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中小学中存在着许多影响素质教育实施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办学行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高中学校生源之争不断加强,社会上“择校热”不断升温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襄阳市和随州市教育局大力实施评价机制改制,促进了区域性教育公平。
【具体措施】
一、改革中考考试形式,变单一的文化课考试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测试
为充分发挥“中考”指挥棒作用,引导学校开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学业考试(中考)分为考试、考查、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考查科目为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科目为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含“三防一献”、环境教育、人口理论教育、国防教育等)。考试科目统一组织笔试为主,考查科目以现场测试为主,考核科目采取笔试、成果展示、才艺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纪实性评价。考试、考查、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均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条件。
二、改变中考成绩呈现方式,变单一的分数呈现成绩为等级和分数呈现考生成绩
从2009年起,试行了将考试科目成绩以等级和分数方式呈现,即根据全市考生考试分数构成情况和高中招生计划,将全市考生成绩划分为高分段、中分段和低分段,高分段和低分段考生的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高分段学生成绩均为A等,低分段学生成绩均为E等),中分段考生的成绩以分数方式呈现。考查、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均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B、C、D、E五个等级。等级呈现成绩,较好地减轻了初中炒作“中考状元”的压力及学生心理压力,有效地控制了高中“掐尖”招生行为;分数呈现成绩,有利于高中招生录取,保证了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性。
三、改革招生办法,变单一的划线录取为多种形式招生录取并举
指标到校推荐招生。2008年,首先在两所省级示范高中试行指标到校推荐招生,即将襄樊四中、五中在市区30%的招生指标,按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由初中学校根据条件,采取学生申请、班主任遴选、学校考核公示的办法,按指标比例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推荐招生测试,最后根据学校推荐情况、测试结果和推荐指标,分初中学校确定录取对象,再通过电脑派校的形式将录取的学生分配到四中、五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稳步推进,逐步加大改革力度,2009年将推荐指标提高到50%;2010年将推荐招生的学校扩大到7所(市直增加了襄阳一中、三中,县区增加了宜城一中、襄州一中、二中),将推荐指标提高到70%;2011年将推荐招生的学校扩大到13所(市直新增致远中学、三十六中,县区新增保康一中、谷城一中、三中),占全市优质高中的65%,同时将推荐指标提高到80%。四年间,通过指标到校推荐招生录取的学生8700人,占优质高中录取学生总数的72%,使十九所初中学校实现了多年来一直无学生考入省级示范高中零的突破。在扩大“指标到校,推荐招生”的同时,改革中考成绩呈现方式,采用“分数、等级、评语”方式呈现考生成绩,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中分段学生成绩以分数呈现,淡化了分数功能,有效规范了初中学校中考成绩宣传行为。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促进了学校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促进了特色学校的创建。
特长测试自主招生。为配合“五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百花园工程”的实施,将省、市级示范高中计划生指标单列1%,用于招收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由各高中学校根据本校办学特色确定招收什么样的特长生,通过特长测试,学校自主确定录取对象。
【实施效果】
招生制度的改革与制度实施,一是使薄弱初中,增强了办学信心,提高了社会信誉,促进了学校均衡发展。二是吸引了许多家长将孩子由热点初中转入薄弱学校,缓解了初中“择校热”现象。三是减轻了初中学校升学竞争压力,改变了教师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的现象。四是均衡生源,有效地控制了高中学校招生之争。五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这项制度创新得到了湖北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湖北教育》、《襄阳日报》等媒体先后多次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报道和宣传,同时深受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赞誉。
【制度创新】
湖北襄阳和随州以创新评价机制为突破口实施的一系列中考招生配套改革,,可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较好解决“择校热”,实现区域性教育公平。
中考成绩查询 | 中考成绩查询系统 | 中考分数查询 | 中考成绩查询网址 |
怎么查中考成绩 | 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志愿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