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集锦

【 liuxue86.com - 心得体会范文 】

  想要更好地了解“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就不能错过本文。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经历风雨后的经验和阅历,不妨将内心的感悟总结成心得体会。坚持编写心得体会,可以看到自己心态的转变以及经验的增加,有利于个人发展。我们会持续更新网站为您带来更多相关的内容和服务!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1

  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对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渗透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立机械创新设计类专门课程,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广泛深入地开展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践活动。

  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度制造业开展的重要范畴,机械类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才能对国度制造业的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机械工业工程师的受教育层次和范围数量都已到达了很高的层次,但对机械工程设计人员创新才能的培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探究一套理想可行的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是构成工程创新才能的重要根底[1][2][3]。

  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本科教育的现状和特性,总结出我国目前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存在的缺乏,制定一套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状况的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在普通机械类本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

  目前,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理论教学主要依托课堂教学完成,由于机械创新才能的培育需求坚实而丰厚的理论根底,因而,与机械创新设计理论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三维设计》等。这些课程目前的方案学时较少,因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学到最简单的根底学问,而深层次的理论学问却没有控制,使得学生在停止机械创新设计理论活动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学生停止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创新设计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制造需求学生经过大量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修正活动才干完成。作品的制造、装配、调试需求相应的实验设备、加工设备、调试环境作为支撑,否则,无论多么圆满的设计,都无法转化为实践的创新设计作品。

  而目前国内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创新类实验教学平台普遍缺乏,很多构思类机械创新实验无法展开。

  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作品需求经过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完成设计、理论剖析、强度校核、完善修正后,才进入实践消费制造阶段。在作品的整个设计、制造、调试、修正过程中,三维设计软件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需求强化对学生的计算机三维设计办法培训,让学生可以纯熟控制现代计算机设计软件的运用,从而高程度地完成设计作品。

  机械工程方面的创新才能培育,必需严密分离企业实践的工程项目设计、制造、装配、实验等过程。假如没有相应的工程实例教学,学生就无法把所学到的理论学问和工程实践相分离,就不会对理论学问有更直观、深层次的了解。

  培育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的最终目的是使其在工作以后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程设计工作,只要把创新才能培育和毕业设计、学生就业相分离,才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顺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目前的大学活力械创新设计类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活力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3D设计大赛、全国大学活力器人大赛等,另外,还有与之对应的省级竞赛。能够在参与各类竞赛的过程中,经过交流沟通、学术论坛等活动,学习其他高校在培育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先进经历,从而完善我校的培育办法。

  在机械工程范畴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国度重点实验室、国度工程中心,经过对这些国度级科技创新机构停止学习访问,理解他们在培育人才机械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办法和手腕,从而完善我校在这方面的培育办法。

  教员攻读博士研讨生、已有博士学位的教员进入博士后工作站、活动站学习进修,能够大大开阔我校教员的视野,进步教员的科研程度。同时,也能够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方向和创新才能培育办法、体制,从而完善我院的学生创新设计才能培育办法。

  能够经过走访周边知名企业调研其在培育员工创新设计才能方面的主要经历;经过学生就业洽谈等时机理解企业对学生创新设计才能的请求;经过毕业生回访理解曾经毕业的学生对母校培育办法的意见。

  在指导办法上把各种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相分离;学生培育过程中强调用理论指导工程设计实例,用工程设计实例牵引学生理论学习;在创新办法上强调灵敏运用各类工程设计软件。

  能够从学校层面对学活力械创新设计停止制度建立,树立一整套契合本校实践状况的培育制度,主要包括:教员辅导、鼓励制度;学生组织、鼓励制度。

  学生获取学问主要来源是教员,教员在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员对学生创新设计才能的培育完成制度化和标准化,才干稳定持续地施行学生的创新才能培育。教员辅导制度的树立,需求在培育计划制定、教员大纲修正、授课方案施行等方面动手。首先,只要培育计划中包含了与学生创新设计相关的内容,才干使教员对症下药,带着目的停止辅导工作;其次,在教学大纲的修正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相关范畴的最新成果,从而为学生奠定最新的创新设计思想根底;最后,授课方案的施行也起到关键作用,教员只要灵敏控制授课方案的施行过程,才干依据学生的学习、创新、设计过程停止跟踪教学,从而完成因材施教。教员鼓励制度的树立,需求从经济奖励、科研奖励等方面动手,首先,要对教员辅导成果停止考评,依据考评对教员停止合理经济奖励,从而激起教员参与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动力;其次,能够对参与辅导学生的教员停止科研方面的奖励,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学生是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主题,因而,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只要把学生创新设计活动及其相关规则完成制度化和标准化,才干稳定持续地施行学生创新才能的培育。学生组织制度的树立,需求从学生发动、学生启示、学生分组完成设计等方面动手。首先,在对学生停止创新设计才能培育之前,需求充沛对学生停止思想发动,让学生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兴味所在,从而自发地参与其中;其次,在学消费生兴味后,需求经过创新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停止思想启示,从而激起学生的潜在发明力;最后,让学生自在组队,依照课题小组长担任制的准绳,使学生可以经过团队协作的办法完成本人的创新设计作品。学生鼓励制度的树立,需求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方面动手,首先,要对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成果停止考评,依据考评对学生停止合理经济奖励,从而激起学生参与机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的动力;其次,能够对参与的学生停止荣誉方面的奖励,让学生感到从事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荣耀性,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把“双分离理念”,即创新理论与创新设计实例相分离;学生创新理论与创新工具、手腕相分离作为理论学问和教学目的之间的“桥梁”,经过“双分离理念”把理论学问转化为实践创新才能,依照产生兴味→初步理解→了解概念→深化考虑→灵敏运用的次第树立培育办法,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愿望。在此根底上树立起一套契合实践状况的学活力械创新才能培育体制。

  经过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体系的树立,树立可以同时培育学生“创新认识”和“创新设计才能”的培育办法、相关制度,完善学生创新才能培育的相关制度,进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活力械创新设计才能培育程度。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2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时间虽短,但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培训,我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加新鲜和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职责不仅仅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探索和领会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追求知识的.信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养成乐于求知、勤于求知的习惯,成为更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此次培训,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体会。首先就教师角度来说,应该做到两点。

  一、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被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训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足功夫,却没有认清教学的真正目的;认为教学活动只是课堂内的事情,讲好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其实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师一定要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例如我们应该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平静”模式,而是模拟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现实环境,给学生制造或愉悦、或愤怒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学习并感受教材想要表达的中心含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兴趣,运用情感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数有所作为的人从事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领域。情感则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无论在课上课下或是校内校外亲切和蔼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惧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亲人,如此一来,将会使课堂氛围变得融洽,学生思维也更加活跃。

  三、授学生以渔

  第一,教会学生预习。因为他们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先讲述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学生们认识到重要性后,趁热打铁,传授具体的方法。结合练习册把每课的生词、词语解释全部抄到书上,并熟读课文三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预习要素在上新课之前检查,没有完成的将受到小小的惩罚。经过三周的训练,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自觉完成。

  第二,教会学生听课。一节课45分钟,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采用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每堂课先用3分钟提问抽答,借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首先教会他们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学生切不可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

  能 “左耳进,右耳出”,不能 “傻听”,不能只听 “热闹”,不能只顾“欣赏”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并且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有效地做好笔记,避免走神。在学生练习的十分钟,我就巡视辅导,顺便检查他们的听讲情况。

  第三,教会学生复习。通过做练习册,课后思考题,小测验,课前抽问的方式,都能够掌握他们的课后复习情况。

  总而言之,教学关乎的教与学两个问题: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学生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3

  【摘要】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常州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将CCFCSP认证引入课程体系,驱动课程改革,改革教学方式,进行第三方评测,提高了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程序设计能力。目前,程序设计能力不仅指能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以及算法,还要求能够通过一定范围内自选的通用编程语言,在指定时间空间内,熟练、准确地完成对给定问题的编程和调试。该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本科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更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当前,程序设计能力相关课程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等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通常以基本概念为主,很难考察出学生真正的程序设计能力,即便有部分程序设计题,也因为无法直接进行调试运行,而无法给出客观的评判。这容易使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学习进入误区,在学习方法上往往注重记忆概念,轻视上机练习,为了通过考试,通常会在考试前才开始临时抱佛脚,拼命做往年的试卷。这会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更不用说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最终的结果是部分高分学生对编程掌握较差,有的甚至不会编程,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上加以改革。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引入CCFCSP认证,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测改革了现有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主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从历次CCFCSP认证成绩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CCFCSP认证全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能力认证,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5所著名高校以及华为、百度等9家知名企业于共同发起,面向全国开展的一个大学生软件职业能力认证项目,是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认证平台。该认证由CCF统一命题、统一评审、统一评测,采用上机编程方式,编制的程序在限定的时间空间内通过给定的数据测试后获得相应分数,主要考察被认证者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语言能力、算法能力以及上机编程和调试能力。表1给出了认证成绩与能力的对应关系。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4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作为对教学效果评估的衡量尺度。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从整体情况来看,广告设计专业的就业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印刷、平面、包装、杂志、网络游戏等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对这方面的人才有需求。但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标准的,只有让学生在就业前达到上岗的基本要求,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主要目标和总体目标都集中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上,只有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才可能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在毕业之后,工作能力提升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大,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广告设计人才。

  前面提到了高职教育中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有必要深入发现和研究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只有抓住了关键,才会使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实践能力,对于注重创意和创新的广告设计专业来说,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往往会比软件操作与制图更加具有说服力。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广告设计成功案例赢在创意上,创意是整个设计的灵魂,它来源于设计者的思维。由此可见,设计思维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有其必要性的。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的实训是以项目导向的方式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是实践项目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广告设计实训项目首先要对设计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然后是进行创意,接下来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运用恰当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实践设计。纵观项目训练过程,设计思维是贯穿始终的,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设计主题,发散性思维帮助创意,聚合思维为筛选材料提供帮助,不同的设计阶段会用到不同的设计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像链条一样把训练项目的各个阶段联结起来。思想指导行动,在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设计思维与实践技能是紧密相关的,提升设计思维水平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产生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

  设计思维能力是广告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告设计与制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设计思维的培养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正确合理地运用设计思维,会对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应该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和认识各种思维方式的方法和特色。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创造不同设计关键点和思维延续的联结点。一个简单的思维转换可能就会引起视觉上、心理上、感受上的微妙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广告设计效果。其次,就是思维方式对实践设计的指导意义,认清设计思维与实践设计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认识设计思维在实践工作中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目前的广告设计绝大部分是趋向于商业设计的,要求设计者具备对不同设计风格的把握能力、寻找独特的创意切入点,并且能够利用有效资源进行恰当的广告表现,而设计思维从设计之初就交织在各个环节和能力之中。最后,要在训练中去践行设计思维,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使设计者的思维感悟与广告目的以及受众需求达到良好的结合,积累有价值的设计经验,提升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设计思维是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设计知识,如版式、字体、色彩等,怎样的组合、协调才会取得最好的视觉效果。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素质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除了设计因素,市场、客户、受众、文化、团队等等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设计思维中的很多方式,例如,发散性思维、聚合思维等等,除了可以用来指导专业设计,还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处理专业以外的问题。例如,与人交流、分工合作等处理得更加灵活和顺畅,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计思维的塑造不但取决于设计师自身的心理、修养等内部因素,环境等外部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模式和思维概念。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掌握了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同时具备设计思维能力,不但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具有说服力,更理性化,而且会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广告设计专业的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值得重视。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5

  培养学生如何操作动画造型设计软件及如何提升动画设计能力成为动画造型设计专业最核心的内容,并且还需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符合该专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自主的进行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创作出完美的作品。不过,就其他专业而言,动画造型设计专业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并结合教学内容来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还需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具备动画造型设计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进行工作做准备。

  (一)提高学生的动画造型设计能力。

  与传统的人物素描相比,动画造型设计在如何分割人体结构和如何搭配色彩上与其有着基本类似的手法。不过,动画造型设计讲究的是空间立体造型,需要着重注意其空间感和立体感,这与实际设计操作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空间立体的感觉的培养,能够更好地理解造型的含义,并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准。动画造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时刻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与影的造型,使其更好地理解绘画的含义,因为动画造型不可缺少的就是绘画,刚入门的学生要想快速的了解动画造型设计的'步骤,把握动画造型设计的大体方向,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对动画的把握能力。草图绘画是动画设计造型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先教给学生实践绘画草图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动画造型设计。草图绘画的结构顺序是先整体再细节,先从整体上把握该造型,强调动画形象的整体轮廓以及各部分的特点,将动画的结构与其他部分分开,在整体造型上有初步的雏形。然后再认真观察细节,将造型中的各种细节如头发,眉毛,嘴巴,饰品等都要观察准确,使造型更具体。另外,除了造型本身的特点外,整个造型的形态特点以及造型周围的背景环境都要与造型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动画造型能力上,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方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被自

  在学生完成了绘画这一基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具真实的材料,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物体的结构。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木板浮雕来雕刻,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既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画造型的结构。

  对于动画造型设计的学生而言,动画的造型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不应该只是关注传统的动画形象如中国的动画形象及日本动漫形象那样,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极具特色的形象。可以根据多种绘画形式,比如如诗如画的山水画、色彩绚丽的油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刻等,了解这些绘画的手法以及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借鉴各种绘画形式的优势和与众不同之处,吸收纳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自己所创造的绘画形象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从而创造出更完美的动画造型。

  结合以上观点,实践经验与动画造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所创造的动画形象是否能够生动形象与众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仅要因材施教,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积累素材,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根据实际物体想象出虚拟的形象,将物体的内部与外部相结合,从而使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解放,并且增强学生设计动画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能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学到不同的知识,以不断提升自己内在的素质,提高设计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动画造型。

  参考文献:

  [1]宋金校.Flash软件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2).

  [2]王懿清,晏娜.浅析动画设计市场化策略[J].中国包装工业,(24).

  [3]李书增.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转换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5).

  [4]王腾.动画设计中的国画元素分析[J].艺术科技,2014(4).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6

  教师每天都要设计教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教学设计的方式和经验,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与其他教师交流过教学设计的体会,特别是没有系统地思考过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有那些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进行的决策。

  正确理解教材包括两个层次:

  一般水平: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高级水平:能够整体把握教材,包括能够分析知识(能力)发展的纵横向联系,把具体知识(能力)放在一个知识(能力)框架中解读,挖掘知识(能力)的教育价值。

  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

  例如教科版教材中关于“浮力”的一个单元。

  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

  (1)观察物体的沉浮、同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渗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影响沉浮的因素)

  (2)进一步探究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渗透变量控制的思想,当物体的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越容易下沉,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小的越容易下沉。教师要清楚内容“(1)”和“(2)”是从密度的角度讨论物体的沉与浮,即比水的密度大的物体在水中下沉。)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4)做一艘小船(哪个装的货物多、用其他材料造船)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越好。另外又让学生试着换用其他材料造船,即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教师要清楚内容“(3)”和“(4)”转向从阿基米德定律的角度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5)感受与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从水中的物体受力平衡的角度讨论浮力。

  (6)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进一步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中下沉程度不同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时)受到水的浮力的变化。教师要清楚内容“(5)”和“(6)”又转向从物体在水中受力平衡的角度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在不同的液体中(如水和盐水,实际上是密度不同的液体)同一物体的.沉浮情况不同,即在密度大的液体中物体更容易上浮。

  最后,让学生综合利用上面学习到的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解决一个有趣味的实际问题。

  然后,画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多角度感受浮力。逻辑可以被呈现如下: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只有在初中阶段对“力”有了一定的理解,对浮力有了充分的感受,再多角度认识浮力,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而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可想而知,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对教材进行分析,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和顺序讲,尽管探究活动非常丰富,最终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很容易造成非常混乱的认识。

  如果有了上述分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采取两种策略,第一种是有意识把本单元的内容分成五个部分,①②③④⑤强调从多个角度认识浮力。备课与讲课中着力在学生头脑中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在每项探究活动中,强调探究的目的和观察的要点,尽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第二种方法是把教材当做学习资源,使学生重点从一个角度认识浮力,比如从体积和质量影响物体沉浮的角度,突出变量的识别和控制技能,使学生练习实验设计。把其他内容作为阅读材料,使学生理解更多的关于浮力的知识。或者从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沉入水中体积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反复练习测力计的使用,使学生形成收集数据,从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把其他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处理。

  如小学阶段关于水的内容很多,整体上是从多角度认识水。有关水的事实可以归纳如下:教师在备课中既要有整体观念,又要把握不同角度认识水时所承载的探究技能,如观察、实验、社会调查、记录等。

  整体把握教材包括能够分析知识(能力)发展的纵横向联系,把具体知识(能力)放在一个知识(能力)框架中解读,挖掘知识(能力)的教育价值。

  例1:分析知识发展的纵横向联系,把具体知识放在一个知识框架中解读,挖掘知识的教育价值。

  教师可以提供素材让学生比较哺乳动物眼睛的位置(例如猫和兔子、马和老虎等)使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的食性不同,眼睛的位置也不同,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发现不同食性的动物,牙齿的构造也不同,建立“植食动物”与“肉食动物”等概念。

  进一步可以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其他种类的动物,如鸟类,鸟的吃的食物不同,鸟的喙也不同,还可以发现鸟的生活习性不同趾爪也不同等。

  在感知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越过“表象性概念(统摄范围较小的概念)”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等,渗透“生物体器官的构造与其生活习性具有适应关系”这是生物学看待问题的视角之一,是统摄范围更大的“核心概念”。

  以上过程被奥苏伯尔称为“上位学习”。

  当学生建立了这种统摄范围更大的核心概念以后,可以应用核心概念,把在这个概念统摄范围内的事实性知识同化,扩展或改善已经形成的认识。如分析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本领;还可以扩展到分析植物,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与种子的构造之间内在的关系;分析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根、茎、叶的形态不同,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建立起来的核心概念分析生活在干旱地带的植物与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带的植物根、茎、叶的形态不同,靠风传播花粉的风媒花与靠蜜蜂等传播花粉的虫媒花的花冠,…。像这样,使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核心概念自己分析新情景下的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被奥苏伯尔称为“下位学习”。这样小学科学中许多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被表现出来,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例2.整体把握教材包括能够分析能力发展的纵横向联系,把具体技能放在一个能力框架中解读,挖掘探究能力的教育价值。

  例如,小学阶段有许多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教师应整体把握这些素材。启蒙阶段可以由教师给出一个比较要素或分类标准,让学生按照给出的比较要素或分类标准比较或分类。进一步学习阶段,可以告诉学生比较要素或分类标准都应该选择典型、稳定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事物典型、稳定的特征,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特征作为比较要素或分类标准。应用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比较要素或分类标准。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内容素材为载体,例如开始可以根据物体可观察的特征如,在水中是否溶解、沉与浮,等特征分类,进一步可以用物体可测量的特征如是否导电或导热分类。

  在小学阶段渗透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变量的识别与控制。中低年级学生设计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种子萌发与空气、温度、水分等条件有关,在设计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时,三份实验要使用同样的种子,土压得一样实,都放在向阳处,一份每天浇水,第二份隔天浇水,第三份不浇水。在设计影响物体沉与浮的因素实验时,要用同种物质,体积相同,看质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在讨论物质溶解难易问题时,要使用相同的溶剂、溶剂的量相同,温度相同、搅拌程度相同,才能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在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时,要固定重力作用点及其与支点的距离,才能够发现要保持杠杆平衡,阻力与阻力作用点与指点距离的关系….变量的识别和控制贯穿整个自然科学学习过程,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把握教材,逐步渗透变量识别和控制的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识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经常按照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方法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给予的信息,自己去建钩事物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学生在学生学习新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如,在五年级,有的教师用木棍撬石头的模型来讲解什么是杠杆、杠杆的组成和作用,紧接着让学生使用杠杆尺(支点在中部固定,有刻度的直尺)来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如果关注学生的表现,就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刚刚讲完的杠杆与自己使用的杠杆尺联系起来,尽管探究活动进行得非常非常活跃、很有兴趣,但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重力作用点及其与支点的距离,阻力作用点及其与支点的距离等概念。这表明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台阶”,即认识用来撬石头的木棍与杠杆尺虽然表面上是两件东西,但是本质相同。能够这样看待问题的学生是具有初步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而五年级的学生中仍然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给学生搭设“脚手架”帮助学生完成想抽象思维的过渡,并在今后的备课中把这一点加上。

  学生认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靠教师的主观估计,应立足于课堂观察,从学生的表现中发现问题,这样才识实证性地研究学生。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例如在“声音”单元中,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振动产生声音。但是如果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时,就会发现,由于现象是同时发生的,使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究竟是“声音产生振动”还是“振动产生声音”。这实际上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策略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7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

  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虽然效果有,但总感觉效果没有达到最好,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会了更多的思维理念和教学方式,我想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教学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内驱力,教师务必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其次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要得法。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

  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

  通过本次培训,我感觉受益匪浅,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充分的把课堂教学细化。

  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虽然效果有,但总感觉效果没有达到最好,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会了更多的思维理念和教学方式,我想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课堂教学能力”,人们很直观地认为是“上课期间教的东西能让学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但是,真的只有这样简单吗?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更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而我们如今所提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

  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上,这儿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创造过程。

  其次是整合性教学,“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再次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常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必须让学生能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根据本次培训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的课堂教学,我总结了教师上课应达到的几点要求:

  第一, 引导好学生预习。

  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要对学生讲述预习的意义和好处。结合课本和练习册把下一章节先大体了解,在新课程学习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第二,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40分钟,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更多地进行师生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散乱。

  第三,课后复习。通过各种练习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好本章节的内容,便于下一章节更好的学习。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而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好学、深思、质疑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8

  培养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科学成为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科学的有效方法。所以,以科学实验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我国,现行中学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大多是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启发性、探索性不强,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实验成功率又不高,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中学生所做过的绝大多数科学实验都是教材中预先设计好的实验。学生只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得出事先已确定的结论。这各实验,我们称之为传统实验。现行科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对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实验安排始终处于概念理论的领队地位,仅仅作为验证科学知识的手段,而缺乏对知识信息作纵向和横向的反馈,因此有可能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实验相对应的是自己设计实验,这种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是传统实验的延续和发展,是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高分,实验低能的有效手段。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寻方治病的过程。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和心理感觉,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所必须的。

  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设计的课题一旦提出,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必定要经历思考步骤(想法)和操作步骤(做法)两个科学认识过程。即首先需要分析课题所希望得到的科学事实是什么,再依次选取欲得到这些事实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控制的外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步骤为认识主体指明和制定了正确的认识方向和道路,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认识目的的主观手段和工具。而作为操作步骤则为主体提供具体的行为方法途径,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目的的现实手段和工具。因此,实验设计这一方法的实施恰恰就是借助于问题情境下,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两方面的强化实践,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落实中学科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要重视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

  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的进一步完善,会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给出的各种方案,能分析和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根据确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科学实验方案,验证结论,得出规律,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1.由于仅限于现行科学教材实验进行探讨,缺乏对国内外各种有关资料的收集、验证和筛选工作,因此从培养学生素质的高度来看,尚缺乏整体研究。

  2.升学率的牵制,大面积推广受阻。

  3.课时安排,老师的能力及实验室的配置也存在矛盾。

  尽管如此,鉴于实验设计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作用,它应该是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之一。

  1.在平行班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试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意志品质等方面均强于对照班。中考中试验班的同学实验题失分率明显降低。

  2.实验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最佳的学习心境,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设计“失败实验”,经过“失败―成功”的多次反复,对学生的震撼力深刻、持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培养了能力,促进了身心发展,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打下一定的基础。

  3.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寻找了许多生活及工业废旧物资,如废塑料瓶、废干电池等,来代替科学仪器和药品,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了科学实验,变废为宝,一举两得。这一做法对改善偏远、落后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开课率,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可见,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予以重视、研究和发展,以培养更多的既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又具备一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使科学教育更好地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9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些体会。

  科学探究按七个要素来划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它是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但实际的科学探究,特别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更多的则是涉及这七个要素的某个或某几个,以下是笔者平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教学的一点体会:

  实验教学活动要求开发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实验资源来支持学生随堂的实验探究和课外的动手实验。将身边随手可得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玩具、学习用品等来代替仪器,创设宽松有趣的实验环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及对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比如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矿泉水瓶,让他们设计一些科学探究实验(越多越好)。学生四人一组边做边讨论。收集到的一些设计如下:

  1.用手压瓶,瓶变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使它滚动,它会逐渐慢下来,直到停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空瓶做,然后用装满水的瓶做,你还能得出惯性和质量有关)。

  3.装部分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突然推它,水会向后方倾斜,这是由于水的惯性引起。

  4.装满水,放在阳光下,做光的折射实验。

  5.把瓶盖旋下来,放在烧杯的水面上,这是由于浮力引起的,说明浮力。

  6.把瓶子中的水用力泼出去,水在空中能“飞行”说明水有惯性。

  7.在瓶子中装适量的水,用瓶盖敲击烧杯;烧杯被敲响,同时水中有波浪;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8.在瓶子壁上从上到下顺次扎三个眼,在瓶中注满水;三个孔都有水柱涌出,最下面的最长,越往上越短;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学生的设计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到科学实验的设计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或者是在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或设计实验。只有“让学生只需跳一跳就能摘下苹果”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否则,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在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观察平面镜的像——→利用反射规律作图做出平面镜的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提出问题(像与物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利用平面镜)——→评估(利用平面镜不能完成实验)——→再设计实验(要利用平板玻璃)——→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在进行《电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进行:提出问题(给学生发放小电动机,让其观察,提出问题)——→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要学生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让导线动起来)——→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小结。教师与学生在探究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后,就说,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会运动,若用导线绕成线圈,置于磁场中,给它通电会怎样呢?然后演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从直导线到线圈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循渐进地进行引导(处于磁场中的直导线—→只能一个方向运动—→磁铁不能做得很大—→在有限的磁场区域内—→导线运动过去又运动回来——→线圈)。

  在进行《组装电路》教学时,先复习上一节课学习最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再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一、二组设计一个电路,要求是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把其中一个灯泡取下后,另一个灯泡熄灭;三、四组设计一个电路,要求是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把其中一个灯泡取下后,另一个灯泡不熄灭。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设计的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特别是有计划地评价不同的组,发现并表扬能起示范作用的小组或个人,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对以后的探究活动的进行有良好的影响。

  但是有时却要采用延迟评价。例如在学生进行各种实验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对设想进行评价,以便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缓和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数量众多的创造性设想。因为学生在设计实验时,特别是新颖独特的设计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就像机器启动一样,从“静”到“动”是有一个过程,新颖独特的设计在这个思维中过程的后半段。在学生思维启动的过程中,教师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耐心,不要过早的表达,即延迟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既能启发他人,也受别人启发,营造一种智力激励环境。   例如:在讲了“摩擦力”后,要求学生谈谈“如何减少摩擦力?”一开始有的学生说:“把接触面磨光滑些。”有的说“在接触面加润滑油”……一位同学说:“在实际中还可以在物体上加上轮子”后,全班同学似乎陷入了沉默。几分钟后一位学生突然冒出一句“可以让上面的东西浮起来。”接下来的时间,学生还想到了磁悬浮列车的模型。最后,笔者对学生的这些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但是,如果在学生讲了前面的想法后就过早地做出评价,后面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想法便很难出现。

  如在做“压缩气体,气体内能增加”的实验中,筒内易燃物产生明亮的火花给了学生鲜明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筒内放易燃物?为什么要迅速压下活塞?这一系列的`问题,在火花闪过之后学生脑子里仍不清楚,不明确,若教学中改变教材中一举成功的做法而是在实验时,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空气的内能是否增加,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看得见吗?此时自然引出实验设计的问题情景:怎样变“不可见”为“可见”?顺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实验教学过程。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设计思想均能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如“冰和酒精混合演示分子间有间隙”的实验,按课本上用普通量筒来做实验,体积变化不明显,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信呢?如此微小的体积变化,有没有可能是因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时,没有完全倒出(容器壁上吸附残留)所致?这些疑惑不解决,学生就不能确信实验的结论。理解的知识也是似是而非的。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改进该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两种液体混合后液面下降越多,实验的可见度就越高,要提示实验的可观度由△h=△V/S得出,适当减小玻璃管的直径或增加混合的两种液体的量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当相应混合的两种液体的量一定时,减少玻璃管的直径就可以达到目的,但管径太细,则需增加管子长度,给实验带来不便。若保持玻璃管长度不变而减少玻璃管的直径,势必造成混合液体的量的减少,达不到增加可见度的目的。能否把两者统一起来?通过以上这些设计思想的展示和分析,有的同学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这种实验装置既不增加长度,又可容纳较多的液体,管子下部的体积越大,则混合后液面下降越多,效果越明显,此时学生的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种锻炼和培养,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例如,在“做功和内能的改变”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两节的教学时,向学生发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想得越多越好。”学生经过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方法:放在火上烤,用太阳晒,放在开水里,用石头磨,用砂纸擦,用铁锤反复敲打,用钳子反复扭折等。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种训练方法是:首先由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各自发挥聪明才智,探索各种合理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的方案,最后殊途同归。

  例如,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设计以后,要测量导体的电阻,若给你一组电池,一只电键,若干根导线,还需要哪些仪器?

  还有其他解法,仅从以上4种解法可以看到,这种处理方法对扩展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获得成功体验是很有益的。

  以上这些方法的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教学注重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猜想与发散性实验设计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翠娟.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设计能力[J].科学教育,(6).

  [2]张薇.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J].宁夏教育,1992(9).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1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职业技术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更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技术学校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机械制图的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就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为广大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职业技术院校致力于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机械制图作为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集技术、图片制作及设计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学科,不仅需要基本的制图技术功底,而且需要广泛的技术思想交流与思维创新。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其进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1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学校及教师对该课程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授课时按照课本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堂讲解,缺乏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引导与激发。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一方面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一味遵循课本,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2课程安排不合理。大多数学校将机械制图课程都安排在刚入学阶段,这种课程安排尽管体现了校方对该课程的重视,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机械制图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业性比较强,这对于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制图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影响了整体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大量的学习难题,学习压力也比较大,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1.3课程衔接不科学。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衔接不够等问题。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与CAD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制图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大量的CAD制图知识,然而在实际课程安排中,这两门课程链接不够紧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发展。

  2.1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及创新意义,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用问答法,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善于引导学生,听取学生不同的思想与看法,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鼓励、善引导,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2融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能够向学生展示最直观的制图效果,使学生可以很快领略到机械制图的核心与学习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课件,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用图片、视频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沉浸于多媒体的新奇中,忽略了对知识的学习与思考。

  2.3实体模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机械制图教学专业性比较强,而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实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充分借助实体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教师在对某一章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可拿出实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体模型一一比较,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对模型的观察过程中,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模型的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械制图教学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采取科学、有效地策略,充分借助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英妮.浅谈机械制图教学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04).

  [2]肖雷.试论《机械制图》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18).

  [3]付淼鑫.谈制图教学中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4]刘建明.培养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5]辜义鑫.空间想象能力的组成及培养途径[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篇11

  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通过引入CCFCSP认证,以认证所考察的学生能力为指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重组了相关程序设计类课程。例如,用新的总计8学分的.“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课程及其相应的课程设计取代了原先总计7学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及其相应的课程设计。这样就使得授课过程以原先的讲解语法为主变为以问题求解为核心,从问题求解的角度对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课程要求学生先通过详细分析各种可能的求解方案,再设计相应的求解算法,最后给出完整的程序设计实现,展示运行结果。这种自顶向下的学习策略,先由运行结果感性地了解问题,然后再通过细致地讨论相关知识点,彻底弄清楚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结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理解便于掌握。此外,将原先3.5学分必修的“数据结构”与2学分选修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进行了融合,调整为总计4.5学分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及其课程设计,从而使得原先割裂的两门课程融为一体,弥补了原有课程设置的不足,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CCFCSP认证的要求和特点,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使之更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例如,“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课程突破原先常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化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围绕若干个精心选取的案例问题展开,按照“问题描述、输入和输出样例、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及几个小节的问题求解相关的知识点讨论”来进行组织,各种语法现象和程序设计方法只有用到时才讨论,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理解便于掌握。

  教学实施过程中,以过程化考核方法和相应的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第三方评测驱动教学环节中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课内考核中,改变考试成绩主要依赖期末笔试的现状,将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平时的上机测验和作业、期末的上机测验、期末笔试成绩等几个部分,降低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比例。将过程考核融入到课程的整体教学中,督促学生平时的过程化学习,并使得最终的成绩能综合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和程序设计能力,彻底改变以前考试成绩仅体现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除了课内考核,引入CCFCSP认证作为第三方评测手段。该认证一般有5道题目,每道题目满分为100分,难度依次递进,作为课外考核标准既具有考核公信力,也符合业界要求,从而可以客观地考核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使得考核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从起在课程体系中引入CCFCSP认证,三年来对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学习目标更为明确,程序设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课程体系日益完善,能够更好地支撑专业对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理解逐步加深,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特别是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表2给出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历次CCFCSP认证的成绩,总体而言,认证成绩提高显著,程序设计能力提升明显。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发起的CCFCSP认证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公平性等特点。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通过引入CCFCSP认证,促进了课程体系完善,推动了相关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化考核和第三方评测,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积极,教师教学更聚焦能力培养,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文.关于程序设计课程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思考[J].计算机教学,,12:106-108.

  [2]宦娟,侯振杰,刘锁兰,蔡淑萍.基于竞赛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7,12:55-56.

  [3]谭征.改进教学内容和考核手段提升C语言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5:212-213.

  [4]韩健民,王丽侠,叶荣华.“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学,2017,3:61-64.

  [5]倪彤光,顾晓清,孙霓刚.论学科竞赛与计算机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J].福建电脑,,5:76-77.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想了解更多心得体会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心得体会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16532.html
延伸阅读
电影平凡英雄心得体会(篇1)影片《平凡英雄》讲述的是一件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新疆和田县一名七岁男童,右臂被拖拉机皮带轮给拽下,必须在黄金八小时内完成再植手术,否则将会失去断肢再植手
2023-08-28
进入社会之后,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很多时候需要参加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我们可以了解到新知识。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参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参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篇
2023-08-28
应急避险心得体会篇1为了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
2023-08-28
政治思想建设心得体会篇1努力实践squo;三个代表squo;重要思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是切实搞好本次两个《条例》专题纪律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通过近一段时间来对两个《
2023-08-28
生产员实习心得体会【篇1】转眼之间在X公司实习的时间将近20天了,按照公司的规定,我即将结束我的实习工作。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现在就对这段时间的工作简单的总结一下,希望通
2023-08-28
为了更好的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了新的想法,我们要尽快写一份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的一种反思,好的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帮大家编辑的《音乐教学
2023-03-24
当我们从根源上了解事情的本质从而有了新的看法时,总结内心的想法写心得体会就是一件很好的方法。心得体会可以将我们实践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整合,哪些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去学习呢?下面,我们为你
2023-01-07
某些时候,我们经常会突然想对一件事情发表一些见解,这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做个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2023-05-10
出国留学网推荐更多专题:“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篇1近几年,总是听到有关“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但真的要说一说“核心素养”,对它的了解却又少之又少。近几个月,
2023-04-18
初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1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我对教导学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学科知识,使他们取得好成绩,在生活中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解
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