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对高璐和贾晓婷的名字都非常熟悉,但在见面之后还是常常发出这样的惊叹:“很久以前就听过你们俩的名字,可是没想到竟是两位女主席,一直以来都以为高璐是男生。”每每这时,高璐和贾晓婷都会甩甩刘海笑着说:“巾帼不让须眉。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的校长都是女子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她们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学生社团的故事吧。
就是这样两位文弱的女生,在2008年到2009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联合主席期间,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把这个拥有700多名成员的学校第二大学生社团运行得有声有色,并在2009年底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学生领导奖和威廉·斯图尔特最佳学生社团两项大奖。
贾晓婷用“多事之秋”来形容她和高璐的“执政期”,“我们2008年5月上任,没过几天就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海外学子为受灾同胞出一份力。”她们紧急安排,在震后第二天就开始校内募捐,紧接着又联合波士顿的华人团体举办了一次大型赈灾义演,总共募集到15万美元善款,这笔钱很快被寄往中国红十字会。
组织完灾后捐款,高璐和贾晓婷着手准备北京奥运会的宣传。从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到8月16日,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奥林匹克周”,在这期间,该组织每天都举办不同的庆祝活动,包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奥运知识有奖竞赛等。她们还在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了教学观摩活动,投沙包、掷飞盘、跆拳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随后是迎接新生入学、中秋大型游船活动、波士顿8校联合春节晚会……活动一项接着一项,高璐和贾晓婷在这些活动的准备中经历了一次次不眠之夜。“和国内的学生工作不同,国外的学生工作完全是从草根开始,活动构想、资金申请计划书、发动志愿者、各方面沟通协调、落实实施……每一个步骤都要详细规划、亲历亲为。除了对个人能力有很高要求之外,更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因为活动的成功并不会对奖学金、就业等实际利益有促进作用。”高璐这样说道。
尽管辛苦,两人都觉得非常值得:“这是异常精彩的一年,也是成长飞快的一年,我的性格更加自信勇敢。在工作中结识的许多真诚善良的好朋友,也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弘扬中华文化
海外学子肩挑重任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与工程系的唐爽在2009年多了一个新的头衔——“复兴论坛”国外执行长。在国内,说起复兴论坛,大家都不会陌生。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现在复兴论坛在国外也有,“弘扬中华文化,汲取世界精华”等口号也开始在国外被人熟知。
“在国外办复兴论坛,一方面可以吸收国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国外介绍中国、展示中国。”23岁的唐爽说起在国外办复兴论坛的意义,头头是道。
复兴论坛在国外创建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唐爽回忆起自己刚刚接手这个“新生儿”时的情景,笑言当时简直是“一筹莫展”:“成立之初,机构和运行机制都不健全。怎么开始,从何开始,资金如何规划,我脑子里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但值得庆幸的是,唐爽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和帮助,复旦大学的校长杨玉良、曾主办过“上海论坛”的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李志青等人都先后给了他很多建议,使上任伊始的唐爽受到了莫大鼓励。
目前,分论坛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7月,分论坛邀请到复旦大学前校长王生洪来为波士顿留学生、学者和侨胞介绍新时期中国海外人才引进的前景。
对于论坛未来的发展,唐爽显得很有信心,也表达了要让更多领域的学者、科研队伍参与进来的“野心”。
思考与动手齐重
关注能源技术发展
陈雷胖胖的,笑起来有点憨,像个孩子。就是这个长着张娃娃脸的男孩,在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之前,已经在通用电气中国技术中心工作了两年。读研究生和工作期间,他一直从事煤炭清洁利用的学习和研究,这也直接导致他在出国后萌发了成立中国能源环境协会的想法。
“麻省理工学院几乎每周都有各种能源技术方面的讲座,学术氛围很浓。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合计之后,考虑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成立一个关注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会,给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等大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执政”1年多后,协会主席陈雷这样回忆他“孩子”的“出生”。
进入中国能源环境协会的的网站首页,映入眼帘的是形形色色的讲座信息,这也是协会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但前段时间,有一件事让陈雷备感欣慰,那就是他们筹划、组织了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能源会议的中国能源技术分论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能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中国能源环境的热心和关注让陈雷对这次大会上了心,他和两位美国同学向大会组委会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技术的摇篮?”的主题,并接受了中国能源技术分论坛的承办和组织工作。
在数月的悉心准备后,陈雷邀请到多位国内外能源专家对中国的能源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精彩讨论。分论坛的活动还成功吸引了大会主题发言人、美国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杰夫·宾格曼先生,在听取了分论坛的报告之后,宾格曼先生在大会主题报告中专门引述了分论坛的讨论,并评论说中国的能源技术发展非常惊人。
“麻省理工学院有句话是‘Mind and Hand’,含义是同时思考和动手才能学得更好。”这不仅是陈雷的工作态度,更成为他的人生哲学。
陈雷说他们一直在提议和准备的一项工作是参与到“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3校低碳大学联盟中,和清华、剑桥的相应学生组织一起承担联盟中的学生交流任务。他们也积极寻求和企业合作,以把协会的工作向多元化和实用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