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塑化剂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塑化剂栏目,提供与塑化剂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塑化剂(Plasticizer),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高分子材料助剂,也是环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类(PAEs phthalates),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干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商业名称DOP)。DEHP化学名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工业上应用广泛。2011年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儿童服装、玩具生产中也常用塑化剂

06-27

 

  中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食品中添加塑化剂的话题大家已不陌生,然而,昨天(24日)有媒体报道“塑化剂在儿童服装、玩具生产中也常用”,这让人们近来稍微松懈的神经开始再次紧绷。

  有研究称,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塑化剂的伤害,张玉莲透露:我国正在报批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将严控塑化剂,这项新规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又为何报批两年还没有推出?《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潘毅昨天专访了参与这部新规制定的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高级工程师张玉莲:

  广东省质监局最近抽查了广州、深圳、佛山等7市共97家企业生产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共100批次,经检验,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75%。其中有28家企业生产的28批次产品不合格。近三年的抽查中,质量不合格项目集中在纤维含量不符、pH值和甲醛等项目,个别企业还出现重金属不合格的情况。张玉莲介绍:塑化剂在儿童服装、玩具生产中也常用。那么,困扰食品安全的塑化剂怎么会在服装中出现?张玉莲解释说,塑化剂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儿童服装中也常会使用到塑化剂,如涂料印花、塑料配件、饰物等

  张玉莲:那么它为了改善手感,就可能加一些塑化剂在里面,这时候用到的话就有可能会超标。小孩子一个是接触皮肤,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容易吸收,第二个如果是在外衣上面呢小孩子有时候会拿起来舔、咬、吸,通过嘴巴接触有可能会吃到它。

  张玉莲介绍说,目前,我国出口欧美的童装都会被根据当地标准对塑化剂等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控制,然而国内一直使用的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国标18401中,并未包含对塑化剂等化学物质含量的要求。
 

...

娃哈哈事件:塑化剂阴霾尚未消退,娃哈哈又陷“质量门”

06-15

 

今年饮料行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塑化剂阴霾尚未消退,新的质量问题接踵而至。

国家质检总局13日通报了2011年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本次共抽查了22个省份316家企业生产的349种产品,发现包括娃哈哈白葡萄汁饮品在内的6种饮料不合格。娃哈哈集团昨日就此向消费者道歉。

娃哈哈称自检合格

在果蔬汁饮料的抽查中,山西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娃哈哈”)2011年3月30日生产的娃哈哈白葡萄汁饮品,菌落总数达到230cfu/ml,超过100cfu/ml及以下的标准值。此外,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维维杏仁露、浙江小顽童食品公司的橙汁饮料等五款产品也被曝不合格。

TüV 南德意志集团生命科部门经理毛洁红指出,菌落总数是指食品中,含有在人体温度条件下能够生长的所有细菌数的总和,所以单位食品/饮料中含有的菌落总数可以直接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食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我国对大多数的食品都制定了菌落总数的卫生指标,菌落总数超标即为卫生超标的食品,不得食用。

娃哈哈集团14日在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声明中表示,“对山西娃哈哈发生的事件,我集团深表遗憾,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与此同时,娃哈哈集团称已对召回产品进行了自检并委托第三方晋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进行复检,结果均合格。

娃哈哈集团称,集团下属共有18家分公司24批次产品被抽查,涉及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其中山西娃哈哈生产的白葡萄汁饮品因菌落总数超标被判定不合格,但霉菌、酵母、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均未检出,其余分公司及产品全部合格。

山西娃哈哈发布的公开声明称,收到国检中心的《检验报告》和《产品检验结果通知单》后,公司立即向三家经销商发了《产品召回通知单》,并马上到经销商现场召回了该批次的产品,并在周边终端市场回购了同批次的产品。同时集团公司对收回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测,共抽检了500余瓶次,均未发现菌落总数超标。

质检体系有漏洞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正处于大步扩张时期,质量问题却频繁发生。专家指出,这和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企业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

一位饮料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娃哈哈“中招”只是个案,事实上整个食品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是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是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企业质检人力物力投入有限,两者并未同步。”该分析师指出,“偌大的生产工厂,但质检人员只有几个,产品抽检数量往往有限。国外食品安全管控相对严格,生产线往往有自动抽样检测的装置,而国内尚未达到这种水平。”由于产品抽查概率的原因,政府质检查出问题,企业自检或复检合格这类“矛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目前的情况下,若政府加大抽查力度和频次,发现问题产品是肯定的。若加大处罚力度迫使企业重视安全把控,情况将有所改变。”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目前,饮料行业仍然存在标准不不完善,检测方法不详尽,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内部管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专业人才建设力度不够,产品无法做到批批检验等各种问题,而正是这些方面的缺失导致饮料行业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而在饮料行业庞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下,近年来饮料企业的快速扩张也是饮料业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