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课文探究
1.在这篇短篇小说中,叙事有详有略,请你概括出略写和详写的内容。
2.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位老当益壮的老交通员,这个人物形象具有那些性格特征?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文中说“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请你分析一下,他自信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他“过于”自尊?
4.本文有多处对白洋淀风光的具体描绘,请概括出本文环境描写的特点。
5.敌人对白洋淀实行了严密的封锁,可是“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由此你可以想到什么?读了这篇小说,又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947年3月
1.在文章的第一段里,作者具体描写了白洋淀的苇,点明了人和苇的关系。请你简要分析人和苇具有怎样的关系?
2.文章在记叙采蒲台干部群众的英雄事迹时为什么要先写“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3.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迹?通过这个事迹的记叙,赞颂了什么精神?
4.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资料网站
孙犁的榜样
南开大学外语学院 龙飞
当代文学大师孙犁离开了我们。在他病逝的第二天,也就是2002年7月12日,大师工作过的《天津日报》推出一个“特刊”,刊登了报社同仁对大师的回忆文章。其中一篇孙秀华撰写的《孙犁教我做编辑》,令人读后感慨万千。
文中写道,孙犁收到的信件很多。除老朋友外,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青年和作者。他对这些信很看重,几乎每信必复,哪怕写几行字也要向对方作个交待。他常把收到的稿子交给报社文艺部的编辑,要求编辑一定要认真地看,采用与否都必须给作者一个答复。他说“业余作者写一篇稿子不容易,人家把稿子寄给了你,心里天天都在盼着。你当编辑的应该理解作者的心情……”孙犁对素不相识的无名作者多么尊重啊!他常常嘱咐年轻编辑,改稿务必慎重,别“不懂又自以为是”,弄清楚再改,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问,“千万别大笔一挥,滥用你当编辑的权力”。如果给人改错了,见报后作者心里会很别扭的……
我读着读着这篇文章,仿佛觉得这是个遥远遥远的故事,讲的是位遥远遥远的老人。
确实,孙犁的人品和文品都非常高尚。他不仅是位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同时还是一位热情关爱作者、热情培养文学人才的好园丁!只可惜目前像这样的园丁实在是太少太少啦。
(摘自人民网《中华读书报》)
2 芦花荡
课文探究 1.略写的是老交通员负责的里外交通、运输粮草和护送干部。详写的护送两个小女孩到苇塘里寻找部队。2.这位老交通员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具有强烈的自信和自尊心,并且还有着敢于向敌人讨还血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3.他自信的原因是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他的自尊主要表现在:在护送两个女孩过封锁线的时候,由于自信,而使大女孩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4.本文的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5.从苇塘里的歌声可以想见到:我们坚持抗战的队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具有不怕艰险,乐观豪迈,斗志昂扬的情怀。另外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老交通员的努力使部队的给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读了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阅读拓展 1.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密。 2.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采蒲台的苇真的很好;二是有赞美采蒲台干部群众的用意;三是用这句话引发出在采蒲台的英雄事迹。这是一种托物抒情的写法。3.本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面对敌人的屠刀而英勇不屈的事迹,赞颂了抗日军民坚毅刚强、宁死不屈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4.本文的写法主要是:先写景状物,后叙事写人,并在叙事中抒发对抗日军民的敬仰之情。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