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栏目,提供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1-19
考生们来看看本文“2017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跟着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2017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命题点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与目标
小学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这种课程是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并且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首先体现在由过去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转向强调“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整合,以及学科之间的渗透。综合性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必须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向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真正体现了“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其次,重视体验。这一板块目标和其他部分不一样,几乎都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重视过程,重视参与,希望通过学习过程,获得对探究方法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个性、人格,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培养课程资源意识。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是很丰富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用作学习语文的资源。
命题点二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与实施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应该考虑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选材内容,考虑语文学习与优秀的语言文化的结合,考虑语文学习与生活、自然、社会等的结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经验、生活阅历等。
1.根据教材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
教材主题,往往涉及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社会、历史、地理、艺术等。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空白点,于平常处见不平常,就文章的主题、内容、形式和涉及其他领域的内容等加以整合,设计合理有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2.根据学生生活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和生活、和生活中体现的各种文化现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更具有实践机会,这就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就是强调要突出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要求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去,在动手做、实地考察、科学实验、采风体验、艺术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体悟人生。
3.根据社会、自然等文化姿源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
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各地的奇闻趣事、风俗人情、各种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历史名人、地理风貌等,都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都可以被有心的教师融入教学之中,经过整合,成为有价值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确定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目标,提出学习...
01-17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命题点一 班主任概述
(一)班主任的定义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而且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
(二)班主任的专业地位与素质要求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总则第二条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班主任的专业地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显现出来。
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劳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各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在这一点上,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科任教师都不能比拟的。一方面,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单位的班级,只有通过班主任的严格管理,科学安排与精心设计,才能够使素质教育的行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能够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基层的组织者。因为现在学校的许多教育活动都是在具体的班级组织中开展的,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多种途径中,班主任发挥着枢纽作用。每周一节的班级活动,主要是由班主任实施的,国家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通过班主任的组织协调来完成的,共青团和少先队各学生团体的工作是由班主任负责指导的,学生的综合评价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由此不难看出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性。此外,每所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各自的办学特色也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来实现的。
3.班主任是班级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精心培育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对青少年学生的要求,根据班集体现实发展水平,根据班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制定和确立班级发展的目标,规划班级发展的蓝图。班主任要重视班级骨干力量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形成良好的班风,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背景和心理氛围。
4.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
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并及时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及心理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问题。班主任要注意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总是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配备,一般都是选那些思想品质...
01-17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
命题点一 班级
(一)班级的定义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班级产生的背景
班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古代社会,学校教育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这就必然表现出诸多的局限性和低效率的问题。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教育对象的扩大,需要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于是班级应运而生。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了班级组织。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形式,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三)班级的教育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生活在班级中,从单个的自我到成为集体的一员,开始承担集体的责任,不断学习社会规范,自觉接受集体的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思想品德。
第二,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其实是一个广泛的学习过程,在这里,每时每刻与人交往,参加每次有组织的活动,都是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也同时收获了相应的精神成长,形成了合作的意识,学会了互相帮助,同时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和交往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不是严密的社会组织,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初级群体。这种社会初级群体的最大特征就是把情感作为维系成员的重要纽带。由于是相同年龄和层次的人活动的场所,是共同接受教育的基地,因而在班级里,人们亲密相处,彼此尊重,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心理需要。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班级在发挥教育作用的同时,也推动学生自我教育。它不仅教育培养学生,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大课堂。教师的不断要求,集体风气的潜移默化,各种规章制度的命令约束,都会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自觉的要求,形成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自我的发展。
命题点二 班集体
(一)班集体的构成要素
1.共同的目标
就班级而言,其成员在文化上表现出的同质性,原因在于集体追求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正是因为共同目标的吸引力,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才可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2.一定的组织结构
班级中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如班委会、小组等。在我国由于学生规模和人数的关系,通常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一个班被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有班委和小组长,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科代表,在班级中还有团队组织等。
3.共同生活的准则
班级中有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如规章制度、班级守则等。由于是正式的集体组织,班级中通常会有各种比较严格...
01-16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考点:小学生美育”,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考点:小学生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美育的功能
第一,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第二,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台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第三,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第四,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和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美育实施的途径
(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1.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
2.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
(二)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1.欣赏大自然的美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2.欣赏自然美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台情操,磨砺品行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1.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
2.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
(四)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美育的实施方法
(一)教师教导法
教师的教导包括“言教”和“身教”两个方面。
(二)欣赏法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更多地注意它们的外部特征和鲜明的形象,欣赏是认识美的事物的重要方法。欣赏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生动地感受到对象的美,增强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认识。
(三)活动法和实践法
带领小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01-14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课程改革”,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的考察,从而探索教育规律,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新性实践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2.教育文献检索3.提出研究假设
4.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2.教育调查法
(1)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2)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行动研究法
(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
5.教育叙事研究法
(1)教学叙事(2)生活叙事(3)自传叙事
6.个案法
7.历史法
8.比较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01-14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课程改革”,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课程改革
(一)课程结构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课程内容
1.课程标准的制订
2.教材的编写
(三)课程实施
1.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3.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四)课程管理
(五)课程评价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01-14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育发展”,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育发展
夏代的学校除了痒之外,还增加了序、校。
特点: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古代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
1878年,张焕论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的出现,拉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帷幕。
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建立近代新学制是“新政”时期教育的巨大进步。
1986年4月1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并于当年的7月1日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九年义务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01-06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学生成绩的评价”,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学生成绩的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的概念】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可以用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它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兴趣、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
(二)测验法
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1.测验的质量指标
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1)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么这个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否则,信度则较低。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测验的长度,测验的时间,受试者的身心状态,测验的指导语不清,评分标准不一等。
(2)效度
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对一定的测验目标而言的,故不能离开特定的目标笼统地判断这个测验是否有效度。
(3)难度
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所以,一张试卷总的来说难易要适中,但它的试题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4)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2.测验的种类
常用的测验有: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
(1)论文式测验
它是通过出少量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系统回答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它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测定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但也有很多缺点,主要是阅卷任务重,评分缺乏客观性,易受评卷者主观因素影响,故也称主观性测验。
(2)客观性测验
它是通过出一系列客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回答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它的优点是取样广泛,命题的知识覆盖面大,答案明确,不易受评卷人主观态度的影响,能有效地测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亦有缺点,如编制测验试卷任务繁重,难以测定受试者的能力。
(3)问题情境测验
它是通过设计出一种问题情境或提供一定条件要求学生完成...
12-29
许多考生要报考2016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那么在复习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以下这些重点知识哦,以下是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6年教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教师心理”,希望小伙伴们都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第五节 教师心理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的角色心理;2.教师的心理特征;3.教师成长心理;4.教师的心理健康。。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构成
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老师,在生活上是长者和父母。
2.“学生楷模”的角色
教育中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施之潜移默化的影响。
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
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执行者两方面。
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这个角色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和适应更有效的生活方式;掌握心理疏导技术,减轻、消除心理压力和矛盾,帮助学生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较差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怀,消除其压抑感;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等等。
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时还需要淡化他的地位角色,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朋友和知己,对待学生热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过程.包括教育工作是怎样的职业,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它在历史、现实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等等。
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对教师角色的认同不仅在认识上了解到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社会价值和评价,并经常用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和言行,自觉地评价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在情感上也有了体验,表现出较强的职业情感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
3.角色信念阶段
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信念表现在教师职业中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在此阶段中,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