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则关于汉语四六级的笑话:等咱中国更加强大了,全叫老外考汉语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了。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到了考听力的时候全用周杰伦的歌……
汉语能力测试并不是新鲜事。你还记得从学前班到中小学甚至到大学一直都有的语文考试吗?它其实也是一项非常严格的汉语能力测试,但是,这项持续长达十数年、几乎面向所有受教育群体的考试似乎没能起到振兴母语文化的作用。否则,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和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恐怕很难存在。类似的汉语能力考试,还有普通话等级测试、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以及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测试。当然,后面这些考试面向的群体相对较小,缺少针对以汉语为母语人群的听说读写全面测试,此次汉语能力测试的出炉正是想填补这项空缺。然而,汉语四六级真的能提升母语水平吗?
意义很重大,利益更重大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说法,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该测试旨在遏止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等现象,评估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复兴母语文化。一旦提及“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复兴母语文化”,汉语四六级似乎看起来就特别名正言顺、意义重大。其实在很多场合我们都见过对母语文化没落的担忧和对母语的赞美,比如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就被编入了中学语文教材,感动了无数人。再比如,前些年一篇名为《汉语,请别让我为你哭泣》的文章也曾广为流传,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现实生活中,假如有人中英文夹杂,也会很容易激发听者的不满。凡中国人,热爱母语并无可厚非,但如果由此认为汉语四六级有助于拯救母语文化就是掩耳盗铃了。
我们不妨来看下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怎么运转的。作为等级考试的始祖,从缴费到考前培训,英语四六级考试背后已形成强大的经济链条。英语四六级与职业准入挂钩,业已形成了“要工作就得有资格,要资格就得考试,要考试就得花钱”的强大经济圈,拿不到英语四级甚至连大学都毕不了业。可是,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的人有多少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汉语能力测试与英语四六级的模式极其雷同,无疑为已趋泛滥的“考证经济”添了一把火。高校、企事业单位、各级官员都是这条产业链的潜在利益集团。出一个考试,养肥一批人,证书产业化的老路,我们还要走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