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报告 篇1
全乡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5459户、20725人(其中:农业人口17778人),耕地面积17814亩。经筛选识别,全乡贫困村识别4个,分别是太白村、金坛罐村、和平村、峰顶山村,贫困户识别867户、2444人。按贫困属性分,全乡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28户、1713人;因残致贫的贫困户15户,42人;因学致贫73户、95人;因技术致贫71户、230人;因缺劳动力致贫65户、204人;因缺资金致贫57户、134人。全乡已脱贫118户、325人,全乡预脱贫88户、275人。
1、热心走访群众。以同亲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驻村组多次深入和平村、峰顶山村、太白村、金坛罐村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五保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意愿。同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掌握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主动争取项目 。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针对贫困村的气候、区位和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种植优质水稻11773亩;在金坛罐村新栽植塔乐科血橙120亩;在和平村、重胜寨村种植万源优质秋洋芋500亩;在和平村新发展青脆李500亩,优质魔芋300亩,核桃200亩;在重胜寨成片种植晚秋蔬菜300亩,新建了江友蔬菜专业合作社。同时抓好重胜寨村500亩蔬菜基地和50亩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亩猕猴桃基地巩固发展和太白村、金坛罐村和万家观村850亩乌梅的管护。主动抓好畜牧业发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园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年销售鸡10万只。在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建立畜牧小区2个,巩固和培育生猪养殖大户15户,全年生猪出栏可达到3000头,牛出栏100余头。
3、加强基本公共工程建设。驻村帮扶部门针对所驻村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最希望办又无力办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以来,共引进、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39公里,全面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在太白村、万家观村、碉楼村新修泥碎石路6条共计5.7公里。整治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公路危桥2座,修建便民桥9座,新修生产路1.6公里,整治病害堰塘25口,整治维修渠道9条共计8000余米,投资18.5万元在金坛罐村新建提灌站1处,市交通局投资20万元,对太白村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市教育局投资110余万重新翻修了和平村小学。同时,规划新建渠道7.7公里,新建饮水工程4处,新建清水池5口,和平村、金坛罐村、太白村共1600亩土地整理项目也在今年开始实施。
4、狠抓教育培训。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多次到我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创业指导、水稻新品种及机插秧技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商品有机肥及有机粮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等实用知识开展系统培训。自年以来我乡有余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
1、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我乡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67户2444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走基层、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和“走基层、结穷亲、交富友”活动,在工行达州市分行对峰顶山村进行帮扶,区直工委对太白村帮扶,市纪委和区纪委帮扶对和平村和金坛罐村进行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乡机关、乡属各单位、村(社区)选派乡村干部、医生、教师、党员等共267名帮扶人员,组建了8个驻村工作队,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人,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达州市达川区__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3、加大对非贫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非贫困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并按照贫困村的标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扶政策,明确责任人。
4、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专项到位。我乡严格执行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和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的规定,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亲厚友,坚持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监督上,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镇乡村及各扶贫项目均指定专人负责,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一年以来虽然我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对薄弱。从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我乡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质较低。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脱贫难度较大。三是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乡的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市、区直帮扶单位的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四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
1、加大项目建设。继续扶持扶贫重点村开发项目建设,使重点村的基本公共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2、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3、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公路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乡级担当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扶贫报告 篇2
为进一步推进x健康扶贫工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x目标管理
x镇x责任人分别与x区基层治理社会事业局和各村签定了20xx年人口和x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健康扶贫目标纳入其中,并专门下发了x镇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作的通知。细化了目标管理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二、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制
1、实行干部健康扶贫“包村包户”责任制,由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一起对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健康帮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折页xx余份,广播宣传xx余次,发放避孕药具xx余只。
2、由卫计办每月到村了解群众婚、育、孕、信息和x工作情况。
三、落实“一对一”联系制度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联系x区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x和x老师为她们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
四、开展大型宣传服务活动,助力健康扶贫
1、20xx年xx月xx日上午,x镇卫计办、计生协联合x区第三人民医院举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的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爱专项行动暨大型义诊活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约xx人参加,接受了免费健康咨询、免费家庭医生签约、免费义诊以及小礼品相赠。
2、20xx年xx月xx日,x镇举办20xx年“预防出生缺陷,助力健康扶贫”主题宣传活动,分管卫生工作的副镇长x、x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生代表、x镇卫计办全体以及xx个村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育龄群众代表约xx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x副镇长就预防出生缺陷,助力健康扶贫的重要意义作了动员讲话,现场播放了预防出生缺陷宣传片,志愿者宣读了预防出生缺陷倡议书,x区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x以PPT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做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专题讲座,x区第三人民医院计生科医生x介绍了免费婚检孕检流程及时间安排,x镇卫计办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预防出生缺陷有奖问答,发放礼品xx份。最后开展了专家现场咨询。
五、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共同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x镇分管卫生计生副镇长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署健康扶贫工作,并多次到x区第三人民医院督促指导医疗扶贫工作。
2、已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婚育龄妇女参加了四次x“三查”服务,为达到生育数量上限的育龄妇女施行x手术,并按照免费手术标准予以报销。
3、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宣传医疗报销政策和县域外转诊、急诊流程,并为x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医疗费用个人自负部分超过总费用xx%的对象x人申请卫生扶贫基金救助。
扶贫报告 篇3
xx乡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区乡镇,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全乡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xx地处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势狭窄。特别是部分偏远村落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也是不全,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周边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xxxxx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脱贫思想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一是宗族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以及产品自身限制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三、几年来扶贫工作实效
(一)搬迁扶贫: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我乡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就地脱贫难度大。如何让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成为了我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xx年以来,我乡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措施推进搬迁移民扶贫,试点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把搬迁移民扶贫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探索出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的新模式。截止xx年底,全乡搬迁扶贫移民200余人,xx年计划搬迁移民120人,其中乡镇安置80人,中心村安置30人,进园安置10人,安排30人移民就业,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乡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积极推动整体移民搬迁工作,已安置2户村民移民工业园,
(二)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培养农村发展潜力
为了能让贫困的村民掌握技术,有发家致富的本领,能够主动就业,我乡积极推进“雨露计划”工作。“雨露计划”使受训贫困劳动力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并给予贫困对象每年固定的培训补助,截止xx年底,我乡雨露计划受益对象26人,他们的就业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产业扶贫:“造血”兴产业斩断“穷根”
“一株蜜柚一年能结50多个果,1株每年为我赚500多元钱,我种了200多株,一年下来就能为我带来100000多元收入。”算着账,xx村村民何检发说道。
何检发所在的xx村xx小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贫困队,一直以来,该组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带给何检发新生活的是“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
挂点帮扶xx村的xx说,“以前的帮扶多是救济式的,给老百姓一笔钱,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觉得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扶贫带动整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才能斩断“穷根”,使整个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今在xx村,和xx一样已有10户村民连片种起了蜜柚,带动14户村民共同种植致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xx小组不仅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结合xx村贫困户自发参与种植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蜜柚、脐橙种植,瞄准了帮扶对象——种植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分类定级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实施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我乡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3169名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村、组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全面完成帮扶目标。
扶贫报告 篇4
县位于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系山北端山脉,幅员面积1373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7万,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苗族)、山区省定贫困县(有57个精准扶贫村)、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十二五期间,我县着力以水兴县发展路径,按照水利跟着扶贫走的发展思路和实现人有水饮用、田有水灌溉两个目标,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工程、中小河流堤防工程、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及其渠系配套工程等项目投资21449万元,保障了群众饮水和灌溉用水的基本需求。但受地方经济水平落后、财政紧张的影响,我县十二五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小、覆盖范围窄,且我县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境内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水利发展仍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落后的水利设施仍然是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为此,根据省水利厅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四大贫困片区88个贫困县的安排部署及《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总体要求,我县围绕全市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全面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为中心,组织水利工作组深入乡镇村调查,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专家的建议意见,针对水利发展存在问题,在解决群众饮水、灌溉、防汛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谋划。
一、全县57个精准扶贫村水利建设需解决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问题
我县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抓手助力扶贫工作,将全县57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水纳入全域安全饮水、全域灌溉建设,实现全面覆盖。除新建集中饮水工程9处外,对较为分散的村采取联户供水和分散供水等方式,精准到户,解决57个贫困村54913人饮水困难,实现持续可靠安全饮水;加快推进贫困村渠系整治和配套建设,精准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五小水利工程,优先做好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有序推进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贫困村用水保障体系。
(一)省级重点扶贫村古宋镇范家村的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计划实施青山岩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主支管建设10km,入户安装管网建设10km,新建水窖5口,解决范家村1170人的饮水需求;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建设渠道3.1km,新建排洪沟0.3km,整治山坪塘2口,新建蓄水池1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1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三是水生态治理工程,计划建设0.7km堤防,保护村民生命和农田安全。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274.38万元。
(二)市级重点扶贫村僰王山镇永寿村、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和五星镇大同村的水利规划。一是开展饮水工程。计划在僰王山镇永寿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2口,解决永寿村1859人饮水困难;计划在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8口,解决德应村1094人饮水困难;计划在五星镇大同村新建联户供水工程1处,新建水窖33口,解决大同村3820人饮水困难。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在德应村建设渠道6.7km,整治山坪塘8口,新建蓄水池2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5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773.32万元。
(三)其余53个精准扶贫村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需新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7处,新建联户供水工程3处,管网延伸318.33公里,新建水窖1890口;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需整治山坪塘167座,整治泵站6座,新建和整治渠道275.82公里,新建蓄水池286口,新建高效节水灌溉4604亩。以上项目计划总资金11065.64万元。
二、部分重点水利民生工程项目
(一)县城应急备用水厂工程建设。目前,我县县城用水仅依靠古宋河一个水源供水,随着我县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等项目的建设,现有三角沱水厂水压已无法满足我县城市发展的需求,且一旦水源或水厂遭遇重大变故导致停水、断水,后果更不堪设想。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厂建设,拟通过我县十三五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以我县官上水库为应急水源,扩建梧桐水厂,铺设400管道7.4km,解决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用水及县城应急用水需求,工程总投资约1656万元。
(二)石海供水工程后续建设。我县石海镇为喀斯特地貌乡镇,导致石海镇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辖区内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石海景区也因水的缺失导致景区发展困难。为此我县于20xx年通过整合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和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形式,建设以仙峰苗族乡大地方水库为水源的石海供水工程,工程建设资金为2380万元,工程已通过农村安全饮水资金解决水厂建设,但由于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0万元没有到位,导致该工程后续管网铺设无法按时完成。
(三)两龙山洪沟河堤建设。在省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僰王山镇两龙山洪沟治理项目已于20xx年9月通过省厅的初步设计审查,该项目所在的新河村有群众2000余人,有新河小学、新河初中两所学校沿河而建,且该区域为云贵高原过渡段,汛期河水陡涨陡落,山洪到来时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拟通过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河堤2.02㎞解决该村防汛安全问题,工程项目资金1213万元。
三、十三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
根据《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要求,我县认真梳理全县水利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机遇,在广泛征求群众、有关专家建议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十三五水利发展项目。
以上八个方面水利规划总资金为203834.8万元。
近年来,我县着力饮水安全工程、产水配套工程、水源保障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同时积极稳步推进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自去年以来,通过采用三段九步法确权模式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已对全县5642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确权颁证,完成总体工作任务的80%。其次,以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新一轮选题,开展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水库管理界线,落实水库管理保护责任体系。该项改革工作已完成实施方案的初稿编制。通过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水资源和水利资产,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地上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和农民靠天喝水、农业靠天吃饭的尴尬状况。恳请省水利厅对我县水利扶贫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十三五水利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扶贫报告 篇5
各乡(镇)、区直各单位:
6月21日-22日,受省扶贫工作督导组委托,市脱贫攻坚第一督导组对我区扶贫工作进行了历时两天的督查。在督查过程中,督导组听取了全区扶贫工作汇报,重点抽查了张茅乡、菜园乡工作情况,对清泉沟村、后崖村、田家庄村30余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贫困户识别和干部驻村帮扶情况。经过督查,督导组对我区的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表示我区扶贫工作富有成效,与上次督查情况相比,各乡(镇)工作面貌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从区主要领导到乡(镇)书记、乡长以及行政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思想重视,工作安排扎实可行。尤其是张茅乡、菜园乡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工作,全程参与陪同督查,分管领导思路明晰,亲力亲为。二是宣传氛围浓厚。各单位制作了大量巨幅宣传板面,扶贫固定标语随处可见,扶贫政策、贫困户的界定及识贫程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群众认知度高。三是阵地建设健全。乡(镇)、村脱贫攻坚组织机构健全,工作队员齐备,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贫困村脱贫攻坚办公室以及贫困户都能够按照“683”要求,全面落实场所、人员、制度、档案以及办公设施。四是定点帮扶责任夯实。进一步完善落实定点帮扶工作要求,在定点扶贫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贫困村由单位帮扶全覆盖,贫困户由干部帮扶全覆盖。帮扶单位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对所包贫困村、贫困户情况十分了解,制定的帮扶措施切实可行。尤其是市国税局帮扶菜园乡田家庄村,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受到群众高度赞誉。五是扶贫政策贯通,档案资料详实。区、乡(镇)、村以文件方式传达落实上级扶贫政策不打折扣,迅速到位,做到了上下贯通,扶贫工作档案资料收集及时准确,内容详实。
督导组在肯定我区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一是个别区直单位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安排的驻村工作队尚未驻村开展工作,个别区直单位干部对自己帮扶工作不清楚。在督查张茅乡时,督导组随机抽取了两张省级贫困村麻塘湾村区直单位人员联系贫困户表格,依表格内容,督导组分别致电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区环保局自然生态股副股长戚浩宇和党政办副主任张焕梅询问包户情况,戚浩宇表示因单位工作忙,今年未入村开展帮扶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是谁。而张焕梅手机一直无人接听。二是个别乡(镇)、村原始档案资料收集不完善,“六签字”表格有代签现象。
针对以上督导组反馈的问题,为了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贫困户帮扶责任,经陕州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对区环保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戚浩宇和张焕梅提出通报批评。望各单位引以为戒,务必对帮扶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动员本部门、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定点扶贫中来,在定点扶贫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要深入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各乡(镇)、区直各帮扶单位要结合这次省、市督导提出的共性问题及时整改。1、群众不知道现行贫困户的收入标准是年收入不超过2850元。2、界定贫困户没有计算收入和支出账,凭印象或估计界定。3、个人申请不是贫困户自己写而是工作人员一笔到底,贫困户只有签字没有按手印。4、包扶人员没有入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不具体。5、部分非贫困户对已确定的贫困户有异议。6、“683”工作不到位。望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方案,尽快整改,确保在25号前对精准识贫、档案完善、宣传及阵地建设、搬迁任务、结对帮扶以及省委省政府下发的“五个实施意见”、“五个管理办法”的贯彻学习等工作落实到位。25号以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区委督查室将对以上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排名,排名结果进行全区通报,同时计入年底考核成绩。
扶贫报告 篇6
市个私协会近期组织专门人员,在各县(区)工商局、个私协会的配合下,利用半个月的时间,采取座谈了解、现场走访等形式,对全市在20xx年“11·18”十省市民营企业赴贫困地区投资开发恳谈会期间签约的项目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签约项目落实情况形势喜人,履约率高达93%;但也存在着项目资金到位率较低、部分项目建设进程受阻、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
一、我市签约项目落实情况形势喜人
十省市民营企业赴贫困地区投资开发恳谈会期间,我市共有29个项目达成正式或意向签约,签约资金23.3亿元。我市是全省在这次会议上签约项目数量最多、签约资金最多的一个市,签约资金占全省签约资金总额的29%。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的落实给予大力支持,努力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办理各种手续方面实行责任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跟踪帮办,开辟绿色通道,使投资商增强了在承德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落实。
各级工商机关、个私协会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项目落实情况,对项目进展情况每月进行汇总,并对汇总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及时采取措施促进项目落实。这次所调查走访的投资商对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怀和支持普遍表示满意。截至8月底,我市签约的29个项目中仅有2个项目(日本客商投资的丰宁有机奶业和天津众鹏物贸公司投资的双滦区物贸公司项目)未履约,其余27个项目都在紧张运作落实中,履约率达到93%。
其中围场县的肉鸡养殖加工综合开发、隆化县的承德高中压阀门管件有限公司技改扩能、隆化县的铁精粉选矿、隆化县的承德御室金丹药业有限公司保健品厂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17个项目正在建设当中,6个项目正在做前期筹划立项等工作。
二、存在的三方面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比较低。
29个项目签约资金为2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仅为5.37亿元,到位资金仅占总签约资金的23%,尽管有6个项目尚在筹划运作当中,还没有进入项目落实的实质阶段,但是已有21个项目进入投产和在建阶段,如此低的资金到位率势必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展。这需要签约双方继续协商洽谈,找出稳妥的解决办法,切实履行签约合同,使签约资金尽快全额到位。
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进程受阻。
主要是在项目的落实过程中受到征地和百姓赔偿等问题的影响或制约比较突出。丰宁县的鑫源钼业二期项目和宽城县的隆鑫球团有限公司投资年产40万吨焊接钢管项目因建厂用地及赔偿问题被迫停止技改扩建工作。
还有一些水、电、路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项目的进程,如隆化县的高中压阀门管件有限公司技改扩能项目,需要架设一条高压线,因涉及老百姓的利益,现在仍然协调不下来,影响了项目的落实。对此当地政府比较重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需要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协调各方力量,注重教育与执法相结合,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迅速加以解决。
三是项目的跟踪服务机制不完善。
从调查情况看,对已签约项目究竟落实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相关部门掌握的并不是很清楚。从签约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仅占总签约资金的23%这一点看,就足以说明我市签约项目后续工作存在着跟踪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对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实施跟踪服务机制和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联系机制,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防止项目与投资、职能与服务相脱节等问题的发生。
扶贫报告 篇7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今年我局与乡村结对帮扶。一年多来,我同局班子成员认真贯彻上级建设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成立了建设扶贫工作队,我多次带领局主要领导、工作队深入实地进行走访考察,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对该村当前的贫困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
一、基本情况
乡村现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43户,总人口1292人,党员36人。其中农业劳动力84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869.2亩。其中,田312.5亩,土556.7亩,全年粮食2172亩,产量782吨,经济总收入1362万,农民人均所得7364元。目前驻村工作组已走访农户300户,占87.5%,召开群众座谈会5次,座谈群众100多人。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村民对开展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反响较好,普遍认为,开展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更是体现了各级党政组织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和关心。
二、主要做法
在民情走访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结合”的方法。
一是入户走访与宣传惠农政策相结合。4月7日,我们由村干部带队,进行入户走访。一方面工作队员带着真情走进农户家中,认真与农民交谈,收集意见,做好民情记录,发放宣传资料;另一方面认真调查、检查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并针对部分农民对有关惠农政策还不清楚或不理解问题做出宣传解答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民对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项目及标准有了较详尽的了解,让每一个农户家庭做到心中有数,有一本明白账。
二是入户走访与帮扶相结合。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与村支部共同排查,研究确定了重点帮扶困难户。局机关拿出10000元作为帮扶资金送到该村,帮助解决贫困户村耕生产资金紧缺问题。9月24日,我同班子成员一起到村给群众宣讲扶贫政策,慰问贫困户,共向贫困户赠送了320只鸡苗,并邀请养殖能手现场讲解养殖技术;另外,还结合司法局工作特点,对该村移民低保户望运富进行法律援助,指派律师免收代理费,帮其维权。
三是入户走访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入户走访中,我们针对农村社会治安、民事纠纷等实际情况到户宣传一些法律知识,教育农民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同时还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请法制宣传员上法制教育课。
四是内引外联相结合。一是积极与县国土、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联系汇报,为2社、6社、7社、10社争取到了高标准农田、堰塘和沟渠整治项目,8社社道路建设项目,该项目已进驻施工;二是向卫计局汇报沟通,争取项目支持,新建了村卫生室;三是寻求项目支撑。11月30日,陪同县新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进入村实地考察,为种养殖业的发展开拓市场。
五是扶贫与化解民忧相结合。针对群众提出的困难,与群众面谈,倾听心声和诉求,从思想上做工作,从政策上讲思路,以行动赢得群众回报,3社邓茂义年老体弱,家境困难,妻子残疾,欲办残疾证,我积极与残联协调,设法为其快速有效办理。
三、入户调查反应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我们共收集到各种意见100多条,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留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顺和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是农田排水问题。近几年,由于农民种地全局意识不强,种地各顾各,将一些田间地头排水沟堵塞,特别是村与村交界处水沟更是无人管,导致下雨时水排不出,天旱时水放不进,严重影响农民种田。
四是村内“一事一议”很难开展。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几乎没有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也就无力做诸如兴修水利之类的公益事业。即便是需要办一点事情,还得靠村干部外出求援,靠相关单位支持一点。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的观点很难统一。尤其是需要农民出力出工出钱的事情更难统一。同时,干部也怕麻烦,不愿操心。
针对上述问题,我和党组成员协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继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做到百分之百入户,尤其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农户进行联系,使之入户走访。
其二,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制定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对村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期分批逐步加以解决。
其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助提高村党支部战斗力和村委行政执行力及公信力。
其四,强化技能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剩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并转移就业,逐家逐户上门发动群众互助互带外出务工。
扶贫报告 篇8
村作为十二五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4、做好雨露计划调查摸底和落实工作。经我村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共上报9名职业教育补助对象,使受训贫困对象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
5、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我村积极动员企业、乡、村能人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建有结对帮扶花名册,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现已落实好半岽产业基地建设4项惠民工程,帮扶效果显著。
二、存的困难和问题
我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容忽视,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我村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区,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二是扶贫队伍有待加强。随着办公的电子化以及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这需要上级加大人员、经费投入,配齐配强扶贫队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组和贫困人口为中心,以扶贫和移民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移民方针,把尽快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我村实际,创新具有特色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明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三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xx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xx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仅靠烤烟产业支撑经济。新培育的核桃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扶贫报告 篇9
20xx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县政协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由提案法制委员会牵头,组成三个调研小组,在主席、副主席的指导下,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及县直相关部门,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估价
自国家扶贫
政策在我县实施以来,我县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扶贫政策在全县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指标的增长。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截止20xx年底,全县gdp达到3.676亿元,比20xx年的1.879亿元增长95.64%;实现财政总收入2687万元,比20xx年的1411万元增长90.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83元,比20xx年的1468元增长48.71%;粮食总产量达2345.4万公斤,比20xx年的2233.5万公斤增长5.01%。贫困人口的住房、衣着、食物结构等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20xx年以来,全县累计新修便民桥涵118座,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76公里并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能公路;累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02处,解决了66个行政村中的2.8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新修灌溉管渠道40公里,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2150亩;实施“三建三改三化”1100户,累计建沼气池1880 多口;仅20xx年实行贫困户迁移扶贫安置就达381户1596人,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截止20xx年底,全县863名五保户全部按国家政策标准享受供养补助金,其中两所区域性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220人,农户分散供养643人;全县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092户6616人,月发放农村低保补助金29.5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特困户、五保户实行医疗救助。救助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使特困、五保人群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确保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四)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全县已建成生猪产业示范点479个,生猪饲养量达18万头,农民人均饲养量达3.7头,生猪养殖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7%、25%。生猪产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5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30%;同时,引导农民发展魔芋、绞股兰、中药材等特色经济,种植面积达5.1万亩,80%农户从产业中受益。
(五)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全部得到改造与改建,学校文化、体育、实验等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全县改造和维修危房面积19098平方米,投入改造资金116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7000平方米;20xx年,全县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9992人次44万元,免除义务教育杂费14810人次158万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3520人次63万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20xx年,全县参合人数达45143人,参合率达91.43%;计划免疫率达95%,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6.82%。
二、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虽然感到全县扶贫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安居工程存在部分乡镇摸排不细的问题。在摸底过程中,部分乡镇主要摸排了五保户、低保户及滑坡地段的危房,疏忽了摸排一般贫困户中的危房,致使部分贫困户无法享受到安居工程优惠政策。
二是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不全面,学校操作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有部分中小学生应享受而未能享受。
三是“雨露计划”的落实普遍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的“两难”问题。
四是扶贫重点村建设存在规划缺乏前瞻性或规划执行不严的问题,建设内容单一,建设标准不高,村容村貌变化不大,整体效果不太明显。
五是农村低保政策落实存在部分乡镇按户平均分配的“户保一人”和不讲政策讲人情的“人情入保”问题。
六是信贷扶贫资金落实过程中,金融部门受以前扶持产业回收资金困难的影响而抬高贷款门槛,致使扶贫项目难以得到信贷扶贫资金的及时有效支持,使得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七是扶贫产业支撑、增收路子不多,少数搬迁群众失去土地而又无致富项目,由高山“富裕户”变为低山“贫困户”,出现“因搬返贫”现象。
八是就业培训未真正落实、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大多数在家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对拓宽增收门路、创办实业信心不足,滞留于传统农业,收入难以提高;外出谋生者大都身无技艺,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停留于非农“打工仔”行列。
三、对扶贫工作的建议
综合本次
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财力底子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能不足以及全县贫困人口还有1.8万人(其中低收入人口9600人,绝对贫困人口8400人)的实际,我们建议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扶贫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继续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合扶贫资源、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为抓手,着力实施“1234”工程。
(一)突出一个中心。以实施扶贫战略为中心,将扶贫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科学制定和实施扶贫规划,实行项目规划到村、扶持对象到户,资金安排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帮扶措施到村、领导联系到户,通过努力,实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巩固一个村、提高一个村、致富一个村”的目标。认真搞好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和安居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自建、适当扶持”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亟待易地搬迁的对象,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迁居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生存状况。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狠抓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化扶贫。按照“产业扶贫、整体推进、成片开发、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支撑、农户参与”的框架和“科技扶贫、资金支持、业主实施、合同约束”等措施,大力扶持发展产业基地环节和加工销售环节的两个市场主体。集中相当份额的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生猪、中药材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户增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狠抓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扶智式扶贫。着手实施智力、科技扶贫,真正做到“扶贫又扶智”,通过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开展科技扶贫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继续走“培训技能—外出就业—增收脱困”和“培训技术—就地创业—增收脱贫”两条路子,教给农民新形势下的谋生本领和发展经济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技术优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发挥扶贫资金“引子”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工商资本进入扶贫开发领域。充分发挥乡镇实施扶贫政策、用好扶贫政策的积极作用,给乡镇一定的灵活权、实施权;用好用活“一事一议”制度,全面落实农民义务工投入,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完善项目组织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县级支持与镇乡投入相结合、农民自主与各方帮扶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集中较大份额的扶贫资金,采取“龙头连大户、大户带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大户发展、帮带贫困户。三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在项目计划上,严格审查把关,瞄准对象,突出重点。在资金安排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力推行公告、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项目实施上,认真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按进度县级报帐制,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
(四)落实四项责任。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继续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部门联村、乡镇分块作战”的工作氛围。二是认真落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坚持“四不变”原则,即帮扶对象不变、帮扶政策不变、帮扶部门不变、扶贫资金不变,做到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职责分明,责任落实。三是认真落实帮扶目标管理责任。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将帮扶工作的重点转向贫困乡、贫困村。统一组建的帮扶集团,一定几年不变,做到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人员和脱贫时间四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扶贫集团的衔接,争取更大支持。四是认真落实督促检查责任。建立健全推进扶贫开发督查制度。组织专门班子,经常深入乡、村督查指导,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