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篇1
关注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xx年8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麦子支教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皮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调研当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体会山区孩子们的苦与乐。
从江县地处山区,郁郁葱葱的群山给这片天空不仅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也带来了艰难的交通和随之而来的贫穷。为了孩子的未来,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子里的大多数中、青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
尽管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但不了解这一群体的人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支教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很多当地的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山区孩子的朴实和真诚,还有处于“放养”状态下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习惯:打耳钉,刺青,随意骂人,抽烟喝酒,不服管教……这些在我们眼中只有处于叛逆期才会出现的行为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过早地体现出来了。
难道是这里的孩子真的天性如此吗?可是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成功画出一副图画或学会一首歌曲时那种纯真的笑容,又觉得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同。支教队员深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得出一些结论。
当地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管教,从小就没有学习和教育的概念,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在小学或者是初一初二就辍学。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一些孩子缺乏梦想,他们只知道长大后会出去做父母。此外,当地一些辍学少年又影响了更多小孩子,当一些看起来很“炫酷”的恶习袭来时,他们又会无可避免得沉溺其中。
在一起几天后,我们还观察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当支教队员们以足够的耐心来容忍孩子们的恶作剧并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时,孩子们也会对支教队员们放开自己的心灵。“胳膊上的东西怎么弄得?
”一个支教队员指着孩子的刺青问道。“一个大哥哥给我弄的”。“为什么要弄这个呢?
”“当时觉得很酷,现在后悔了,不过怎么也弄不下来了”……交谈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故作成熟的外表下那颗依然稚嫩的心,他们渴望被关注,因而会故意打架来让支教队员们去和他们呆在一起,他们也会努力完成支教队员们布置的任务来争取棒棒糖等小小的奖励。和外面的孩子一样,他们仍然需要大人的指导和照顾。
希望社会给予这些山区的留守儿童们更多的关怀,不仅仅是从江县,而是所有被置之家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的孩子们。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社会的物资,更需要的是来自人心正面的力量,我们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够远离孤独,远离恶习,健康成长!
关注留守儿童演讲稿范文
关注留守儿童演讲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2.x亿人,且呈持续增长趋势。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生活、社会关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留守学生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不仅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 “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关注留守儿童演讲稿
为了使留守儿童同样享受到父母的慈爱、家庭的温暖,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真心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倾注关怀。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帮助留守儿童,更重要的是建立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系,通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身体、心理健康等,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为留守儿童办实事、献爱心,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希望广大的留守儿童在我们的关爱下和全社会营造的爱的氛围中,能够体味父母的艰辛,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树立造福社会、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
关爱学生,包括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爱心妈妈”,做好“爱心妈妈”,倡扬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搭建奉献爱心的公益平台,营造儿童优先、关爱儿童的良好环境.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让我们用爱心托起留守儿童的未来,托起和谐灿烂的明天!
愿留守儿童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篇2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更好地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足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地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缺少父母之爱,极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使有关辅助留守儿童的策略能够更顺利地进行,xx年7月,我们(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赴城口社会实践团)奔赴城口县,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通过问卷发放、入户采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展开了为期5天题为“贡献统筹城乡发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外)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出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二、留守儿童主要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而城口县是一个劳动移民大县,留守儿童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参差不齐
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名叫王浩然的小朋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仅10岁的他不仅在成绩上表现优越,更是体贴理解父母。当问及他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一句“爸爸妈妈,你们早点休息”震撼了我们。品学兼优的他除了做家里常有的家务外还要照顾年仅2岁的妹妹。他的懂事程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同龄人。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发现,有个别留守儿童却劣迹斑斑,某些孩子还存在偷盗等不良行为。
2、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幼年就离开父母,尽管有(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的照顾,但毕竟与父母亲疏关系不同。由于隔代教育的影响或亲戚对自己孩子与他们之间差别对待,留守儿童普遍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自闭且逆反心理强。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排斥心理强,并且在交谈中不敢抬头,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
3、学习态度两极分化严重
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葛城二小的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并且,由于缺乏沟通能力,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后通常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导致问题压制,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以致问题越压越多,到最后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极度下滑,厌学情绪剧增。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其监护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祖辈与孙辈年龄上存在巨大差距,代沟明显,沟通受阻,久而久之导致留守儿童不愿与他人交流,长期下去则表现为交际沟通能力差。再一方面: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另一方面: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三、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针对重庆市城口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形成了一下几点想法,希望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也能够像普通的孩子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健康茁壮地成长。
1、政府(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产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对留守儿童有所帮助,对于其他普通学生的管理效果也将会得到提升。
(3)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领导,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的责任制,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
2、学校
(1)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2)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监护人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如此可以加强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使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疏导和正确的价值引导。
3、家庭
(1)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
(2)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杜绝只关心学习状况的情形。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才能更快实现,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留守儿童的头顶才能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早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奋斗,与留守儿童一起撑起那一片蓝天。(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06级英语2班王玉祥)
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篇3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盛夏时节我想本身不是因为一时的好奇和冲动而参加““情寄留守,爱暖童心”这个暑期夏令营活动的。
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朴拙的去与孩子们交流,用我的一片爱心,去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坚持着心中那份夸姣的信念——帮助他人。培训心得体会同时在我心里。
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但是本身心里又不清楚是否会是一个好老师,所以想借此次机会证实一下本身。在孩子们到来的前几天里。
我们队员为孩子们安排了舒适的住宿环境,干净的吃饭环境,尽心尽力为孩子们筹办着一切。想到孩子们在这里能够舒适的生活,我们再苦再累。
流再多的汗,我们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我们为孩子们买了书包,画笔等学习用品,为他们拉来了“小桔灯”的援助,他们为每位孩子提供了书籍和水杯。
7月29日上午十一点摆布济宁市梁宝寺留守儿童以及老师来到山东建筑大学,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下午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我们斑斓的建大校园。
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快乐,他们像欢乐的鸟儿,在这一刻他们很快乐。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绽放出笑容,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
回到了具有快乐回忆的童年。我与孩子们在校园里留下了夸姣的回忆。晚饭时,孩子们还沉浸在喜悦中,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晚饭后我还有另两名队员领着孩子们在映雪湖畔玩耍,虽然他们乘车已经很累了,但是他们还是兴高采烈的看我们学校的夜景,我们为他们讲述着我们学校的一些事情。
他们津津有味的听着,还时不时的问一些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求知欲有利于他们去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可以更好的开阔视野,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0日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开营仪式。在开营仪式上有关带领在仪式上发言,他们都表示:“关注留守儿童,是我们*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供孩子们学习和生活。希望全体营员要倍加爱护保重,不忘感恩。我充分体会到了*近年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
让他们有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园。孩子们在会上津津有味的听着,有的竟流下了幸福的眼泪。31号我们浩浩荡荡一行人来到了山东省科技馆,在科技馆内。
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观看火箭模拟发射,机器人模拟说话,还有动力发电,开火车,水力发电。孩子们东瞅瞅西看看,亲主动手操作。
激发了留守儿童们学习科学文化常识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探索科学的奥秘,从而引导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误区,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山东省科技馆具备学术交流、科普报告、天象观察、4d电影放映、科普展品研制、青少年科技建造、科普大篷车等内容和功能。
是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常识的殿堂,是传播科学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首要阵地和窗口。孩子们在科技馆里学到了好多他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也学到了许多以前书本上有但不太懂的常识。
我们还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看着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我哭了,我像是经历了一场感情上的洗礼,感觉突然之间我长大了,又成熟了。
懂得赐顾帮衬别人了,看着电影上母亲与女儿的对白,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后代都是疼爱的。不要怨恨父母。
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啊。在趣味运动会上,我与孩子们玩在一起,感受到他们的活力,同样也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他们在活动中朝气蓬勃。
玩得非常的开心。他们的欢声笑语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乐在其中。看着他们,我们很欣慰,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赛然他们非常累。
但他们很快乐。他们快乐我们就快乐。在大活文艺厅,我们举行了“情寄留守,爱暖童心“联欢晚会,孩子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我们队员同样也表演了节目。
孩子们朝气十足,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玩得非常的开心。在紧张、忙碌中汇演有条不紊的进行。每个人的情绪都很复杂,似乎就算千言万语也敌不过此刻的沉默。
汇演接近尾声,我们所有队员当听到孩子们唱响《感恩的心》并用哑语表达出来时,我们队员都震动了,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在看孩子们的表演。当汇演结束后。
一个小女孩突然紧紧抱着我痛哭,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我太感动了,跟孩子们相处的那几天再累,只要看着那群孩子的眼睛,听见他们的笑声。
你就没法不精神,哪怕因为不习惯而失眠,又或是其他身体不适,似乎都消失了似的。在这短短的4天里面,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与孩子建立起的感情,还有天天晚上的分享会上我们分享的感动。
也有在分享中发现本身的不足。体力和精神虽然不大习惯,但是也很享受这段紧张和忙碌的经历。希望孩子的明天会茁壮成长,有一天也到那些需要他们的地方贡献本身的力量。
当他们离开时,我哭了。同时我也很欣慰,在他们离开的那天下午,孩子们到家后给我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他们到家了。或许在本身父母亲眼里。
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对着农村儿童,我们俨然是一位严厉又有趣的老师,当了几天的学生老师,有恨铁不成钢的气愤。
也有为她们进步而欣喜。他们走了,或许不再会来这里,或于我们的命运不再会订交,但这片土地,这群孩子,这片空气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篇4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后,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少的收获。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人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七、畅想未来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家大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篇5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更好地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足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地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缺少父母之爱,极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使有关辅助留守儿童的策略能够更顺利地进行,xx年7月,我们(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赴城口社会实践团)奔赴城口县,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通过问卷发放、入户采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展开了为期5天题为“贡献统筹城乡发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外)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出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