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有51名优秀生被香港高校录取;全国有21名各省市第一名考生选择了港大,历年最多。
近年来,内地高分考生选择香港高校的人数越来越多。招生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尖子生为何纷纷南下?香港高校靠什么吸引了这些优秀生?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7月8日,李沁姝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进入电子邮箱,她惊喜地看到了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屏幕里“跳”出来。第二天,她收到了香港大学的纸质录取通知书。
弃清华北大李沁姝只选港大
不久前,刚过17岁生日的李沁姝,今年毕业于重庆一中,今年高考,她以675分的总成绩排名全市文科(裸分)第三名。
“高一我几乎没读书,高二也不太用功,直到高三下半期才醒悟了。”李沁姝认为,她是喜欢玩的女孩。“北大光华和清华经济金融国际班都在挖我,但读香港大学是我的梦想。”李沁姝说,从高二进文科班开始,她就定下了明确的目标——一定要考取香港的大学。她书桌上最醒目的地方有一张纸片写着:“HKU,测量学,ICan!”
高三上半期末,学习成绩优异的李沁姝参加了香港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笔试成绩过关,面试却未通过。“我当时想,还有高考这条路。”李沁姝没有放弃理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被港大以全额奖学金录取。
同样,去年毕业于南开中学的韩文博顺利考上了港大。他曾拒绝北大、清华,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志愿只填了一个:香港大学。
近年来最多今年51考生赴港
像李沁姝、韩文博这样选择香港高校的学生,如今越来越多。
何家成,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我很希望上香港大学,但不敢确定,觉得很难上港大。”今年毕业于巴蜀中学的何家成说,她今年高考总成绩只有652分,高考成绩发榜后,她就收到了学校的面试通知,6月底参加了学校的面试后,7月8日正式收到了香港大学录取通知书。
据市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高校纷纷来渝招生,共录取51人,是近年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
其实,不仅是重庆,全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赴港求学。
据香港大学统计,今年申请到港大就读的内地生共12438人,比去年增加2076人,报名人数历年最多。而在港大最终录取的363名学生中,有21人为全国高考“省市第一名”,比去年增加4位。同时,申请就读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人数同比增加约28%;申请就读香港科技大学和岭南大学的人数则同比增加近五成。
原因
国际化桥梁环境好课程灵活可自由选择
为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选择港大?
香港的高等教育对内地学生而言是一架国际化的桥梁。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的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创作思考的能力,其课程设置等方面更灵活。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商科的大二学生邓迦予说,学校的课程设置十分灵活,围绕所学专业,开放上百门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上哪些课,修满学分就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也不一样。不像内地高校给学生安排好了固定的主要课程。
上课时,港校比较注重实际运用,经常都需要具体分析公司的案例,当实习期间走上工作岗位,很多工作可以信手拈来。
今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的重庆学生张越告诉记者,内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侧重知识基础。“虽然有案例学习,但学校还是挺重视期末考试,课程设置还在缓慢改革中。”张越说,“内地商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很低,交换机会等和港校没法比。”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曾表示,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中出现了日趋严重的行政化管理和官本位现象。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不安心搞研究,愿意去当官,这是对学校学术气氛的破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内地有的高校,存在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的现象,一些知名教授很少给本科生上课。有的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陈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些现象如不改变,内地有些高校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
多数人毕业留港就业超九成到跨国企业
除了环境与专业的吸引,顾晓鸣表示,不少学生还把赴港求学当做留学欧美的跳板。良好的就业及发展前景,也让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对香港高校愈加青睐。
陈昱晓告诉记者:“各个高校商学院的同学很多都就业了,学工科理科的基本上都去国外读书了,少数留在香港就业或者读书。”她说,在香港,商学院的同学最好就业,其次是学工科的,学文科的相对不太好就业。
“如果不读研,我应该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去了香港最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陈昱晓告诉记者,如果去会计事务所上班,月薪在12000港币左右。不过,为了充实自己,她选择了读研。
熊丙奇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众多的跨国企业在这里聚集,这给香港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机会及就业机会。从近年来香港高校内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能看出来,他们当中不少进入了跨国企业。还有不少学生则获得了赴欧美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这些因素对内地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香港科大近日公布的2012年内地毕业生去向显示,三分之一学生留港工作,其中超九成学生被摩根大通、美林、高盛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跨国企业聘用;而在选择深造的学生中,超七成将赴麻省理工、牛津、哥伦比亚等欧美著名学府攻读研究生;还有部分创业或在内地工作。
破局
充分竞争让高校被选择
尖子生赴港求学逐年增多,内地高校如何留住这些优秀学生?
“这很正常,总体看内地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国际一流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教育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或家庭,自然会放弃内地高校而选择港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要有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目前,内地对港校招生还有限制。“限制学生的选择权,背后就是避免学校被选择。如果按这个竞争心态,内地高校的教育质量会越来越差。”熊丙奇说,港校在内地招生,不“预录取”,也不“承诺录取”、更没有“录取优惠”,而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结合学校的面试考查综合评价考生。他们完全是以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抢生源”。反观内地高校,有的承诺预录取,有的允诺考生报考本校可加分,还有用“预录取”手段,防止学生填报其他学校志愿,这与港校招生是迥然不同的境界。
他说,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中,一名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一旦被大学录取,学籍就与学校绑定,转专业都难,更难转学。内地大学关心的是招生,却很少关注能给学生怎样的教育。
“要提高内地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开放教育竞争,让内地高校有生存的压力和质量意识。”熊丙奇建议,有必要引进海外大学到内地办分校,自主招生。同时,建立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招生体系,在高校中形成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氛围,提高大学办学质量。
高考录取查询 | 录取通知书查询 | 一本录取 | 二本录取 | 三本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