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流行“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等所谓“至理名言”,不少人对孔方兄顶礼膜拜,“笑贫不笑娼”,只要有钱,什么都肯干,什么人格、国格、理想、贞操,通通置之脑后。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有一批“四不青年”,他们一不做工,二不种田,三不经商,四不上学读书,什么也不干,靠吃银行利息过日子。他们的吃、穿、住、行都讲究豪华气派,但他们内心却十分空虚。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穷得只剩下钱”。
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虚度光阴,沉溺于电子游戏、迷恋打麻将、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空虚心理产生的原因
这可以从社会和自我两个方面来找原因。精神空虚是一种社会病。当社会运行机制发生偏差时,就会导致人产生空虚心理。
1、社会精神支柱的缺失。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信仰,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信仰。有的人“只要钱经理,不要马书记”,声言要做一个“没有理想的实惠人”;甚至有人还说“理想,理想,有钱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价值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个人价值的抹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有赖于群体意识和社会价值,但社会价值和群体意识又是建立在个人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个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就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贡献。如果社会不考虑个人价值的存在,或者过多地抹杀个人存在的价值,人就会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青少年若受到过于严厉的管教,自己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就会导致空虚心理的产生。
从个人角度来说,空虚心理来源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将社会看得一无是处,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只讲个人利益,不尽社会义务。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讲究个人得失,一旦个人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万念俱灭”。这种情形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
2、自我贬低,缺乏自信。个人的早期生活不幸,父母早逝或生活在离异家庭,从小得不到温暖与关怀,觉得自己是“瓦上霜,路边草”,自觉低贱,自暴自弃,看不到前途和光明。
(二)空虚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1、丧志综合症。“哀莫大于心死”。这种人精神空虚,意志薄弱,易受暗示,没有主见,缺乏自己作出决定去努力行动的能力。这类青少年容易加入到犯罪团伙中去。
2、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这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心理学家汤姆利尔茨将青春期称为“否定期”,认为青少年是“孤独的、骚动的一族”。
3、富贵病。多见于“款爷”和“富姐”等有钱人、上流社会的子女。由于他们的身份、地位和金钱的显赫,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有些人精神空虚,只会在享乐中寻找刺激,在刺激中寻找快乐。
4、混日子。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态行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社会责任推委给别人,自己则老等“天上掉馅饼”坐享其成,甘做一名“混混仔”。
(三)空虚心理的自我调适
针对空虚心理产生的原因,加上我们的主观能力,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空虚心理是可以消除的。
1、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现实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复杂多元的。看社会要看主流,不能以偏概全。对自己的早期不幸和家庭出身,不能怨天尤人。要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接受现实,正视现实,改造现实。
2、追求理想,坚定信仰。理想、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的“实惠人”是做不得的。
3、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名人奋斗史作为人生的榜样,从中感悟人生的奥秘,懂得做人的道理,确立“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的人生哲学。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得体验。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的价值,才不会感到空虚。
对较严重的精神空虚症还可以采用音乐式的自我心理疗法。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