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前考虑因素
赴美留学的申请者在申请时主要考虑的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录取和奖(助)学金VS生活费和学费、学校名次、毕业后就业问题。对于广大中国学生来说,首要考虑的就是奖(助)学金和费用问题,因为这直接决定了能不能去和签证难度的问题。美国学校发给中国学生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助教、助研、学费减免、奖学金。大部分理工科学生拿到的是TA和RA,商学院和法学院等一般只提供少量的学费减免和奖学金。然后才会考虑学校名次问题,也就是凭自己的条件进入尽量好的学校。最后才会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申请最高原则
申请者应该首先确定一个最高原则,也就是选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不如选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选专业靠前的学校不如选研究领域和自己背景和兴趣相投的教授。也就是说在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手中又有很多项目的导师是最重要的。原因很明显,最终决定录取和奖学金发放的是需要助手的教授,你所获得的TA和RA实际上取决于教授是否有项目。这也是为什么在自述信中应该至少论述一下你为什么选择该学校的该专业方向的原因,要引起相关教授的兴趣。另外,导师的研究领域也会影响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毕业后就业的前景。
选校的第一步:自我评价
确定了选校的最高原则后,就要进入选校的第一步,就是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背景和研究兴趣,然后和学校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评估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其实这一步是和留学申请文书的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自我评价主要包括:
1、大学平均成绩,重点是你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和理论基础课的成绩,如果你是经济学专业,则数学课程和宏观、微观经济学的成绩最为重要,如果你是材料科学,则专业基础课中的固态物理、表面分析等课程比较重要。至于马列之类的课程成绩并不重要。美国研究生院确定你是工科还是理科,你是否符合他们的课程要求,并不是根据你的学位专业名称和你的总体GPA,而是你所学的具体课程。
2、标准考试成绩(托福、GRE、GMAT等)。虽然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硬性规定,但一般学校会至少提供一个已录取学生的平均成绩,该平均成绩是录取时的一个参考标准。一般来说,考试成绩只要过某个线就可以了。如托福,600分以上基本上就可以了,620分绝对足够了,没有任何必要重考。但是如果低于600分,或者TWE低于4.0。
3、科研经验。很多本科生来咨询时总是说,我只是大三,还没有进实验室的机会。严格来说,是不对的。有很多大二的学生,他们经过自己的争取,已经帮助老师做过项目。关键不在于项目多大,关键在于你参与了,当然最好有些总结性文章。诸如全国性的建模比赛,美国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比赛,甚至自己寒暑假时的调查都可以算是科研经历。如果有国际性会议上宣读Paper或国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就最好了,一个就能顶十个普通的项目,可以直接决定你能否进入美国前10的研究生院。
4、工作经验。对于申请PhD的学生来说,也就是有志于任教和做科研的学生,工作经验在申请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工作时间太长的话,反而要在学习计划中明确阐述自己职业改变的动机。申请PhD如果你想读博士,最好本科毕业后就出去。对于申请硕士,MBA和法学院的学生来说,工作经验绝对重要。没有三年的工作经验,你别想进Top10的商学院,不需要工作经验就可以进的商学院绝对是骗人学费的。
5、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偏好。这直接影响你的导师选择。每个专业下面都有很多更细的分支,如电气工程(EE)专业,DSP、自动控制等,它们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教育学下面的方向就更多了,有些方向根本没有国际学生可选的奖(助)学金。
6、自己的经济实力。如申请硕士课程,尤其是MBA和法学院课程,奖学金很少,所以最好在申请前确定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并以此决定自己选校的范围。
选校的第二步:广泛收集学校材料和专业信息
选校的第二步就是广泛收集学校材料和专业信息。这一步主要原则是广种薄收,不要限制自己的搜集范围。搜集的主要途径有三个:
一是学校网址和学校的Brochure。
学校网址是申请者可以获得最大信息的地方。很多学生不查学校网址就直接和教授联系,问一些泛泛的问题,结果只能是一个,即教授推荐你去某某网页看一看。很多学校的Brochure是免费发放的,不过上面的信息在学校网站上都有。学校网站主要看两个地方,一是研究生院,关于招生的总体情况和申请条件、准备材料等。二是看各个院系,这是重点,因为你的奖学金主要靠系里,而不是研究生院。你要查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课程设置。系里的网页有关于该学科在美国的发展现状以及该系对该学科的主要理解。
2、相关课程的详细背景资料,包括该系过去的主要科研成果、现在正在进行的科研以及该系的重点课程,更重要的是有关教授的学术背景。与本科学习不同,美国研究所课程分类很细,所以相近的研究课程,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有时提供课程的系所也会因校而异,因此在找寻资料时,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所想念的课程可能在哪一个系所。
3、课程设计。除了搜集课程资料及学校资料之外,还要了解所欲攻读的学位是否与个人生涯规划的目标相辅相成。例如将来打算在大学任教或在研究所做科研的人,在选择硕士课程时,就需考虑课程的设计,是否容易与博士课程相连结。
此外,有些学科在毕业之后,可能要参加某些执照考试(如法学院,教育学院相关学科),才能以专业人员的身份进入就业市场。如果有此限制,也最好在选定学校课程之前就有所了解,如此才不会和个人生涯规划相抵触。
二是通过自己的导师和在美国的亲戚朋友同学等等。
三是直接和学校的系秘书、教授联系,问询以下他们的招生情况和自己的条件是否可以申请。
选校的第三步:粗选
有了自我评估和大量关于学校的资料,就可以进入选校的第三步,粗选。先根据自己的入学条件,找出适合申请的学校,这个阶段,主要以研究生院的入学条件为参考标准。一般而言,根据自己的大学平均成绩(GPA)和标准考试成绩可以很快地筛选出适合自己申请的学校。
选校的最后一步:精选
最后一步的精选主要根据相关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学生组成、科研设施、相关导师的研究领域等因素进行。
1、关于课程设置:课程有无实习或培训机会?有无奖学金助学金机会?有什么条件?是否有大的研究项目或计划(相当于我们的自然基金会项目)?学位是硕博连读、硕士和博士分离还是只有硕士学位?取得学位需要什么条件?课程有什么特色?
2、关于师资力量:师生比例为何?教授们的教育背景为何?教授们从事的研究计划为何?教授们对研究与教学的态度为何?教授们最近是否有发表论文或研究报告?这一部分可以参考USNEWS详细排名以及学校教授的个人网页。
3、关于学生组成,这一点对于学硕士课程尤其是申请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生,主要从学生背景(包括科研背景、工作经验等)及毕业后就业情况。
4、关于科研设施,主要看学校有没有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以及图书馆和特殊教学仪器等。
5、关于学校地点,主要影响生活费用、学习环境、实习和科研是否方便以及就业机会等。
详细查询有关学校的网址,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角落,同时请教自己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意见,在和对方学校的教授或校秘联系咨询意见,综合各个方面后可以选出5-10所最适合自己的学校,然后就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对自己的自述信加以改动,从容进行申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