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罗宾斯管理学栏目,提供与罗宾斯管理学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罗宾斯管理学》是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考克斯。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行为的基础,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行为的基础
第十四章 行为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了解个体行为
1.界定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领域中尤其关注的是在组织中工作的人的活动。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两大领域。其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这个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心理学家的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等课题。其二,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行为,包括群体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和冲突等课题。有关群体行为的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与个体单独活动时的行为并不一样。
2.把组织看做“一座冰山”,为什么对理解组织行为十分重要? 答:理解组织行为的困难之一在于它针对那些并非明显可见的问题。组织犹如一座冰山——组织行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清楚可见的,而相当大量的内容是隐藏起来的。——①可见部分:战略、目标、政策与程序、技术、正式权威、命令链;②隐藏部分: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互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3.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由于管理者通过其他人而完成工作,如果它们能够了解行为,则会使管理工作更为有效。管理者必须能够解释员工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那样的行为,能够预测员工会对管理者所采取的各种活动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并能够进一步影响员工实施具体的行为。管理者关心的重点是员工的生产率、出勤率和流动率,还考察工作满意度。
二、态度
4.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什么? 答:态度是指对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们反映了个体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态度的三种成分分别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①认知成分由一个人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构成。②情感成分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③行为成分是指个人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作出行动的意向。把态度看成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组成,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态度的复杂性。为了简化起见,态度这个概念通常指它的情感部分。
5.描述三种与工作有关的态度。 答:管理者只对与工作有关的态度感兴趣,这其中三种最重要的态度是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①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总体态度。通常我们谈到员工的态度时指的就是工作满意度。②工作投入指的是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工作、把工作绩效视为个人价值的体现的程度。③组织承诺代表了员工的组织取向,指的是他们对组织的忠诚程度、认可程度与参与程度。
6.什么是组织公民行为? 答: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一种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良好的组织公民行为的例子:在工作团队中帮助他人,自觉自愿增加自己的工作活动,向工作团队和组织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在今天的工作环境中,组织越来越依赖于团队工作和协作精神以完成任务,so更喜欢那些具有组织公民行为的员工。
7.解释个体如何协调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答:总体上,研究表明人们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与行...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变革与创新管理,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变革与创新管理
第十三章 变革与创新管理
一、什么是变革,变革的力量
1.应对变革为什么是每一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答:组织变革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包括在人员、结构或技术方面的任何改变。变革是组织的现实,变革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哪些外部和内部力量导致了组织变革的需要? 答:⑴外部力量:消费者需要的变化,政府法律和条例,技术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⑵内部力量:组织战略的重新制定或修订,组织劳动力队伍的变动,新设备的引进,员工的态度。
3.谁是变革推动者?他们在变革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组织内的变革需要一种催化剂。我们把作为催化剂起作用的并承担变革过程管理责任的人称为变革推动者。任何管理者都可能成为变革推动者——管理者;非管理者,如外部咨询人员(-客观的视角,但对组织的认识有限;相反,内部管理者可能更加深思熟虑和小心谨慎,因为他们必须与其决策的结果终日为伴。)
二、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⑴风平浪静观认为,变革是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组织被看做是稳定的、可预见的,只是偶尔的危机才扰乱了它的秩序。卢因的三步骤变革过程——按照卢因的观点,成功的变革是可以策划的。①解冻:打破现状的平衡状态。有三种方式实现解冻:一是增强驱动力,二是减弱制约力,三是混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②推行变革。③再冻结:目的是通过强化新产生的行为,使新的状态稳定下来。卢因的三步骤过程是将变革看做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现状被打破之后,就需要经过变革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状态。⑵急流险滩观认为,变革是持续的、不可预见的,管理者必须面对不断出现的、近乎无序的变革。这种比喻更适合不确定与动态的环境,它也是与日益由信息、思想和知识主导的新时代的动态环境相适应的。⑶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面临着一种不断无序变化的环境。稳定、可预见的那些时光已不复存在!管理者必须时刻准备着对他们的组织或他们工作领域面临的变革实行有效的管理。
三、变革管理——发动变革包括识别需加以变革的组织领域,以及使变革过程进行下去的两大任务。
4.管理者能够在组织中进行哪些类型的变革? 答:管理者可选择的变革方案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结构、技术、人员。⑴结构变革:①通过对工作专业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化与分权化等结构要素的一个或多个加以变革;②对整体的结构设计作出重大的改变。⑵技术变革:通过改变工作过程、方法和设备而变革技术;⑶人员变革:通过改变员工的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而变革。
补充:组织发展——有时用以泛指所有类型的组织变革,但更通常的是侧重于借以改变人员及人际间工作关系的本质和性质的各种方法或方案。常见的组织发展方法有:敏感性训练,团队建设,组际发展(改变工作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相互的看法、认知和成见),过程咨询(依靠外部咨询者)和调查反馈。贯穿这些方法的一条共同主线是,它们都设法带来组织人员内部或相互关系的改变。
5.人们为什么会抵制变革? 答:变革经常遭到反对,是因为它造成了不确定性...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
一、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
1.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战略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意义,因为,根据多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组织的人力资源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且,还有研究显示出,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称之为高绩效工作实务,会带来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同时提升。
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2.列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八步骤。 答:八步骤——招聘、解聘、甄选;上岗引导、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职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所包含的八项活动或步骤是组织选配到合格的员工并使之保持高绩效水平所不可或缺的。其中,前三项活动可确保组织识别和选聘到有能力的员工;紧接着的两项活动是使得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最后三项活动则保证组织能保有长期保持高绩效水平得能干、杰出的员工。
3.外部环境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答: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有最直接影响的一些环境因素—员工工会和政府法律及条例。管理者已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他们将聘用、提升和解聘的人员。法律条例有力地促进组织减少了歧视和不正当就业行为,但同时也降低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决策地自主权。
注:为使法律规定的“应当与不应当”行为得到平衡,许多组织制定了反优先雇佣行动计划。它确保组织的决策和实践能有助于增强受保护团队成员在就业、提升和留职方面的地位。
三、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管理者为确保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所分派任务的一个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过程可以归纳为两大步骤:⑴评价现有的人力资源;⑵预估将来需要的人力资源,并制定满足未来人力资源需要的可行方案。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由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定的。
4.为什么职务分析对编写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很重要? 答:职务分析定义了组织中的职务以及履行职务所需的行为。收集到职务分析的有关信息后,管理者就可着手拟订或修订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职务说明书是对任职者需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做的书面说明。它通常反映职务的内容、环境和从业条件。职务规范指明任职者要成功地开展某项工作必须拥有何种最低限度可以接受的资格标准,具体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为有效地承担职务所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是管理者开始招聘和甄选人员时应该持有的重要文件。
注:在对现有能力和未来需要作了全面评估后,管理者可以预算出人力资源的短缺程度——体现在数量及结构两方面,从中发现组织中将会出现人员不足或超员配置的领域。
四、招聘与解聘
5.可行的招聘渠道有哪些? 答:招聘就是安置、确定和吸引有能力的申请者的活动过程,目的是要形成某工作职位的一大批潜在的候选人。常见的招聘渠道包括内部搜寻、广告应征、员工推荐、公共和私人就业机构、互联网上的广告、学校分配中心和...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 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一、理解管理沟通
1.沟通定义中的两个重要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答:沟通是指意义的传递和理解。①它强调了意义的传递。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送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②沟通包含意义的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得到传递,还需要被理解。
注:①完美的沟通,应是经过传递之后,接受者所认知的想法或思想恰好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②良好的沟通常常被错误地解释为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这反应了一个错误的倾向,即认为有效的沟通等同于意见一致。
2.管理沟通包含哪些类别的沟通? 答:管理沟通包含了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两大方面。前者指存在于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沟通;后者指组织中沟通的各种方式、网络和系统等。
二、人际沟通过程
3.描述沟通过程的七要素。 答:信息首先被转化为信号形式(编码),然后通过媒介(通道)传送至接受者,由接受者将受到的信号再转译过来(解码)。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信息源、信息、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以及反馈。这整个过程还受到噪声的影响。所谓噪声就是指对信息的传送、接受或反馈造成干扰的因素。记住,所有对理解造成干扰的因素都是噪声。噪声可能在沟通过程的任何环节上造成信息的失真。注:信息质量的高低——发送者和接受者受他们的技能、态度、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系统的限制。
4.解释管理者可用来评价各种沟通方法的标准。 答:可帮助管理者对各种沟通方法进行评价的12项标准:⑴反馈潜能-接受者能多快作出反应;⑵复杂性能力-能有效处理复杂信息吗?⑶潜在宽度-同时能传递多少不同的信息?⑷私密性;⑸编码容易度-发送者能方便而快捷地使用吗?⑹解码容易度;⑺时空限制-双方需要在同样的时间及同样的地点进行沟通吗?⑻费用;⑼人情味;⑽正规度;⑾信息可得性-能使接受者方便地获得所需的有用信息吗?⑿信息消费点-哪方对何时收到这一信息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5.以这些标准来比较各种沟通方法。 答:沟通方法主要有:面对面、电话、小组会议、传统信件、备忘录、电子邮件等等。管理者最终选用哪一种方法,是对发送者的需要、所沟通信息的特性、通道的性能以及接受者的需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比较(书P298)。
6.为什么非言语沟通是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答:非言语沟通是指不经由言语,而是通过体态言语和语调来表达的沟通。它所以影响到管理者,是因为任何口头沟通都包含有非言语信息,而且这种非言语信息通常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会对有效沟通造成极大影响。“问题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的。”人们既对所说的内容,也对怎么说的作出反映。
补充:非言语沟通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体态语言和语调。体态语言指传达意义的手势、脸部表情和其他身体动作。语调是指一个人对传达意义的某些词汇或短语的强调。
7.阐述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答: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阻碍包括:①过滤-指故意操纵信息以使信息显得更易...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第九章 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一、评估环境的技术——环境扫描、预测和标杆比较
1.什么是环境扫描? 答:环境扫描技术收集大量的环境信息,以便预测和解释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
2.描述竞争者情报。 答:环境扫描领域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是竞争对手情报。所谓竞争对手情报是一个过程,组织借助这个过程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试图得到诸如下列一些答案:谁是竞争者?他们在做什么?竞争对手的行动将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补充:竞争者情报专家建议,管理者需要了解的竞争对手信息80%可以从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和顾客那里得到。许多企业甚至定期地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并对其仔细研究(这个过程称为逆向工程),以便了解竞争对手的新的技术创新。
3.什么情况下全球扫描是一种重要的计划工具? 答:另一种环境扫描的重要类型是全球扫描。全球扫描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全球活动规模。对于具有重要全球利益的公司,全球扫描必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世界市场上充满了复杂的和动态的变化,管理者应当将他们的扫描范围扩展,以便获得可能影响组织的全球力量的重要信息。
4.预测作为一种计划技术怎么才能更有效? 答:预测的目标是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以辅助决策的制定。当环境基本上保持稳定时,预测技术通常可以获得很准确的结果。环境越是具有动态性,管理者预测的有效性就可能越差。此外,预测在预计非季节性的事件方面效果是较差的。——现实中还是存在改进预测结果的途径:①尽量应用简单的预测方法,简单的预测方法趋向于比复杂方法的应用效果更好,因为复杂的方法时常错误地混淆随机数据与有意义的信息。②将预测结果与不变的趋势相比较,经验表明,不变的预测通常有50%的准确性。③不要依靠单一的预测方法,应当采用模型来预测,然后将结果进行平均,特别是在进行长期预测时更是如此。④不要假定逆能够准确地识别趋势的转折点,通常趋势的转折点是由随机的事件引起的。⑤缩短预测期间有助于改进预测的准确性。⑥预测是一种管理技能,正如其他的技能一样,它是可以通过实践不断改进的。
注:环境扫描建立了预测的基础,预测是对结果的预计,实际上,组织环境的任何部分,无论是一般的还是具体的,都是可预测的。预测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定量预测是运用一组数学规则,根据过去的数据序列来预测未来。定性预测是运用判断和根据熟悉情况的人员的意见来预测结果,定性预测技术通常用于只能收集到有限的数据的情况。
5.标杆比较过程都包含什么内容? 答:这种方法是寻求那些具有杰出绩效的竞争对手或非竞争对手的最佳实践。标杆比较的基本思想是,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然后复制领先者的方法来改进自身的质量。标杆比较过程通常包括四个部分:①建立基准比较计划团队。团队最初的任务是识别什么应当被列为标杆比较的对象,识别可资比较的组织以及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②收集内部和外部数据——团队首先从内部收集工作方法的数据,然后从外部收集其他组织的相应数据。③通过数据分析确认绩效的差异和造成差异的原因。④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最终达到或超过其他组织的标准。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组织结构与设计,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组织结构与设计
第十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一、组织结构的定义
1.组织工作为什么很重要? 答:结构与设计之所以对一个组织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明确了什么是期望完成的工作;将工作予以合理划分,以避免重复、浪费、冲突和资源的滥用;规定工作活动的合理流程;建立沟通渠道;提供协调机制;使各项工作活动专注于完成目标;强化计划和控制。管理者需要找出那种能支持和促进员工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的结构设计方案——既要取得高效率,又能保持灵活性,这些都是在当今动态环境中经营的企业成功所必需的。
注:⑴组织工作定义为一个组织结构的创设过程。对管理者的挑战是,如何设计出一个组织结构,使员工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⑵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管理者在发展或变革一个组织的结构时,他们就在开展组织设计工作。⑶组织设计是一个涉及六方面关键要素的过程: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2.工作专门化有什么优缺点? 答:“工作专门化”一词被用来描述组织中的任务被划分为各项专门工作的程度。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不是将整项任务交由某个人承担,而是将之细分为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各个员工都仅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20世纪上半叶,管理者将工作专门化视为提高生产率的一个不尽的源泉。但是到了60年代,在一些工作中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由工作专门化带来的人员非经济性,如厌倦、疲劳、劣质品、常旷工、高离职流动率等等缺陷,远远超过了专门化的经济优势。(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工作的扩大化,而不是缩小工作活动的范围,来改进员工的生产率。此外,管理者发现,给予员工多种工作去做,允许他们完成一项完整而全面的任务,以及将他们组合到一个需要互换技能的工作团队中,这些措施通常能在增强员工满意感的同时使产量获得明显的提高。)当今,绝大多数管理人员认识到,工作专门化虽然是一个重要的组织方式,但不是一个能无止境地提高生产率的办法,过度专门化会导致问题的产生。
3.描述管理者可用来对工作活动进行部门化的主要方式。 答:部门化反映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方式。有五种通用的部门化方式:①职能部门化:依据所履行的职能来组合工作;②产品部门化:是依据产品线来组合工作;③过程部门化:是依据产品或顾客流来组合工作,使各项工作活动沿着处理产品或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工艺过程的顺序来组织;④地区部门化:是按照地理区域进行工作的组合;⑤顾客部门化:是依据共同的顾客来组合工作,这组顾客具有某类相同的需要或问题,要由相应的专家才能更好地予以满足。大型组织通常需要将上述大部分的或全部的部门化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注:在部门化方面,最近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顾客部门化愈来愈得到普遍使用,被认为是能更好地监控顾客的需要并能对其需要变化作出更好的反应的一种部门化方式。另一种趋势是,跨职能团队愈来愈受到管理者的青睐。这是将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们组合在一起协同工作。
4.指挥链和管理跨度如何在组织工作中得到应用? 答:⑴指挥链——指挥链...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战略管理,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战略管理
第八章 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1.定义战略管理,解释它怎么涵盖了四个基本管理职能。 答:组织绩效的差异是由于它们战略上的差异以及竞争能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战略管理包括几乎所有的基本管理职能,也就是说组织的战略必须被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2.为什么战略管理是重要的? 答:①战略管理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管理决策,绝大多数企业的重大事件都涉及战略管理。②战略计划为组织提供了特定的目标,并使他们的管理人员具有一致的愿境。③战略管理能使管理者以一种系统化的和综合的方式分析环境,评价他们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识别机会和开发竞争优势。④此外,对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有效性的研究还发现,具有正式战略管理体系的公司,其财务回报要高于那些没有战略管理系统的公司。
二、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包括8个步骤:
⑴步骤1: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①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使命,使命是对组织目的的陈述,使命回答了如下的问题,即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定义组织的使命会迫使管理者仔细地确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②搞清组织当前的目标和战略也是重要的。目标是计划的基础,公司目标是制定绩效目标的依据。同样,对管理者来说,识别组织当前的战略也是重要的。
3.战略管理过程的第1个步骤包含哪些内容? 答:包括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⑵步骤2:分析环境——在分析外部环境时,管理者应当检查具体的、特定的和一般的环境,以发现正在发生的趋势和变化。只有当管理者确切地抓住了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意识到它对组织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第2步才算是完成了。
⑶步骤3:识别机会和威胁——在分析了环境以后,管理者需要评估机会和组织面临的威胁。机会是外部环境因素的积极趋势,威胁是负面趋势。注意:同样的环境可能对处于同一产业中的不同公司意味着机会或者威胁,因为每家公司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不一样。
⑷步骤4: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内部分析提供了关于组织特定资源和能力的重要信息。如果组织的任何能力和资源是与众不同的,那么这种能力和资源就被称为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主要的价值创造技能,它决定了组织的竞争武器。
4.当管理者分析环境和组织的资源和能力时,他应当收集哪些信息? 答:在分析外部环境时,管理者应当检查具体的、特定的和一般的环境。步骤4的分析应该导致对组织内部资源清晰的评估(诸如财务资本、技术知识、有技能的员工队伍以及有经验的管理者等等),它还应该指出组织在完成不同功能活动方面的能力(诸如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研究与开发、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⑸步骤5:识别优势和劣势——组织擅长的活动或者专有的资源构成组织的优势。而劣势是指组织不擅长的活动或非专有的资源,这些虽然是竞争所需要的,但组织并不能独占它。理解组织的文化以及它的长处和缺点,是步骤5的一个关键部分,这种考察通常...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计划的基础,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计划的基础
第七章 计划的基础
一、什么是计划工作
1.定义计划工作。 答:计划工作包含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目标,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整合和协调组织的工作。计划工作既关系到结果(做什么),也关系到手段(怎么做)。
注:在正式计划中,覆盖一个年度甚至几个年度的正式目标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为组织的成员所共享。
二、为什么管理者要制定计划
2.计划服务于什么目的? 答:管理者制定计划出于四个原因:①计划指明了方向,并对各种努力进行协调,使它朝向共同的方向。②计划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尽管计划不能消除变化,但管理者可以通过预测变化、考虑这些变化的冲击和制定适当的措施来响应变化。③计划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最小化时间和资源的浪费。④计划工作为控制工作设立了标准。
3.计划与组织的绩效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首先,一般来说,正式的计划工作通常带来较高的绩效,较高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积极的财务结果。其次,计划工作的质量以及实现计划的适当措施,通常要比计划工作本身对绩效的贡献更大。再次,某些对于正式计划工作的研究表明,正式计划并不必然地导致高绩效,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是更关键的。最后,计划与绩效的关系还受到计划的时间结构的影响,一般组织要改进它的绩效,至少需要4年期的系统性的正式计划工作。
三、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
注:计划通常被称为管理的主要职能,因为它构成了所有其他职能的基础。计划工作包含了两个重要的要素:计划和目标。
4.区分目标和计划。答:目标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目标为各种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方向以及衡量标准。计划是一种文件,它规定了怎么实现目标以及通常描述了资源的分配、进度以及其他实现目标的必要行动。当管理者制定计划时,他们既要规定目标也要编制计划。
5.目标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答:财务目标和战略目标是组织正式陈述的目标。描述目标的另一种方式是看其是真实的目标还是陈述的目标。①陈述的目标是一个组织向外界宣称的和试图使各种利益相关者相信的正式的陈述。这些内容的陈述,充其量是模糊的和更多地代表了管理当局的公共关系技能,而不是作为组织实际上应当怎么做的有意义的指导方针。另外,这些目标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想听到什么决定的。②真实目标是一个组织真正追求的目标,是公司最终的目的。可以通过仔细地观察组织成员正在做什么来了解,行动是对目标的最好定义。
6.描述每一种类型的计划。 答:⑴影响程度:①战略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计划,其任务在于建立组织的全局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定位。战略计划趋向于覆盖较长的期间,以及覆盖较宽的领域,还包括了目标的构建。②具体规定如何实现全局目标的细节的计划称为运营计划。运营计划要定义实现目标的途径,趋向于覆盖较短的期间。⑵时间长短:①长期计划为超过3年期的计划。②短期计划为1年或短于1年期的计划。介于二者...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管理者工作的本质,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第六章 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一、决策制定过程
1.什么是决策,以及组织中谁制定决策? 答:每个人不论是何种组织内或组织的哪个领域中,都在制定决策——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制定决策。决策制定通常被描述为在不同的方案中作出选择,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了,因为决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限于从不同的方案中作出选择的那一刻的行为。
2.在决策制定过程的第1步中,管理者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哪里存在问题? 3.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对决策者是重要的?
4.为什么为标准分配权重是决策的重要问题? 5.管理者如何开发、分析、选择和实施备选方案?如何评估决策是否有效?
(2-5)答:决策制定过程包括8个基本步骤:⑴步骤1:识别决策问题——决策制定过程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具体说是开始于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①管理者怎样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呢?显然他需要比较事情的现状与希望状态的差异。如果事情的进展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那么显然就存在问题,或者说存在着不均衡状态。②问题的识别带有主观性。③在事情被确认为问题之前,管理者需要意识到问题,感到有采取行动的压力,以及拥有采取行动的资源。⑵步骤2:确认决策标准——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这个步骤上,什么不作为标准和什么作为标准同样重要。这些决策指标将影响决策者的最后选择。⑶步骤3: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第2步中确认的决策标准并非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决策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它们的优先顺序。⑷步骤4:开发备选方案——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这些方案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⑸步骤5:分析备择方案——对每一种方案的评价是将其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每种方案的得分=∑对应每项决策标准的价值评估×权重)。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决策都包含了管理者的个人判断。⑹步骤6:选择备择方案——所选择的方案是在第5步种具有最高得分的方案。⑺步骤7:实施备择方案——实施包含了将决策传送给有关的人员和部门,并要求他们对实施结果作出承诺。如果即将执行决策的员工参与了决策的制定过程,那么他们更可能热情地支持决策的执行,以及取得成果。⑻步骤8:评估决策结果——看看问题是否已得到了解决,是否达到了期望的效果。结果可能要求管理者重新回到决策过程前面的某个步骤,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开始整个决策过程。
注:这个过程既适用于描述个人的决策,也适用于描述群体的决策。
二、决策的普遍性
6.为什么管理者通常被描述为决策制定者? 答: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制定决策,但决策更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四个职能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为什么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通常被称为决策制定者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决策制定是管理者的同义语。西蒙甚至强调性地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注:几乎管理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决策,但许多决策是程序化的。应注意,即使看上去非常简单的决策,它也是决策。<...
09-07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第五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什么是社会责任
1.比较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答:①根据古典观,企业的社会责任仅仅是股东财务回报的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不管何时当管理者自作主张将组织资源用于“社会利益”时,都是在增加经营成本。但它并不是不支持组织承担社会责任,但认为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是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②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企业应对更大的社会负责。这一立场是基于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一种信念。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组织不仅仅是经济机构。社会接受甚至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的、政治的和法律的事务。
2.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主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据有: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好的环境、减少政府管制、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具有社会责任感将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资源占有-支持公共项目和慈善事业的资源、以及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而反对一方的观点认为:承担社会责任违反利润最大化目标、淡化组织的使命、成本太大、给予企业太多的权力、要求企业并不具备的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以及缺乏公众的广泛支持。
3.区分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的不同。 答:①社会义务是指企业仅仅实现其经济和法律的责任。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低程度。这种做法是以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为基础的,亦即企业认为自己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对股东的责任。②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对社会压力作出反应,并用社会准则作为指导的能力。一个具有社会响应能力的组织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方式是因为它希望满足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③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这一定义主张一个组织要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利益;同时将企业看做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者。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从事有助于改善社会的事情,绝不只限于法律要求必须做的或经济上有利的事情,它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些事情是应做的、正确的或是合乎道德的。
注:与社会义务相对照,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均超越了只是符合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的限度。
二、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
4.在研究中有关一个组织的社会参与与其经济绩效的关系方面有什么发现? 答:大量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处于方法论的考虑,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因为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参与产生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许正是高利润才使企业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的一项最有意义的结论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明显降低了其长期经济绩效。
补充:考查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问题的另一途径是评估具有社会意识的共同证券基金。这些基金通常利用了某种类型的社会屏障筛选,即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社会标准。这些共同基金为个人投资者支持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提供了一个途径。
三、以价...
罗宾斯管理学推荐访问