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考申论试题,围绕同一主题,下设加工业低端化与粮食安全两个子问题。在一次考试中糅合两大问题的材料,是以往国考申论所没有过的,体现出命题思维上求新、求变的特点。但同时,两个课题又是有联系的,内在的精神实质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管有些题要求作答的考生并不相同,有地市级以下和省部以上之分;但是所有考生面对的基本问题是相同的,所要把握的应对原则也是一致的:都要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宏观上把握问题,从具体的观察点上切入问题。
一、材料解读
【材料一】主要为理论型材料,隐射了本次考试的试题主题,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为理解全部材料定下了基调。暗示一下问题都是围绕此主题展开。材料中含有两层信息,随后,材料指出“提高中国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两者结合,可得知本次考试的一大主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等方式,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这一主题可在材料2-7中得到印证,材料1的这层意义统摄以下6条材料。
同时,第一则材料还揭示了国家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方面的政策方针,即2008年9月8日至10日,******在河南焦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同年9月30日,******在安徽考察,对小岗村村民做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承包制度的表示: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层内容的末尾也是第1条资料的末段,概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这层信息统摄材料8至11,与应对国际粮食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密切联系。
【材料二】为事实性材料,以辩证性思维先描述广东在经济发展上曾经取得很大的成功。随后笔锋一转,指出了广东的产业结构硬伤,事实依据就是以东莞为代表的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低端化生产模式,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接着,又进一步阐述为了应对这种传统模式,广东发展现代化重工业,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材料三】本条为事实材料,介绍了东莞某企业林老板的谈话,暗含问题,对应第二大题1小题。由于试题要求依据本条材料作答,只有了解材料中林老板谈话内容,才能概括谈话主旨,指出其心态中在中国企业家中的普遍性,揭示这种心态的危害性,并联系其他材料,指明纠正这种心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向。
【材料四】以林老板为例,展示产业转移取得成功的案例,同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瓶颈是缺少高技术人才。为作答第一题提供信息要点。
【材料五】重点介绍了东莞模式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危机,明确指出内地省区提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口号,并非明智的选择,表明低水平模仿加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模式难以持续,既可作为第一大题需要概括的问题,又可作为第三大题1小题驳斥“欢迎沿海地区产业口号”、提出不能进行盲目转移观点的论据。
【材料六】通过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成功实例,以及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表达我国政府和企业可借鉴日本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经验,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超越。从材料中提取成功经验,包括国外的经验,是提出对策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条对第二大题1小题、第三大题1小题略有参考价值,但无直接引用的必要,可略读。
【材料七】可以看作是通篇材料的过渡段,话题从工业领域自实然过渡到粮食加工业,从粮食上的产业链上端说起,引出粮食问题。对全部试题均无直接利用价值,略读或跳读即可。
【材料八】主要指出了当今全球粮食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的重要作用。此材料是作答第二大题2小题的思路参考,对形成正确观点有重要意义,即粮食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一味提高粮价而不考虑社会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显示是不可行的。对第四大题写作题的解答也有一定意义,可作为文章中过渡分析部分的论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引出下文的深入论述。
【材料九】以国家粮食局领导Z先生和记者的对话为载体,在对话中站在政府角度的Z先生来对粮食问题表明观点,蕴含着重大的政策方针和对策思路,是辨别粮食安全“四点对策”的认识依据,是文章写作的重要论据,特别是直接支撑着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思路。此条材料可与材料1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理解,******考察讲话和Z先生的谈话,分别指出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耕地、提高种田补贴、调控农资价格等原则和措施,其中,******是从宏观战略的层次提出总体思路,如“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总体方针;而粮食局领导则从执行层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直接补贴等,可视为******“靠政策发展粮食生产”方针的具体落实,把总体方针与具体措施结合起来,经过适当的整理,就可以形成较为全面的对策。
【材料十】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阐述了粮食问题,说明我们在粮食问题上绝不可高枕无忧。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讲话,以及美国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来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国内粮价走低、国家政策补贴跟不上农资价格上涨速度的形势,说明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全,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对于作答第三大题2小题和第四题具有参考价值。
【材料十一】借某网友之口,谈了一些对粮价问题的片面认识,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因此,尽管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缘起于此,也不必详读,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提炼出主要内容,看到了试题中对材料主旨的概括就不必再看材料原文;另一方面,虽然问题出于此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钥匙却不在此处,而主要看材料1、8、9的有关内容。
国考笔试真题 | 国考笔试真题答案 | 国考面试真题 | 公考半月谈 | 公务员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