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影子导师栏目,提供与影子导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育、学术为本历来是高校的立校传统,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或诲人不倦,如辛勤的园丁;或攻坚克难,如执着的愚公;或着书立说,如杜鹃啼血……然而,这些人想带研究生要过关斩将。一些“影子导师”的出现,无异于给了这些人以当头棒喝:一味的辛苦等于什么呢?
高校“影子导师”
他们多不是教师身份,也没有教学经历,却能以专业导师的名义培养研究型人才。
一些“影子导师”是部分高校的特殊人物。
他们多不是学校的在编人员,但能在学校某个学院招收研究生;他们多不是教师身份,也没有教学经历,却能以专业导师的名义培养研究型人才;身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并不清楚当下科研领域里的焦点问题、主要观点和国内外研究状况,也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形成学术观点……这些人的名字每年都会出现在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上,在学校对外对内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乃至所写的申报学科、项目等材料和工作总结中,这些人的名字大都在其中,成为学校彰显师资力量的一部分。有其大名而无其大实,故而名之为“影子”。
平心而论,一些“影子导师”也有难言之隐——本身没从事过高校教学工作,却要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本身没有很高的理论研究经历,却要指导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研究生。
但一些“影子导师”也有得意之处——对一般教师而言,要获得“导师”资格必须要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要获得这个职称,必须在一定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要承担过高级别的科研项目,要出版有一定容量的学术着作。简言之,不在教育和学术界崭露些头角,成为研究生导师是不行的。而在知识分子成堆的高校,要把这些事情做完,积淀出一定的教育和研究实力,不仅需要较高的学历基础,还要有较强的毅力才可能坚持下来。没有十年或者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很难修成正果。一些“影子导师”显然超越了这一切。
一些人透过表象,看到一些“影子导师”显“神通”中的某些规律。
首先,有些“影子导师”往往有“通天之力”,所仰仗的背景足以让常人望尘莫及。在权力高度集中的院校,一切组织机构甚至包括学术委员会像是权力的执行机构。只要获得最高权力者的青睐,对一般人俨然是关口的“院系推荐”、“学术委员会评定”都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其次,有些“影子导师”往往有“一技之长”,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也确实有专业认可。但技术工作与技术研究不完全是一回事。把两者混而论之,让动手干活的人来培养研究型人才,多少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味道。也就是说,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社会上十分普遍,但仅凭技能在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还是不够的。
再次,有些“影子导师”往往能在某一个领域里独当一面、呼风唤雨,在一些既可以公事公办,也可以有所关照的事情上说一句话,便可以使某个“科研立项”、“报奖材料”、“申请报告”之类的东西顺利通过,在不知不觉中演化一些“出奇制胜”的效果。对高校来说,可谓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大”的投资。
这样的“影子导师”的能力确实不同凡响,而且远远超越了教学和科研,真可谓“功夫在诗外”。在喜欢“刀下见菜”的环境中,绝大多数人对此都会有所羡慕,有所神往,甚至在跃跃欲试中有所作为——比较课堂耕耘和着书立说,走“功夫在诗外”的路,似乎来得更快、更实惠,因此也就更具有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了。
君子之交应当是高校人与人的相处准则。没有利益的纠缠,追求学识、教书育人是高校人心中的目...
影子导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