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整理:2011申论标准表述之加快技术创新。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产业技术水准低,自主创新严重不足,很多企业都以来料加工为主。从这个意义来说,目前的中国还只能说是“世界加工厂”,具体体现在:
一、中国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制造”自身并不具有高效益性质。目前,我国单位资源产出平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至1/20;从业人员生产率只相当于1/30至1/40;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电子工业规模排在世界前列,但芯片制造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了二至三代。
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成为所在产业链的集成者和操控者,分享了更多的利益。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情况看,在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中,授予的专利也多为跨国公司所拥有,其份额约占到80%—90%。如果不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的发展将难以摆脱跨国公司专利壁垒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原因:
一、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国内企业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下过于追求速度,不愿意下苦功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现有高管人员任用制度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团队迫切追求近期利益,几乎谁也不愿意“我这一届投入自主研发,下一届或再下一届赢得收获”;以及一些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主业已经模糊不清,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而当这些企业面对技术需求时,普遍采用的却是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不断循环法,向国外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由于没有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使我们的技术能力始终落后于引进来的、正在应用的技术。当这些正在应用的技术需要更新的时候,只能再引进,本国的技术人员实际被边缘化了。
二、地方政府利用外资的方法存在误差,导致技术创新阻碍重重。外资愿意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行为,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潜力大、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比较低廉、各种政策十分优惠,但这种低成本优势是不可能永存的,当前我国沿海地区便面临着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甚至一度出现“民工荒”,以往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或消失,产业随同资本的再次转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些地方没有深刻理解国家“以外促内”的战略意图,把本地发展的希望过多地寄托于外资,宁愿给外资无限制的“超国民待遇”,而不愿下苦功推进本地企业改革、提高本地企业竞争力。
三、我国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不足。我国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仅为30%左右,远低于世界多数国家相应发展阶段时政府投入占50%的水平,更低于印度、巴西60%~70%的水平。
四、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大量资金,但我国缺乏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机制,导致企业的这部分资金无法及时便利地从金融机构获取。创新力较强的民营科技企业更受到金融政策限制贷款的困难,而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基金尚未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五、许多技术创新人才或被埋没,或大量流失。由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匮乏,技术创新人才在企业内缺乏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开发创新的动力,一些技术创新人才在国内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选择外企或出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巨大损失。
六、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技术创新速度不快。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对技术创新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而我国缺乏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技术创新要素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使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国外相比受到影响。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