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3中考语文:《社戏》备考要点

字典 |

2012-08-07 09:10

|

推荐访问

中考语文

【 liuxue86.com - 中考语文 】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6社戏

  《社戏》

  《社戏》一文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关于社戏:

  演社戏是我国浙东一带农村集镇过去的一种民俗。旧时乡村里分为一个一个的“社”,每个社有社庙。社庙大多临河而筑,前面留一大片空地,对面临河筑一个永久性的戏台。台柱用石头做的。戏台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上。演戏目的是祭天地、敬鬼社。祈求全社太平、富足。演戏时间一般在丰收后的农闲季节,各社出钱请戏班演戏,一连演好几天,非常热闹。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文中生字、生词,并逐一查字典注音、解释。

  一、字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撺掇  絮叨  怠慢  蕴藻  纠葛

  凫水  潺潺  漂渺  家眷  皎洁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乐┍ ___( )   哄┍ ___( )

  ┕ ___( )    ┕ ___( )

  喝┍ ___( )   壳┍ ___( )

  ┕ ___( )    ┕ ___( )

  3、区分形似字

  ┍掇  ___( )   ┍惮  ___( )

  ┝缀  ___( )   ┝蝉  ___( )

  ┕辍  ___( )   ┕婵  ___( )

  ┍翘  ___( )   ┍楫  ___( )

  ┕翅  ___( )   ┕辑  ___( )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乐土:快乐自由的地方。

  撺掇:劝诱,这里是鼓动别人去做的意思。

  怠慢:待客态度冷淡而考虑不周。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朦胧:月光不明。本文中用作动词,是“模糊起来”的意思,用作形容词,泛指(光线、物体、思想、意识等)模糊,不清晰。

  2、积累

  舒展  怠慢  朦胧  絮叨  漂渺

  讨论课文内容:

  1、课文题目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思考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

  小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地点的转移,因此,本篇小说内容可分为三段。

  2、课文写乐土平桥村,乐土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都是“种田”,“打鱼的”,“只有一个杂货店”的村子。

  在偏僻的平桥村;“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生活。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每天可以钓鱼、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3、平桥村既然是乐土,“我”为什么会有不乐的时候?课文怎样写“我”的不乐?

  因为“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不乐。

  “我”的不乐,作者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最后是猜测:“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的猜测,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写“我”的不乐,文章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恼”“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

  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4、去赵庄看戏,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景状物的?

  嗅觉(清香、水气)、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一是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二是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 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

  “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7、本文用抒情诗的笔调,刻画了一群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这一群农村少年都是可爱的。他们拔篙、点船、架橹的动作熟练,摇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技巧高超,能干得令人羡慕。他们偷豆时的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纯真可爱。最叫人喜欢的是双喜。他主意多,找不着船的关键时刻是他一句话令大家“大悟”。他机灵,是他发现了大人们的疑惑,来“写包票”,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三条令人折服的理由,得到了大人们的信任。他知识丰富,铁头先生翻八十四个筋斗啊,晚上懈了不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啊,比谁懂的都多。他很会办事,回来时船还未进平桥,他就先大声喊着:“都回来了!”安慰桥上的人们。特别是偷豆后和六一公公的谈话。六一公公指责他时,他先大胆承认说:“是的”,表现了他的勇敢纯真。又用“我们请客”的正当理由堵住六一公公的嘴,很机智。接着说:“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马上转守为攻。最后又下逐客令说:“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四句话显出了聪明智慧是别的孩子比不了的。阿发,桂生的朴实、厚道、纯洁、无私,也很可爱。这些小朋友在整日背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我”的眼里,实在是一群少年英雄。

  深入探求:

  1、本文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如,急切地想看戏而看戏时却失望、厌烦。又如,对六一公公说豆好吃,可六一公公送来同样的豆,吃了又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作者有意构成这些矛盾想说明什么?

  统观全文,作者有意用这些矛盾暗示我们,“我”不能忘怀的不是那夜的豆和戏,而是一起看戏、吃豆的一群农村少年,是他们美好的品格和真诚的友谊;还有那使人陶醉的夏天江南农村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景和古朴的民俗。

  2、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此文的结尾。罗汉豆和社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和好看,是记忆中“旧来的意味”,“蛊惑”人去“反顾”儿时的有趣的生活。这“旧来的意味”充满了对农村的爱、对农民的爱。《社戏》一文的结尾不但暗示了全文的主题,而且也能勾起读者的同感。谁都有童年,自来也都能哄骗一生的“旧时的意味”。因而也会追忆童年,寻出“真的,一直到现在”,“实在再没有”那么“好”的美感来。

  你有过和鲁迅相类似的感情经历吗?读完这篇文章,你越想自己有过的感受,就越会觉得《社戏》是真实的,美的。

  学习本文语言:

  1、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2、“大家跳下船”,这里为什么用“跳”而不用“走”呢?

  因为要表现孩子们的高兴和看戏的急切心情。

  3、“双喜拔前篙”,这里为什么用“拔”而不用“拿”呢?

  因为篙是插在河底泥中的,所以用“拔”,而“拿”不表示这个动作。再说这个“拔”字,充分反映了农民孩子驾船技艺的熟练。

  之二

  一. 教学内容:

  《社戏》及范文评析

  二. 重点、难点:

  《社戏》

  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 深入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三. 新课讲解

  《社戏》

  1. 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生平与创作: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发表了《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富有战斗精神的论文。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此后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1920年8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1925年领导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翻译介绍外国文学。1926年8月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专事著述。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0年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其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因积劳成疾卒于上海。

  (2)写作背景简介。

  1922年前后,作者看到了曾饱含热望的辛亥革命终遭夭折的悲惨结局,也目睹了仍处于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下种种黑暗、落后、冷酷、污浊的社会现状,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他在《南腔北调》中里所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旧知识分子身上固有的弱点。那么,能够推动中国走向光明的力量究竟在哪儿呢?鲁迅由看京戏引发的强烈的失望之情,而倾注更多的笔墨和激情在那一群生龙活虎的农村少年身上。这里暗含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在鲁迅的眼里,中国的戏院不过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他对中国戏院的观察与感受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社会与国民性的认识与发现。看京戏的过程的描写,几乎每一处都含有某种象征意味,至少在鲁迅的感觉中,这又是一次令人恐怖的生命的挤兑与逃亡……接着,课文中展示的生命空间便由“剧场”向“野外”进行了转移。在鲁迅的心目中,“那夜似的好戏、好豆”已经成为某种生命形态和境界的象征,那么舒展、自由,那么沉静而柔和,那么和谐而充满情趣。前后两部分看似相斥的氛围共同烘托了鲁迅的心境,共同托举了全文的主题。

  2. 词语积累

  正音:

  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 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词义: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家看望父母。

  乐土:安乐的地方。

  行辈:排行和辈分。

  惮:怕,畏惧。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依稀:隐隐约约。

  宛转,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弥散:弥漫消散。

  蕴藻:水草。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棹着:划着。

  楫:桨。

  3. 整体把握:

  (1)关于文章的结构: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平桥村为什么成了“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4—30)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的情景。(主体)

  第一层(4—9)写“我”到赵庄看戏的愿望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实现了。

  第二层(10—13)写小伙伴熟练摇船送“我”去赵庄看戏,途中优美的景色令“我”陶醉。

  第三层(14—21)写到赵庄后看社戏的情景。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返回平桥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31—40)“我”对吃豆、看戏的怀念。

  (2)关于文章的内容: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4. 深入剖析: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没有严格的行辈之分,年纪相仿的“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欣赏夜景;偷豆、吃豆。

  ◎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依次写出了“我”在沿途的种种见闻和感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得有形:“起伏的群山”,“一丛松柏林”;

  ◎有色:豆麦的“碧绿”、月色的“朦胧”;

  ◎有声:笑声、嚷声、水声、笛声;

  ◎有味:豆麦的清香;

  ◎有情:“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以上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也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轻松、愉快、兴奋的心情。

  ◎去看戏和看戏返回途中两次景物描写基本相同,但描写景物的次序却是互相颠倒的。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去时,最后描写的是“仙境”一般的戏台,而回来时却将戏台放到最前面来写。去时,尚可看到“淡黑”连山的曲线,回来时,“周围的黑暗只是浓”看不到什么轮廓了。去时,看到的远远近近的渔火,为返回时几个夜渔的老渔夫看见在浪花里蹿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彩的描写埋下优笔。

  ◎这样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丝丝入扣,细致缜密。

  (3)在偷吃罗汉豆这一情节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这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偷”豆,通过对孩子们“摸”、“摘”、“煮”、“吃”等几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优秀品质。阿发在地里“往来的换了一回”的独特动作和“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的个性化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热情无私的高贵品质。通过对“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的处理,表现了双喜的聪明、果断、正直的性格特征。

  (4)六一公公送给“我”和母亲吃的豆,和昨夜吃的豆是一样的,为什么“我”感到没有昨夜的好呢?

  ◎昨晚的豆是自摘自煮,随心所欲地享受。

  ◎是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夜晚,孩子们欢聚在一起的情况下吃的,孩子们觉得新奇、刺激。

  ◎是在“很疲乏”,“许久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吃的。现在环境不同了,豆味也不同了。那夜的豆,是很普通的豆,那夜的戏,也只是一般的戏,或者说还有些乏味。“我”之所以赞美它,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环境,从封建的课堂走入广阔的天地,又有一样热情好客的小朋友,“我”自然终生难忘。其实,赞美豆和戏,正是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热情、无私的好品质,表现“我”对劳动人民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5. 语言赏析: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中,“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一句中,为什么说山是“踊跃”的?

  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一句中,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范文评析:

  我渴望奔跑

  人的一生总会渴望很多事情,快乐或者自由,再或者飞翔。而我在快乐或自由或飞翔等事情中,最渴望的是奔跑。

  当我从医院走出的时候,我竟会感到冬日的阳光那么刺眼。“以后不要再运动了,否则会伤害到心脏,而且……”医生无情的话语不停地在我耳边徘徊,仿佛那冷漠的白色和刺鼻的消毒水味又再次笼罩着我。我的脚步快了起来,手紧紧握住病历本,像是要握碎那几个飞舞的字,和那一张诊断说明书。突然,我开始飞奔起来,听着冷风从耳边吹过,看着一辆又一辆车与自己擦身而过,不顾旁人的窃窃私语,不顾一切。这或许是第一次,我感到自己这样渴望奔跑,这种渴望却无比残酷。

  穿过最后一个十字路口,温暖的家就在我的前方。我轻轻抚着左胸,竟在犹豫要不要进去。“你回来了,怎么不进来呢?”妈妈惊讶地看着站在电梯旁的我,连忙接过我的书包。我刚迈进家门,就后悔了。不知为什么,在那一刻,我会害怕看见爸妈的脸,因为他们的脸上总会带着微笑,微笑着迎接他们的女儿。“别在门口站着了,快点进来,晚餐快好了。”爸爸轻轻拉过我并关上了门。“砰”的一声像是撞击着我心中的某个部分。突然,爸妈好像是看到了我手中的病历册,表情暗淡下来,缓缓地叹了口气。“你会害怕吗?”妈妈的声音突然间变得仿佛很脆弱。“不,当然不。”我看了看窗外,坚定地回答。“对啊,我们的女儿不是还有很大的梦想吗?不是还要很快乐地奔跑在人生之路上吗?”爸爸有些爱怜又有些期待地看着我。“是啊,我会很快乐地奔跑,带着你们的梦想和我的梦想。”我喃喃地自语着。窗外,夜色渐渐侵蚀着整个世界,却有一丝光亮穿透我的心中。原来,我还是那样渴望奔跑,原来渴望也可以使残酷变得美好。在晶莹的泪水中,我看到了我奔跑的方向。

  当人有了一种渴望,就像是小船找到了方向。正是因为人生的多姿多彩与不可预料,人才会去不断追求,不断渴望,渴望快乐、自由或者飞翔。而我会继续渴望奔跑,因为总有一天,人生之路会变得美好。

  【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与积累:

  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xù dāo( ) dài màn( ) cuān duo( )

  jiǎo jié( ) yōu yáng( ) piāo miǎo( )

  yī xī( ) yǒng yuè( )

  2. 修改病句:

  (1)夏天的鲁镇是游玩的好季节。

  (2)我们反复地好说歹说,最终总算把外祖母说服了。

  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 ,但我还以为船慢。

  (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2)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3)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4)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A. 1234 B. 2134 C. 3412 D. 3124

  4. 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 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 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 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 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5. 文中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月夜美景,由此你能想到一些古诗吗?

  (1)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不少于2句)

  (2)带有“月”字的诗句。(不少于2句)

  6. 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7. 填空:

  本文作者是 ,原名 , 省 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本文体裁是    ,文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      ,“社戏”是指       。

  二. 阅读:

  文段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 解释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意思。

  朦胧:               依稀:

  2. 文中写山“踊跃”地向后“跑”,表现了什么?

  答:

  3. 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方面表现了这种心情?

  答:

  4. 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5. 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     )

  A. 赵庄看戏   B. 月夜抒怀   C. 月夜行船   D. 水乡美景。

  文段二:

  让灵魂始终微笑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真实与否无从考证,但主人公的微笑如灯,当我陷入困境时给我以信念和力量。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毁的劫难。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声“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手臂做出表示胜利(victory)的“V”字形。她相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所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没有一点痛苦失望的表情,反而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状。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着眼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一下子老了许多。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①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却永远夺不去在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②如果不能在形体上与死神较量,那就在灵魂上与它较劲。③自信自强,让灵魂始终微笑,并且高举那面叫自信的胜利之旗。

  1. 写出这篇文章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

  经过:

  结果:

  2. 下面这句话应放在结尾哪个地方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困难甚至绝境是免不了的,最要紧的是我们要坦然面对。放在    和     之间。(只填序号)

  3. 十四岁的女孩的可贵之处是:

  4. 救援的人员为什么没有营救出小女孩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如果不能在形体上与死神较量,那就在灵魂上与它较劲”这句话的理解。

  【试题答案】

  一、

  1. 絮叨 怠慢 撺掇 皎洁 悠扬 漂渺 依稀 踊跃

  2. (1)“季节”改为“地方” (2)划去“反复地”

  3. D

  4. B

  5. 略

  6. 参考: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为怀是一种习惯。(内容要求:前句为面临的反面的不良的处境或表现,后句应从正面提出应对策略;句式要求:应与例句一致。)

  7. 鲁迅 周树人 浙江 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小说 土地庙或土地神 一种区域名称 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二、

  文段一:

  1. 变得淡而不明  听得不真切,若隐若现

  2. 表现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行速度之快。

  3. 急切而陶醉  船行极快却还以为慢;似乎听到歌吹了;望见几点火便想像为戏台;听到笛声而“自失”等。

  4.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

  5. C

  文段二:

  1. 时间:火山爆发后 地点:非洲的一个小村庄; 人物:14岁的小女孩; 起因:泥石流已上升到小姑娘的颈部,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 经过:小姑娘在生死关头依然微笑着,始终没叫一声“疼”字; 结果: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有救出小姑娘,她最终被泥石流淹没。

  2. ②句③句之间。

  3. 不向命运低头,在死神降临之际,依然从容面对。

  4. 因为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使救援人员无从下手。

  5. 略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语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青岛中考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36337.html
延伸阅读
中考语文作为考试的第一门科目,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开头语文就发挥不正常,势必也会影响接下来考试的情绪。那如何做好语文考试的答题规划,让后面的考试更顺利呢?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小编一
2020-07-11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
2020-07-09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要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要点一、
2020-06-18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一、
2020-06-19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中考
2020-06-04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备考: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备考:古诗中的虚实
2020-07-02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答题备考建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答题备考建议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