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体会到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体会到栏目,提供与体会到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移民加拿大让你体会到平等公正

02-13

    据说,2016年被网友形容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其实除了就业,升学以及生活等方面也时时刻刻充满了竞争。那么,一个不具备突出优势的普通人,该如何在这残酷激烈的时代中生存呢?有的人就选择了移民,因为加拿大的平等公正,给人带来了自由和舒坦。

  我们家是2009年移民加拿大的,我来的时候大学毕业一年。刚移民的适应期就不说了,肯定不容易。但是语言、文化、法律、社会规则都适应了以后,我们家的整体状况(我相信)是比留在国内要好的。

  最好的地方就是,加拿大的规则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你勤奋,然后你赚钱和成功,就这么简单,没别的。我父母做生意就不说了,做小生意比国内容易太多了,费用非常少,也不需要你维持什么关系,就是好好对待顾客就赚钱了,他们买个便利店一年赚的钱税后剩的比大学教授都多,在国内一个社区小超市(不是连锁的)可能吗?

  就说我吧,我在国内也是重本毕业,但性格啊打扮啊家里的关系啊都没什么优势,就是普通人一个,所以毕业进不了外企,也进不了国企,就在私企找了个月薪三千的工作。在加拿大学完了会计毕业,然后接着边工作边考证,第一份工作也不好找,就是个办公室打杂兼会计,然后就换呗,从时薪十块钱到现在年薪税前五万,四年换了三次工作。要说好也没多好,也就是个平均工资水平,但是能养得起房和车,能够承受在大城市一个人生活。如果我留在国内,可能也能找份老师啊之类的稳定工作,但是能不能负担得起我现在的生活?恐怕是不行的。

  说白了,我就是觉得,如果你是精英,可能在国内好。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不出挑的,家里也没啥特别能力,自己也没啥特别能力的普通人,那么可能在度过适应期以后,国外的生活比较容易一点。如果跟我一样有一点事业心又不特别有事业心(我是死也不会为了事业加班,跟领导搞关系搞社交经营人脉的),那么奋斗遇到的阻力可能会小一点。

  顺便讲个我三年前面试的故事。我有一次去一个犹太人老板的公司面试,Controller(会计部门的小头目)是个从四大干了几年出来的男的。突然问我,你是一个人住吗?我就说是的,然后他就解释说怕有孩子,有孩子有时候要提前下班接孩子神马的。

  我面试完了越想越怒,正好HR公司给我打电话问面试情况(那个工作是通过HR公司招聘的),我就说他问了个不该问的问题,巴拉巴拉我就说了,HR公司的姑娘说这问题是不该问,她会跟他们沟通的。我以为这就完事了,我都告了状了这工作肯定是没戏了,然后我就接到二面的电话。到了Controller就给我正式道歉,说HR公司直接联系了老板,老板说了他了是他不应该之类的。二面结束我没选上,Controller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说选了另一个姑娘是因为她有一些我没有的经验。

  这事儿完了以后我心情挺复杂的。怎么说呢,就是你说国外有歧视没有?有的,要没有我就遇不到这事儿了。但是要是这事儿发生在国内,能不能是这么个结果呢?恐怕不能。不管他心里认不认识到他这是歧视,他错了,起码他嘴上必须这么说,他必须给我道歉。道歉有用没有呢?说到底他也没给我这份工作,要说是没啥用的。但在我来说是让我舒坦了,起码我不再觉得我生活在一个对职业女性有歧视的环境里了(尽管其实就是有歧视)。就是说哪怕被哄着被骗着被洗脑了呢,我还是觉得我生活在一个比较平等、比较公平得环境中,作为一个有一点事业心又不愿意要死要活奋斗的女孩子,能活得比较自由比较舒坦,这一...

移民英国后体会到父母浓情

12-11

标签: 英国移民生活

    年初时母亲说,她和父亲打算来英国旅游。这还是我留英十年以来,父母亲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打算来探望我。于是我立即着手各种旅游资料的准备。

  一方面,我心中欢喜地盼望着父母的到来;另一方面,在我内心深处,又暗自担忧。这担忧的源头,来自于父亲的性格。在我朦胧的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父亲常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吵得全家鸡飞狗跳。我和父亲的争吵多是因父亲做事“过细”,而我却为这种“细心”所累。

  那时家里用茶杯装水喝,有时我拿起茶杯往嘴里送水,杯子才刚刚碰到嘴唇,父亲又在一旁挑剔起来:“你看你那杯盖子,就这么铺在桌面上放着,全是细菌,脏死了!要翻过来放嘛!”我在一旁努着嘴,满心的不高兴,但若不想争吵,就只好就范。

  父亲的细心几乎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记得有一次坐火车外出,我从箱子里拿了些东西出来用,再把箱子重新拉紧,两个拉链链头对在一起上密码锁。上锁时,我无意识地拿一只手轻轻遮挡一下,以防万一不怀好意者窥见密码,毕竟火车上人员繁杂。这一举动瞬间就受到了父亲的夸赞:“西儿就是长大了啊,细心!这一点比你妈妈做得强!”

  后来出国了,我身边的朋友,每每为我高额的电话费所惊讶,我便是一笑:他们哪里知道,我的父母亲只要和我讲电话,没有一两个小时,根本收不了场。譬如说,父亲会在电话里一板一眼地教我洗澡、睡觉:“西啊,洗澡时,要用淋浴头对着脖子后面冲水,那样很舒服!”“西啊,晚上睡觉被子要扎好啊!就先把被子卷成一个筒钻进去,然后再把左右肩膀上的被子扎好,这样不会漏风。”

  如此种种,在我成年之后的记忆里也是挥之不去的。一方面是浓厚的亲情使我心怀巨大的感恩,然而另一方面,回归到眼下的状况,我也暗自担心着,父亲这回来到伦敦又要极为过细地教导早已成年的我,如果那样,我的“自我”在成长之后必然产生更大的逆反,争吵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这次见面,却出乎我的意料,我们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细心”而产生任何争吵。

  先说我给父母亲租住的房子。来到伦敦的第一天,我将租住公寓的钥匙交到父亲手中,因为他往往比母亲细心。没想到第二天,父亲手上的钥匙找不着了。直到晚上,几近绝望的父亲终于不经意间从自己的裤口袋里掏出了钥匙。钥匙被无意地包裹在了一团废弃的草纸中。这样“不细心”的事情发生在父亲身上,直叫我感到不可思议。

  我每天带着他们各处玩。每到一处,父亲总问我:这是哪?那是哪?这里回家有多远?诸如此类问题,我一一作答。然而单就“超市”这一项,父亲就死活记不住,每一次来到超市,他都要三番五次地问:这是哪儿?回家大概要多久?就好像他是第一次经过这条我早已带他们走过许多遍的街道。我只好三番五次地回答,然而他仍旧记不住。

  一次在去往超市的路上,母亲悄悄扯了扯我的衣袖,将我拉后一步。她压着嗓子对我说:“你爸的记忆力下降得非常快,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兆。”母亲说完这句话,父亲仍在前头不知所以地大步走路,步伐无所畏惧,乍一看去,就像一个二十出头的小男孩。

  没走多远,父亲回过头来照常地问我:“西,去超市有多远?”一霎那间,我鼻头一酸,差点儿落下泪来。

...

通过志愿者活动让我体会到加拿大的教育

12-11

    鬼使神差,竟然在儿子活动申请表的志愿者一栏填了自己的名字(签字签错了地方),等到学校来了一纸通知告诉几月几号提前15分钟到校时,一脸窘相。

  去吧,去看看儿子在学校究竟是怎么学习的吧,赶鸭子上架了。

  到了学校,第一眼看到儿子的教室不禁惊叹:干净漂亮的大地毯,屏幕投影,四周全是孩子们的手工,厕所,换衣室,洗手台,低龄化的桌椅,对于从来没有走进过加拿大实际学校生活的妈妈而言无疑是新奇的。老师统计所有做志愿者的家长,开始分配工作。

  今天是“科学”课,给小朋友们讲解五官: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头)、触觉(手),五个家长,一人负责一项。我被分配到视觉。

  桌上有老师的安排,一共做五个活动,每个活动分别是什么内容,具体时间多长都有安排,家长需要提前阅读,理解自己负责的内容,同时要提前试试活动工具,体会老师的教授内容,这样在给孩子们做活动时才能更好的传达给孩子们。

  老师的教具有现场给孩子们看的,也有孩子们自己动手后,可以带回家的东西。这点不竟让我感叹:国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真的非常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孩子们进教室后,辅导老师带大家坐在地毯上,主讲老师先讲今天要大家了解的内容,然后,分组,提要求,告诉孩子们注意事项。接着,孩子们按分组进入到“眼”“耳”“鼻”各个小组去做活动。

  眼科组第一项是观察自己的瞳孔,在什么样情况下变大,闭上眼,再睁开,瞳孔会不一样;然后,观察小鸟的房子,在没有光线和有光线下,眼睛看到的不一样,说明眼睛视力需要光线的帮助;接着是戴上彩虹眼镜,看四周;还有3D眼镜看图片,说明通过不同的镜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最后是玩各种用眼观察的玩具,像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戴一种眼镜可以像苍蝇那样在视网膜上呈现不同角度的影像,等等。

  总之是让孩子们通过眼睛体会不同的世界。这其中还要诱导孩子去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得亏当年做过老师,知道如何提问让孩子开口,小小重温了一把当年做老师的感觉。

  做完这一组,孩子们开始轮换,再换另一种孩子们上来。每一组四人。小班教育就是好呀,基本上每个孩子一节课都可以通过实体感知。所有活动中,味觉―舌头那组最受欢迎,因为他们要尝五种不同的东西,有矿泉水,苏打水,桔子水,天然果汁等等不同喝的东西,通过舌头去品尝它们的不同感受。孩子们在那组乐坏了,叽叽喳喳。

  最后,所有活动都做完,孩子们要重新回到地毯上,老师要总结。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们回答,看看通过自己的感受,孩子们都有哪些收获。

  二个小时的志愿者结束了,对我而言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是和老师近距离的了解与交流的过程,是观察自己孩子真实生活的一个方式。希望有时间的家长们尽可能去参加孩子学校的活动,除了和老师拉近关系,常交流,及时表达你对孩子的关注。最主要的是了解加拿大的教育方式,他们是如何教,教了什么。这也是一种贴近加拿大社会的方式,这也是人生的美好体验。

...

缅甸支教让我体会到教育的幸福

12-11

标签: 缅甸移民生活

    幸福是什么?也许是早上睁开眼睛,看到阳光洒满房间,用力嗅嗅早晨的味道;也许是小雨淋沥的午后,静静地走在雨中,望望雨中舞蹈的小草,听听雨滴落在世界的声音;也许是华灯初上的傍晚,闲散的走在路上,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驻足,让回忆在脑海里逐渐清晰……

  生活中的幸福固然很美,但还有一种幸福更令人感动,甚至陶醉,那就是自己所爱职业中的幸福。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曾说过:“被学生爱戴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超过了任何来自领导的表扬和奖励。”李老师的话仿佛一块卵石,投入我的心海,激荡起重重幸福的涟漪,我简直要被“宠坏”!因为那是来自孩子们最纯真,最诚挚的“宠爱”。这便是我最甜蜜,最幸福的时刻。

  2015年9月2日,作为一名中国外派支教老师,我来到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接手五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一切都觉得陌生,特别是气候、环境不适应,总觉得每天有干不完的工作,批不完的作业,听不完的告状声,感觉疲惫不堪。9月10日,已经上了五节课的我,在下午放学时,被办公室同事开玩笑地警告:“你班上学生放学不回家,还在教室逗留呢。”情急之下,我着急走出办公室,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兴奋激动的脸蛋,挥着双手,一阵欢呼:“马老师回来了。”此时的我更是莫名其妙,赶忙上楼。可怎么也没想到,当快走到教室门口时,却被两个孩子拦住了:“马老师,快闭上眼睛。”于是,我便顺应了他们。黑暗中,我被蒙上了眼,搀扶着走进教室,不过,很快就被“放行”了,哇!我简直被惊呆了,一束美丽的鲜花真情捧上,四十二个孩子在班长祈加丽的带领下齐声说道:“祝马老师教师节快乐!”

  我陶醉在孩子们的款款深情之中,姜吉云同学走到我面前,双手把我拉到她的座位上,说:“老师,今天,我们做主,您必须听我们的。”孩子们轮番上台表演,一个腼腆的男孩陈从威捧上一个蛋糕,害羞地说:“老师,这是全班同学送您的蛋糕!”我纳闷:“这蛋糕上的图案和颜色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蛋糕上的小老鼠,是老师的属相。今天是您的节日,也就是您的生日。白色和黑色分别代表白天和黑夜,白发和黑发,您为了我们不分白天和黑夜地操劳,我们衷心希望您黑夜总比白天多,白发总比黑发少,永远年轻!”多么淳朴的感情,多么优美的语言,教室里顿时掌声四起,我又一次沉浸在幸福之中……掌声落下,八名女生走到台前,唱起《感恩的心》。鲁正勋走到我面前,悄悄对我说:“老师,您慢慢会融入我们班的,日久生情嘛!”面对这一切,我眼眶湿润了,我激动,我幸福,我更惊叹,仅仅八天哪!异国他乡的孩子们,内心深处竟然有着对我如此的深爱与感激。

  记得班上一位因家庭贫困,享受着学校学费全免的男孩在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家乡》中写到:二十年后回到引领我走进知识殿堂的云华,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回到我最爱的老师身边,施恩勿忘,我希望用我的光和热照亮整个校园,做一名光荣的人们教师,回报我的老师、我的学校!的确,这是我的幸福,他在充满爱意于感激的节日祝福中,他在孩子们纯真的言行中,在我对孩子们的亲切关怀里,更在我们师生之间朋友式的朴实对话间,像甘霖,滋润心田;更像茉莉,清香四溢……

  有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去看望他的启蒙老师,他给老师留下这样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而老师却淡淡回了一句:“我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这就是教育,只要我们为孩子们付出了,我们就是幸福的;这就是教育,淡淡的,无痕的教育;回味无尽的幸福……

...

在美留学的发小让我体会到美国的教育

12-10

标签: 美国移民经验

    淼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初中毕业后,她去了美国念书,转眼有两年多没见。今年暑假,她放假回国,我们又可时常泡在一起了。

  淼并没有改变很多,她依然是那个爱吃火锅冰淇淋和麻辣烫、爱唱爱跳爱嗨的女孩,依然是我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闺蜜。但后来有件事,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变化。

  那一次,我们在闹市碰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手里拿几束鲜花,缠着要我们买。我正打算掏钱买花,淼却制止了我。她对我说,她担心小女孩是被人拐卖后强迫乞讨的。淼还拉住小女孩的手,非要问清小女孩的父母是谁、在什么地方。这时,一对男女快速跑过来,自称是小女孩的父母,要强拉小女孩离开我们,但淼坚决不撒手,说一定要弄明白情况才行。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幸好警察及时赶到,我们一起到派出所,确认对方是一家人才作罢。临走时淼还不忘告诫对方:你们配做父母吗?这样做是违法的。

  看着小女孩身材魁梧的爸爸,我真不知身材娇弱的淼说那些话时底气从何而来。我表示了我的担忧:“要真是被拐卖的儿童,人家动粗怎么办?”淼却回答我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回避,那不是助长违法犯罪者的气焰了么?在国外,只要有事情发生,一定会有人挺身而出。任何人看见无人照看的小孩,都会出手相助或选择报警的。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们在学校、在家里时常受到的“遇险自救”教育:尽量避让、不贸然反抗,确保自身安全再伺机报警。诚然,对力量较弱、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遇险时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受伤害的可能性、受伤害的程度,这种“遇险教育”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淼的选择和表现,让我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疑问。也许,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集体避险自保意识,不法分子才变得有恃无恐。一把假菜刀就能洗劫一车人,老人倒地无人敢扶,有人跳楼众人冷漠围观拍照,人们的自保心理不正是根源吗?当人人都自保时,见义勇为者从何而来?我还在想,在“避险教育”下成长的我们这一代人,在长大成人之后遇到紧急事件或不法分子的时候,会突然变得正义附身、仗义直言、舍己救人吗?我不知道。

...

留学美国纽约后才真正体会到国内的安全感

12-10

标签: 美国留学经验

    来纽约读书已4个月有余,不敢说已经完全适应了纽约的生活节奏,但我已渐渐熟悉了这里。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独特的故事,伴随着许多精彩的细节。

  最开始的一个月,我觉得国外的生活很有趣。但当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步入正轨之后,就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开始想念干净又高效的北京地铁。去逛中国超市,有时候什么都不买,只是想看看那些熟悉的商品,顺便听听熟悉的音乐。在路上听见有人说汉语,会情不自禁地回头多看一眼。图书馆旁的中国餐车,是我上课路上必看的一道“风景”。有一段时间,尽管在生物钟上早已把时差调整过来,但心态上好像还一直在过着“北京时间”。

  不同种族、文化、兴趣、专业、背景的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或为实现梦想,或为寻找方向。初来乍到,视觉、听觉神经都在接受不同程度的刺激。每天接收大量信息,有些来不及消化,堆积在脑海中;有些来不及反应,却为下一个刺激埋下敏感点,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我倒是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敏感度,会受到刺激,说明外界还存在新鲜的事物,也说明内心还保有单纯的元素。

  异国生活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明白了中国在我心中的地位,我的“安全感”体验,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中国”。中美用餐习惯的区别,让我感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跟外国同学交流介绍中国的时候,我会觉得心里很有底气。在美国,我发现自己比以往更加喜欢中文了,甚至觉得会说汉语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出国留学之后,想念国内的许多事物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但几个月的经历让我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思念来源于国家给予我的安全感。世界各地的学生到美国来学习,不管原来的身份为何,到这里之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学生,在这方面我们都是平等的。但在面对文化冲击时,我们会去寻求一种平静的内心状态,以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而平静的内心状态往往来源于熟悉的饮食、语言、面孔以及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安全感是我们不断追寻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来获得一种舒适安然的生活状态。而国家民族所给予的安全感,能让我们免于恐惧,免于不安,而且不需要我们用付出来换取。这种安全感是广阔的,是不易察觉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身在其中的时候,会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抽身离开再去关注回望,便会发现它给予我们的安全感是深刻而又渗透在生活细节中的。这便是我在出国留学后对“祖国”二字的新一层体会。

  记得那天看着朋友圈里对中国女排奥运夺冠的热烈讨论,激动得睡不着,甚至很想流泪。我突然发现,思念可以如此广阔:思念那些熟悉的人,思念一种习惯了的生活状态,思念一片广袤的土地。而这种昼夜思念的背后,正是一种强大的安全感。

...

移民西班牙真正体会到他们的随意生活

10-23

    当我们踏出去西班牙留学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在挑战自己了,虽说孤单、且有生活中的困难,但是这一切都会过去的,我们在经历中体验到了另一些文化。

  留学西班牙期间我们可以多个国家走出去看看,可以去周边欧洲国家看一看,在西班牙,他们特别热情(表现的很热情)。他们很多时候会帮助陌生人,有可能你在火车站看站牌一脸茫然的时候,一有西班牙人就会主动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几乎每个西班牙人都会这样。

  相比之下,意大利人就显得特别骄傲(可能因为他们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国家的原因吧~哈哈),这时他们会调侃你,觉得你英语为什么会这么不好,是这个样子!

  法国人算中肯,意大利人冷漠,西班牙人热情。讲到意大利,可能国内的同学、朋友一想到去欧洲,就会想到去法国、意大利,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西班牙。

  其实,西班牙是世界上旅游竞争力最强,排行第一,去西班牙旅游的人最多,西班牙是旅游大国(文艺复兴大国),世界文化遗产国意大利排第一,中国排第二,西班牙排第三(网上有排行榜)。

  但大家对西班牙都不怎么感冒。在国人眼中,说实话,都不怎么了解。但当您真的身临其境时,才会发现她的美。在去了其他国家之后,回过来再来西班牙才更加觉得西班牙的独特性,在欧洲国家旅游时,去完法国之后,感觉还在西班牙,去完意大利之后,感觉还在法国。

  德国,在机场安检时,安检人员简直就是机器人,根本不会讲情面。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一板一眼的做事情,不会与你讲道理,有利有弊,会感觉没有人情味,感觉去了一个机器的国家。

  与其相比,西班牙人特别懒惰,9-10am上班,有时候2:00pm就下班,下班后就开始喝下午茶。配一个Tapas就可以一直喝到5-6pm,不像中国是老爷爷、老奶奶或很长时间没见才会聊那么久,他们是20-30、30-40岁的人每天都会聊到那个点,就是不喜欢工作,也不喜欢炫耀。

  其实,看回来,还是喜欢西班牙,西班牙的人的随意!

...

移民西班牙能体会到当地人的热情奔放

10-23

    你了解西班牙吗?热情奔放、精致时尚、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是人们对西班牙惯有的印象,其实它比你所能想象的还要多元。这是一个灵魂中流淌着音乐,脚步中总带着难以撼动的活力的国家。

  1、西班牙国家的名字源于ISPANIA,意思是“兔子的地盘”。传说腓尼基人最初航海到伊比利亚半岛某一地方,看到这里兔子很多,于是就叫西班牙。还有一个观点认为西班牙的名字来源于硬币上的兔子,所以被称为兔子大陆。

  2、有人曾说西班牙的发明很特别,就是在任何东西上加个棒,比如棒棒糖,比如拖把......

  3、西班牙大厨帕可?龙赛罗在伊比萨岛上新开的餐厅Sublimotion是钱多没地方烧时的首选。1500欧元一人的价格刷新了世界最贵餐厅纪录。提供的菜式配合多媒体背景,如童话般美轮美奂。餐厅每天只接受12人用餐。

  4、西班牙人都是话痨兼夜生动物,可以一杯啤酒就吐槽到天亮。除了大小夜店,还有各种home party。在巴塞罗那和部分城市,周五和周六是法定狂欢日,每个人可以把音量调到最大,肆无忌惮喧闹,在凌晨5点之前,警察不受理任何投诉,你甚至可以跳广场舞。

  5、西班牙是欧洲唯一生产香蕉的国家。

  6、你以为藏红花产自西藏?错!75%的藏红花生长在西班牙,没错,就是做海鲜饭要加的那种藏红花。

  7、市长广场又称马约尔广场,类似于中国的人民广场,每座城市都有一个。最著名的市长广场在马德里,从草图到落成花了三百年。大多数市长广场都由楼围起,方便观看广场上的斗牛。可以去每个城市集齐签到攒人品的还有西班牙广场、格兰维亚大道和阿尔卡萨王宫。

  8、西班牙人在国内很少坐飞机,他们有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第一当然是中国)的高铁,从马德里到塞维利亚只要两个半小时。除了环境整洁和随时都有人聊天,每张Preferente舱位起的高铁票都包一顿餐食,有酒、有咖啡、有甜点,至于味道么,比全世界所有的飞机餐都靠谱。

  9、马德里市长广场附近的Botin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的“世界最老餐厅”,餐厅成立于1725年,主打菜式为各种伊比利亚黑猪肉。据说戈雅曾在此刷盘,海明威则称其为人生最爱。

  10、历史上,布尔戈斯地区的居民曾经与哈洛地区的居民因为土地分配问题大动干戈,之后为了纪念那段历史,现位于拉里奥哈自治区的哈洛每年会举办葡萄酒“大战”。那一天,当地居民进行完一系列宗教仪式后享用丰盛的午餐,酒足饭饱后开始葡萄酒大战,大家不分彼此,用葡萄酒作为武器泼洒对方。

  激情贯穿着西班牙的每一天,随着时光流逝,西班牙的激情—对于美食、对于荒野风景、对于尽全力生活的激情, 已经成为西班牙最让人动容的部分。

...

在金融行业能体会到哪些乐趣

 

  说起金融业,许多人首先会想到枯燥无味的数字,忙碌的生活,依然有哪些在金融领域中奋战着,这些人在金融领域体会到了哪些乐趣呢?详情请看本文“在金融行业能体会到哪些乐趣”由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可以帮到您!

  作为一个没想过靠金融赚多少钱,也从不觉得金融高大上,性格非常随遇而安的人来说,我体会到的金融行业的乐趣和许多人说的有所不同。若是赚钱,恐怕还是在父辈庇佑的领域来的轻松容易,若说虚荣,其实进入这个行业后最要紧的就是放下年轻人的张扬,谨慎才是最深的性格烙印。且金融行业压力大,竞争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可是我在这一行却越陷越深,除了有趣,还真没有其他理由了。

  不考虑金钱回报,不考虑世俗的光环,金融本身的乐趣其实就足够我们用一生去追逐,希望我的答案能给那些被迫学了金融还没体会到个中乐趣或是只关注金融外在的同学一点启发:想要长久的维持对一份职业的热情,你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它,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寻找快乐,因为任何一份工作任何一个行业都充满了坎坷,单靠钱和虚幻的成就感去刺激自己一定难以为继。

  我来说说我感受到的两个最大的乐趣:

  洞察人性

  我常常觉得,学经济的过程,更像是在学社会,学人性。利益这两个字,深深刻在每一个人类的基因里,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礼仪怎样教化,趋利避害是人的第一诉求。于是再去看生活中难以理解的大事小情,都瞬间通透了,从最简单的为什么有的女生交了很烂的男友却始终无法分手——放不下沉没成本;为什么有的人做事常常丢西瓜捡芝麻——不懂什么叫机会成本,到复杂的股市波动、大公司并购、国家决策无一不充斥着利益博弈的痕迹。

  当我坐在会议室,听到一些合作方匪夷所思的论调,我知道那不是他们真正想说的,那些冠冕堂皇光怪陆离的理由背后,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二字,公司的利益,团队的利益,乃至个人的利益。要从这错综复杂的表象里抓住事情的本质,发现要害予以痛击,以利益制利益,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有趣了。

  当我看到电视里,一些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在媒体公开发布连经济学学生都能听出明显谬误的论调,是他们真的不懂吗?当然不是,替利益集团混淆视听而已。

  看懂了这些,你就能在这个混乱荒诞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节奏,乱花不能迷你眼,飞鸟也不会乱了心,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简单明了了很多,处理麻烦,理解麻烦的能力都提高了。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基本假设叫做“理性人假设”,既然是假设,现实世界中恐怕难以实现,但即使逐渐靠近这个标准,也足够让你生活的更轻松愉快:有些成本很低的东西卖的贵,还是该买——价格不取决于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号称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招募一定是骗子——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懂得了这些,你还会对人性多一份宽容,对本我多一份自省——世界本没有什么对与错,道德与低劣,高尚与卑微,这一切的概念都是服务于利益的。某种宗教某种学说,都是因为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才能被推广并且流传。因此,当别人做了伤害你的事情,大可不必觉得被冒犯,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当自己做了什么不错的事情,也不必过度的得意,多半这件事对你自己也有好处,不必觉得谁亏欠谁,不必觉得自己多圣母。

  感受自然之美,逻辑之美

  这里说...

德国留学 让你无处不体会到德国人的生活细节

08-31

标签: 留学生活

    1、从小到大在中国见到的窗户基本都是向外推开的,到德国我注意到他们的窗户都是向内拉开的。问德国人为什么,回答是窗户向内拉开擦玻璃时很方便。想想真是这么回事,你必须将胳膊甚至大半个身体探出窗外才能擦到外推窗户的玻璃外侧,住楼房时这很危险。

  2、德国的窗户有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常规的横向内拉全开,一种是纵向小角度内倾,后者相当于在窗户上端开了个大缝,既透气又不会漏雨。第一次去德国时不知道,在酒店一拉窗框向内倒下来还以为坏了,找服务员投诉,闹了个笑话。这种窗户是一百多年前发明的。

  3、德国民居房顶都铺着瓦片,但是没有瓦当这种东西,他们在房檐处都装有横向的金属拦水槽。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倾斜的房顶流到拦水槽,再通过外墙树立的排水管直接流到下水道。所以德国的房檐下永远不会出现水帘洞般的景象。

  4、有些德国房子外墙竖有一人高的金属箱,形状有点象古埃及装木乃伊的棺材,顶端与房顶排水管相连。问了才知道是雨水收集器,能装30升的雨水,收集的雨水会用于浇花浇草坪。德国多雨,需要人工浇灌的时候不太多,用自来水浇灌的成本其实并不高。

  5、很多德国洗手间里看不见马桶的水箱,水箱都做在墙里了,硕大的冲水开关也是嵌在墙上的。这有什么特别吗?想一想其实挺可怕的,这意味着马桶水箱里的机关零件必须泡在水里几十年不能坏,对中国马桶你有这个信心吗?

  6、德国公交车站站牌上不仅写着首尾班次时间,还写着一天中每一班次的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我站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真的就是那个时间到站。很早就知道德国火车班次时间很准,但是公交车班次时间也能这么精准,叹为观止。

  7、几个月前我提到德国人家里除了马桶还装有小便池,这样男士小便时就不用搞得马桶里尿液四溅,对女士会更卫生。有推友表示不相信。这次到德国人家里特意拍了张照片。这家的卫生间并不大,不到5平方米。

  8、德国人在墙面贴瓷砖时,瓷砖间抹灰缝隙的标准宽度是5mm,而不是象中国贴瓷砖时缝隙尽可能紧密。一是缝隙中可以钉钉子无需破坏墙面;二是较宽的缝隙易于清洁;三是瓷砖边缘有误差,很难绝对平直,较宽的缝隙比紧密的缝隙能让瓷砖接缝的误差更不显眼。

  9、在德国所见各种卫生间——公司、餐馆、车站、火车、景点、旅馆、家庭,甚至公园流动卫生间,都会同时放置两卷甚至更多的卷纸,擦手纸也是如此,你无需担心用完卫生间才发现纸没了。另外,德国卫生间里的卷纸、擦手纸的质量比国内同类纸品要厚实几倍。

  10、狭窄的老城小街道,因为路边停了辆工程车,只能通过一辆车。两边各有七八辆车排队。没人指挥,大家自觉地这边通过一辆,那边通过一辆,这边再通过一辆,那边再通过一辆。有次遇到修路两车道并一车道,也是左一辆右一辆左一辆右一辆,“拉链式”并道。

  11、闲聊时讨论罚款,德国警察说他在限速40公里的路段开到58公里,被拍照罚240欧元;德国公司的人说他遇到堵车双黄线调头被抓现场罚款400欧元;另一个德国公司的人说他P2P下载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