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的发展,公文写作题出现的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与各种公文和事务文书打交道,所以说熟悉和写好公文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考生要格外重视。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对待公文写作,首先心态要放平,不要有心理压力,不要一看到试题中有公文写作心里就开始慌乱或者已经放弃一半了。其实,公文写作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作答的要领,就能轻松应对。
很多考生觉得公文题很麻烦,要记格式还要找问题提对策,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纵观2005年以来的国考试题不难发现:公文考试题轻格式、重内容。但这并不是说考生可以完全忽略格式,对各种常见的类型考生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格式很不熟悉的考生,复习时要拿出时间多看看教材中对各大类型的介绍。
在各大题型中,公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共性特征,也就是其他题型也同样具备的“从政府角度”和“答案源自材料”,公文写作也离不开这两大原则。其次是个性特征,一是形式,公文写作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不同类型的公文有不同的格式要求,一般分为三部分:文头、主体、文尾,其中文头、文尾一般不会考查;二是作答逻辑,基本要遵循“现状——问题——对策——意义”这样一个思维,而且提出的解决对策既要有理论高度也要符合机关工作的规律,比如说,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策提出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事求是等等;三是语言,语言必须规范、严谨、简练,符合机关用语的要求。在语言要求方面较其他题型,公文写作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不能出现夸张的文辞。
公文可以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情况综合、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讲话稿、演讲词、规划、公约、会议记录、倡议书等。综合分析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可以发现,法定公文较事务性公文要求更高些,因此,出题的频率并不是很高。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要求稍低,平常工作中接触更广,所以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适合作为申论考试的公文写作题目。2001-2010年的国家中,2003年第二题考查了讲话稿;2004年第二题考查了报告;2010年省级考查了报告,市级考查了宣传纲要。公文写作出题的可变化性较大,考生不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过于偏向某个类型,要做到平等对待。
作答公文类题有哪些注意事项和备考策略呢?
一、作答流程
拿到试题后,首先要把题目读准,看清楚要不要求行文格式或者有没有其他要求。审清题目后,就要返回材料,提炼要点。公文写作相对而言考查比较全面,不同于其他题型一般考查一个知识点,公文写作可能会涵盖概括问题,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这样多个层面的要求,要根据具体要求从材料中摘取有用信息。最后就是加工要点。锁定答题的材料后,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工一下,最后形成答案。
二、内容
公文题的内容要求一般是要:内容全面,具体明确,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注意内在的逻辑。以2010年国考省级第三题为例,题目要求就《关于将蓝色半岛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草拟一份内容要点,这份要点的拟制就要针对“如何纳入发展战略”、“为什么要纳入发展战略”、“纳入发展战略有什么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上内容不可随意罗列,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要注意分条列项,条理清晰,而且各方面内容不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如何纳入发展战略”是论述的重点。在成文之前,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作答脉络。
三、语言
公文写作是极具实用性的文章写作,它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的语言运用的特殊性。一是风格庄重严肃,公文写作的语言必须是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不能浮夸,不能口语化,不能用感情色彩过于浓烈的语言。二是使用规范用语,在长期的实践中,公文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定型化、规范化的词语用法,并且约定俗成,例如:鉴于、责成、兹定于、特此通知等等。
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以上提到的事项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备考策略,提升公文写作的能力。除了阅读教材外还要多做练习,这样记忆起来会更加容易。具体来说,要着重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一、多阅读一些理论水平较高的文章。以增强自己的语感,不断积累,为公文写作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如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一些政策性的相关资料。平时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能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二、每一类型公文写一篇范文。考生先参照教材通读一遍公文写作的内容,对公文写作作大体的了解。然后动笔,坚持把每个类型的公文都写一遍,边写边记,这样更能加深印象。对于可能出现频率较高的公文类型,考生可加强复习力度,可在参考范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造,加入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实践练习中掌握公文写作的要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