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生活成本,首当其冲的是房价。即使是 住在距伦敦市中心约半个小时地铁的小镇上,一套普通的房子,有点儿象 国内的连排别墅的样子,带150平方米的花园,差不多要得四五十万镑,折合人民币相当于四五百万的样子。如果出租,象 租了一间刚好可以放下两张床的房间,加上水电,一个月需要6500多人民币。
正因为房价高,才出现一套房子,分两家人去住。楼下一家,楼上一家,花园从中间各辟一半。这样的房子,差不多相当于国内的70个平方吧,也得要差不多人民币250万。
不过,网上公布的数据称,这里的人均收入约三万英镑/年,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人民币30多万的样子。
再说说物价。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开支的成本,和 在上海生活相当。也许略贵,但总的不会有大的出入。比如,一壶5升的食用油,差不多就是人民币50多元人民币的样子。一袋十公斤的面粉,约五十块人民币。蔬菜可能要略贵一点,但也不会离谱到哪儿去。猪、牛、羊肉及牛奶、水果,都和国内差不多。 一家人一个月的食品,加上孩子的零食,差不多约在2000元人民币的样子,这其实与美国相当――但这要比 在上海省的多。
在伦敦购物,很多次发现,食品没有税单。查询后得知,英国的基本食品,是不需要支付税的。国家不在人们得以生存的基本食品方面赚钱,合理。
伦敦的另一个比较贵的是交通。伦敦的交通极其发达。处于市中心,一般不会超过四百米,附近肯定会有地铁或火车。密密麻麻的交通网,让伦敦出行极其方便。方便的同时,你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象我这样如果需要到市内的,一个来回需要购买80元人民币的车票。如果你这一天坐车比较多,就会比较划算。因为,购了这张票,你可以乘坐这个区段内的任何火车、地铁及巴士,不论早晚,不论多少次,你都无需再付多余的钱。
当然,同样的价格,放在纽约,大约是每天20元人民币。英国的经济,毕竟还没有美国那么发达,伦敦亏不起那么多的公共交通补贴。
另一项花费,就是手机。我选用的Labara公司的手机,与同一公司的手机相互通话,是不需要收费的。如果你想打国际电话到中国,大约每分钟需支付1角钱人民币。此外,英国和美国一样,没有漫游,没有长途。加上这段时间促销,存20镑送10镑,也就是说,每个月的电话支出,几乎可以到忽略不计的地步。而我在上海,每个月少至三、四百,多则上千――很多都是所谓的长途和漫游所造成的。
还有一项大头是医疗。英国在这方面,是高福利国家。政府认为: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让每一个人能看得起病,是国家的职责所在。医院应按病人需求提供医疗而不是按经济支付能力提供服务。因此,在英国无论你是穷是富,无论到社区看医生、挂急诊,还是由社区大夫转介给专科大夫、甚至住院和生孩子,私人都无须付费就可得到医疗服务,这些费用全部由英国政府埋单。但所有看病,并不含药费。大夫开了药方,患者要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购药,药费由个人负担。低收入者、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药费,也由政府支付。为防止类似过去国内公费医疗乱开药的问题,由NHS负担的药费部分,患者也要付一点,比如每种药付几英镑之类。
除本国居民外,对于外来居民象留学生之类的,也都会提供同样的医疗服务。但好景不长,据说庞大的财政补贴已让英国负重不堪,迫使国会正在考虑立法,要取消入境者的医疗优惠。
再就是衣服。大众化的衣服,像H&M这样的品牌,都是极便宜的。随便一件衣服,几镑或十几镑,也就是 的人民币几十元钱或一百多元钱,都可以买到。记得去年在美国, 每每去购买衣服时,爱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怒火:美国人收入这么高,而大多数名牌或品牌的及服,实际价格不及国内的三分之一。英美这样的国家,与他们的收入相比,他们的衣服与食品方面的支出,实在太少太少――刚开始时,心时实在是想不通。这多少有些让人受不了。
还有些支出,于 家来讲,也是明显的。比如,电影院, 和孩子每周六或周日都去看专门为孩子提供的一镑电影,两个加起来30元人民币。如果放在上海,即使是 早早起来赶半价电影,三个人也差不多要支付120元人民币。而 又偏偏是电影迷,几乎新到的电影每场必看,所以,这方面的支出,于 家而言,很明显要省下不少。
另外一项明显的开支减少的例子是书。女儿喜欢看书,平时差不多是以一天一本中文文字书的消化能力来计算的。在上海,2200万的市区人口,只有一个宋庆龄少儿图书馆。女儿所能借书的地方,差不多有100多个平方。押金一百不算,每年需支付40元人民币。每次最多只能借两本。为了培养她多读书,从两、三岁起, 每周都会带她去书店买书。这两年,仅她一个人,几乎平均每周要花掉上百元甚至两百元在购书方面。而在英国,仅我住的这一个小镇,就有十一家图书馆。 所办的卡,不收任何费用。如果你想借书,我最多可以借十本,女儿的卡最多可以借八本,同时最多可以借三周。当然,如果你想借DVD,成人要支付10元的费用。如果孩子借,则只需要一半。现在, 又回到了与美国相同的生活:每天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一方面, 可以省钱,更重要的是, 需要让她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也不全是省钱。比如,你如果拿一个驾照,你就需要七、八百人民币。而 去年在美国,则考试到实习驾照再至正式驾照,总费用只需要13美元――差不多是八十元人民币。与美国经济相比,英国仍然很穷。
总之,伦敦的生活,有贵有便宜。那天聊天,爱人愤愤地说,没想到伦敦的房价这么贵。我说,它之所以贵,是因为想来的人太多。如果你的国家强大,不要说租房子,就连语言,都可以成为让人生存下来的理由。不是吗!?正是因为当年英国人的强大,才导致了英语成为世界普通话。有那么多的英国人,在英语这个强大的产业里工作,使 认为最不值钱的语言,也变成了谋生的工具。现在, 可否象当年的英国人那样,努一把力,让自己强大,为后代的生存,打下一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