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部分的绝大多数题在解题中并不直接用到逻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削弱、解释、假设、支持等类型题。一般来说,未经过任何逻辑训练的成年人都可以答对一半以上的逻辑考题。但是仅仅答对逻辑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答得快。因为在考场中,时间充足是得高分的必要条件。因此逻辑的高分对策就是,反复做题,形成题感,解答又准又快。具体说来做好如下几点:
1. 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三段论的格式和成立的规则、对当关系、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转换等,这些都是做归纳推理题、假设题和削弱题的基本知识。下面以必要条件为例进行总结。
必要条件:除非/只有李莉考上了北大的IMBA,她才会笑的,不然她不会笑的。
形式:除非/只有A,才B/否则非8。
总结:
(1)前包性,前件包含后件,直观表示如下图所示。
(2)逆推成立性,A与B的关系,有A不一定有B,有B定有A。
(3)命题具体性,A、B是具体的命题,只能缩小B,扩大和篡改有可能使命题不成立。
(4)可能相等性,若“除非B,A才成立”,则有A=B,A与B同时出现。
应用解题:
例1. 林园小区有住户家中发现了白蚁。除非小区中有住户家中发现白蚁,否则任何小区都不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静园小区可以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断定真假?
I. 林园小区有的住户家中没有发现白蚁
Ⅱ. 林园小区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Ⅲ. 静园小区的住户家中都发现了白蚁
A. 只有I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I、Ⅱ和Ⅲ
解析:D 本题A=“小区有住户发现白蚁”为B=“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的必要条件。
I≠A,且不属于A,篡改了A命题,故不能判定真假;
根据逆推成立,正推不一定成立的规律,故Ⅱ不一定成立;
Ⅲ扩大了A命题,故也不能判定真假。
所以选D。
由上例可以看出,基本概念和规则总结得很细,记得清楚,对解题的帮助非常大。但我们的主要精力不应该全放在书本知识上,因为大部分的题在解题中并不需要直接用到逻辑知识。具体地说,学习书本知识占20%的时间,做题和总结占80%的时间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
2. 总结出规律或套路
绝大多数逻辑题有规律可循,总结出规律或套路,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做逻辑题非常忌讳做完之后就不管了。一定要把花时间较长的难题和做错的题弄通、弄透彻甚至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在总结出规律之后才罢休,才有可能具备逻辑考高分的素质。
3. 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逻辑题题干一般较长,有些题让人读了半天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有些题让人觉得非常“绕”,而在考场上分秒必争的情况下,良好的解题习惯,不仅有助于快速解题,对于超水平发挥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题做得多了,熟能生巧。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①读题。有人习惯先读提问部分,再读题干部分;大多数人从头至尾读下去。总的来说,第一种读法,针对性强一些。②理解题意。对一些人物较多、关系较为复杂的逻辑题,用图表、集合和数学表达式把它们写到纸上之后,找到突破口,再解题。③掐时间做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到底来源于熟练程度。④对于难题和错题,高度注意,一定要多总结和讨论。下面举两个例子体会一下。
例2. 李浩、王鸣和张翔是同班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其中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重庆人,一个是辽宁人。李浩与重庆人不同岁,张翔的年龄比辽宁人小,重庆人比王鸣年龄大。
1.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 李浩是湖南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辽宁人。
B. 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辽宁人。
C. 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辽宁人,张翔是湖南人。
D. 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重庆人。
E. 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湖南人。
2. 根据题干所述,以下哪项是关于他们三人的年龄次序(由大到小)的正确表述?
A. 李浩、王鸣、张翔。
B. 李浩、张翔、王鸣。 。
C. 王鸣、李浩、张翔。D. 张翔、李浩、王鸣。E. 张翔、王鸣、李浩。
解:由题意可得下表:
湖南人 重庆人 辽宁人 | |
李浩 王鸣 张翔 |
≠
<(≠) <(≠) |
第一步,由表可得突破口:张为重庆人。
第二步,代和张为重庆人得:张>王,张<辽宁人,则王不是辽宁人。
第三步,得:王为湖南人;李为辽宁人。
第四步,得:李>张>王
故分别选D、B。
小结:一般来说,短时间内人能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抽象记忆。而转换成表格、图形或数学表达式等之后,对题意的理解更为清晰、明了。对推理的简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4. 先易后难,做到考试得分“效用最大化”
先易后难是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逻辑判断考试是一种能力型考试,同时也是一种快速反应能力的考试。没有很多的时间给考生在考场上进行仔细反复的推理论证,所以,考生最好将容易做的题和中等难度的题挑出来先做,后面再做较难的题,而且这种安排是符合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的原则的。如果因为几道难题将自己卡住了,结果连最简单的、可以轻松拿下的题都因为没有时间做而丢分的话,实在可惜。考生完全可以将简单的题先一网打尽,将该得的分数得到,然后再用余下的时间攻克难题。这样的话,考生心里也有底了,做题的情绪可以控制下来,能够用一种沉稳的心情向高分进军。
5. 考前集中训练做题,把握关键
不要吝啬在逻辑上多花些时间,在判断推理部分,逻辑是收效最快、费时最少的科目。做逻辑题不必贪多,大致做好历年国考真题和本省的历年真题便已足够。特别是历年的考题,一定要反复做,细细地总结。历年考题不仅使你熟悉考题类型和形式,而且还可以使你在考场上对绝大多数题产生不陌生、不害怕、似曾相识的心理优势。具体地说,反复做题,一般的题,大概做2~4遍,历年考题至少做3遍。考前60天,是行测成绩提高最有效的阶段,每天有必要花20分钟精练,并花上几个小时总结错题和难题。这样一来,进入考场时,逻辑部分的题目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送分的部分。在这里国家公务员网衷心预祝广大考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