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做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1人,候补中央委员15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具有较好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十二日对媒体解读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说,十三亿人为主体的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全面改革、全面创新、全面开放阶段,这意味着中国进入全面崛起的新时代。
他分析说,全面建设时代,就是全面建设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和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即中国式的现代化社会。它将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促进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相协调;既加速城镇发展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加快沿海地区发展,而且向中西部地区提供帮助;不仅使已经富裕起来的人民更加富裕,而且使没有富裕起来的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使所有的贫困人口彻底摆脱和告别贫困。
改革成为中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改革时代,就是全面消除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调动十三亿人民的积极因素,处理好、调节好不同地区、集团、个人之间的矛盾与利益,激活所有人的创造力;就是从局部改革到全面改革,从国有企业、银行改革到政府改革,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就是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全面创新时代包括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
对外开放是中国本世纪最重要的基本国策。全面开放时代就是要在世界最多的人口国家建立全面开放的经济、全面开放的市场、全面开放的社会和全面开放的文化。中国的全面开放不仅有利于十三亿中国人民,也地贡献于世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胡鞍钢表示,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看,如果说“美国奇迹”和“日本奇迹”对世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那么“中国奇迹”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远超过美日。
4.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