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近几年申论考试命题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2009年山东省申论部分将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为:
(一)题型越来越丰富化
从2000年到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虽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差别,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三段论”模式。这种三段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原则,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三是对问题、对策进行论证。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三个问题来体现。“三段论”的模式多年采用,考生的应对已经模式化了。并且很难考查出考生的真实能力,改变题型结构势在必行。同时题目要求也会有变化,可能会变为“二段三问”、“二段二问”。或者干脆“一段三问”,但是无论提问形式怎么变,申论考核内容都不会发生本质变化。
第一,从题目的整体结构方面来看,是由“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形式向“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形式转变。就山东省申论考试而言,2006年以前是以四个题目的形式出现,虽然在题目数量上与上述结构形式没有达到一一对应,但是从考查的侧重点上来看,是完全与“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模式相符合的。2006年以后,山东省申论考试题目的设置变成了五个题目,其考查的目的更加明显,注重了概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07年,山东省申论考试题目也是五个题,真正完成了向“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论论述”形式的转变。2008年山东省申沦考试依然沿袭了2007年的命题精神,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使题目难度加大,导致很多考生不适应这种新题型,失分很严重。
第二,从题目的具体类型看,可以说是灵活多变。以概括题目为例,2004年、2005年中论考试要求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6年要求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007年要求用简要的文字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008年要求写一份对争论双方观点的共识和焦点的概括。以论证题目为例,2004年的申论文章属于材料作文,指定标题;2005年变成限定主题式的自拟标题作文;2006年又发生变化,变成评论文;2007年要求写一篇限定副标题,自拟主标题的议论文;2008年是在两个给定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看到,山东省申论题型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了山东省申论考试也在紧随着公务员申论考试改革的大趋势,进行不断的改革。
第三,从题目的数量看,前几年的山东申论考试一般为4道题,但从2006年的的山东省申论考试开始共有5道题,可是归纳起来5道题的实质性内容不外三大方面(以2006年山东省申论为例):其一,第一题的“写摘要”与第二题的“找关键词”实际是概括题型;其二,第四题的“找原因”与第三题“提炼两种理念”,实际是提出对策的题型;其三,第五题要求写文章实际是写论说文章。山东省申论的5道题与一般3道题的考察方式没有本质区别,但却因为内容宽泛,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第四,从具体的题目要求看,分析部分成为题型变化的主要阵地。从2006年开始,山东省申论考试增加了分析型题目,从题型的分类来看,是传统的分析原因型,没有像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那样先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了出来,让考生在判断的基础上分析理由。2008年继续沿袭,依然出现了分析型题目,变化是规定了分析的数量,不能少于四个,难度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分析部分成为山东省申论考试题型变化的主要阵地。对于分析问题能力考查的重视,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扩大阅读面,多读一些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
例如:2008年山东省(供报考省直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三题:
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论。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满分20分)
(二)越来越强调对部分给定材料的把握
因为材料越来越长,而且题型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山东省申论考试部分题目的作答不要求对全部给定材料进行总体把握,而是建立在对部分材料进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
例如:2008年山东省(供报考省直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二题:
给定材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满分15分)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仍可能以这种对部分材料的把握为主。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