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次中考的洗礼,信息题越来越为师生熟知,但很多学生不喜欢信息题,有的甚至看到信息题就逃之夭夭,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掌握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信息题的主要特点是:情境新,阅读量大,但是条件隐蔽性强。创设情境的材料常涉及:微粒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新科技动态和社会热点问题。出题的时候往往所给材料比较冗长、陌生,让人云里雾里,同时有用的材料又隐含于字里行间,学生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其实,如果把“多余”的情境去除,直截了当地告诉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相应问题,多数学生是可以运用所学知识顺利解题的。所以信息题的难度只是一种“相对难度”,题干的情境化只是手段,能否成功破解这种“相对难度”,才是这类试题考察学生的目的所在,也就是我们一直培养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既然信息题只是“相对难度”,所以我们的重点就是“去情境化”,这是解决信息题的主要方法。下面举几例来说明我的这一观点。
我们先来看一道选择题:
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在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D.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本题作为一道选择型的信息题,充斥了陌生的情境,而对学生来说微粒的微观构成又是整个初中的难点。其实这道题中真正对解题有帮助的就只有一句话“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其余对解题没有什么帮助,可以忽略。忽略不必要的干扰情境,就是“去情境”。如此本题便迎刃而解。正确答案显然是C。
接着看一道填空题:
已知H、O、F、Cl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7个。我们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原子,即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上述四种原子的电子式分别为:(或 )、 、
、 。非金属原子间构成分子时是以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分子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与共用电子对关系密切。化合物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等于该元素的1个原子与其他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电子对偏离的原子为正价,偏近的为负价。如水分子的电子式中,H原子有1对共用电子对偏离,故H显+1价,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氧原子有2对共用电子对偏近,故O显-2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次氯酸(HClO)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科学实验证明,次氯酸的电子式实际上为,所有共用电子对都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氧原子,则次氯酸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判断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的偏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分子中H、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价、________价。
(2)1971年美国科学家在0℃以下将氟气(F2)从细冰末上通过,得到3mg的次氟酸。已知次氟酸的电子式为,其中氢氧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而氧氟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吸引电子能力更强的氟原子。则次氟酸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这道题涉及到的是新的知识点,而且学生必须现学现卖。但是整个题目中又充斥着大量陌生的信息。如果学生能过越过这些“纸老虎”(去情境化),直接看问题,再从题目中找寻有用的信息,就事半功倍了。其实,整个信息中的解题关键点就一句话“化合物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等于该元素的
1个原子与其他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电子对偏离的原子为正价,偏近的为负价” 。然后根据题目直接运用这一知识点,答案也就出来了。正确答案:(1)+1 -2 氢氧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不偏离。 +1 -1 (2)-1 0 。
最后看一道实验题:
科学家发现、用氯气或液氯消毒饮用水时,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化,生成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有机氯化合物。因此,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采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ClO
2。
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ClO2可以看作是亚氯酸(HClO2)和氯酸(HClO3)的混合酸酐,易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 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臭味。
(2)我国最近研究成功用Cl2氧化NaClO2(N2保护下)制取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此法与Kestiog法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3)工业上也可以在60℃时,用稍加潮湿的KClO3与草酸(HOOCCOOH)反应制取ClO2。某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ClO2,在装置图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收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
①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在A装置外面需加___________、B装置外面需加__________:
②C中所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题看起来气势很大,涉及的物质也是陌生的,很能“唬人”。其实问题的(1)、(2)都是很基础的题目,难度是比较低的。而第(3)问则要利用题目中的“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和“ClO2易与碱反应。”所以不难得出答案:(1)2NaClO3 + 4HCl = 2ClO2↑ + Cl2↑+ 2H2O + 2NaCl(2)2NaClO3 + Cl2 = 2ClO
2↑ + 2NaCl 无有害气体生成,产品易分离 (3)①60℃温水 冰水 ②NaOH溶液。
从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解答包含复杂情境的化学问题时,将冗长的题干“去情境化”很重要,可以达到化繁为简降低难度的目的。解题要与审题并进,不能让思路迷失在复杂的情境中。要善于提炼题干中的关键句,变陌生为熟悉,以便顺利地找到知识的迁移点和解题的切入点。当然学生还要锻炼好良好的心理素质,看到这类题不要慌张,更不要逃之夭夭。总之,我们要明白所有变化的基础——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