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
李广(约公元前181年一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渭东)人。李广是秦将李信的后裔,世代父子相传习射。公元前166年,“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由于对匈奴作战勇敢有功,被汉文帝任为武骑常侍。及景帝时,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军功,历任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郡太守。在汉武帝组织的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他白发请战,杀敌报国。自“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皆以力战为名”,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李广一生,“禄不及爵邑,官不过九卿”,最后以62岁的高龄出征,因“迷路迟到”获罪,引刀自刭,这位一生戎马,威震敌胆的老将军受到后人广泛赞扬、同情和怀念。
将门之子 初露锋芒
李广是世代将门之后,他的先祖李信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大将。
荆轲受燕太子丹指派去行刺秦王,刺杀未遂。秦王决心报太子丹之仇,遂派将军李信去攻打燕国,追逐燕王父子。李信大军压境,占领首山后,致书燕王喜,燕王喜大惧,佯召太子丹议事,以酒灌醉杀之,燕王将太子丹之首,函送李信军中,为书谢罪。李信驰奏秦王。这事大约发生在李广诞生前40年。
李广这个名将世家,代代传授射箭的技艺。李广的手比一般人要长,像长臂猿一样,弯弓搭箭有天生的优势。他家屋后的大草坪,就是一个练武场。李广从小看大人习武就很用心,他父亲还特地为他制做了一副小弓箭,李广从小就对射箭有浓厚的兴趣,技艺高人一筹。一生中都喜欢赌射这种游戏。就是在地上画出许多宽窄不同的直线,从高处向线的行距内射箭。倘若箭能直立在窄的行矩中,就算胜,假如射到宽距之中,或者箭杆不能垂直扎进地上立起来都要算输。输的要被罚酒,李广自然是个大赢家。
李广早在十四五岁时,箭法已经练得百发百中。他的父亲又系统地教他学习兵法。李广又迷上了兵书,孜孜不倦苦读不息。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朝,杀到了泾水上游,在朝那、萧关(今宁夏、甘肃一带)打败汉军,距离西汉都城长安已经不远。汉文帝紧急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调集战车千辆,集结10万军队,开赴前线保卫京城。文帝还准备御驾亲征上前线指挥这场战争。由于母亲皇太后的阻止,他才任命大将军去挂帅出征。
匈奴这次侵犯,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战火硝烟已经烧到李广的家乡。当他看到汉文帝的募兵诏令,便热血沸腾,毅然报名参军保家卫国。
李广入伍以后,在战斗中表现得勇敢顽强。有一次,匈奴大队人马冲击汉军的阵地,年轻的新战士李广埋伏在前沿,当敌人逼近时,李广连发数箭,射死了匈奴的指挥官和冲锋在前的敌兵。匈奴部队的锐气立即挫伤,汉军发起反击,冲得匈奴军阵角大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参加指挥这次战役的一位将军回到长安后,在向汉文帝汇报战况时,对李广赞不绝口。汉文帝听说他是名将的后代,又箭法娴熟,顿生爱意,便把他召到长安,破格提拔他为宫廷中郎。李广这么年轻,就当上了皇帝的侍卫武官,是很荣耀很幸运的了,但李广的心却在战场上,他对整天守护宫廷感到憋闷,只有在陪皇上打猎时,他才感到刺激和惬意。
李广随汉文帝多次到长安郊外打猎。有一次,汉文帝为了追逐一只野兔,纵马驰骋,突然从密林中窜出一头金钱豹,朝他凶猛地扑过来。汉文帝吓得魂不附体,马也受惊乱蹦乱跳起来,汉文帝几乎掉下马来。这时,距皇帝几十步远的扈从武士,见状也惊惶失措起来,不知如何解救为好。这时只听李广一人有话,他高呼:“皇上莫要惊慌,看我的!”说是迟,那时快,李广贴弓搭箭,箭不虚发,正中那豹子的前胸。受伤的野兽仿佛更加凶猛暴怒,直朝飞身下马跑在最前面的李广扑来。李广纵身一跃,那豹子就扑了个空。李广回身揪住豹子的脑瓜皮,抡起铁拳挥舞不停,不大一会的功夫,那豹子口吐鲜血,瘫在地上再也动弹不得了。
汉文帝被众武士救了起来,惊魂初定,李广打豹的场面简直让他目瞪口呆了。只听他连连赞叹:“李广奇人哉,勇士也!”从此,对李广更加信任和器重,曾无限感慨地对李广说:“可惜你生不逢时,你若是生在高帝(刘邦)打天下的年代,取万户侯的封赏,何足道哉!”
平定内乱 有功无赏
刘邦夺取天下后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想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护刘氏政权的长治久安。但后来刘姓藩王的发展同他的愿望正好相反,极大地威胁中央政权的巩固。汉景帝初年,藩王诸侯随着“与民休息”政策的贯彻,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好处,多被各藩王捞取,他们的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
汉景帝为了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之策,开始削减藩王的一部分领地,缩小他们的一部分权力。这就引起藩王的极大不满,甚至反抗。
领头抵制“削藩”的就是刘邦的侄子刘濞。刘邦当初封他为吴王时,曾拍着他的肩膀嘱咐他:“天下同姓为一家,你千万不可反叛呀!”刘濞叩头谢恩,诚恐诚惶,说不出更多的话,只下个保证说:“不敢”。但是刘濞今非昔比了,他有特权,有实力,有军队,有影响。他联合六国的藩王,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于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
叛军发兵北上,很快地就占据了半壁河山。汉景帝大为震恐,想不到自己的对手竟如此厉害,他对自己削藩之策懊悔不迭,于是接受了刘濞等人的条件,诛杀了忠心为国的晁错,恢复了藩王的地盘。
但是,七国联军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军事行动。刘濞在找不出任何借口加以掩饰的情况下,就干脆宣称“我要自己当皇帝”,剥去了任何伪装。
景帝刘启这才真正幡然悔悟。下了武力平叛七国暴乱的决心。他明智地选拔了“安刘诛诸吕”的汉初名将周勃之子周亚夫为统帅,率领36位将军东向迎战吴楚。
李广这时被任命为骁骑都尉,随从周亚夫出征。周亚夫提出了一个以梁国军队牵制叛军主力,疲惫消耗敌人,另以轻骑迂回敌后,袭其运输线,待叛军由强变弱后,再与其决战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得到景帝的同意后,大军便由长安出发,不过没走由潼关过骰山的正路,而是秘密地走兰田出武关,一路急行军,部队很快开到前沿洛阳。叛军以为周亚夫从天而降。
到了洛阳后,周亚夫引兵东进,扼守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狙击叛军,双方在昌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在这次战斗中,仗打得很漂亮,一举夺了吴国的军旗,压倒了叛军的气势,为整个战役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使周亚夫将主力转移到下邑(今安徽砀山),继续采取疲敌之计,袭截叛军的粮道。吴军饥疲撤退,周亚夫衔尾追击,叛军进退两难,军心动摇,一触即溃。楚王刘戊自杀,吴王落荒而逃,后被捕杀。其他各藩王或自杀或被杀,来势汹汹的七国之乱,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被彻底平息。大军班师回朝后,论功行赏,李广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出生入死、立下军功,本该受到封赏,但是,他不仅没有受到任何赏赐,还被追究审查起来。
原来,这次平叛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梁国的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梁国的军队同周亚夫率领的中央军多有配合,协同作战。梁王见李广作战勇敢,武艺高强,是一位难得的将才,顿生爱意。他一向以宫中有母亲窦太后撑腰,景帝又是自己的胞兄而为所欲为。在这次平叛中,他便以梁王的名义封李广为将军,并授予他一颗将军的印章。李广无奈,明知收不得,但也深知拒绝不得。回到长安后,便追究了李广“私受梁印”的罪过。因为他立有军功,便不赏不罚了。
龙城飞将 威名远扬
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李广被任命为上谷太守。
上谷郡在今河北中部及西北部一带。这一带地当燕山和长城的冲要,正是当年匈奴进犯最频繁的地方。朝廷曾派典属国(主管外事的部门)官员公孙昆邪到上谷郡视察战事,他对李广的工作非常满意,同时也深为他的安全担心。回到朝廷向景帝汇报时,他流着眼泪说:“李广这个人真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将领。他几乎每天都要和匈奴交战。这个人依仗自己武艺高强,作战极其勇敢。但我真担心这样一位难得的将才,会在偶然失利的情况下丧生。如果失掉他,那就太可惜了!”
由于北方边境战事的需要,李广一直驻守在前线。他历任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诸郡太守,这些地方都是匈奴骑兵经常出没和寇掠的地方,可是,自李广舶镇守以来,这一带却很安宁。
汉景帝中和六年(公元前144年),匈奴大举进犯,袭击上郡(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汉军战死2000余人。景帝派自己宠幸的太监到前线慰问上郡太守李广和全体官兵。
有一次,李广带兵出战不在行营。这位太监一时兴起,也带领几十名骑兵出了军营,他一看广阔的草原一点动静都没有,就纵马飞奔起来,不料,3个匈奴人与他们遭遇了。双方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匈奴人的箭法好得很,射死射伤了大部分汉兵,带兵的太监也受了伤,在兵士们的护卫下,狼狈而逃。当他们逃回汉军的大营时,向李广述说了战斗的经过。李广说:“你们遇上了匈奴射雕的人。”李广为了给他们报仇,点了百余骑汉兵出营。追击那3个匈奴人。追上后,李广令士兵左右散开,亲自与匈奴对射,片刻之时,射死2个,活捉1个。士兵将活捉的捆绑起来,拴在马上,带回营中。
李广一行没走多远,便与数千匈奴骑兵遭遇了。匈奴以为这支小分队是引诱他们深入埋伏圈的骑兵。因此,不敢追杀,而是迅速地爬上一个山头,布好阵地,相机行动。
李广手下的土兵一见黑压压的大片敌人,又占据着有利的地形,知道自己是寡不敌众,十分恐惧,都想赶快疾驰回营,脱离危险。李广说:“我们离开军营已经有数十里地了。现在如果脱离敌人往回跑,匈奴追射过来我们马上就会全被歼灭。可是,如果我们不走,匈奴必以为我们是埋伏大军的诱骑,这样,他们就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胆大心细智勇双全,在士兵中有很高的威信。士兵对他的分析心服口服,没有一个再想逃命了,都镇定地听从李广指挥。李广斩钉截铁地说:“继续前进!”到了离大队敌人只有2里远的地方,汉兵才停止了前进。李广又发出命令:“下马卸鞍!”士兵们一听又急了:万一敌人打过来,我们不就得等死吗?李广耐心地对士兵说:“匈奴兵多,距离又近,如果有个紧急情况就是我们人不下马,马不卸鞍也是没用的。现在我们解鞍放马以示不走,用不走来迷惑匈奴,引起胡骑的猜疑,才能使我们免遭袭击。”士兵们对他酌指挥从不怀疑,听了他的话,也就胆壮起来了,百骑之兵四散休息若无其事。
匈奴将领见汉兵从容不迫的样子疑惑不解,于是派一名身骑白马的军官带一小队匈奴兵到汉兵停留的地方进行侦察。李广发现这股敌人靠近了他们,便带10几个士兵迎战,李广只一箭就射死了那个“白马将军”,吓得其余的匈奴兵掉头逃跑,汉兵也没再追击。匈奴将领得知汉兵并不法战,认为这股诱骑离大部队一定不远,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一直到傍晚,匈奴将领才下令撤军回营。汉兵探知敌人已经走远了,才悄悄地结鞍上马,李广带领士兵安全地返回大营。李广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量,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了一天,在这场心理战中,李广的惑敌之计,使匈奴难辨虚实,疑神疑鬼,终不敢与汉军开战交手。李广在身临极度危险之境,大摆“空城计”,牵制敌人,保存自己,真可谓大将风度。
李广有胆有谋,善于近战。凡与敌相遇他喜欢近处猛攻,以勇制敌。他与敌交战,非到数十步之内,决不滥发一箭,不射则已,射则必中,箭无虚发。凡是他驻守过的地方,匈奴无不为之胆寒,李广声威远扬。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即位。朝廷重臣无不向他推荐李广,希望皇帝重用。
武帝把李广从边关调到京城。委任未央宫卫尉。与李广同时受命的程不识也是一员守边名将,他被任命为长乐宫卫尉。
这两位禁卫军的长官带兵的风格却不尽相同。程不识部队的编制排列都按一定的规制,每个军吏都仔细的登记造册,文书报表一大堆。部队有严格的约束,军纪森然,官兵不敢稍有懈怠。。而李广并不太讲究队列的整齐,到了水草茂盛之地就宿营,起居随其自便,幕府中的公文表册一概从简。甚至夜晚也不击刁斗(铜锅,白天用来烧饭,夜里敲着它巡更),只派出岗哨远远地巡逻,监视敌情,让士兵充分地休息。这样,敌人也奈何他不得。
程、李二将军都曾在景帝时担任边郡太守,掌握一方军队。但是当时的人参军当兵都愿意投李广的部队,并甘心情愿地为他拼命,而以作程不识的部下而苦恼。至于匈奴,对于李广和程不识,就更畏惧李广的勇猛和计谋了。公元前128年,匈奴2万骑兵侵犯汉朝边境,杀死辽西(治所在今辽宁义县,辽西郡约当今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和辽宁省西部)太守。向西又骚扰渔阳、雁门一带,杀死军民3000多人,击败汉将军韩安国,虏去大量的边民和畜产。这时,汉武帝便派李广任右北平(今河北省蓟县以东,北至热河一带)太守。
李广驻守右北平以后,匈奴人便收敛得多了。因为他们知道李广的厉害,尤其佩服李广出兵的神速。李广对骚扰之敌从不慢慢纠缠,而是常常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使之处于无计可施的局面。匈奴都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
李广在驻守右北平期间,保卫了边境的安宁,自己也闲散得很,便经常出去打猎。有一次,他夜晚打猎回来,远远地看到草丛中有一只猛虎蹲在地上向他凶视,他立即弯弓搭射奋力向老虎射去,一箭中的。随从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巨石。次日天明发现,因用力过猛,箭头深深射进石头里,拔都拔不出来了。这个故事唐朝诗人卢纶有诗赞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升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右北平还真射死过斑斓猛虎。他射虎也非在数十步之内,揣度不中不发,即发箭老虎便应弦而倒。有一次,老虎虽被射倒,并没死,反扑过来抓伤了李广,李广虽伤不惧,到底还是抽身放射,把那只老虎射死了。
李广冒险射虎在当时就威名远扬了。匈奴怎能不怕这位虎威将军呢。
终不封侯 愤然不平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领导的历时14年之久的反击匈奴的战争开始了。
“马邑之谋”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
汉武帝即位后,为雪洗汉初对匈奴屈辱和亲的耻辱,彻底击败匈奴的寇掠,决心放弃一系列羁糜(笼络)匈奴的政策。主战派官员王恢向武帝进“马邑之谋”这个诱敌大计。
马邑,在今山西省朔县,是当时汉朝的一个边境重镇,属雁门郡。马邑富豪聂壹是王恢的朋友,他又是一位常到匈奴作买卖的大商人。
出于国家的利益,他准备冒险去做匈奴的“内应”,引诱匈奴单于来攻占马邑,借机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武帝从其计,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六月,汉武帝派王恢为将屯将军,率30万大军埋伏于马邑近郊的山谷之中。李广以骁骑将军被征调参战。
聂壹假装逃到匈奴后,对单于说:“我等已杀死了马邑县令、县丞,大王如发兵骤至,里应外合,马邑一举可得。”单于相信了,亲率10万骑兵南下,见城楼上挂两颗人头,以为是县令、县丞被杀。但一路上,只见成群’的牛羊,却不见放牧的百姓,他对这种反常的寂静产生了怀疑,于是攻打下一个汉军的塞亭,活捉了一名军官。这个军官在匈奴的威胁面前,为了免于一死,泄露了汉朝全部的军事秘密。单于庆幸自己如有天助;封那个汉宫为天王,急令撤退。埋伏在山谷中的汉军接到命令,便迅速追击,然而为时已晚,这次军事行动,劳而无功。武帝诛杀王恢以谢天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发生后,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从此彻底决裂,只有兵戎相见了。
四年后,经过充分地准备,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出击匈奴。
卫青作为车骑将军出上谷(今河北怀来);李广以骁骑将军出雁门(关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河北蔚县);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绥远托克托),各路率1万骑兵出击匈奴。
卫青不负武帝的恩宠,直接打到匈奴祭天的龙城,把匈奴驱逐出河套地区,大获全胜。武帝非常高兴,下诏封卫青为关内侯。李广却很倒霉,因为名声大,匈奴都怕他,所以设重兵埋伏。李广军虽英勇善战,终因寡不敌众被匈奴破败。匈奴军臣单于一向钦佩李广的为人和胆略,便想收降他。遂令部众一定要活捉李广不准伤害。李广因为生病、负伤,未得逃脱,便被匈奴俘获。
匈奴兵抓到李广后,就把他放在了两匹马中间装上的绳编的网络(犹如吊床)里。几个匈奴兵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把李广押送到单于的大帐,就能领到可观的赏格。李广也确实因为厮杀突围,伤势很重,呈现出奄奄一息的样子。
尽管李广身陷敌手,但头脑仍然很清醒,他躺在大网上,密切注意周围的动静。思索着脱身之计。大约走出10几里路,他发现一个全副武装的匈奴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从他的旁边走过。他以神奇般的暴发力,纵身一跃,腾空而起,准确地跳到那匹马上,迅疾地夺过弓箭,随之将那个匈奴推下马,扬鞭催马一溜烟似的,向南飞奔。押送他的匈奴兵,一时被这惊奇的场面吓得目瞪口呆。待他们的神经反应过来的时候,又是喊叫,又是放箭。李广虽然浑身是伤,但是骑马射箭的功夫还是不含糊的,转身一箭,就射倒了追在最前头的匈奴兵。他连发几箭,射中数人,就定住了匈奴兵,把他们远远地甩开了。李广就这样逃脱出虎口,进了雁门关。回到朝廷后,武帝下令把他交给执法官审问。按照当时的法律,李广的兵力损失惨重,又被俘虏过,应判杀头死罪,但有规定只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赎金,就可免去斩刑。李广虽侥幸存活下来,但被消除官爵,降为平民。
不久,削职为民的沙场名将,就开始了闲散的百姓生活。他和汉初功臣颍侯灌婴之孙灌强交谊深厚,两人一道隐居蓝田(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在那里寄情山水,饮酒射猎,聊以度日。有一次,他打猎从山上很晚才下来,又在一田家多饮了几杯酒。到了霸陵(汉县名,在今陕西长安东,汉文帝的陵墓在此)已经入夜,亭尉不准通行。随行的侍从对亭尉说:“这是当年的李将军,你就放我们过去吧!”这个亭尉也喝了点酒,醉醺醺地斥责道:“现在的将军我都不准夜间通行,何况是过去的将军!”李广无奈,只能在霸陵驿站熬过了这一夜。
过了—些时候,汉武帝的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的官)石建死去。皇上就召李广继任这个职务。
公元前120年,武帝派李广率4000骑兵出右北平攻击匈奴。同时,派博望侯张骞率1万骑兵随后接应。按说张骞出使西域刚刚回来,对地形比较熟悉,这次李广出征取胜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不料,张骞出塞后就走了岔道,与李广失去了联系。李广孤军深入,被匈奴左贤王的4万骑兵包围。官兵于是惊慌不安起来。为了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李广派自己的儿子李敢一马当先率少数精骑去冲击匈奴的围骑,深人敌阵后左右冲杀,然后回到本阵,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没有什么战斗力,容易对付。”李广用此一计,消除了士兵的恐慌,增强了斗志。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李广列成圆阵队形,面向圈外敌人,加强防守。匈奴不敢冲阵,只从四面拼命射箭,箭如雨下,汉军损失惨重。李广在队伍死伤过半,箭也将用完的危机关头,毫无惧色。他命令士兵弓拉满,箭上弦,不虚发一箭。匈奴的副将率队冲击汉军圆阵,李广挺身而出,在敌将进入他的射程时,他用自己的大黄连弩连连射杀匈奴的将领和前锋。敌兵冲阵失利,锐气顿挫,战斗一直进行到夜幕降临。
第二天,李广准备同敌人决一死战,冲出包围。这时,张骞的援军才赶到这里。汉军里外夹击,匈奴腹背受敌,不敢恋战,遂解围而去。汉军元气大伤,亦无力追击匈奴,罢兵而归。
在这次战争中,张骞未能如期到达指定地点,贻误军机,按军法应处死刑。他以钱赎罪贬为庶人。李广指挥有方,虽有战功,但损失过重,功过相当,故无封赏。
自“马邑之谋”长达十余年的抗击匈奴战争中,诸将领多因斩首和虏获敌人的数量符合封侯的规格得到封侯的赏赐。李广却始终不得封侯。
李广的堂弟李蔡,汉文帝时和李广一同共事,汉景帝时也不过是个俸禄二千石的官。到汉武帝时,以轻车将军(杂牌将军)随从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右贤王,一次战争下来,就因功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公孙弘死,李蔡就出任丞相了。
李广的名声远远超出李蔡,而且参战的次数多,每战都打得很艰苦,但他却得不到爵位和封邑,官职长期在九卿之列,处于三公和封侯的下面。
李广深感不平,他与军中以占卜出名的王朔经常私下交谈,他说:“自武帝出击匈奴,我李广哪一次没有参加?各部队校尉级军官,能力不如中等的,都有数十人封侯。我李广不算落后的人吧,为什么连尺寸之功都没有,是什么原因呢?”王朔反问道:“将军请回顾一下,您一生中是否做过感到遗憾的事情?”李广说:“我过去在陇西当太守时,羌人造反,我诱而降之,答应投降后一概不杀,可是800多人投降后,在同一天竟把他们全杀光了。就这么一件事心里有愧。”王朔说:“再没有比杀降更大的罪过了。这就是你的报应,所以至今不得封侯。”
王朔的解释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迷信说法。在古代,很多人都相信这一套,唐朝诗人王维在诗中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他也说李广点背,命运不好。
怒含悲怆 引刀自刭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准备彻底击败匈奴。
他派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深入漠北作战。李广并未派在出征将领之列。但他壮心不已,自请出征。武帝见他年事已高,初不应允,经李广再三恳求,才勉强同意。派他为前将军,归大将军卫青统辖。
出师前夕,武帝对卫青说:“李广老,数奇(命运不好>,毋令当单于”。意即不让李广担当主力与匈奴对敌。出塞后,卫青决定兵分两路,自率主力正面进攻,而让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为东路军,采取迂回堵截,与他两面夹击匈奴。李广深知东路路途迂回绕远,且一路上水草少,部队人吃马喂困难,不能聚结行动。李广请求卫青说:“我自结发(20岁)与匈奴作战,盼望的就是能与匈奴单于交战,今为前将军,愿作先锋,与单于决一死战。”
卫青因为在出征前,暗中得到过武帝的警告,皇帝都认为他是一个背时的人,恐怕老天不会让他如愿以偿,如果派他当先锋能否取胜,不可预料。再说,他的救命恩人公孙敖也在军中。公孙敖已经3次随从卫青出击匈奴,配合很好,卫青给他请过功,曾封合骑侯,后来在随霍去病攻打匈奴时,因行动迟缓,没有按命令与主帅会合,按军法处斩,赎为庶人,削去侯爵。卫青为了让自己的好友公孙敖立功封侯,便决定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让他去打单于,以便建功立业。
李广是前将军,属于先头部队,却不让他主攻,心中十分恼怒,但是军令不可违,只好充作东路军配合主攻。部队行进中,由于没有向导,有时不免迷失道路,会师时,落在了大将军的后面,没能与卫青按作战计划合击匈奴、坐失战机。可是,卫青孤军作战打得也很好,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卫青就追究了李广和赵食其的责任。命令他的长史(秘书长)调查他们迷路迟到的原因和情况,查勘他们的行军文书记录。调查清楚后准备向皇帝报告,给他们处罚。
李广对长史说:“我手下的校尉都没有什么过失,迷路误期的责任全由我一人承担。回去以后我将亲自到你们军府接受审讯。”李广回到自己的幕府后对部下说:“我20岁起就与匈奴交战,大小战斗经历70余次,这次有幸随大将军出战单于,大将军又令我迂回远行,行军又迷失了方向,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今60多岁了,总不能还去和那些刀笔吏打官司呀!”说完则抽刀自杀。
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老幼都为之悲痛落泪。痛惜这位英勇善战,爰兵如子,可敬可爱的将领。
李广“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以每年收入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做40年,以终其身。他一生清廉,得到赏赐,则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共之”,行军作战遇到缺粮缺水时,“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李广口讷少言,不善言词,但能得人死力,深得土兵拥护。恰如司马迁所说:“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闻鼙鼓而思良将,后人无不称道飞将军李广。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