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偏”
忌“偏”,首先是忌思想偏激;其次是忌偏心,即心态不公正。
以上两种“偏”,其根源在于生活中长期对事物和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和判断,以致答题时得出过激的观点和举措,或所站立场不正、不公,只代表问题的一方说话,不能客观公正的看待事物的和处理的问题。这方面,在校大学生及其对自身生活尤其不满意的社会应考者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社会黑暗面太多,导致自己潜意识的对社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但是应考者要控制好这一点,这毕竟是考试,不是让大家来发泄的。一旦出现这样的试卷,分数毫无疑问就会特别低。国家不会也不可能让一个对社会有抵触情绪的人来管理政府事务,这样对党、对人民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二.忌“离”
忌“离”,一是指假设一个前提,完全脱离材料答题;二是指答题时前后主题相脱离。这种情况在考生对第一题(概述主要问题或主要事实)和第二题(提出解决方案)作答时尤为常见,特别是在提出方案是常有应考者大列“如果有什么什么情况,就怎么怎么办”“若这样不行,则就那样处之”之类的所谓措施,严重脱离材料中所蕴涵的既定主题的要求,假设种种前提,看似考虑周到,实则未得要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离开题目给定的身份答题。
一般而言,申论要求考生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其要检测的是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应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绝不会突出哪一专业、岗位的独立专业化知识。然而,与此要求相反,不少考生往往习惯于自身角色,缺乏模拟思考,无视考题要求,撇开“虚拟身份”,着力于自身长期实践或专长,以实击“虚”,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其结果只是自觉分析论证精深独到,实则相去甚远。
三.忌“散”
“散”,主要是指考生作答主题不明,内容繁杂,层次模糊不清,逻辑混乱,系统性不强。部分考生不能有效立足于整体思维,谋篇布局,分析材料时分不清主次,轻重,缓急;概述问题不集中,陷入零散的材料中,有一个算一个,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抓不住要害;陈列方案时,没有系统,层次不清,逻辑混乱,论证方案时,取小舍大,弃本逐末。整个作答前后杂乱,不能抓住既定主题,以一贯之。
四.忌“虚”
“虚”是指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不实不透,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源,找出其症结所在。对问题概述模糊不清;设计方案泛泛而谈,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论证方案用词华丽,冗杂不实。总之,整个作答游走于要害之外。
以上这些都是应考者最易犯的错误,而且在避免时往往是写着写着就无意识的走上了这些歧途,导致分数最终的不理想。所以应考者在考试时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分数再上一个台阶。 1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