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3中考语文备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试题3

字典 |

2012-09-03 10:17

|

推荐访问

中考语文

【 liuxue86.com - 中考语文 】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1.考点再现

  (1)填空。

  ①丁肇中是著名的美籍______物理学家,________奖获得者。

  ②“四书”指的是儒家主要经典《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华裔 ②《中庸》、《论语》、《孟子》③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2)课内阅读

  ①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

  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②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

  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

  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

  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买验者

  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④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________(突破、进展)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________(突破、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1)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写在横线上。

  2)选文具有相对完整的论述结构,请用 “/”划出它的层次。

  ①②③④

  3)选文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4)儒家的“格物致知”与科学家的“格物致知”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5)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的两个了解的内容,你了解了多少?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突破 进展 2)①/②③/④ 3)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4)不一样。儒家偏重于理论,而科学更注重实际。5)略

  2.考向指引

  考考你的综合素质

  1)自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请从地理学角度,说明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代诗人贺苏《香港回归》:“七月珠还日,百年耻雪时。老夫今有幸,不写示儿

  诗。”

  请联系历史,说说“珠还”、“雪耻”两词的具体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有明志诗云:“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请从物理学角度,阐述磁针指南的原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代于谦借《石灰吟》托物言志,表明坚贞不屈、为国献身的心迹: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从化学的角度,用文字阐述诗中“粉身碎骨”和“留清白在人间”的两个化学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从认识论的角度立意,阐述诗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宋代张俞的《蚕妇吟》:“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常被我们理解为“一种强烈的阶级反抗情绪的流露”。然而,余秋雨先生却认为“那

  是搞错了”。

  请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余秋雨先生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这几道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各学科之间没有一定的界限,而是互相渗透的。这也就要求学生学好各门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对自己综合能力一次很好的测试。

  【答案】

  1)这是由于纬度或海拔高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2)1887年,英国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胁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强行租占我国香港,造成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1997年我国政府收回香港,香港这颗“东

  方明珠”终于回归祖国。

  3)磁针石有磁场,有两极,受到磁场南北两极的吸引,它的一端始终指向南方。

  4)碳酸钙(矿石)受高温变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

  成碳酸钙。

  5)植物生长靠光合作用,为争取到更多的阳光总是忌阴趋阳。

  6)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多方面考虑。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7)诗中所传达的是中国传统的、落后的农业文明对新生的、先进的城市文明的歧视心理;是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对商品经济的否定。

  3.阅读精炼

  珍惜愤怒

  ⑴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且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⑵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酒烟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⑶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⑷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⑸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⑹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 当人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⑺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⑻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是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⑼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⑽喜可以伪装,愁可以加以伪装,快乐可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⑾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⑿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⒀愤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⒁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

  生命的壮美。 (选自《毕淑敏散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麋鹿( ) 馈赠( )

  2.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

  3.从体裁上看,本文应属以议论为主的散文,“起承转合”自然。请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A.⑴~⑸段为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⑹~⑻段为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⑼~⑾段为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⑿~⒁段为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句子“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改为陈述句。

  陈述句:

  5.毕淑敏的文章语言挥洒自如,我们学过与本文语言风格相似的文章

  6.请模仿句子“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再写一个句子。

  愤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启发和感想,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mí kuì

  2.欲扬先抑

  3.A.揭示题旨,照应题目 B.阐释愤怒在情感和生活中的地位

  C.进一步阐发愤怒特有的本质特征 D.呼吁人们珍惜、保持愤怒(意近即可)

  4.你不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

  5.《提醒幸福》

  6.举例:愤怒是人生事业之树葱笼茂盛的鲜嫩绿叶。

  7.可谈张扬正气,该愤则愤,该怒则怒;也可谈不可无故而愤怒,要制怒、慎怒等。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领悟( ) 彷徨( )( ) 袖手旁观( )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

  C.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实验的过程仅仅是消积的观察。

  B.解放军总部授与我一枚荣誉奖章。

  C.这件事让我不知所措。

  D.我很容幸被邀请去清华大学演讲。

  4.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

  A.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

  (2)最使找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彷徨:

  (3)在环境激变的今天。

  激变:

  (4)新的知识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清谈:

  二.强化阅读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6.从文中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7.从选文看,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8.选文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 。

  9.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强调对于格物和致知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指什么

  10.令天:格物盈知”的意义是什么

  11.本段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12.“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个相同关系的复句。

  自信不但是 ,而且 。

  13.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一. 链接课外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的方法不同,①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咸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做珍贵的友谊。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四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可容得下百川之流,②听得进“敌对”意见。

  14.对本文的论点,人们有四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将应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

  A.议论 B.说明 C.抒情 D.叙述 E.描写

  16.引号主要有以下用法,文中画波浪线的①②两句话中的引号各是哪种用法 将应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①( ) ②( )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D.表示讽刺的意思

  E.表示否定的意思

  17.文中有三句名人言论,请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是道理论据的,在句后的括号内画“√”;不是道理论据的,在句后括号内画“×”。

  ①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 )

  ②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 )

  ③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 )

  18.这篇短文先后运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略 2.B3.C 4.D 5. (1)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2)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3)激烈变化。 (4)不切实际的谈论。

  6.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7.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8.道理论证 9.培养实验的精神,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10.(1)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2)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1.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应该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2.自信不但是在学习文化知识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1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

  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14.C 15.D 16.①A ②E

  17.①(√) ②(√) ③(x) 18.引证法 例证法

  一、 基础识记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并解释整个词语。

  物 知:

  手 观:

  不 所 :

  一 风 :

  2、填空

  (1)丁肇中,美籍华裔 , 奖获得者。

  (2)宋代思想家 将《 》、《 》、《 》、《 》编在一起,称为“ ”,是 家的主要经典。

  (3)《大学》中提出的 、 、 、 、 、 、 、 、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4、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寻求新知识, 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C.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5、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

  (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领会)的。

  二、 整体感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标题即是论点.( )

  (2)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作者抨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认为它歪曲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

  (3)“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指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因此,从实践中去探察物体是学术的基础( )

  (4)作者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论证的是什么才是正确的探察物体的方法( )

  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这一观点

  三、 课内文段阅读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

  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打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四、

  五、 课外文段阅读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的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这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这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是 (10字以内)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5.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一、基础识记:略

  二、整体感悟:

  三、课内文段阅读:1.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4.例证法,道理论证。5.不能,否则就不能突出途径的单一性

  四、课外文段阅读1.知足 安分 达观(“难免”不得分)没有尽应尽的责任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解除掉责任”不得分,“解决责任”得1分)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就“最苦”或“最乐”某一方来表述,不得分)5.本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6.(1)每一个人都有责任;(2)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3)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人痛苦。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想了解更多中考语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湛江中考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73924.html
延伸阅读
中考语文作为考试的第一门科目,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开头语文就发挥不正常,势必也会影响接下来考试的情绪。那如何做好语文考试的答题规划,让后面的考试更顺利呢?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小编一
2020-07-11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
2020-07-09
你的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考试栏目组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试试自己能考多少分吧,想知道更多相关中考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语言积累·运用(
2019-02-22
《2019年中考语文常考话题素材(3)》由本网站小编整理而出!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的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站更新!祝您前程似锦!2019年中考语文常考话题素材:成功与挫折1
2018-12-21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中考
2020-06-04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备考: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备考:古诗中的虚实
2020-07-02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答题备考建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答题备考建议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