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的五味杂陈
很多留学生都感慨:在国内天天都在父母的荫护下生活,根本不了解这个社会的真相,也无法认识自己身上的缺点;走出国门,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猛然醒悟自己以前多么轻狂。对于初出国门的留学生而言,抱着“驼鸟”心态顾影自怜,往往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寂寞感,如何与国外友人打好交道,更快地融入新生活,成为留学生涯中必学的第一课。
困惑:为何知音难寻觅?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单调,从住所到学校的办公楼,再到图书馆、教室。”美国留学生Roy说,他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此外就没地方可去了。
Roy觉得,自己的生活圈太狭窄,即使对西方文化很熟悉,可以和美国人聊上半天好莱坞的电影,或者聊他们最喜欢的摇滚乐和橄榄球,仍只能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很难成为真正的“知己”。
“有一次和一大群美国人在酒吧闲聊,开始我还可以和他们谈谈最新出的几部电影,几轮聊下来,我就越来越插不上话。另外两个美国小伙子同岁,聊起了他们五岁时的一场经典的职业摔跤比赛,两人聊得很投机,我在一旁闲坐着,在满堂的喧闹声中感到特别落寞,心想有一个人可以和我聊聊幼儿园时看的《铁臂阿童木》或是小学时的《霍元甲》大结局就好了。”在美国读书的半年里,Roy始终没有摆脱寂寞感。
分享:学会倾听多交友
过来人:琦琦,高二时出国,目前在美读大一 我的好友中,绝大多数是美国人。读高中时,我住在寄宿家庭。刚到美国,我英语不太好,也怕麻烦他们,只要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会尽力自己解决。放学回家后,几乎都是一个人待在房间。
不过,没多久这种情况就得到改善。寄宿家庭的女孩和我差不多大,在我来的第一天,她就对我很好奇,但是看到我有点冷淡,也不好意思找我多说话。一个周末,全家去野餐,我一起去了,那天大家都很放松,我和她聊了很多,她对中国的一切感到新奇,也很认真地听我说在国内的生活趣闻,而我也听她讲她的故事。很快,我们便成为好朋友。后来,她又把她的好朋友介绍给我。渐渐熟悉了周围环境的我,也不再像起初那样做“鸵鸟”,开始大方地与人交往,朋友也多起来了。
在国外生活,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交流障碍,但只要你能真诚待人,用心去了解别人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就能交到知心朋友。
贴士:做个开朗“外星人”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类跨人种的面孔识别能力正在急剧下降。就是说,黄种人看黑人或是白人都觉得是一个模样,白种人也常常把中国同学和韩国同学搞混。这在人际关系上就表现为中国人很难跟老外“打成一片”,他们大都把中国人当“外星人”。
其实Roy同学并不需要为此着急,他能主动地去交往,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只要坚持做个开朗的“外星人”,相信朋友会有的,知己也会有的。
困惑:成绩不再列前茅
出国前,周瑞欣就听同学说,在加拿大学习很轻松,与国内不一样,没有束缚,十分自由。“可是出国后,我发现,学习并不是很轻松,反而更加吃力了。”
周瑞欣在国内读书时,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去了加拿大,反而退步到中等成绩了。“原先的优越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重的自卑感。”由于刚去,英语不太好,每次小组讨论时,周瑞欣的话最少,“看着其他的同学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我就有受排挤的感觉。”
令周瑞欣最头疼的是,论文太多,“写论文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多,要查很多资料,这让我十分不适应,最惨的是,有的时候,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论文,得不到任何赞扬,很受挫。”
分享:死记硬背不管用
过来人:张婷,高二时出国,目前在加拿大读大二
从学习上来说,无论国内国外,其实我感觉都一样,是金子都会发光。在加拿大读书期间,我和我的朋友也要每天早上7点起来坐公车去上学,而且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作业要做,到学期末论文更是一大堆,也谈不上轻松。
但是在加拿大学习,不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填鸭式学习,而是侧重于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不会管你太多,完全要靠自觉。我们必须适应西方大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等,这样,学习起来才不会吃力,而成绩往往会在班里名列前茅。
贴士:寻求帮助要主动
由于刚到国外,学生的外语能力一般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无论听课、看书、做作业、讨论或者是生活上都会有较大的语言障碍,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过程。另外,国内的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 ,而加拿大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在适应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Linda多多和当地同学交流,适应语言环境,同时利用课余的时间,背背单词,把上课没听懂的地方多看几遍,问问老师,主动寻求帮助。
困惑:寄宿家庭处不好
在英国留学期间,令陈文丹难受的是始终处不好与寄宿家庭的关系。“生活上有太多不同的习惯,说出来后怕把关系弄僵,有什么不愉快的地方也都忍着,现在正在找房,想搬出去住。”
陈文丹说,在寄宿家庭中,最不能适应的是饮食。“口味很清淡,食物既简单又单调,除了三明治就是沙拉,我吃不饱,很不习惯。”后来,陈文丹实在忍受不了,买来炊具自己做饭,“可是没多久,寄宿家庭有意见了,他们对油烟味十分抵触,跟我说这些油烟不仅对身体有害,更大大污染了家居环境,我也只好作罢”。
让陈文丹郁闷的是,她觉得自己十分不自由。“晚上太晚回家,或者把朋友带回家都不行”。
分享:太自我则易碰壁
过来人:李宇翔,高一时出国,目前在英国读大一
一般会接受留学生的寄宿家庭还是挺友好的。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让自己住得舒服,但是一定要与寄宿家庭的成员经常沟通,例如如果有些电器你不是很熟悉,或者没有把握能不能用,记得先问,得到允许后你想怎么用都可以。不然发生问题,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要你承担责任。
如果对于饮食或者住宿有什么不满意,可以说出来,一般他们都会尽量和你配合。比如不喜欢他们煮饭的话,可以事先说你吃不习惯,可不可以自己用厨房煮饭或者让他们改善饮食。如果他们觉得你的要求合理,应该会答应的;如果他们态度不好,或者实在谈不妥,也可以向你所在的学校求助,一般也会有人帮你沟通。
贴士:入乡随俗“零距离”
由于东西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上难免会有一些差异。留学生在寄宿家庭不可能要求人家适应你的生活习俗,相反,你必须逐步适应他们的生活习俗。留学生在寄宿的过程中,通过与家人的“零距离”接触,应尽快尽多地了解当地的民情以及生活习俗。
当然,如果有正当的要求应主动向主人提出,寄宿家庭一般也会酌情考虑。比如陈文丹的这种情况,西方人少食多餐,即使午餐也是吃些三明治之类的食物,加上水果、饮料充饥,你没吃饱,或明言,或自己主动去取,老外也不会有异议的。
[查看更多请点击新西兰生活信息相关链接]
留学生活全攻略
保险与医疗:在新西兰,每个国际学生在入学时都会要求购买医疗与旅游险,每年需要缴纳400多新元,如果生病了就可以去医院治病,病好后都可以报销。
但是这个保险不涵盖看牙医和买眼镜,因此如果在新西兰看牙医或者买眼镜将会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所以,留学专家建议,留学生最好在出国前补好牙、买好几副眼镜。此外,在新西兰的药店只能买到维生素、眼药水之类的保健药,不能买到治疗性的药物,因此为了避免发烧头痛感冒了都要往医院跑,建议出国时携带一些常备的药物。
留学礼仪大盘点
见面时向人高兴地打一个招呼是增加生活乐趣的一种礼节形式,是会令人们感到愉快的;如果这种招呼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被忽视或者被置之不理,都是对人失礼,也是很不礼貌的。
见面时,最简单的问候语就是“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或“Good evening(晚上好)”。在新西兰人们见面时常喜欢说Good day!对不甚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都可以这样打招呼。在好友之间,最常见的招呼方式就是问候一声 “Hello(喂,你好!)”青年人对长者,学生对老师,都不应该这样打招呼。
通常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要握手。与好久没有见面的朋友相逢的时候,通常也要握手。不过见面时并不是非握手不可,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礼貌的。在两人是同一性别的时候,通常是由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来;在两人是不同性别的时候,要由女子先伸出手来。
如果一个男子带着手套,他应该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果由于什么原因摘手套有困难的话,他必须说一声“Excuse my glove(请原谅我没有脱手套)”,女子则不必脱手套。
在打招呼的时候称呼对方的姓名,任何时候都是得体的。你可以说:“Good morning,Mr. Michael(早上好,麦克先生。)”如果不是好友或同学,应该称呼对方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