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小学五年级课件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小学五年级课件栏目,提供与小学五年级课件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必备

 

  这里是编辑准备的您可能需要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要实施课堂教学,老师必须按照教案课件。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启发请把它收藏下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挑战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认识的平面几何图形有哪些呢?(微机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2、课件出示不宜直观看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先估计哪个面积大,再根据数据比较大小。(教师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

  3、继续出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先估计哪个面积大?再讨论比较的方法。(学生会指出: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师引出课题: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求出来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呢?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引导探究:

  (一)、复习铺垫:

  1、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画下来,比比看谁画得多。

  2、微机显示并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作无数条高,以不同的边为底对应的高是不同的。

  (二)、动手操作

  1.、提出书中的操作要求,把平行四边形纸片剪一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独立完成。

  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想办法动脑筋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交流学生的剪拼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剪拼法,再展示拼出的图形。

  3、教师用课件演示剪拼过程,使学生真切、清晰地看到图形剪、(平移)、拼的过程。教师边操作边解说,最后总结。师:我们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总结公式

  1、提出书中“议一议”的问题: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师:观察我们拼成的长方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拼出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

  师:那我们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师边重复上面讨论的结果,边板书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师生总结出公式。

  3、教学用字母表示公式。出示教材上的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总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

  4、提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三、尝试应用

  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精华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不能马虎草率。只有老师充分准备教案课件,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如何从何种角度去编写教案课件呢?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网络文章,相信这篇文章能为您提供需要的信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范本

 

  在开学前,老师需准备好教案课件,并每天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这些教案是教师精准传达知识的利器,可如何制作才算优秀呢?如果你正在学习“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本文一定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欢迎你认真阅读并收藏。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