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夯实基础——高效阅读
阅读材料的时间到底要多久?我不知多少次面临过这个问题,却从来没有回答过,也无法回答。因为材料的类别和数量不同,题目的多少也不同,我的回答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经常对这样提问的考生说,你这样提问是不实用、不科学的。对于考生来说,这个问题应该换成“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把握住材料的信息”,这才是大家要解决的问题。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的,我从来不认为看我的书之后阅读能力立即就能有所提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练习,这个方法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
第一节 阅读辩难与解惑
一、阅读中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读得那么乱?
(一)材料的数量庞大
随着申论命题的日益完善,考试的难度也在日益加大。难度加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申论材料字数的增加。
(二)题干的字数在增加
从2006年到2009年,题干字数呈递增趋势,虽然2010年的题干在字数上减少了,但是提问方式却有很大的变化。通常情况下,阅读题干需要比阅读材料更加仔细,所以阅读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减小。尽管国考申论考试有两个半小时,但是很多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这与没有把握好阅读的节奏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上述两个都是客观因素,这两个客观因素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1.读得过慢。因为材料的内容比较多,很多考生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逐字逐句地去读,结果导致答题时间不足。
2.读得过快。一些考生看到材料这么多,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对材料进行飞速的浏览,结果对材料的内容把握不准确。还有一些考生开始读得太快了,余下了很多时间,但是后来又发现了很重要的问题,结果补充已经来不及了。
3.注意力分布不均匀。一些考生开始的时候读得很慢,后来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就飞速地阅读,结果是读得认真的地方就印象很深,没有读到的地方没有什么印象,导致答题的时候出现偏颇。
4.精力容易分散。容易出现读到后面,忘记了前面的问题。还有就是很难把握材料的中心,不知道材料的重点。
5.心理压力重。尤其是2006年参加国考的考生,一看到有那么多材料,先就泄气了。因为以前练习的材料都是在3000—4000字的,突然看到8000—9000字的材料,就不知所措了。
二、解除阅读的魔咒——阅读的辩证法
(一)多与少的辩证法
材料多是坏事吗?我们刚才提到,材料的数量多会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材料多就一定是不好的吗?很多考生会说,反正不是好事。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反过来思考,申论大文章写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考生字数写不够的情况,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角度,观点也不新颖。材料多不就恰好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提供了更多的写文章的切入点吗?文章是如此,其他题目也是如此,所以看到有很多材料应该感到兴奋,而不是为难。
(二)舍与得的辩证法
材料很多是个麻烦,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阅读,在材料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意忽略掉一些东西,甚至丢掉一些东西。这样讲起来很抽象,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国考2006年申论考试的第一个题目是: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我们刚才说了,这篇申论的材料非常多,仅D部长的讲话内容就有5000多字,要用500字以内的篇幅来概括,我们是不可能把他讲话的每一点都说到的,所以我们必须舍弃掉一些东西。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