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高阳酒徒”出自《史记》,指好饮酒、狂放不羁的人。最早的“高阳酒徒”叫郦食其,有趣的是,“酒徒”的称谓是汉高祖刘邦逼出来的。
郦食其(?~公元前203年),秦陈留县高阳(今开封杞县高阳镇)人。家道贫寒的郦食其一生有俩嗜好,一是喝酒,二是读书,从而造就了他的书生气质和狂放性格,是个心高气傲、有见识、有才能的儒生。可惜生逢乱世,报国无门,默默无闻地隐居乡间。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时间各地豪杰蜂起,陈胜、项梁、项羽、刘邦都是当时涌现出的造反英雄。这些大腕中,尽管前三人都比刘邦名气大,但郦食其并不看好他们,而只做刘邦的“粉丝”。当得知刘邦兵临陈留后,就急切地想跟这位斩蛇逐鹿的偶像见上一面。他找到在刘邦军中做骑士的一名老乡请求引见,老乡却说:“仁兄,劝你还是打消此念吧!我们沛公最讨厌儒生,有戴着帽子来见的,沛公夺下人家的帽子,当众往里撒尿,还骂不绝口。你不怕遭这等‘礼遇’?”郦食其自信而执著:“老弟,尽管照我说的传话就是了。”
也许是老乡怕郦食其遭难堪根本就没传话,也许是传了话而刘邦根本不予理睬,反正郦食其怎么等都没音讯。这下他急了,决定主动上门会会这个傲慢的大老粗。
这天,刘邦正坐在床上享受两个美眉的按摩足疗,忽然闻报有位儒生求见,老刘的好心情一下被破坏殆尽,异常恼怒地说:“什么鸟儒生,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时间见!”门外久候的郦食其一听回话也来了脾气,瞪着一双暴眼,手按利剑,呵斥看门人说:“进去!对老刘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
没想到,一句被逼出来的“高阳酒徒”立马起了奇效,原来老刘也酷好那一口,于是态度立变,起身相迎,赐酒食款待。两个酒徒坐到了一起,最终由陌路变成了知己。
为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郦酒徒以60多岁的老迈之身自告奋勇,远赴环境险恶的齐地做齐王田广的统战工作,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和过硬的“舌功”,硬是说服了兵多将广的田广归顺汉王,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酒为媒,成了与田广终日纵酒的酒肉朋友。
听说儒生郦食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收归了齐国70余座城池,汉军大将军韩信心生嫉妒,为了抢功,就领兵袭击齐国。田广闻讯,疑被郦食其出卖,立即绑了郦食其,不无遗憾地对他说:“郦兄,你这样不够意思吧?你若能劝韩信退兵,我就放了你,不然,我烹杀你!”
郦食其淡然一笑说:“田老弟,干大事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闲话少说,随你好了!”田广说到做到,真把郦酒友下油锅烹了。
“高阳酒徒”的英勇事迹令人感叹。900多年后,大诗人李白在名篇《梁甫吟》中这样赞美道:“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可惜的是,诗仙未能把“酒徒”慷慨赴死的情节展现出来。不过没关系,有人给他作了“续”,1973年,领袖诗人毛泽东续写道:“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两位大诗人的生花妙笔一对接,一幅精彩绝伦的“高阳酒徒”画卷便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