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现,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题中对成语的考查在题型和题量上都有所增加,难度也持续提升。题型上除传统的一空成语、两空成语、实词+成语外,还出现了三空成语。专家建议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理解成语含义方面最常犯的四种错误,并掌握判断成语是否恰当的方法。
一、理解成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几个误区
理解成语含义是破解成语类题目的基础,也是关键。理解成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几个误区也是考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望文生义、断词取义、忽视多义、形近音近混淆。
(一)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指不了解某一成语的确切含义,只牵强附会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的现象。
【示例】 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点拨:“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将“差强人意”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与其本义几乎相反,属望文生义。
(二)断词取义
断词取义是指在理解成语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语素的意义,从而作出错误或片面的解释的现象。
【示例】 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点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句中只断取了“首”所含的最先、最早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属断词取义。
(三)忽视多义
多义成语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成语。对于这种成语,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只关注了成语的常用义,而忽视了成语的其他含义。
【示例】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点拨:考生若只将该句中的“想入非非”理解为“胡思乱想”,则很容易据此认为其用在此处不恰当。其实,“想入非非”也可理解为“人的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之义。而本句中恰恰使用的是后者,是恰当的。
(四)形近、音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在理解时极易混淆。对于这种题目,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从成语的相异语素入手进行辨析,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成语进行归纳总结。
【示例】 辽宁队小伙子们不孚众望,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助威声下,最终以3比0战胜对手,取得春节后的第一个主场胜利。
点拨:“不孚众望”意为不能使群众信服。这与句中表达的取得胜利的意思不相符。此处应用“不负众望”,表示不辜负群众期望的意思。这两个成语的区分可从“孚”与“负”的意思入手:“孚”意为令人信服;“负”意为辜负。
二、如何判断成语是否恰当
要应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成语类题目,仅仅理解成语的含义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相应的成语。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在做题时考生可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老朋友之间等。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辨析成语之间在适用对象上的区别,避免误用。
(二)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
有些成语意思相近,但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度比前者重;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二者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义比前者重。在做题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从侧重点角度判断
有的成语含义大致相同,但是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彼此在语义侧重上存在差异。如“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二者都有用空想安慰自己的意思。前者侧重用根本不能兑现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后者侧重用对前途的预想来慰藉人们。实际中具体应该选用哪个才贴切,则需要考生结合相关语境斟酌选择。
(四)从感情色彩角度判断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在运用成语时,因为目的、场合、对象等的不同,就需要使用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在做题时,考生需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不同,并进行有效辨析。
(五)从语法角度判断
作为一种特殊的短语,成语也有词性之分。成语从词性上大致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四类。动词性成语(如苟延残喘、喜新厌旧),数量最多;形容词性成语(如合情合理、自私自利)都可以做定、谓、主、状等。名词性成语(如繁文缛节、缓兵之计),可以做主、定、宾。副词性成语(如设身处地、不约而同),较少,只做状语。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词性,选择句法功能与语境相吻合的成语。
(六)从语义重复角度判断
成语本身含有一定的意义,若不注意将成语与句子语义进行比照,有可能就会造成成语含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如:“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成语“当务之急”中的“当”已含有目前的意思,句子中再用“目前”就多余了。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用书可参考《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