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类试题一般都会附有这样的明确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或“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全面、准确、客观、简洁”,这些无疑都是归纳概括类试题最明确、最基本的一些要求。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项更为根本的要求,却往往因为它的“低调”,而很容易在作答中被忽略掉,这就是——归纳概括的高度。
之所以说高度是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一项根本要求,其依据来源于“归纳概括”的本质。简单说来,“归纳概括”就是要提炼出若干事物的共同特质,而后再用凝练准确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从思维的角度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从较低层次的认识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认识的过程。而这个上升的过程,则正体现出了高度所在。另外,说它“低调”,是因为就题面要求来说,它仅仅是通过题目中“请概述”、“请概括”这样的文字暗示和传达出来的,没有其它要求那般的明确、直白。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要求,专家结合历年真题来详细说明其中精髓。
通向高度的途径一:深入腠里,揭示实质
【2010·国家市以下·第一题】《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1中“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显然可归为《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一条诱因。来看以下两种不同的说法:
A: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
B:各管理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合力。
同样是概括材料中的同一条信息,虽然两者都表达出了相近的意思,但二者的高度却是截然不同的。显然,A说法过于具体,其概括能力还停留在复述阶段,语言缺少必要的提炼和加工,未能把问题的本质挖掘出来;B说法相对于前者,则发生了质的飞跃。把“职能分割”、“缺少协调机制”这类深层的问题都一一剖析了出来,彰显了答题者深刻的理性思维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如果说A说法是“站在平地上”的话,那么B说法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B说法高就高在其对问题本质的把握上,从体制机制的深度将问题连根拔起,对深度的挖掘正是这一招的关键所在。
通向高度的途径二:提升层次,拔高结论
【2008·吉林·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城乡居民养老情况,对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现状进行概括。
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字数不超过300字。
“第三,全国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诸如居家养老、敬老院等养老服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服务设施不达标,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造成老年人生活不如意”,这是某考生答案中的一条。
由分析可知,这条概括出自材料5中“但是这位老人也表示了些许遗憾:‘我们这的居家养老是由社区组织的,内容比较单一,也就是洗洗衣服,打扫一下卫生,陪着买买菜,还有一些紧急呼叫之类。由于我们社区资金有限,经常出现协调得不好的情况,服务不是很到位。’”
乍一看来,作答准确概括出了材料所涉内容,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在看过下面这个答案后,相信优劣高下就一目了然了。
“三是社会养老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一些诸如居家养老、敬老院等养老服务仍存在设施不达标、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无法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要求。”
“社会养老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这一句总括性的语言可谓是点睛之笔,一语道破天机,简明直截地勾勒出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现状的一个方面,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即能对养老问题有了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定位。随后再点缀上一些较为具体的表现,使答案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这招的高处就在于跳出了丛山峻岭中,识得了庐山真面目。也即把层次由一些琐碎的表象提升到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全局,结论定的高,且定的准。
经过以上实例的分析,相信大家对“高度”这一概念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概括的有高度,缺少深厚的知识底蕴,缺少对社会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缺少必要的总结归纳训练,是很难达到那种深入浅出的境界的。所以,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要尽量多读一些评析时政热点的文章和书籍,看看他人是怎么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深刻见解的。此外,在日常的练习中,也应有意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剖析问题本质的方法,积累高度概括的经验。
读过书、会读书,才有高度;深思考、善提炼,才有高度。归根结底还是工作能力的考查,能不能站在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许正是这类试题所测查的初衷所在。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愿此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以助各位考生在实战中“目穷千里外,更上一层楼”!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