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记叙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语言品味能力
常见考点
语言品味能力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命题考查的能力点之一,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文本解读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其常见考点如下:①品味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②品味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③欣赏优美、精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包括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哲理性)。
考点解读
中考对语言品味能力的考查大多采用主观性试题,其题型有:品析指定的词句;规定一定范围,在文中任选一两处来品析;做批注等。
联系语境,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所谓语境,通俗地讲,就是词句所在的上下文。只有联系上下文,理解、体味、推敲,方可有所领悟。语言品味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一是“移”(交换词序),以品味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二是“易”(改),以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三是“增”(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字词),以品味语言的简洁性;四是“删”,以品味语言的严密性。
阅读训练一
让苦难芬芳
①最近认识一个朋友,是个农民,做过木匠,干过泥瓦工,收过破烂,卖过煤球,在感情上受到过致命的欺骗,还打过一场三年之久的麻烦官司。现在他独自闯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做着各种各样的活计,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经济上也没有任何保障。他看起来仍然像一个农民,但是他与乡村里的农民不同的是,他虽然也日出而作,但是不日落而息——他热爱文学,写下了许多清澈纯净的诗歌。每每读到他的诗歌,都让我觉得感动,同时惊奇。
②“你这么复杂的经历怎么会写出这么柔情的作品呢?”我曾经问过他,“有时候我读你的作品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只有初恋的人才能写得出。”
③“那你认为我该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呢?《罪与罚》吗?”他笑。
④“起码应该比这些作品沉重和黯淡些。”
⑤他笑了,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家家都储粪。小时候,每当碰到别人往地里送粪时,我都会掩鼻而过。那时我觉得很奇怪,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使庄稼长得更壮实呢?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坏,也没有堕落,甚至连麻木也没有,就完全明白了粪和庄稼的关系。”
⑥我看着他。他想做一个怎样的比喻呢?
⑦“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储在粪池里,它就会一直臭下去。但是一旦它遇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对于一个人,苦难也是这样。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槃,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⑧这个智慧的人,他是对的。土地转化了粪便的性质,他的心灵转化了苦难的流向。在这转化中,每一道沟坎都成了他唇间的洌酒,每一道沟坎都成了他诗句的花瓣。他文字里那些明亮的妩媚原来是那么深情、隽永,因为其间的一笔一画都是他踏破苦难的履痕。
⑨他让苦难芬芳,他让苦难醉透。能够这样生活的人,多么让人钦羡。
⑩后来,我把他的一首小诗抄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健康的赤足是一面清脆的小鼓
在这个雨季敲打着春天的胸脯
没有华丽的鞋子又有什么关系啊
谁说此刻的我不够幸福
(乔叶/文)
1、请赏析第①段“他热爱文学,写下了许多清澈纯净的诗歌”一句中加点短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么多事”,具体指上文中提到的哪些事?(摘录原文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说他“完全明白了粪和庄稼的关系”,他明白了“粪和庄稼”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与标题“让苦难芬芳”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引用他的诗歌有什么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二
洞庭一角(节选)
①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1046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被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②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③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罢。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④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⑤于是,浩渺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⑥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⑦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⑧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湫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⑨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了。
⑩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11)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2)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是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著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余秋雨/文)
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句话”,具体是指《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本文第②段,谈谈你对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说“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而第⑦段又说“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
小”,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相关语句,谈谈作者对范仲淹作出了哪些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阅读训练一
1、“清澈”即不浑浊,“纯净”即不含杂质。这两个词语本是用来形容水质好的,这里用来形容“他”的诗歌没有受到自身苦难生活的“污染”,显得如水般清纯、高洁。
2、(1)(他)是个农民,做过木匠,干过泥瓦工,收过破烂,卖过煤球;
(2)在感情上受到过致命的欺骗,还打过一场三年之久的麻烦官司;
(3)独自闯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做着各种各样的活计,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经济上也没有任何保障。
3、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储在粪池里,它就会一直臭下去。但是,一旦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
4、示例:(1)苦难是一种宝贵的营养;
(2)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苦难。
5、在这转化中,每一道沟坎都成了他唇间的洌酒,每一道沟坎都成了他诗句的花瓣。
6、(1)激励自己;
(2)呼应开头;
(3)深化主题,即他仍“让苦难芬芳”着。(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阅读训练二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吞纳”即接纳、认同之意,这里是指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哲言”随着文势的递进,水到渠成地为读者所接受,所认同。
3、洞庭湖的“大观”和“一阴”“一晴”的自然景观,均被范仲淹写入《岳阳楼记》中,所以说“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而文章中的“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两句,被后人刻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的一个门坊上,这篇文章,也被后人巨幅刻于楼内中堂,即所谓“文章化作了景观”。
4、不矛盾。洞庭湖的“小”是相对于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胸怀而言的;洞庭湖的“没有这般小”是指洞庭湖文化能包容儒家、道家等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的天下意识,就显得“逼仄得多了”。
5、(1)盛赞范仲淹“先忧后乐”的阔大胸襟;
(2)盛赞《岳阳楼记》滚滚滔滔的文势;
(3)委婉地批判了范仲淹儒家天下意识的局限性。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