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我用残损的手掌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我用残损的手掌栏目,提供与我用残损的手掌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1942年春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可以看到这残损手掌的触觉是何等灵敏,它对于形、质的感触,特别是对于温度的感触是何等细微:“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作者的爱国深情灌注于残损的手掌,使它对祖国母亲的残损的肌体感受特别敏锐,“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的味道它能“蘸”得出,连“阴暗”的色彩它也能“沾”得出来。这首诗并不回避直接抒发和对事物进行直接评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一比喻的贴切,包含的感情的丰富性,一再受到人们的称赞。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一、导入

  3、大家看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为一个句子完整吗?(不完整)下面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谁能把它补充完整,我用我残损的手掌做什么?(摸索广大的土地)板书:摸索 广大土地( 0.5分钟)

  4、问:他触摸到哪些土地?请大家在诗中标注一下。

  生标:这一角、那一角、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岭南、南海。(1分钟)

  5、这些地方都沾染了什么?血和泥、手掌沾满了阴暗。板书:血灰(0.5分钟)

  6、师:还触到什么地方?“辽远的一角”。板书:辽远的一角。再问:这辽远的一角这么样呢?依然完整。板书:完整(0.5分钟)

  7、老师指着板书问: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来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当他摸到沾满血和灰的土地时的心情如何的?当他摸到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时候,他的心情又是如何?下面请大家边读边揣摩作者的心情,老师走动询问。(2分钟后)请大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8、生回答,师总结。当他摸到广大的土地的时候心情痛苦、悲愤、凄凉。板书:悲愤;当他摸到辽远的一角时候对祖国充满了希望。板书:希望(1.5分钟)

  9、师总结:大家看,这首诗前后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大家在诗行中做一下标记,两种感情的分界线在哪里?

  明确:是第16行,就是说从开头到第16行是悲痛的;第16行以下则是昂扬向上的,是充满希望的。(1.5分钟)

  10、再读诗歌,在读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声音来传达这两种不同的感情。约2分钟后,多媒体出示1-8行,先找一人读,不得要领,问大家原因,没有读出悲愤之情。(2.5分钟)

  怎样才能读出悲愤之情呢,大家先讨论一下,要注意哪些?语速、语调。

  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有括号啊,答是回忆中的景色,想一想回忆中的景色该怎么读,个别学生问,老师指导。(约2分钟)

  找一女生读,读得好(掌声)采访:你觉得你是怎么处理的?你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我用的悲痛 的语调来读,怎样才难做到悲痛呢?我想象当时日本侵略我国,屠杀我们中国人民,声调应该是低沉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约1分钟)

  11,再找一个男生评价女生读得怎么样,读的还不够悲伤,哪一个地方,“该是我的家乡”这句没有读出来,问你能读出来吗?男生读之。重读了’该是”,读得很好。(约1分钟)

  12、老师采访一下,你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答“这一角只是血和灰”,因为我有如身临其境一般,我好像感受到祖国的领土已沦丧,我们的人民被屠杀,感到无限的悲痛。问你读括号内的内容时,为何好像声音高了一些?“因为这是回忆中的美好景象,读 得高一点,更能突出现实的残酷。(括号内与括号外“我触到凉”构成对比)(约0.5分钟)

  13、好的,回答的非常好,就像这位同学一样,大家再读,读出你的悲痛,不齐读。(约1分钟)

  18、问:“这一片胡在哪里啊”

  ...

教师说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在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中,你知道怎样说课才好吗,来看看优秀说课稿范文吧,以下资讯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师说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用残损的手掌<?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从容说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提供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范本,欢迎阅读与参考。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二)学法引导

  这首抒情诗,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随着“手掌”的移动,作者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诗作通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解放区的申请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朗读本诗,应努力把握它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仔细品味诗中描写的具体形象所寄寓的诗人的主观情感。

  (三)审美鉴赏

  坚贞不屈的意志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诗中“广大的土地”,实际象征的是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爱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一颗“赤诚的忠心”的物化。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题意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1942年春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编辑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欢迎阅读。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

  被蹂躏的中华大地处处弥漫着硝烟,处处泛着血色,哭喊着,枪炮声充斥着整个世界。

  在颓废的一角,我看到了戴望舒,他伸出那双残损的手掌,轻轻的摸索着,欲哭无泪。

  他想到了原本宁静而温暖的故乡:流银的湖水,阳光柔和,繁花似锦,禾苗细软而蓬勃。但现实却是如此无奈又残酷:灰烬沾满了血的泥土,冷到彻骨的雪峰……大地在哭泣。这一切激起了许许多多如同戴望舒一样对祖国怀着无尽热爱的爱国志士的愤怒,他们或以笔为矛,激励着中华儿女的斗志;或挺身而出,用生命奏响一支支不屈的凯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爱与责任。

  在这无尽的泪水与伤痛中,希望翩翩而至,她用轻柔的双手为人们拭去泪水,抚平伤痛,让戴望舒看到了光明,也让亿万个中华儿女看到了光明。戴望舒用如同抚摸“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的感情来对待这片希望之地。他坚信“这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他坚信只有这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他更加坚信“永恒的中国!”

  1898年戊戌变法,谭嗣同英勇就义,躯体消散,灵魂永存,他在牺牲前高呼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这段荡气回肠的话,永远的刻在了人们心中,永远的刻在中国的历史上。

  几年前,一首《我的中国心》传唱于整个中华大地,铿锵的旋律,忠挚的爱国情感,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动容。

  而今天,中国正在已不可估计的速度发展,爱国热情依然澎湃。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推毁了建筑,悲痛的人民,深深的震撼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我们慷慨解囊,尽全力帮助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手拉手,共同筑起了大爱不屈的城墙。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瞩目,中国健儿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赛出风采,输了水平,取得突破历史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一腔爱国之情。

  孙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牢记:“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所以我们不可无志,不能忘记历史,而我们也知道不忘记过去并不意味着一味的面向过去,而是应该在牢记历史的基础上奋勇向前,努力学习,善待每一个人,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同学们,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充满生机与希望,让我们携手,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二)

  这首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描写沦陷区阴暗,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面缀连。抒写解放区的明...

小学三年级作文250字:我用残损的手掌

04-28

 作文标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关 键 词: 小学三年级 250字
字    数: 2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三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86.com)有话说:小编辛苦弄了大量作文让您学习,你得支持我呀,要不然我可冤枉!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250字的作文,题目为:《我用残损的手掌》,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

2013残损货品解决协议

  《2013残损货品解决协议》一文发表于2013年04月13日,欢迎您访问出国留学网的合同范本频道https://www.liuxue86.com/hetongfanben/,小编为您准备了大量的合同范本内容,如您所感兴趣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诵的内容,以及《2013残损货品解决协议》等范文作为参考,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甲方: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在原有经销商协议的基础上,就有关近期残损货品的解决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甲方同意将乙方仓库及零售店中的近期货品进行等值交换,但该货品必须是接近保质期前三个月的产品,如超过该期限,则甲方不予解决。甲方同意将在店内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残损货品进行等值交换。

2013中考语文备考:《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介绍

10-31

标签: 中考语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

  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

  代表作品

  《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先后创办过《璎珞》、《文学工场》、《新诗》等刊物。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中国的李金发等人的影响。

  1929 年出版的诗集《我的记忆》大部为此时期的作品。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

2013中考语文备考:《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试题5

09-03

标签: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同步练习]

  1.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言“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里写的。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C.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定会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充分体现。

  3.对下面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桥

  杨山

  道路与道路的连接 寂寞时甘愿寂寞

  渴望与等待的组合 痛苦时甘愿痛苦

  默默承受重量 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

  大队人马从胸膛上驰过 用一支无声的歌

  (注:杨山,现代诗人,曾任《红岩》杂志副主编)

  A.诗中“桥”的形象可视为作者自喻。作为文艺刊物的编辑,诗人“甘愿”充当“大队”文学习作者由文学之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成为他们“渴望与等待的组合”。“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用一支无声的歌”,这就是诗人的愿望。

  B.“桥”的形象也是一切奉献者的形象。“默默承受重量”,甘当他人或后代的“桥”,让他人或后代通向幸福的彼岸,而自己,“寂寞时甘愿寂寞/痛苦时甘愿痛苦”,这正是奉献者的共同特征,《桥》是一首奉献者的歌。

  C.这首诗以桥喻人,写得朦胧.含蓄,意象有典型性,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发人思索,耐人寻味。

  D.《桥》给人以人格的力量,给人以美的情操和享受,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好诗。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动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安定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造两个句子。

  有的拓荒者是天生的冒险家。他将薄田变成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中考语文备考:《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试题4

09-03

标签: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这首诗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广大的土地”,指的是地图上的“广大的土地”,而不是大自然的“广大的土地”,这种理解对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中“这一角”“那一角”分别指哪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像、联想、暗示、对比、烘托等。 2.对。 3.“这一角”是指已经沦陷的香港;“那一角”是指国民党统治区。 4.后半部分感情激越,蕴含着深沉的挚爱,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由衷的向往与热烈的礼赞。

  二、类文品评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