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出去了,却没能把国外的东西用好。有些孩子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就在国外混一个文凭出来,最终被劝退、淘汰。没有把国外的资源用好,真的是浪费钱了。”摆脱长辈束缚,跑到国外混文凭;身边可利用资源丰富,却两眼不观,两耳不闻,没有最大化地利用院校资源。在赵永飞的印象中,这样的例子在留学生中并不鲜见。
“海归也罢,非海归也罢,职场择人,看重的是个人能力。留学生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国外环境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起来,好在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赵永飞认为,近年来,留学上升趋势明显,回国人数也随之大幅增长,从而导致海归竞争加剧,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胜出,就要具备真实力。因此,留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外院校资源,为自己“充足电”。
说到这里,他向记者回忆起了自己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留学时的亲身经历:“假期回国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得知学校里有两位老师,他们甚至在全球享有盛名,回到美国后,我找到他们,到他们的课堂上听课,与他们频繁地交流。最终,那位老师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导师。也正是由于他的知名度,我在最初回国找工作的时候,非常轻松。”
“我们要学会争取。”美国前100名的大学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学生一定要找到这些资源,并利用它们来丰富自己。
除了争取与名师的近距离接触外,还建议留学生主动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社团活动。“凡是排名几百强的大学都会组织一项名叫再出国项目(Study Abroad Program)的社团活动。我曾利用在美国学习的一个假期去了法国。”赵永飞认为,只有把握到这样的机会,才会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宽阔。学生可以从各个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获取相关信息。
而中国留学生可以锻炼自我的另一方式就是进入当地院校的学生会,利用大学的优质资源,做一些社会性活动。“我的一位同学有在美国几所学校的读书经历,无论在哪所学校学习,她都会争取做该学校的中国学生会主席。现在,她在联合国里面工作。”
经历了长期的国内教育方式后,中国学生更多地习惯“被喂养”,接受并吸纳老师给的东西,但国外境况截然不同,没有人会主动告诉学生做什么,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争取。“我那时候会到处跑,以开阔眼界,也会交一些美国朋友,他们会讲给我许多新鲜事听。”但他也同时强调了语言在种种沟通场合的重要性。“语言非常重要,与优秀教师沟通也好,做学生会主席也罢。如果语言不过关,交流时会阻碍重重。”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赵永飞建议学生在去到国外之后,要尽快地找到校方的服务机构。比如职业规划办公室、国际学生中心等等。并且要和自己的导师搞好关系,要在相处过程中表现得诚实、勤奋。“国外院校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出国机会,使留学获得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