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今年申论的整体趋势?
李永新:首先谈到2011年国家申论科目命题发生重大变化,并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第一,以往的申论考试无论是副省级以上还是地市以下都是同一主题或相近主题,但此次申论考试则完全不同,副省级以上关注黄河治理与中华文化,地市级及以下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和无根文化;
第二,考试出现应用性新题型。副省以上要求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黄河的历史、治理文化、精神制作一个宣传手册,地市以下则要求以县政府名义写公开信这样的考题形式。
第三,此次考试更加强调以政府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明确具体角色,要求分别“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以及“以县政府的名义”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此次考试不是简单的就问题说问题,并且来解决问题,而是和中华文化、中华精神以及无根文化等很多精神与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解决问题,更加强调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播,有利于提升与传播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主持人:这次申论最能拉开考生差距的题您认为是哪个?
李永新:一般来说,申论考试有四道大题五道小题,分别为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对策阐释、文章论述。其中归纳概括题相对来说题目难度较小,而最后的文章论述对大多数考生而言都有一定难度分数普遍不高。因此真正拉开差距的题目主要是综合分析和对策阐释题。在这两种题型上,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往往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二是对作答要求的理解不够准确。例如要求里面往往会提到“有针对性”,那么考生就必须真正从材料所谈到的要点出发,进行分析论述,不能重点不明或泛泛而谈。
从这次的考题来说,副省级以上试卷的第三题,即国家要求做一个宣传手册,包括四个方面——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与中华文化,黄河的精神。要求考生写出这个手册的提纲,这既是一道实务的应用文写作题 ,又是一道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试题,它对考生的综合文化知识基础要求极高。题目中既涉及到黄河精神、黄河文化这些现实的重大文化命题,又涉及对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的理解,不仅要求考生对材料有透彻的理解,对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等背景问题有深切的把握,而且要有较高中华古典文化、甚至古典诗歌的修养和造诣,以符合撰写宣传材料的要求。
所以我认为,考生的主要差距,就体现在综合文化知识、文化修养的水平上。公务员申论考试不仅要考知识、考能力,还要考修养,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亟须引起重视的趋势,也是我在讲座中、对媒体的访谈中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持人:对于未来想要参加地方省市考试的考生来说,本次国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李永新:提醒考生们一定要注意,对于申论考试来说,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认识和分析非常重要。而国考往往能透露出当年度国家对于哪些热点事件比较关注,虽然考过的热点不会直接再次出现,但是这一热点所代表的领域和范围则极有可能出题,因此需要引起考生们的重视。
省考一般是国考成熟命题模式的复制,一些新的命题思路、方法,在国家层面实行成熟之后,就会具体落实到地方考试之中。尤其是一些对国考跟风较紧的地方考试,如浙江省考,以及部分省市的联合考试,与国考命题风格极其接近,完全是对国考命题模式的复制和创新演化,其总体思路与国考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今年出现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命题”方式表现得极为明显,完全可以相信,多种题材和主题的综合命题将成为今后国考、省考统一延续的趋势。其次,今年的国考还对精神层面的问题、对农民工二代境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考查,这提示考生备考省级考试的过程中,要注意精神文化类热点问题和民生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类问题。中公今年多次以不同方式向学员发送了“农民工”、“城乡二元化”、“城乡一体化”等相关主题的热点学习资料,考生复习时应该借鉴这种筛选热点的思路,在热点搜集和积累中明确方向,确保备考复习与考试命题的吻合,以保证参加考试时一击必中。主持人:今年的国考笔试已经结束,那么考生们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呢?李永新:笔试结束以后,提醒广大考生在经过适当的心态调整和休息之后,并不能放松下来。因为后面还有更加严峻的专业课考试和面试在等待着。首先要和用人单位确定是否加考专业课,主要考试内容是什么。而对于只用参加面试的考生来说,相对笔试,面试的对手实力更强,竞争也一定更加激烈。加上近两年国考面试“非模式化”和“反套路”趋势明显,对于考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尽快投入面试准备,而不是等到成绩出来之后。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