楼村和赵家庙村等地设立果用专业农资门市部,从龙泉驿等地购买了含磷、钾的专用配方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保证香桃是安全、绿色、有机果品。该县还积极推进400多亩母本园的无公害生产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广泛宣传,扩大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媒体、会展、窗口等形式,搭建香桃品牌宣传平台,积极参加省、市各类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成(都)南(充)高速公路上设立巨型广告,不断提高充国香桃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香桃”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创出一个名牌,兴起一项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批农民的目标。
三、协会、企业、政府 “三方联手 ”,完善发展机制
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必然造成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只有扩大种植规模,才能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充国香桃种植乡镇坚持协会、企业、政府三方携手合作,有力推进了充国香桃区域化、滤布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充国香桃块状经济。一是专业协会推进。古楼镇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5个果业大户、经纪人入股牵头,果农以幼树1元/株、成树2元/株的标准交纳会费成立香桃合作社,合作社下设果业培训学校、果用农资服务部、水果交易市场,实现生产营销“三统”(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发挥了政府不能替代的作用。二是优惠政策扶持。为扶持充国香桃产业的发展,县上制定了优惠政策:新栽桃树每株补贴1.3元、高换每株补贴1元;基地乡镇新建村道公路1公里奖补2—4万元,改建1公里奖补1—2万元;规模经营的专重大户和业主按工业招商优惠政策对待;创建一个省级商标奖1万元、国家级奖2万元。三是公司+基地引领。全市唯一一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的形式,把香桃发展区域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将“充国香桃”贴上广丰公司标签,从而结束了充国香桃沿街“提篮叫卖”的历史,成功进入成都、重庆、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大型超市。
西充县坚持“一村一品”形成充国香桃产业的生动实践证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是现阶段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优势,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发展“一村一品”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便于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是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省、市高度重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在规模上求效益,在科技上找出路,在品牌上做文章,在销售上下功夫,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发展“一村一品”必须培育优势主导产品。
发展一村一品,“品”是主线,“品”是核心,“品”是前提。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生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突出“品”的特色;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一村一品的产品,使其广为人知、市场接受,扩大“品”的影响;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保证“品”的质量;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加快消化、吸收和改良,提高“品”的档次;要加强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增强“品”的亮度。
发展“一村一品”必须加强引导搞好服务。
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宣传引导,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品优势形成,并逐步向几村一品、几乡一色、一县一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块状带状经济发展新格局转变。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实现“兴一业、富一方”的目的。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一村一品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一村一品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5】
赤城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赤城县辖9镇9乡,440个行政村,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户万户。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亿元、亿元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8元。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440个行政村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有47个,其中蔬菜类专业村31个,瓜果业类专业村1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4个,粮油生产类专业村8个,其他类型专业村3个。专业村农户数为16842户,专业村人口数51310人,其中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达到35763人。4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经营收入达亿元,主导产业经营收入达到亿元,示范村农民纯收入达到3188元较上年增长850元,从事主导产业农户增收成效显著。产业门类涉及粮食、畜牧、水果、蔬菜等产业。
二、主要做法
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建设,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有关政策的制定、指导、协调和落实。在县产业办设立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1名工作人员办理日常事务。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一村一品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制定完善了一村一品工作实施-1-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6】
杨陵区20xx年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
工作总结20xx年,在省农业厅的精心指导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视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跟?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这一主线。依托杨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确立了?依据市场、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产业富民,为西部地区做出示范?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杨凌区?一村一品?发展的新路子。
一、取得的成效
1、一村一品全面开花。全区已经形成了设施农业、良种繁育、畜牧养殖、优质杂果、铜鼓乐器、民俗接待等8类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由最初的10个迅速发展到28个,遍布全区三镇二办,其中:设施农业村17个,生猪养殖村2个,奶牛养殖村3个,猕猴桃村
2个,铜鼓乐器加工1个,农家乐村1个,洋葱村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占到全区总村数的33%。
2、一乡一业稳步推进。20xx年杨凌示范区进一步实施1
杨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全区按照园区建设规划,打破乡村界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初步形成在大寨、五泉境内由三镇二办合力建设的设施农业产业圈。目前,已有5000多座大棚蔬菜产品陆续上市,销往上海、天津、西安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亿多万元。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7】
关于全县“一村一品”工作的调查报告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11月7日,县xxx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县人大代表,由×××副主任带队,农工委牵头,在县农委主任×××等人陪同下,先后在南大里乡上董村、郭牛村,胡张乡西下冯村、王村、枣园村,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随机走访等方式,对全县“一村一品”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今年以来县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全县创建“一村一品”专业村、示范村、推进村50个,其中列入省级示范村、重点村45个;建设日光温室万亩,优质水果万亩,已初步形成了151个菜果专业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5个。总的来看,我县“一村一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特色产业规模扩大。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南大里乡上董村2849亩耕地,几年来发展新型日光温室1850亩,在村东、村西形成连片规模种植,其中80%以上的日光温室都种植黄瓜。村民李金合亩黄瓜温室产黄瓜24000斤,批发价元/斤,-1-
一茬黄瓜就收入万元。胡张乡西下冯村大力发展以苹果、桃、杏为主的经济林2500余亩,近年新引进“栖霞苹果”新品种,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仅水果一项村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胡张乡王村苹果面积1800亩,达到户均4亩苹果树,每亩年收入5000元左右,每年全村苹果收入就达900万元,20xx年他们计划扩大苹果面积,达到3000亩,总收入超过1500万元。胡张乡枣园村耕地面积3150亩,栽植油桃20多个品种,面积达到2260亩,人均亩油桃园。六组组长樊春吉2亩油桃去年收入3万元;村民樊安稳全家7口人,今年仅油桃一项收入超过10万元。据不完全了解,该村300户村民中有60多户种植油桃收入6~7万元,已实现了全村油桃单项人均收入超万元。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篇8】
蚕桑文化
近年来,寺坞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县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蚕桑生产向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快速方向,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蚕桑产业成为寺坞村的农业支柱产业。
蚕桑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初步形成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池淮镇寺坞村距代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交通便利。该村地处山区,十里干滩,常年水源不足,大片土地种田缺水,产量低。全村总户数为320户,有236户从事养蚕业,占全村农户数的比例是74%;1075口人,农业劳动力590人,耕地面积1400亩,20xx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9443元,高出本县人均收入8583元的10%。全村农业经营收入371万元,其中蚕桑收入为万元,占农业经营收入的72%。
全村桑园面积连片种植有880亩,桑园基本集中连片。20xx年饲养蚕种1800张,生产蚕茧吨,蚕桑产值万元,占农业经营收入的72%。在充分发挥蚕桑优势,不断壮大蚕桑养殖产业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结合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植业收入向养殖、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