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论刘备的真正能力

字典 |

2012-11-30 01:26

|

推荐访问

中考历史

【 liuxue86.com - 中考历史 】


  历史的冤案-论刘备的真正能力

  照例说点题外话:

  最近央视热播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在下从易中天先生的品读中感觉他个人比较喜欢曹操.而对于三国中的另外一位君主:刘备的评价不高.在此我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交流.

  爱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刘备似乎是三国中最没有用的一个君主,一生两DF宝,跑和哭.打不嬴就跑,跑不了了就哭.而且都觉得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也许根本不可能成就帝业.诚然,如果单单只看"三国演义"的话对刘备的评价没有错,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历史中真实的刘备真的就那么软弱,没有能力吗?答案是:"NO!"

  在"三国志"中陈寿对刘备给出了一个公平贴切的评语: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气焉.及其举国托孤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在此,鄙人从"三国志'的评语出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为刘备"平反".

  一`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气焉.

  刘备仁厚,古今皆知.但是大家都把他的仁厚,宽宏.理解成为一种懦弱的表现.这不仅夹带了太多的个人感情,而且对刘备也很不公平.

  事例一:

  "三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刘备担任平原相时期,有一平民素来看不起刘备,一日花重金收买一个刺客假扮客人前去刺杀刘备,最终被刘备的诚意感化,不忍刺之.告诉刘备后离去.根据魏书记载:刘平节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又魏书记载曰: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刘备的人心如此,可见一斑.

  点评:刘备如此厚待自己的百姓,能够礼贤下士.在当时中国等级制森严的社会中仅此两点就足以称道.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中国君主也许是凤毛麟角了吧."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仅仅和张飞关羽两人有如此关系,其实不然.他对待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也许有人会说:"曹操和孙权也能够做到,比如曹操与许攸,孙权和鲁肃.诚然,曹操与孙权是这么做过,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做的动机为何?曹操亲迎许攸,是在他与袁绍对峙,自己明显处于不利情况下.可谓朝不保夕.当对方营中来了一位投靠自己的人,而且还是自己的故交,曹操又素知其能,并且极有可能对自己有莫大帮助的人.又有谁不会去亲自迎接呢?曹操与孙权重视的是人才中的"才"字,而刘备不然,他重视的是人才中的"人"字.他对于所有前来归附他的士人,无论学识如何,都同等对待.不分亲疏.能够礼贤下士,平等待人,是刘备得人心的两DF宝!

  事例二:

  当阳长板之战是三国中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在罗贯中精妙的文笔中,涌现了太多精彩,被人津津乐道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等.但是在"三国志"中却记载的极其简单,寥寥几十字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二中记载:彼(刘备)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又记曰:" 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士到,何以御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又记曰当阳大战:"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几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点评:也许不少人看后又该大骂刘备:软弱无能,没有计策.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要,只顾自己逃命.也许单单从战役的结果来看,曹操是大胜,刘备大败.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刘备为什么败?刘备的"大败"后面隐藏着什么呢?刘备本来可以精兵简装,直扑战略要地江陵,一旦据守江陵,曹操很难在段时间内解决刘备.如果那样三国的历史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但是无奈,刘备深得人心,有如此多的百姓跟随,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在下认为此时如果换了三国中另外两位君主的任何一位都会选择是丢弃百姓,选精兵星夜赶赴江陵据守.也许会有人认为做出这样的决策显得有点太不仁义太过无情了,其实单从当时的局势来讲任何一个明智的君主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无可厚非,也是最为正确的选择.刘备不是不知道,但是他还是没有丢弃自己手下的百姓,一句:"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说的何其有气魄!此大英雄之举!成大事者当以人为本,这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各位英雄好汉总结出来的精华,但是又有谁能和刘备媲美,把这句话演义的如此精妙,如此生动?宁肯自己全军覆灭,也不愿丢弃百姓.如此的豪言壮语,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就没有体现出来?"三国演义"本来是扬刘贬曹的,但是为何连这样的话也没有写出,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的失误!

  二`及其举国托孤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城君臣之至公

  "三国演义"中刘备托孤写的很精彩,虽然更多的表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个臣子的'诚"但是还是让人感觉刘备对自己大臣的信."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二中记载:先主曰:"人五十不称夭,年以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又记曰:"将死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对于死,刘备表现的十分坦荡.能够在自己马上要死时,对诸葛亮推心置腹地说出这样的话,而正是这句话,成为日后诸葛亮六伐中原的动力所在,并最终病死武丈原,成为后人敬仰的千古名相.虽然对于刘备托孤不少人认为并不是刘备的本意,他只是害怕诸葛亮起来Z反,而故意给诸葛亮上一个枷锁.并非诚意.以此来贬低刘备的为人.其实,我认为如果照这样说的话,非但不能埋没刘备的能力,而是更能表现他的能力,一人在将死之时,还能做出如此精妙的安排,能摸准诸葛亮的心态.做出统筹,不能不叹服刘备的政治手段与眼光.

  三`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对于这个评价,在下认为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的军事才能做出可很高评价了,而刘备能够当此殊荣吗?

  事例一:

  巧谋取天府,以义释李严.

  "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二中记载:(刘备)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刘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冷苞,张任,邓贤等据先主与涪,皆破之,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

  "璋遣冷苞,张任,邓贤等据先主与涪,皆破之"寥寥17字,可谓酣畅淋漓的表现了刘备卓越的军事才能.

  分析:

  人才:刘璋虽然无能,但是"蜀中英才尚多"不仅一次的被刘备手下的人提起.冷苞,张任,邓贤等都是蜀中名将,而以张任最为有用有谋.但是纵然是蜀中名将也被刘备的计策打败.不能不说明刘备的军事水平之高.

  地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交通闭塞,"三国演义"中记载: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连辔."如此险要的地形,对于防守的部队来说,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易守难攻.曹操在夺下汉中后也是因为蜀国的地形才没有进攻的.在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刘备能够取得对刘璋防守部队的胜利.单单评这一点,刘备就无愧于"三国杰出军事家"之一.

  事例二:

  汉水据曹公,未卜事先知.

  "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二中记载: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中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据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大书特书的"诸葛亮智取汉中"的全过程.其实,真正夺汉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先主刘备.显然又是一例被罗贯中错判的冤案.

  分析:

  刘备取汉中打的极其漂亮,"战略上藐视别人,战术上重视别人",这句话被刘备很好的运用到了真正的战争中."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中矣."说的何其有气势,首先在气势与战略上就已经胜曹操一等.刘备算准了曹操,了解曹操.知道曹操当时的主要军事目的是南下江南,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汉中之地与蜀国拼的死去活来"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据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不仅是战略,在战术的运用上刘备也非常成功,他利用汉中险要的地形,坚守不出,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减少了自己的损失,避其锋芒.(此招在以后刘备攻伐东吴时被陆逊所用,杀的刘备大败,毁了一世英明,这是后话,暂不提及.)与刘备相持数月,曹操的伤亡很大.但是进攻的成果很小,曹操是优秀的战略家,他明白攻取汉中的时机以失,长久下去只会白白消耗自己的国力,让在东边的孙权渔翁得利,遂撤兵回长安.把汉中让给了刘备.

  点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集团几乎所有的军事策划都是由诸葛亮来执行指导的,而刘备仅仅独立领兵打了两场.一是收川的前期,而且还打的极其不顺利,最后还是靠诸葛亮的救援.第二场攻打东吴就更惨了.蜀国精锐几乎全军覆没,而刘备也是靠赵云的保护才得以冲出重围的.也许很多人就此对刘备妄下评语.贬低他的军事才能,其实这都是很不正确的.看了"三国志"对刘备军事才能的评语,想必很多只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会大吃一惊.诚然,当时我看到这一段是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要知道"三国志"毕竟是正史,他说记载的基本上是可信的.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在人们中的形象,把很多不是他的功劳都往诸葛亮身上推,而刘备这个冤大头,就被罗贯中戏耍了一番.自己的一番功绩被白白的让诸葛亮抢去了.而刘备的军事才能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根本就没有表现,这让人不免觉得他百无一用.其实这些都是罗贯中搞的鬼.不过,想必大家看了以上两个例子都会叹服刘备惊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指挥艺术.在下认为,单单从军事策划与指挥来说,千古名相诸葛亮根本不是刘备的对手.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罗贯中赋予了太多的神化,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那样:三国状诸葛而近妖!"

  四`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

  事例一:

  刘备被曹操打败,被迫投靠袁绍,而袁绍是怎么对待这个败军之将的呢?"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二中记载: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事例二:

  刘备投靠刘表,一日刘表宴请刘备."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二中记载: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屁股)里生肉,慨然泪下.还座,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肉复生.日月若遁.,老将至矣!"

  点评:"三国演义"中,不少人评价刘备是"小人"无信无义.先随曹操,就私图叛变,随袁绍,又叛逃.后随孙权,又夺取荆州.反复无常.但是对于此,在下认为对刘备很不公平,关羽为了保全姓名,投降曹操,却得了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美名,为什么刘备就不行呢?退一步说,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更能表现刘备的大英雄,大气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刘备在三国中也许是打败仗最多,受到的打击与失败最多的君主,原因不是他指挥不能,而是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刘备的势力在赤壁之战前一直不大.刘备因为自己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而四处奔走,得到的土地都属于弹丸之地,别人想什么时候打你就什么时候打你.被打败了,明哲保身,不得已而投靠他人.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而至于他跟谁谁反,不能说他无耻,只能说他"胸有大志,不甘为人下.袁绍等众如此厚待刘备:"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间."要是遇到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肯定认为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而打消了与曹操等各路英雄争夺天下的念头.锦衣玉食,安逸稳定的生活是谁都想要的.刘备想不想要?也想.但是他明白,一旦自己的生活安逸下来,争夺天下的念头就会在他的脑子里被磨灭.与刘表一番对话,说的多么深刻,刘备与刘表虽同宗,但是绝非同一类人.为了干一番事业,为了恢复汉朝,刘备宁肯不去过安逸的生活而选择颠沛流离的军旅生活.虽然他的人生旅途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是刘备不曾有一刻懈怠过,而这正是刘备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百折而不挠,失败而不气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低头.勇敢闯过去.这是刘备用一身向后人宣告的一个真理!

  总结:刘备一生经历了太多坎坷,经历了太多磨难.但是他凭借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不肯低头的品格,凭借自己的才干,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成就了一代帝业.刘备能够成为三国众多君主中笑到最后的三位君主: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中的一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比别人更有毅力,能够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与失落。“万事开头难”刘备的英雄之路不仅仅是开头难,他的一身坎坷与艰辛,是好福气的孙权,好运气的曹操,无法比拟的。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刘备在帝王之路上不知道跌倒了多少会,但是他没有因为接连不断的失败气馁,始终为了自己目标奋斗。“忍”与“耐”贯穿了刘备的一身。值得注意的是:刘备的“忍”“耐”并不代表他懦弱,该坚强的时候绝对不能软弱,(如长板坡一战)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与其白白的为了所谓的“致死不虞”“忠勇有佳”这样的美名去送死,不如用点韬略之术,明哲保身,以图东山再起!正所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五湖明月存,不愁无处下金钩!”所以,在下认为:刘备的成功并不全是因为诸葛亮这位杰出政治家的规划,而更多的凭借自己的努力,一种永不屈服的性格!

  有着超乎于其他英雄的忍耐力,是刘备成为千古一帝的重要法宝!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历史网的资讯,请访问: 河南中考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726160.html
延伸阅读
坚持“复习”;放宽“心态”;积极“面对”;获得“成果”!不懈追求,便是成功!祝愿你:大获全功,“金榜题名”!出国留学网中考栏目为大家提供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
2019-06-15
2019年中考,愿你能够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赋,珍惜每一刻学习的机会,保持着轻松镇定的心态,怀抱着远大的梦想,写出优秀的文章与答案,那么便一定可以收获成功的未来。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大
2019-06-15
态度决定一切,在中考之中要重视一切的细节,大家才能距离美好的未来更进一步。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中考栏目为您整理的“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进来了解一下吧!2019年四川
2019-06-15
刚刚经历了这么一场紧张的考试,走出了那压抑的考场。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您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更多中考资讯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
2019-06-15
今年的中考已经落幕了,许多的考试真题和解答也已经公布了,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估分。更多中考分数线、中考成绩查询
2019-06-15
中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历史高频考点盘点,一起来看看吧!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中考历史高频考点盘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两种制度:分
2018-11-05
小编精心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内容答题公式》,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的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内容答题公式历史内容即客观
2018-11-07
你准备好考试了么?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背景答题公式”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帮到您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背景答题公式历史背景、目的和
2018-11-06
本网站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记忆技巧”,希望有所帮助,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本网站的及时更新哦。祝同学们金榜题名!2019年中考历史:记忆技巧“一切知识最终不过体现为
2018-11-06
考试准备得怎么样啦?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中考历史题型分析,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题型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历
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