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笔记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笔记栏目,提供与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笔记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笔记:师生关系

 

  “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笔记:师生关系”一文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分享,更多信息,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

  (一)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

  孔子和其弟子堪称良好师生关系的典范。孔子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对他既尊重敬仰,又亲密无间。韩愈在《师说》中提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古代师生关系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地位得以建立。所以,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如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就对学生如何尊师进行了严格规定。

  (二)西方近代的师生关系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等人提出了“民主”“平等”“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口号。这在反对教育上压制儿童天性和无视儿童人格的封建师生关系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卢梭又把它引向极端,认为凡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社会就变坏了。他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主张把儿童放到大自然中去培养,出现否认教育和教师的倾向。此后,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的“教师中心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要把儿童当做太阳”的“儿童中心论”。这两个学说长期争论,对西方师生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影响。

  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我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应该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

  (一)民主平等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师和学生,虽然在学校教育的组织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完成各自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他们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借助于传授知识而培养受教育者,但教师和学生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对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类型的分析研究表明,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远不如民主平等型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的民主平等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导。但也要求教师要向学生学习,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

  (二)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爱护学生是期望他们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教师把爱的高尚情感投给所有学生,期望所有学生都能成长。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随学生年龄和学识的增长而变化,小学生以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为依据,中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主要依据教师的学识和人格。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者,他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三)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从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心理相容以群体共同活动为中介,以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的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文化水平不同,但教师和...

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笔记:心理健康辅导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笔记:心理健康辅导”,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与原则

  (一)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

  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通过课程方式(通常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一般要安排成专门的课程(简称辅导课程),面向学生集体有计划地、连续地开展。但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其目的是直接满足学生维护和发展自身的心理健康的需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可以包括两个层次:(1)一般性的需要,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所有儿童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上的需要(如小学生入学后对新的集体环境的适应,与同伴及教师建立关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等等);(2)特殊性的需要,指本校、本班学生或某些特殊学生群体,由于处在特殊环境中或遇到特别事件的冲击或压力而产生的解除困境、度过危机的需要(例如,所在校要与另一所学校合并,多数学生可能都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不适应)。相应地,心理健康辅导也可以分为一般性的辅导和特殊性的辅导,前者面向每一位在校学生持续地开展,后者往往是为部分学生临时设立。当然,一般性的辅导也需要充分考虑本校、本班学生的特殊情况,开展得更有针对性,而特殊性的辅导也应当引导学生把对特殊情境的适应扩展到心理健康水平,加以整体提高。

  心理健康辅导通常由专门的学校咨询工主持,他们可以有计划地到各个班级巡回教学;一般教师在专门培训机构接受训练后,也可以成为心理健康辅导的组织者(以下简称辅导人员),从而缓解专门人员不足的问题;由学校咨询专家对本校有关教师进行示范培训,也是好的办法;另外,同伴教学的方式也值得推荐,一些课程内容可以让接受过训练的学生再去教其他同伴,尤其可以让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跨年级结对帮学),这对担任传授和接受角色的学生双方都有益,但咨询人员应注意对他们督察、指导。

  (二)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原则

  由于具有课程的形式,心理健康辅导常常容易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混淆。而为了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有必要特别强调以下几项原则。

  1.以技能形成为导向

  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主要不在于知识的记忆,而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处理自己在适应环境中的问题的方法。辅导课程的内容不是像数学、语文那样的关于外部世界的间接知识,而是如何调节与控制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训练,它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学生的实践与练习,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或达到态度上的改变。如果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对一些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就根本不成其为辅导课程了。

  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形式是活动。过于抽象或专门的知识要尽量减少,要避免使辅导课程成为变相的心理学课程。如果涉及到一些心理学概念,一定要转化成浅显、易懂的形式,而重点在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这当然是高难度的任务,但是,如果让学生把辅导课程看成是一门枯燥难懂的甚至要背上考试负担的学科而感到畏惧,那还不如根本不开设这样的课程。辅导人员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讲授时间明显比其他科目教学少,但是对讲授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在活动之前要充分地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的思考,活动结束时要做好总结或帮助学生自己总结。

  2.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

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笔记: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笔记: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咨询主要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学生之间的会谈来完成的。咨询会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当中澄清来访学生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的改变现状的途径。下面简述咨询会谈过程的一般过程。

  (一)建立咨访关系

  咨询者与来访学生的关系简称为咨访关系。与来访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咨访关系,是贯穿咨询会谈始终的任务。随着咨访关系的深入,来访学生将逐步澄清自己的问题,产生改变的愿望,积极接受咨询者的影响和指导。在会谈开始阶段,建立咨访关系是核心任务。咨询者应当努力营造温暖亲切、安全可靠的心理氛围,而其关键在于用心倾听。咨询者的基本素质就是愿听和会听,倾听可以说是咨询会谈的灵魂。咨询者应注意把自己与通常的教师角色区别开来,在咨询初期,咨询者往往更需要多听少说。来访学生需要咨询者给他足够的机会,叙说自己所碰到的问题、所感受到的困扰,同时又要感到对方在耐心和专注地倾听;咨询者可以适时地表示对学生谈到的内容的理解,而过早地进行判断、急于劝导建议则是要注意避免的。

  当然,咨询者也应该对会谈过程有适当的掌握和控制。例如,当通过会谈对问题大体了解清楚之后,可以与学生商定对整个咨询的安排:大约进行几次会谈,会谈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见面会谈,会谈主要讨论什么问题等等,对学生如何参加会谈有一个基本的约束;在会谈进行当中,在来访学生过分蔓延到无关话题时,不宜强行打断来访学生的谈话,以免使他表达的愿望受到打击,但可以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机智地引导他回到中心问题上。

  (二)澄清和评估问题

  在随后的会谈中,重点任务是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对来访学生的问题加以澄清并做出评估。要仔细了解学生当前处境和他的反应的详情,主要方面包括:(1)引起他困扰的是什么事情,问题涉及到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的;(2)他对问题的反应是什么,他感到什么样的情绪,他对问题是怎么想的,以及他在行动上做了什么;(3)问题持续下去会有哪些后果,等等。此外,咨询者还可以向家长和老师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一般表现(例如,与同学、家长的关系,学业情况),成长经历,身体状况等。

  会谈是澄清问题的主要途径,咨询者应当特别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首先,咨询者要考虑如何提问。在会谈开始,为了尽可能充分地收集到真实信息,咨询者应注意多用开放式提问(如“说说看哪儿遇到麻烦了?”“怎么觉得不顺心了?”等),避免掺杂个人臆测的判断式提问(如“是不是又和同学吵架了?”“你对爸爸很不满意是吗?”)。而在来访学生的回答过于宽泛和模糊时,就应该主动要求学生把谈话集中在一定的范围(例如,学生反复谈论某种模糊的不快情绪而不是陈述引起困扰的原因,可以问“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学生同时或交错谈论若干件事情时,可以问“我们先谈谈哪件事?”)。其次,咨询者要善于进行总结。总结可以使会谈沿着一定的方向进一步探明问题,同时也因表示了对来访学生的谈话的理解而起到鼓励作用。简单的总结只是对来访学生谈话的要点进行简要说明,不添加自己的分析或解释。阶段性总结对双方一段时间内的对话内容进行概括,往往作为开始讨论其他问题的转折点。在每一次会谈结束时,咨询者要对本次会谈的内容和收获进行总结,以巩固会谈成效,并为下一次会谈做好准备。

<...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笔记:教师和幼儿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笔记:教师和幼儿”,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

  (一) 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是幼儿教师社会主义服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二) 健康的身心素质

  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可能搞好幼儿教育工作,这是没有异议的。要搞好幼儿教育工作,为人师表,教师的情感、个性、性格、行为方式等心理素质也是同样重要的。

  (三) 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有效地、高质量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老师必备的素质。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说的一样,“热心可以补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补热心。”

  二、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一) 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概念):主要是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可观察幼儿的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二)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教师和幼儿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

  非语言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案例分析题:一位教师曾有这样的体会:“过去手工课,我总是让全班幼儿按我的示范要求统一做。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喊不会做的幼儿身上,帮了这个帮那个,忙的什么也没仔细看。后来尝试观察幼儿的操作,从幼儿的小肌肉入手,发现幼儿的差异很大。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后,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我将全班幼儿平分为5等,布置任务时,按幼儿的不同水平提出要求,基本做到任务难度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总之,哪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心中有数了。”你对这个案例如何理解?

  答: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发展型教育必须从观察开始。它还说明,对幼儿现有状况的了解,有助于把握不可见的幼儿发展的“下一步”,这是促进幼儿发展最有意义、然而又最困难的课题之一。教育既要促进幼儿发展,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如何把握这个“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可行的办法,对老师来说,就是对幼儿长期地、深入地观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什维力所说的那样,“唯一的尺度就是我们教育的直觉。它是建立在对每一个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下一步”都不同,只有观察才能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