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1.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基础巩固题
1.给加点字注音。
攒( ) 拗( ) 确凿( ) 菜畦( ) 桑葚( ) 轻捷( ) 蟋蟀( )( ) 臃肿( )
脑髓( ) 书塾( ) 蝉蜕( ) 人迹罕至( ) 人声鼎沸( ) 脊梁( ) 倜傥( )( )
2写出下列形近字的读音并组词。
络( ) 荚( ) 仿( ) 蜕( )
落( ) 颊( ) 妨( ) 悦( )
寇( ) 倜( )
冠( ) 惆( )
3.解词。
①确凿:
②臃肿:
③攒:
④机关:
⑤鉴赏:
⑥人声鼎沸:
⑦恭敬:
⑧高枕而卧:
4.为下列句子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A.扫;B.揭;C.掀)开一块雪, (A.现;B.晾;C.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A.架;B.支;C.撑)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 (A.洒;B.放;C.撒)些秕谷,捧上 (A.拴;B.系;C.扣)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A.牵;B.拉;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A.收;B.拉;c.抽),便 (A. 逮;B.捉;C.罩)住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是作者当时的乐园。
D.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即早晨的花傍晚时拾起来,意即晚年回忆早年之事。
强化提高题
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回答问题。
6.第7自然段中捕鸟的条件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
7.第9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找出表达感情最关键的一句。
8.第9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9.第ll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
10.展开想像,仿照第9自然段中“也许……也许……也许”三句话,再写三句话,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11. “我不知道……”一句,是作者真的不知道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
12.第9自然段中的“……”,省略的是什么内容
课外延伸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往事依依
于漪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miǎo),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是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6)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素娥:嫦娥;婵娟:美好的容态。)“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
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13.解释下列词语。
①徜徉:
②芳菲:
14.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心底涌动着一股热流。从文章中,你能体会到于漪老师少年时代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那种涌动着的感情吗
15.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本文中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 请你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下面,并说出它好在哪里。
16.文中说,“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 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走出地平线
贾宝泉
①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问自己:我能走出地平线吗
②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周边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自己作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
③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④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摸它。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⑤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⑥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
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⑦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⑧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于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一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⑨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作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17.本文是一篇融景、情、理于一炉的散文。想一想,作者写的是什么景象 抒发了什么感情,又寄寓了什么道理
18.本文第①段中,“我能走出地平线吗 ”你认为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19. “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0.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读完后你一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把你生活中的类似感受或当时的想法,真实生动的描写出来。
21.文章最后一段写得非常深刻并富有哲理,你对此段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
1.cuán ào záo qí shèn jié xī shuài yōng suǐ shú tuì hǎn dǐng jǐ tì tǎng
2. 络(luò)脉络 荚(jiá)皂荚 仿(fǎng)仿佛 蜕(tuì)蝉蜕
落(1uò)落叶 颊(jiá)脸颊 妨(fáng)妨碍 悦(yuè)喜悦
寇(kòu)敌寇 倜(tì)倜傥
冠(guàn)冠军 惆(chóu)惆怅
3 ②臃肿:本文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①确凿:确实。③攒:凑在一块儿。④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⑤鉴赏:鉴定和欣赏。
⑥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⑦恭敬:对尊长或宾客严肃而有礼貌。⑧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A C B C B A B C 5.C 6.总须积雪覆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7.表达了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感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8.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9.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10.也许是因为翻开断砖毁了泥墙吧,也许因为爬树毁坏了菜畦吧,也许因为抓鸣蝉影响了大人们休息吧。(言之成理即可) 11.不是。作者是模拟儿时的语气和心理特点写的,这样更符合全文特点。12.“我”猜测到的家人送“我”进书塾的其他原因。13 ①徜徉:安闲自在的步行。②芳菲:花草芳香。14.略15.略16.一个成功的学者,必须博览群书,具有广博的知识,还必 须努力实践,不断创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最佳时期,凡是有抱负、有作为、有志向的青少年,绝不会只读几篇课文就自我满足,而要抓住课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各种知识。17.作者写的是对地平线的依恋与谢忱,又有对地平线的诅恨与否定。作者以地平线为象征,寄寓了这样的道理: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从而不断扩展自己的胸襟。18.这一句以设问的方式揭示了话题,具有总揽全文的作用,全文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19.这一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颇具哲理意味,以走出地平线为喻,说明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应该解放思想,扩展自己的胸襟,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达到新的境界。20.略。运用描写手法,力求生动、形象地把当时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21.略(围绕中心来谈即可)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