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合集6篇)

字典 |

2023-09-18 17:20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篇1】

  高三的历史学科复习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与时惧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本届高三历史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与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狠抓基础知识,注意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和正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20xx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目标

  1.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复习效率,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共八个班376人选修历史,其中2班、4班中有陆建江、张杰、吴晓琴、陈红等几名学生基础好一点,其余基础都较差。从整体看,由于生源的.因素,历史分析问题能力整体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能分层教学,重点辅导。力争完成学校和上级领导给我们分配的指标。

   四、具体措施

  1.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积极关注广东、海南地的课改方案,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

  2. 认真备课、上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提高45分钟效率,认真批改作业练习,做到“有做必批”。

  3. 备课组分工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

  4. 加强个别辅导与答题,针对性的辅导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有基础学习认真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消化,多鼓励他们,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基础差,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进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好每节课,掌握基础知识。

  5. 做到全盘计划,有序复习。在总复习过程当中做到整体部署、分段实施、步步走稳、段段落实,明确复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第一轮复习以单元复习为主,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第三轮复习以综合复习和适应性训练为主。

  6. 练习、考试合理安排。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联系、考试的效果。

  7. 注意实效得分。综合性试卷答题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标准答案与学生的答案悬虚太大,学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准、不简、层次不清、东拼西凑,卷面也不整洁,字迹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指导学生重点练习客观题,强化主观题,适应练题量,效度练采分点。指导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方面注意以下几点:①看清小题配分

  ②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③里清思路,确定答题范围、重点和层次,答案结合采分点。

  ④善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科学合理地判断、归纳、辨别、分析成因,解决问题。

  ⑤答案要简明准确。

   五、教学进度安排

  开学——9月16日 必修2

  9月17日——10月31日 必修3

  11月1日——12月9日 选修1

  12月10日——1月底 选修4

  一模前 必修1

  二模前

  第二轮复习

  二模后 回归课本、综合练习、考前心理辅导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问题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七、教学资料

  1.教材:必修1 必修2 选修1 选修4

  2.《历史创新讲坛》

  3.历史《创新设计》

  高三历史备课组

  20xx.8.22

  20xx学年度高三历史学科复习计划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篇2】

  1.【解析】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D正确;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上,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力水平,故A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予,故排除C。

  2.【解析】材料“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使全民都要知晓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材料与“诸侯国争霸割据”无关,排除B;材料不是反映文化传播,而是宣讲法律,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无法体现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排除D。

  3.【解析】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说明存在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时而仕的情况,即士族门第依然具有吸引力,故排除A;投卷、荐举制度的存在说明科举制并不完善,排除B;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并非始于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排除C;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这说明擅长诗文可以辅助科举考试,故选D。

  4.【解析】表中主要反映从秦代到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所学可知,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是,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规律可循,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项中的“矛盾与困局”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5.【解析】督察院的目的是促使各部门有效协调发展,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D正确;督察院不会削弱相权,A错误;办事效率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督察院具有三权分立并制衡的作用,C错误。

  6.【解析】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答案D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A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排除C项。

  7.【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故选A。

  8.【解析】根据“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可知,这一规定是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有利于缩短时间,提高议事效率,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简化辩论程序”,排除A;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维护宪政体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参议院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保障国会权力”无关,排除D。

  9.【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数量猛增,并且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说明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反映的是时局变动对思想变化的影响,与一战无关,故A错误;B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运动19已经开始,并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

  10.【解析】材料中“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表明国民党的威信下降,政治地位在下降,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问题,排除A;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B错误;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不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排除D。

  11.【解析】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项正确。A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项。

  12.【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

  13.【解析】根据“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美国最终未能阻止四国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漫画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经济上的表现,故A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彻底破裂”表述太绝对,错误;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表述错误,排除D。

  14.【解析】依据材料“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主导欧洲的联合,成为美苏两极之外的重要力量,这表明在复杂国际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体现法国的霸主情结;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法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材料并非主要表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15.【解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南方一带的国内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大量茶叶只能出口,福州茶叶贸易开始兴盛。因此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局的变动,故答案为C项。当时还没有出现机器制茶,排除A项;B、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海关出口关税没有降低,也没有清政府的扶植,均排除。

  16.【解析】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面向市场,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农村的种植结构。故答案为A项。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成为种植主体”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宋朝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D项。

  17.【解析】材料中“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说明受自由贸易政策影响的国家较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还不够激烈,故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当时时代的潮流,并非超越时代潮流,故B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德国尚不能挑战英国工业霸主的地位,故D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主义,因为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是因为此时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来抵制英国的产品竞争,故C正确。

  18.【解析】“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农村分配制度的调整,实质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正确;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C项中“结束了”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修正案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D错误。

  19.【解析】“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表明90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A;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C错误;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时间不符合题意,错误。

  20.【解析】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D项。

  21.【解析】根据“APEC”“trade”,漫画说明亚太经合组织要打破贸易壁垒,反对贸易保护,体现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打破贸易壁垒,无法体现“扩大经济合作范围”,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排除B;根据“trade”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意在减少贸易壁垒,并非打破地域障碍,C错误。

  22.【解析】“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体现出美国的贸易保护,结合所学,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为了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国家应在坚持国家利益原则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领域限制或让渡国家主权,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经济衰落,A错误;B项中“唯一途径”表述太绝对,错误;C项中“不可避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23.【解析】根据“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结合所学,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故A正确;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和民间教育、宋代理学、对外交流无关,排除BCD。

  24.【解析】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为人类设计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但现实社会并没有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么美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苏联文学,D是现代主义,故A正确。

  (1)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异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和材料二中的“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至于原因分析可以从社会性质、国情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各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不同:英国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性质。

  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与经济渗透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出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与发展。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否定,它显示出近代中国人在中外交往中开始走向近代化,催生和助长了近代政治民族主义,到20世纪初,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利权观念的重心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助推形成了推翻清王清的巨大洪流,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英国早期经济民族主义加速了英国农业生产逐渐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也使英国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日益得到巩固,最终促成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概括出两个时段观点,然后依据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可以从19世纪或者20世纪30-40年代选取时间,前者通过比较19世纪西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去论证;后者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从而获得西方国家的好评回答。

  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比较消极,主要是因为西方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普遍建立,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加大了殖民扩张。同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各方面显示出衰落态势,并不断受到西方的侵略。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对中国评价比较积极,要是因为日本侵华与二战爆发,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正是中国的坚持抗战减轻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压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美国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需要中国的协助和配合,因此对中国评价比较高和积极。

  (1)结合所学知识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二先问,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第二先问,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

  (1)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以酌情给分)

  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2)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

  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1)原因:根据“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得出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根据所学,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2)分别从对中国、对朝鲜和对美国的影响分析回答,对中国,可从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回答;对朝鲜,根据“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得出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可从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和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分析解答。

  (1)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二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在亚洲的延伸发展。

  (2)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冷战”政策。

  (1)背景:根据“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分析总结。

  (2)价值:根据“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得出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根据“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得出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根据“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分析得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

  (1)科举取士扼杀人才成长;理学僵化,束缚知识分子思想;商品经济发展,新观念冲击传统思想;君主专制强化,政治黑暗腐败。

  (2)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篇3】

  一.复习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三.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1、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平时的复习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2、选择有针对性地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

  第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搞好集体备课,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练习的处理进行统一,确定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面做好课堂上的充分准备,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研究用好3年来的试卷和10年考纲,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10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

  1、指导学生每天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

  2、强化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记忆方法,就是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也可以利用公用自习在白纸上简单整理出来,同时教师加强对目标生的督查,争取学习任务一天一清。

  第三,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五,落实优势扩大化,认真推进导师制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耐心指导,通过优势扩大化,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积极落实“一天一”辅导活动,坚持每天给学生一道题,一个知识点,一个哲理,明言,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进步。加大对目标生的辅导工作,尤其是目标生中历史弱科生的帮扶作为重中之重。

  第六、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串讲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七、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

  测试题不用成题,以一套为主,进行删减,同时注意前边复习过内容的考查,加强测试内容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复习了前边的忘了后边的。对试卷要全批全改,做好错题统计,并可适当进行面批,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搞好讲评做好总结。讲评上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方法灵活。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与常见模型相联系,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强化学法指导和审题能力地培养,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引导学生要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

  第八、抓好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的搞落实

  学生错题本的整理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课下课上的默写情况都要一一检查,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总之,历史相对其它几科,虽然不易拿高分,但不是不能拿高分。一旦拿了高分马上就会与别人拉开很大的分数档次。因此,在高三阶段我们要把历史作为提高成绩的突破口之一,争取拿高分。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篇4】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全面系统的复习,地理复习要有计划性,不能一味跟着老师的步伐和进度走,因为老师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学习状态,所以此时会的地方可以快点过,不会的地方可以多做些题目。

  第一轮地理复习要把书多看几遍,看书一定要细致,把所有知识点一个不落的全部记扎实了,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高考考点,基础知识第一遍复习要全部搞定了。

  一轮复习是地毯式复习,书上概念中的每个词都要仔细分析,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要对比记忆,这样不容易出错。每个人复习进度不同,高一高二知识掌握程度也不同,复习进度和计划依具体情况而定。

  地理第一轮复习要特别注意对地图的复习,地图的地理复习的核心,识图能力特别重要,很多题目都考查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学好图表是学好地理的先决条件。

  地理复习有一定的策略,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把课本知识穿成串,复习时各章节知识点联系起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来龙去脉,对主干知识重点把握。

  地理大题有固定的答题模板,很多套路都是现成的,大家可以借鉴。选择题也有一些答题窍门,哪些选项是错误项,哪些答案能直接排除等。学习地理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找窍门,以最省力的方法得最高的分数。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扫清知识盲点,系统归纳、细化落实每个知识点,教材阅读无死角,知识理解无障碍。终极目标是合上教材大脑中能够清晰呈现地理知识框架,拿出一个知识点能够说出在教材中的位置、能准确背出具体含义并拎出一串相关知识。

  1、自然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复习时可分四阶段逐级提高解题能力,并从中总结规律性东西。第一步是透彻理解概念并熟记,第二步是吃透法则,第三步是真正弄懂原理,第四步是做变式训练题。做完一道题后要理清解题思路,做完类型题后要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达到做一个会一类的目的,不管某类题形式如何变,只要原理是同一个就都会做。

  2、人文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观点、方法的分析运用能力,复习时要注重思维的建模,做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的方式方法,同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主,通过做题反馈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地方,重新理解和反思,进而巩固知识、拓展做题思维方法。

  3、区域地理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如果说自然地理偏向记诵,那么区域地理就是偏理解分析,它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所以复习各版块时要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篇5】

   一、阐释教材,着重加强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教学。

  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第一轮复习应从微观入手,基本按章节顺序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在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同时,着重应帮助学生认识和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点”及面,构筑章节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在教学中,为突破和深化教材重点、难点,以这些“点”为核心,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纳入其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知识链或知识面,然后引导学生寻求各知识链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章节内部纷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成反映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单元复习,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所谓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它揭示了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教学教程中,可把教材内容按时序和历史不同阶段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中国古代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五个阶段共七个单元;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北洋军阀的统治”等几个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按四个时期划为四个单元;中国现代史可按四个时期划为四个单元;世界近代史可划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几个单元;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战后革命时期、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30年代大危机时期、“二战”时期和二战后的世界等几个单元进行复习。

  单元复习不是章节知识的简单重复,应重在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复习时,可按“基本史实——历史概念——知识体系——阶段特征”的内容结构,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在对基本史实进行微观分析后,再从宏观上进行系统综合,把单元知识平面的“广”度、垂直“深”度和理论“高”度有机统一起来,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归纳概括这一特定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提示历史的阶段特征。

  单元复习还应注意分析提示单元与单元之间、各历史阶段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某一历史阶段特征纳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动态考察和把握,保持历史教学的连续性,使历史阶段特征成为通向历史规律的“阶梯”。

  第三,以纵横联系法构筑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

  历史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是构成知识结构的纽带。在教学中,以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为基点,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其前后的同质问题加以分析或把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阶段加以分析,这就是纵向联系分析法。例如,分析戊戍变法运动,可以联系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分析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同时可把它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揭示19世纪晚期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通过这种纵横联系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构筑起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能力,学会把历史事件、人物或观点放入特定历史时期的立体框架结构点上认识评价其地位、作用。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可以构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体系,而三者之间又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纵横联系对应构成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通过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法教学,学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从构建知识体系中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

   二、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高考历史学科能力提出了四项九条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及选拔性考试的特点。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特点,突出了考查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着眼于考查“为什么”、“还有什么”,纯知识考查越来越淡化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抽象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和试题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蔽在其中的那种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它既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整个学科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基本的理论观点。这些抽象知识是构成学科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如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这些抽象知识,那么学科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如何挖掘教材中抽象的隐性知识呢?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论从史出,透析理论原理。

  中学历史教材中隐含着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应以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对基本历史史实进行历史理性分析,阐释出隐含其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具体可以两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提炼观点。例如,复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①通过分析其爆发原因,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大量史实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通过分析法国历史上“共和制”与君主制、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过程说明“人类社会是曲折地前进,历史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规律。④通过分析历史意义说明历史现象的普遍联

  系性。2、以观点驾驭史实。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先把本章中所隐含的史学理论,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逐条列出,然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史实对号入座加以论证,这样使学生做到观点与史实的辩证统一,掌握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第二,对比分析,揭示共性和规律。

  许多历史现象存在着不同点和共同点。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在认识历史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同时,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证和共性规律。例如,通过对比分析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史实,既可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又能揭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三、讲、练、评相结合,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了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即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1995年修订过的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明确地把能力要求规定为四项九条。因此高三历史的第一轮复习必须完成《大纲》和《考纲》规定的任务,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日益重视对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的考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知识往往就是考试的知识重点。因此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必须精讲这些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复习、

  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思想教育,根据《大纲》的要求,应当渗透到各堂课的历史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理论水平。

  第二,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完每一章节或单元后,应精选一些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一般地训练量为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限时的书面练习,每讲完一大部分(共五大部分)进行一次测评考试,整个第一轮复习结束后进行一、二次大型综合检测。

  第三,及时“评”讲,启发提高。

  对每次书面训练,检测性考试卷及时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轮复习中,讲、练、评要有机结合,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目标,这样扎扎实实地搞好了第一轮复习,就能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好基础,从而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篇6】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实验中学期末考试)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2.(2018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3.(河南省洛阳市联考)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

  5.(2018福建省南平市)明代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如果在办案的过程中,刑部或大理寺错误严重,都察院有权对其进行弹劾,都御史还有提督各道、考察百官、朝会纠仪的权力。明代都察院

  6.(原创题)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

  7.(2018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

  8.(2019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根据197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第22条规则,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9.(2019四川省仁寿县零诊)19至19,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0.(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1941年以后,国统区的经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开始陷入困境,1943年以后达到非常严峻的地步,而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却大大加强,这就使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抗战时期国统区的这一状况

  11.(2019湖北省联考)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12.(2019江苏省如皋市教学质量调研)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13.(2019四川省仁寿县零诊测试)下图漫画反映的是,3月,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该漫画的内容反映了

  14.(2019湖北省联考)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掌权后推行: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这主要表明

  15.(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从1842年福州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16.(2019重庆市调研测试卷)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17.(2019河南省洛阳市联考)19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

  18.(高三广东省湛江市)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19.(2019云南省昆明市调研测试)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20.(2018湖南省长郡中学临考冲刺)20世纪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21.(2019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下面是一幅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漫画。其主要寓意可能是

  22.(2018四川省双流中学模拟)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中美贸易战中的某些现象说明

  23.(2018三明中学期末考试)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4.(2018山东中学期末考试)(题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思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部作品产生的背景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母亲》 D.《等待戈多》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5.(2018湖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和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8分)

  26.(2018云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白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一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上表为16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内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请从表中任选两个时间段,并对其中的西方中国观加以解读。(要求:选明时间,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2018湖北中学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1937年5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1937年9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 《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

  1939年3月 中共中央 《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 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

  1939年4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

  1943年2月 中共中央 《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 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8分)

  28.(2018福建中学期末考试)(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材料二 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战争扩大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主要参战国的影响。(7分)

  29.(2018东阳中学期末考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吴敬梓,康熙四十年(1710)出生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一个官僚家庭。他深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在科场上大显身手,二十三岁中秀才,之后一直没有中举。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他对举业由热衷到失望,从而潜心创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他认为读经书,做学问,要采取“不在宋儒下盘旋,亦非汉、晋诸贤所能笼络”的态度,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于经生制举业外,未尝寓目,独好窃虚谈性命之言,以自便其固陋”。

  《儒林外史》以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吴敬梓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这种政治文化的外显层次上,而是发展到宏观的民族文化的深隐层次,《儒林外史》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在艺术上,讽刺大师吴敬梓是用饱蘸辛酸泪水的笔来写喜剧,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7分)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57023.html
延伸阅读
连续遭受几次拒绝,啃完早晨带出来的面包,喝光牛奶,就在我打算收摊,下午再来时,竟然遇到了我的几个同学,他们动员家长,每家买了一套。哈哈,还是同学亲!~~估计你此时正在整理相类似的句
2023-09-18
写好检讨书名称的重要核心是什么呢?书写检讨书常常对于一些年轻人的三观形成是好的,贯穿全文的主题是“学校检讨书”值得深入研究,如果你觉得这是有价值的话请不要忘记向你的朋友分享这个干货
2023-09-18
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的“甜到炸的土味情话”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怎么样去搜索到心仪的范文呢?借鉴别人的同类文章很有必要。阅读优秀范文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开启创造力之门,我们希望您
2023-09-18
志愿者是城市跳动的脉搏,是都市亮丽的风景,由一群热爱公益的热血青年组成,撑起了社会的公益事业。~~这种风格的句子喜欢吗?以下由出国留学网编辑收集整理的《title》,供你参考,希望
2023-09-18
我们的情绪经常会有起伏,而当我们感到沮丧时,往往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心情变化时常常会发布不同的文案,而这些文案通常都与我们的心情息息相关。接下来,我将为您介
2023-09-18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高三复习计划”。文档就像身体的血液,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寻找到一篇好的范文也是非常需要时间的,多多分析范文的写作框架,一个优秀的范文应该有哪些亮
2023-01-25
高三英语复习计划篇1进入高三,很多学生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如何提高英语成绩感到无所适从,而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学生指导者的教师,我们应该努
2022-12-16
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文档撰写,不妨去参考一下范文吧。通过阅读好的范文,可以提高写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你平时有收集遇到过的心仪的范文吗?或许你需要"高三生物复习计划"这样的内容。
2023-03-20
经栏目小编精心推荐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初三语文复习计划”,写好一篇范文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处理文档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室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范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范文中学
2023-08-14
写文档时不时地让人烦躁,动笔写作之前不妨先看看以往的优秀作品。有关范文的要求你知道有哪些吗?你不可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特别为你推荐《高三备考复习计划》,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