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养老改革栏目,提供与养老改革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一直以来,关于巴西养老改革的传闻不断。由于害怕养老制度发生变化,2017年巴西人申请退休的年龄比2016年要低。一起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了解下吧。
巴西社保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批准退休的巴西女性的平均年龄由53.25岁降至52.8岁,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由55.82岁降至55.57岁。
巴西《圣保罗州报》3月6日报道,去年的数据也中断了巴西人平均退休年龄逐渐增加的趋势,上一次男性退休年龄出现下降还是在2008年,女性退休年龄下降是在2005年。
养老金给巴西公共账户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这主要是因为巴西人的预期寿命比过去更长,也就是领取社会保险金(INSS)的时间更久。2017年,巴西社会保险金赤字达到了破纪录的1842.5亿黑奥。
巴西地理统计研究院(IBGE)的数据显示,巴西女性53岁退休后可以再生活30年,男性55岁退休后可以再生活24年。巴西的平均退休年龄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值,经合组织成员国男性平均退休年龄超过了64岁。
社保局局长马塞洛•卡埃塔诺(Marcelo Caetano)表示,在巴西有必要规定最低退休年龄。事实上巴西政府也确实推出了养老制度改革,但由于在国会中缺乏支持,该改革方案暂时被搁置。
在改革提案中,规定女性最初的最低退休年龄为53岁,男性为55岁,但将在未来20年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最终达到女性最低退休年龄62岁、男性65岁的标准。
由于去年对养老改革的讨论增多,许多人都在匆忙办理退休手续。经济学家佩德罗•内瑞(Pedro Nery)表示,那些已经达到退休标准的人不会受到改革的影响,可以等到更合适的时机再办理手续,但许多人缺乏这方面的认知,所以提前办理退休。
推荐阅读:
...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最近一直是处于风口浪尖的一个话题,随着7月1日正式公布了最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也已是近在咫尺了。下面是《年底或启动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资讯频道为您准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 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在规则上实现公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要像企业职工一样参保缴费,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破除“双轨制” ]
随着7月1日“大限”的过去和暑假的来临,喧嚣一时的南京高校教授扎堆申请退休的风波渐渐地淡去。
《第一财经日报》从南京多所高校了解到,江苏省在“大限”之前专门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向各高校人事部门解释政策。会议称,7月1日只是实行人事管理条例,条例中关于养老保险的规定暂不执行。
这次会议给教授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些高校的教授撤回了已经递交到人事处的申请书,他们的生活回到了正常轨道。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7月25日人社部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应,并没有形成所谓“退休潮”。
然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一天不出,事业单位对于“并轨”的恐慌就不会降温。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进行社会保险的顶层设计,人社部组成了多个课题组进行专项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一些课题组已经进入了结题阶段。
本报记者也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从去年3月启动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人社部内部也有了一个大致时间表。由于顶层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将按照成熟一项公布一项的方式来实施,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或将在本年末推出。
李忠在发布会后对本报记者表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情况复杂,中国地区差异很大,不会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改革比并轨更加准确,不存在将哪类群体并入其他群体的设计,更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的待遇拉平。”李忠说。
“两轨”差距缩小
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在规则上实现公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要像企业职工一样参保缴费,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破除“双轨制”。
事业单位职工的最大担忧在于待遇的降低,但实际的情况远比想像的复杂。在过去的十年间,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有了明显的缩小,在很多地区,大致相同工龄和条件的“两轨”退休人员所拿到手的钱已经相差不多。
每当周围的人谈起事业单位退休金高,湖北的李大爷就觉得有点冤。作为一个有四十多年工...
出国留学网讯5日从接近相关部门的人士处获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能不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而是全面推开。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相关部门计划于今年先在部分地区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明年将试点扩大到50%左右的地区,2016年和2017年在全国全面实施改革。
多个相关部门此前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平稳推进。多位专家表示,尽快完善职业年金制度应成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口径人数将近4000万,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完善后,每年缴费增量将超过2000亿元。预计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将很有可能参照目前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模式。职业年金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新国九条”,有望成为A股的又一支生力军。
资金规模料超企业年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乃至全国城镇职工企业养老金的顶层设计,目前都在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正在进行中。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这项改革列入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
郑秉文表示,预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整体改革方案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公布。当然,改革的方案会很复杂,最大的难点在于,事业单位一旦参加改革,会出现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问题。改革方案如果只有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参加改革的群体容易产生恐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但具体内容要等中央出思路,最终应该是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金之和不低于以前事业单位退休金,这既能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也能保证建立一个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全一致的、公平的制度。
专家和...
人社部回应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时间,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资讯栏目为您提供,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虽已渐行渐近,但具体的时间表却仍一波三折。
7月22日,人社部2014年第二季度发布会前夕,有消息称,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今年计划先在部分地区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明年进一步完善方案和措施,将试点扩大到50%左右的地区,2016年和2017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养老并轨改革。
然而,针对此时间表,人社部在随后的发布会上却只字未提。《华夏时报》记者7月29日采访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时获悉,人社部并未发布过此时间表,相关工作尚在进行中。同时,人社部相关工作人员同样否定了此时间表的说法,表示从未听说过此消息。
不过,误传也好,猜测也罢,无不显示出人们对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时间表的期许。
配套政策密集铺垫
时间表虽然尚未发布,但种种迹象表明,扩大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已是箭在弦上。
7月24日,人社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中组部、人社部日前印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对有关工作的管辖、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
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处分、清退违规进人、撤销奖励、考核定为基本合格或者不合格、未按国家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待遇等几类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同时,对复核结果不服的,也可以提出申诉、再申诉,并且对受理单位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在此之前,事业单位内部虽然也有相关的机制,但并未跟社保联系到一起,此时出台这样的政策明显是跟事业单位的下一步改革捆绑在一起,一旦改革有不太合适的地方,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就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申诉,有利于维护被改革人员的利益。”7月29日,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目前改革大环境下,此类政策有利于稳定人员情绪。
除此之外,记者从人社部上述发布会上获悉,人社部将推动建立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规范国家标准,研究起草聘用合同规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项治理活动等。
而在此之前,2008年开始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试点中,相关的聘用合同由于并无统一范本而存在很多问题。如,签署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是一年一签,有的是三年一签;同时,年满十年后是否签订无固定期合同等内容都无统一规定。
“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人员的纠纷相对较少,其中,编内人员的人事争议远远低于编外人员的纠纷。”7月29日,北京市弘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动法专家杨保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由于编内人员签订的是聘用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因此,目前看编外人员比编内人员更受保护。
据记者了解,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由于适用劳动合同法,因此,只要签订两次合同后就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但是,编内人员如果遇上聘任合同到期而单位不续聘的情况,相关文件甚至连补偿都没有提到。
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表示,即便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时间表尚未出台,但如此密集的政策发布,无不显示出此改革将会加速进行;其中,首要进行的就是在原有5个试点地区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
10-19
本文是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出的2014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欢迎大家收藏本网站,时时查看关于2014北京公务员考试的最新动态。
【背景链接】
9月15日据报道,从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获悉,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这一略显生疏的名词,迅速成为社会讨论热点。
所谓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就是以房养老,老人把已经付清贷款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数据统计和精算,综合考虑房主的年龄、预期寿命、房产若干年后的价值等因素,定期发给房主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房主去世后,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金融机构所有。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传统文化中,养老被归入“孝”的范畴,有“郭巨埋子”、“王祥卧冰”两个孝德典范。前者因家贫,为养父母而欲坑杀儿子;后者因母病,为侍亲而卧冰捕鱼。虽然这种略显畸形的养老观已不合时宜,但从中仍可看出完善养老体系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支付能力不足时如何保证养老;二是怎样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解决不好支付只能是“橱窗外的乞丐”,提供不了服务则会是“沙漠中的富翁”,对于完善的养老体系来说,支付能力和服务能力缺一不可。
[实施困难]
代理机构信用体系不健全、经营管理能力也有限,公众不愿也不敢抵押房屋;房地产市场走向扑朔迷离,使这一政策缺少建立在“精算”上的基础,让双方心有惴惴。更重要的是,即使能够厘清养老支付的责任边界,在中国文化中,以“卖房典地”的方式来养老,也会遭遇伦理和心理的双重阻力。以房养老要达到预想的政策效果,这些都是要破除的障碍。
[意义]
如何在“人口红利”耗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拐点之日,以充沛的养老基金存量、持续的养老账目增量,以成竹在胸的心态,应对这种严峻考验,解答“谁来为我们养老”的未来之问,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沉重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务院此次出台的这一意见,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将养老任务分解为各个部委的硬性指标,则让这种求解过程更有约束力。同时,对包括“以房养老”在内的个性化养老路径的重新鼓励,也将进一步拓宽养老途径,给一部分有房无子(或儿女不在身边、或儿女缺乏赡养能力)的老年群体提供更灵活、更值得期待的养老选择。
一方面,房子这一“沉睡的资本”被激活,是解决支付能力问题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市场化、社会化养老,资本尚在犹疑观望。毕竟,单凭多数老人的退休金,要在养老产业中赢利,还有风险。如果把“以房养老”作为补充养老金,做大养老产业无疑可能获得一个强劲的支点,而养老服务也会因之而有新发展。
[措施]
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以房养老”等新养老模式的探索,必须立足国情,同时借鉴他国。东方传统浸润下的国人,更钟情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全托式养老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改善“亲情养老”环境,仍需置于政策鼓励的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也不妨大...
养老改革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