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前后)的重要谋臣,先祖是战国时期韩国人,祖父、父亲都曾在韩国为相。秦灭韩国时,张良有家僮三百人,但他连死了的弟弟也顾不得好好安葬,就拿出全部家产,寻访收买刺客,谋划刺杀秦始皇,为韩复仇。
在秦始皇东游时,张良和刺客在博浪沙(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县东南)狙击未成。秦始皇下令全国搜捕刺客。张良只好隐姓埋名,逃亡躲藏到了下邳(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睢宁西北)。在那里他得到了《太公兵法》。
有一次,张良到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时,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见他是个老人,强压怒火,下去给他捡了回来。老人又命令他给穿上,张良觉得做了好事,就做到底吧,于是给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笑着走了,走了一段又返回来,让张良五天后在桥上等他。张良很惊讶,但五天后天刚亮的时候,还是去了,结果老人早就到了。老人训斥他和老人约会不该迟到,说了五日后再来,就走了。五天后,拂晓时张良就去了,结果老人还是比他先到。老人让他过五天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去了,老人高兴地把《太公兵法》交给了他。老人这样考验张良,实际上是考验他“大勇能忍”的性格,缺少这种性格的人是很难成大事的。
公元前209的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之后,张良也聚集了百号人起事,后来和刘邦相遇,就归附了他。从此辅佐刘邦转战南北,用计策帮刘邦争夺天下,成为首席谋士。
刘邦进占咸阳后,见到秦宫室里的豪华帷帐,狗马、珍宝和成百上千的美丽的宫女,就留恋起来,想长住宫中。樊哙劝说刘邦,刘邦不肯听。张良也极力劝说,说刘邦现在刚入秦就要贪图享乐,是在“助桀为虐”,还说樊哙的话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刘邦终于听了张良和樊哙的劝告,退到到霸上,得到秦民的拥护。
不久,项羽西进,见刘邦固守函谷关,大怒,打算进兵攻打。张良曾经在项羽的叔叔项伯-后掩护过他,所以,项伯听到项羽要发兵的消息后,连夜到汉军中要张良赶紧逃命。张良认为丢下刘邦逃命不仗义,于是拉项伯去见刘邦。一方面说服刘邦委曲求全,一方面请项伯回去向项羽说情。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在鸿门宴上卑辞表示臣服,项庄舞剑想加害刘邦时,项伯又出来掩护,刘邦这才得以脱身逃出虎口。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王结束,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中国西南部的巴、蜀和汉中。刘邦去领地时,张良建议他边走边烧掉栈道,以表示不再回来,消除项羽对他的戒心,使他放心地北攻齐国,给韩信后来出击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一战中战败,张良建议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联合反楚,为以后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了荥阳(今河南荥阳),刘邦为摆脱困境,打算用郦食其的计谋,复立六国的后裔,牵制项羽。张良回来后,拿过刘邦面前的筷子,一条一条为刘邦陈述利害。张良说现在很多人跟随你四处奔走,就是想以后得到封地。但你现在却扶植六国后裔,等于把这些人的希望灭掉了,他们以后还要重新侍奉原来的君主。这些人肯定会离开刘邦的。刘邦听了,马上改变了主意,把刻好的印信也销毁了。
在韩信平定齐国后,韩信给刘邦写信,说齐国形势多变,应该有个王来治理,他请求让他做代理齐王。刘邦当时正被围在荥阳,看了信后大骂,张良和陈平赶忙暗中踩刘邦的脚提醒他。刘邦赶忙改口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王!”刘邦派张良带印信到齐国,满足了韩信做齐王的心愿,稳定了一员大将。
在刘邦和项羽划鸿沟为界后,项羽领兵东去。刘邦也想西行回去,张良和陈平则建议刘邦趁项羽粮食将尽、士兵疲惫的有利时机消灭他,免得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刘邦于是追击项羽。张良又建议刘邦给韩信和彭越广阔的领地,以此吸引他们为各自利益夹击项羽。在各路大军的围攻下,项羽最后自刎而死。刘邦取得楚汉战争最后的胜利。
刘邦即位称帝后,封张良为留侯。汉朝统一之后,张良还有一些谋略对刘邦稳固江山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在封赏问题上。当时很多将领议论纷纷,觉得天下领地没有自己的份,所以人心不稳。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先封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雍齿为什方侯,使人们觉得刘邦不喜欢的都能封侯,人心于是稳定下来。二是建议在关中定都。当时有个戍卒建议刘邦在关中建都,但大臣们都主张建都洛阳,因为他们大都是中原人。张良认为关中是“金城千里”的天府之国,可以固守,可以出击。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动身向西入关中,定都在了长安。三是对刘邦继承人的影响。刘邦觉得吕后生的儿子即太子刘盈懦弱,喜欢戚姬生的如意。吕后要张良出主意,张良要太子刘盈去亲自请刘邦一直尊敬、想请请不到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当时叫四皓。后来四皓果然陪太子入朝。刘邦见了,知道刘盈得民心拥护,从此再不提改立太子的事了。
张良死于汉惠帝六年,谥号文成侯。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